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测得光速在真空是3×10的八次方m每s?”。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这个速度并不是一个测量值,而是一个定义。
它的计算值为(299792500±100)米/秒。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米于1983年10月21日起被定义为光在1/299,792,458秒内传播的距离。
真空中的光速有299,792,458米/秒(1,079,252,848.88千米/小时)。
美国宇航局突破推进物理学计划前负责人马克-米利斯现致力于研究星际旅行,他表示,“肯定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物理学领域。”米利斯举例指出,暗物质和暗能量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曙光。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由于光是电磁波,因此光速也就依赖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在各向同性的静止介质中,光速是一个小于真空光速c的定值。
如果介质以一定的速度运动,则一般求光速的方法是先建立一个随动参考系,其中的光速是静止介质中的光速,然后通过参考系变换得到运动介质中的光速;或者可以直接用相对论速度叠加公式去求运动介质中的光速。
光和声虽然都具有波动性质,但两者波速的算法是完全不同的。以声音实验为例:空气对地面静止,第1次我们不动测得我们发出的声音1秒钟前进了300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速
解决方案2:
人类最早对于光速的测量始于伽利略。最早光速的准确数值是通过观测木星对其卫星的掩食测量的。还有转动齿轮法、转镜法、克尔盒法、变频闪光法等光速测量方法。1983年,光速取代了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铂制米原器被选作定义“米”的标准,并且约定光速严格等于299,792,458米/秒,此数值与当时的米的定义和秒的定义一致随着实验精度的不断提高,光速的数值有所改变,米被定义为1/299,792,458秒内光通过的路程。根据现代物理学,所有电磁波,包括可见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常数,即是光速。强相互作用、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根据广义相对论,万有引力传播的速度也是光速,且已于2003年得以证实。根据电磁学的定律,发放电磁波的物件的速度不会影响电磁波的速度。结合相对性原则,观察者的参考坐标和发放光波的物件的速度不会影响被测量的光速,但会影响波长而产生红移、蓝移。这是狭义相对论的基础。相对论探讨的是光速而不是光,就算光被稍微减慢,也不会影响狭义相对论。
1970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国立物理实验室最先运用激光测定光速.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同时测定激光的波长和频率来确定光速(c=νλ).由于激光的频率和波长的测量精确度已大大提高,所以用激光测速法的测量精度可达10-9,比以前已有最精密的实验方法提高精度约100倍. 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的决议,现代真空中光速的最可靠值c=299792.458±0.001km/s接近光速时的速度合成
接近光速情况下,笛卡尔坐标系不再适用。
人类对光速的研究早在17世纪伽利略时代,20世纪开始进入精准度更高的科技水平,耗时400年,现在使用1983年国际协议规定299792.458千米每秒。也就是估略为30万千米每秒的光速,在真空3ⅹ10的八次方m每s。
解决方案3:
解决方案4:
没有为什么
解决方案5:
因为在人们普遍使用的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中,长度单位是米(m),时间单位是秒(s)。
米(m)的定义是:1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秒(s)的定义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辐射振荡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而使用这两个单位进行测量时,测得的真空中的光速就是3×10^8m/s。当然,这只是一个大约数。精确的光速值是 c0=299792458m/s。
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都是人为定义的。按照现在对“米”和“秒”的定义,得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数字。如果有一天,“米”和“秒”的定义改变了,那真空中光速的值也会跟着改变。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