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历史大科普: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傻傻分不清楚?

历史大科普: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傻傻分不清楚?

来源:华拓科技网

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历史大科普: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傻傻分不清楚?”。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提起《朝代歌》,我们脑海里浮现的版本多种多样,但其实“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的概念在历史学界有些混淆。《朝代歌》版本的差异,并不影响历史上朝代的连续性,从夏朝开始,经过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这一系列朝代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主线。

“二十四史”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正史,它们以不同的朝代为编纂范围,记录了从夏朝至明末的大量历史事件。然而,在民间流传的版本中,出现了“二十五史”和“二十六史”,多出的部分主要是《清史稿》和《新元史》。

“二十五史”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增加了《清史稿》,这部史书主要由清朝的官僚赵尔巽编纂,记录了清朝的详细历史。而“二十六史”则在“二十五史”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元史》,这是由柯劭忞独自编撰,记录了元朝的历史。

在历史学界,正史的编纂团队通常由较高水平的文臣组成,正史与野史的区别在于正史的编纂团队往往由灭亡“前任”的后续朝代的文臣编纂,而野史则可能由民间人士或非官方机构编纂。《清史稿》和《新元史》的编纂团队均为清朝的“遗老”,在历史学界受到一定的争议和质疑。

时期,出于对“满清遗老遗少”的抵制,对《清史稿》和《新元史》等作品的认可度并不高。在这一背景下,“二十四史”的概念流传至今,成为历史学界普遍接受的历史编纂范围。

综上所述,历史学界对于“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的概念存在一定的混淆,但它们各自代表了历史学界对于历史编纂的不同理解。在历史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区分正史与野史,关注历史编纂团队的背景和编纂目的,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朝代更迭。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