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高中语文学霸:多亏有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举例,成绩遥遥领先”。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高中语文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举例如下:
一、而
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句: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用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用作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句: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用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用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例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用作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句: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二、何
用作疑问代词,询问人或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句:子何恃而往?(《为学》)
用作疑问代词,询问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句:何由知吾可也?(《赤壁之战》)
用作疑问代词,询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句: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用作疑问代词,反问,可译为“怎么”“为什么”。例句: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作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乎
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句: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用作语气助词,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例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用作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大国乎?(《鸿门宴》)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从”等。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四、乃
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例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作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例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用作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例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五、其
用作代词,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句: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作代词,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句:则或圜或方,或石或玉,其色也如墨。(《察今》)
用作代词,指示代词,表示近指,可译为“这”“这个”“这些”。例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用作代词,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用作副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用作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用作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六、且
用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句: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用作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即使”“纵使”。例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用作副词,将,将要。例句: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用作副词,暂且,姑且。例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七、若
用作代词,人称代词,表对称,可译为“你”“你们”。例句: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用作代词,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样”“如此”。例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用作动词,像,好像。例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用作连词,假如,如果。例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用作连词,或,或者。例句: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复音虚词“若夫”“至于”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可译为“至于”“又说”。例句: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八、所
用作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动作行为所发生处,可译为“的地方”。例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用作助词,“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例句: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用作名词,处所,地方。例句: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用作名词,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构成所字结构,与后面的名词构成所字短语,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等。例句:为巨室必使工师求大木名材于山林之中,立之堂上,必无所用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九、为
用作介词,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可译为“被”。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用作介词,介绍原因或目的,可译为“因为”“为了”或“给”“替”“对”“向”。例句: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用作介词,介绍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对”“向”。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用作动词,可译为“做”“成为”“变成”“是”。例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用作判断词,是。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十、焉
用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用作代词,相当于“之”。例句: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