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的原理(百度百科):
个人补充:
每完成一次冒泡排序就能确定一个元素的最终位置,即第一次完成冒泡排序就能最大的数字在最后的位置(冒泡从小到大排序)。N个元素就需要N-1次排序(因为N-1个元素已经确定位置了,那第N个元素此时的位置就是他的最终位 置,所以N个元素需要N-1次冒泡,而不是N次)。
a = [3, 23, 78, 19, 21, 99, 5, 101, 18]
def Bubble_Sort(lst):
n = len(lst)
for i in range(n - 1): # 一共需要循环N-1次
for j in range(0, n - i - 1): # 每次比较大小,交换值
if lst[j] > lst[j + 1]:
lst[j], lst[j + 1] = lst[j + 1], lst[j] # 后一个与前一个交换值
return lst
print(Bubble_Sort(a))
print(a)
n - i - 1说明:
第一次 i=0 ,n - i - 1 = n-1,元素一直比较到最后两位(lst[n-1] 与 lst[n-2]),结束位置为n-1,
完成后最后一位即是最大的数,不用参与下次比较
第二次 i=1, n - i - 1 = n-2,元素只需要比较到倒数第二位即 lst[n-2] 与 lst[n-3] 进行比较,结束位置为n-2
...
相信看到这里你应该懂了n - i - 1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