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华拓科技网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埃德加·于1936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                      (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                     (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                        、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3.《西行漫记》的作者                          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4月到1935 6月,同时兼任北平                        1936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                       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                         ,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                    。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                                  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它是一部新闻           作品,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61937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               》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

7. 埃德加·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             》和美国《             》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2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                         未名湖畔。

8.书中对                       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他甚至当着,当着             解下裤子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9.“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                                         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10.“通过与                        等的交往,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逐渐了解了在中国西北活跃着为世人称道的红军,有了去陕北苏区采访的想法。

11.《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是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红星闪耀中国》,尤其真实勾勒出了中国党人的英雄形象一一从政治领袖、周恩来,军事将领贺龙、彭德怀、徐海东、刘志丹,传奇人物                    、邓发,直到那群向彭德怀索要路条的少先队员以及具有高度个人自尊的小通讯员                   ,个个写得栩栩如生,真实感人。正是这群大大小小人物的历史,构成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

13. 有一次我同                    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                          身上。

、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国民军出师北伐,扩大了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2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简答题

1、 《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2、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3、 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 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4、 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5、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6、简述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7、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的彭德怀印象?

8、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9、简要回答张学良在南方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斗的认识。

10、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

11 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答案

填空题

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周恩来                

2.埃德加·于1936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   保安       (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  预旺县    (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    彭德怀   、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3.《西行漫记》的作者  埃德加. 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4月到1935 6月,同时兼任北平新闻系讲师1936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    周恩来                   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       蚊帐                  ,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    办公桌                。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 中国党       中国历程   的图书,它是一部新闻   纪实        作品,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61937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  红星照耀中国 》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西行漫记 》。

7. 埃德加·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   每日先驱报》和美国《 星期六晚邮报 》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2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     北京大学校园内 未名湖畔。

8.书中对        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他甚至当着,当着  林彪           解下裤子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9.“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    执政党             反对   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10.“通过与 宋庆龄      等的交往,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逐渐了解了在中国西北活跃着为世人称道的红军,有了去陕北苏区采访的想法。

11.《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     延安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周恩来     是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红星闪耀中国》,尤其真实勾勒出了中国党人的英雄形象一一从政治领袖、周恩来,军事将领贺龙、彭德怀、徐海东、刘志丹,传奇人物  董健吾   、邓发,直到那群向彭德怀索要路条的少先队员以及具有高度个人自尊的小通讯员     向季邦    ,个个写得栩栩如生,真实感人。正是这群大大小小人物的历史,构成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

13. 有一次我同   彭德怀                 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   小号手      身上。

、选择题

1. D 2.C 3. D 4. B 5. B

、简答题

1、 《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答:一九 三七年十月, 《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

但在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2、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 者埃德加·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 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和周恩来是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 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 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答:埃德加· 《西行漫记》 ,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 ,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

4、 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行动。

5、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 18 座山脉, 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 破 10 个地方军阀的包围, 开进和顺利穿过 6 个不同的少 数民族地区。

6、简述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 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 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 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 怕有南京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 鬼没著称。

7、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 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 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 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8、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9、简要回答张学良在南方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斗的认识。

答:①.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 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②“剿共”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年;③ 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④ 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 土崩瓦解。

10、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

答: 1.行动听指挥; 2 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 打土豪要归公;4 上门板;5 捆铺草;6 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7 借东西要还;8 损坏东西要 赔;9 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 买东西要付钱;11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11 为什么说红军的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答:红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里因素。

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