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来源:华拓科技网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企业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

答:(1)绝对成本优势(2)规模经济(3)产品差异化(4)法律制度

5)阻止进入策略行为

2.简述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

答:(1)动态竞争的概念(2)产量领先策略(3)长期竞争策略

4)米尔各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3.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地理位置因素(2)自然因素(3)人口因素(4)社会经济因素

5)科学技术因素

4.行政规制运用要具备哪些经济条件?

答:(1)战时经济; ②供求总量或结构严重失衡; ③无药可医的病态经济;

4)国有化或自然垄断产业; ⑤后发展国家为了实现赶超战略;

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答: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 出了被称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他根据霍夫曼比例, 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 :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第二阶段:资本 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 50%左右或以下, 霍夫曼比例为(2.5±0.5);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 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 ,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 1 以下.在实际应用中,霍夫 曼比例往往用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来表示. 霍夫曼的工业化阶 段理论阐述的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形.

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答:(1)地域分工是在广阔的区域内,按商品分工实行生产的专门化.这一分 ,把一定的(2)生产部门固定在一定地区.

3)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地域分工可以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地域分工的作用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变革.

7.简述实现产业组织目标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1)控制市场结构;(2)控制市场行为;(3)直接改善不合 理的资源配置;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

(1)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 消耗.

(2)利用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可以迅速提升我国的产业 的结构,推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3)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可以迅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

8.简述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答:(1)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2)解雇费用 3)法律的

9.简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答:(1)地区的要素禀赋; 2)需求结构导向;

3)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4)生产的地区集中度。

10.简述产业技术的必要性体现在哪几方面?

答: 1)由于技术成果具有公品的性质,技术开发的成本与技术的社会收 益之间存在不对称关系, 个人收益率总是低于社会收益率, 其外溢效益十分明显。 此外,基础研究的回报率往往极低。因此,国家必须制定专利保护、风险投 资促进、基础研究支持等。

2)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中作用越来越大,为了实现技术资源的有效开发 和最优配置,防止技术创新的中断,国家就必须以适当的手段对技术开发与 推广应用进行有效的指导、组织、扶植和协调。

11.简述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答:既要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能 成为侵犯一国主权的借口; 需要全球合作与国际援助; 发展是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具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等等。

13.按照科斯的观点,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答:科斯明确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人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14.为什么我们在签订协议或制度安排时,要使该协议或制度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答:因为假定博弈中所有参与人事先达成一项协议,规定出每个人的行为规则,那么在没有外在强制力的约束下,如果该协议构成一个纳什均衡,则该协议就会自动实施。即当事人都会自觉地遵守这个协议,给定别人遵守协议的情况下,没有人有积极性偏离协议规定的自己的行为规则。因为该规则已是自己的最优选择,偏离规则只会使自己受到损失。而如果一个协议或制度不构成纳什均衡,即不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合,该协议就不会被自动实施,至少是不能持续。因为至少有一个参与人会有积极性违背协议。所以不满足纳什均衡要求的协议是没有意义的。

15.古典企业有那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答:通过团队导向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第二,通过观察或确定投人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

16.为什么我们在签订协议或制度安排时,要使该协议或制度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答:因为假定博弈中所有参与人事先达成一项协议,规定出每个人的行为规则,那么在没有外在强制力的约束下,如果该协议构成一个纳什均衡,则该协议就会自动实施。即当事人都会自觉地遵守这个协议,给定别人遵守协议的情况下,没有人有积极性偏离协议规定的自己的行为规则。因为该规则已是自己的最优选择,偏离规则只会使自己受到损失。而如果一个协议或制度不构成纳什均衡,即不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合,该协议就不会被自动实施,至少是不能持续。因为至少有一个参与人会有积极性违背协议。所以不满足纳什均衡要求的协议是没有意义的。

17.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提出:鲍莫尔、帕恩查和利格等

2)主要内容: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绩效等市场绩效,在传统的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的竞争企业的存在。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18.简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答:(1)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经济增长理论始终把结构因素排斥在经济增长源泉之外。

(2)传统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均衡竞争,即经济制度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维持均衡价格,从而无论从生产者的观点还是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即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最优)状态。

19.简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答:(1)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2)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因素。

3)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贸易是通过本国产品出口刺激本国需求增长和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增加国内供给来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

4 国际投资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5)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20.简述产业结构市场调节机制、计划调节机制优缺点及局限性。

答:市场调节准确、稳妥、灵敏,却是事后调节,成本较大,时滞较长;计划调节,主 动性强,成本较小,欠准确,市场磨擦较大。

21.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答: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导致垄断;垄断又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22.简述产业的局限性有哪些 .

答:(1)就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而言,产业并非对任何产业都具有同等的作用。(2)产业本身并非是万能的魔杖,片面夸大产业作用是不可取的。(3)产业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的。(4)产业作为行为,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23.简述产业间是否协调的标准。

答: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供给与需求是否相适应。

24.简述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

答: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没有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而认为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使用,其收益可能出现系统的差别。结构主义属于“次优论”的范畴。由于种种原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法获得的,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放弃追求最优化的企图,转而追求“次优”。

25.简述工业区位理论的内容。

答:(1)韦伯于1909年提出了工业区位理论,他认为运费是对工业布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应选择运费最低点上。

2)劳动费和运费一样,也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或与运费相比成本中所占比重大一些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施加影响

3)还认为聚集力也会对工业最优区位产生影响。

26.简述产业兴起和存续的理论依据。

: 1)“市场失灵”说; 2)“赶超战略”说; 3)“国际竞争”说。

27.简述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

答:通过四步过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1)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 (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3)产业结构效应发挥作用; (4)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28.简述产业的一般特征。

答:(1)时代性(2)民族性(3)政治性(4)供给指导性(5)市场功能补给性

29.简述成本市场学派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人物。

答:成本市场学派是在成本学派与市场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学派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而且探讨了区域产业布局与总体产业布局问题。代表人物有艾萨德、俄林、弗农等。艾萨德提出了著名的替代理论,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提出了竞争布局模式,工业的聚集、规模经济、经济区的规模、经济的地域特点和贸易理论等。俄林在产业布局方面建立了一般区位理论。弗农在俄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布局进行了探讨。

30.为什么要规制产业经济?

答:在、企业、市场所组成的三要素中基于维护市场效率、维护社会公平以及意识形态的原因规制产业经济。具体说来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原因;另一方面是社会公平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31.高技术产业一般具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答:(1)知识、技术密集;(2)资金密集、风险性大;

3)产品更新快、竞争性强、信息的作用大;(4)高度的创新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