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有个烦恼岭
侯孝义
山西有个陵川县,陵川有个棋子岭。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棋子岭早已蜚声中外,名闻遐迩。但紧挨棋子岭的“烦恼岭”,除当地人之外,未必有多少人知道。
为何起这样一个蹊跷的名字?
传说商末贵族、商纣王的叔父箕子,看到纣王荒淫无道,不思朝政,大厦将倾,忧心如焚。不甘心殷商从此衰微,走向没落,苦苦谏阻无果,遂辞别朝歌,溯淇水西上,登临太行绝顶——棋子山。利用天然黑白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试图移星换斗,挽救和延续商朝命运。但天悖人意,毕竟商朝气数已尽,箕子徒劳无功,沮丧绝望之余,踉踉跄跄奔出棋阵,望北蹒跚而来。百十步后顿足嚎啕,仰天长啸:“天灭商也!烦恼!烦恼!”这就是烦恼岭的由来。
其实棋子岭和烦恼岭同属一道山岭,但又并不互指。棋子岭在山之阳,因有黑白天然石子著称;山之阴即是烦恼岭。再往北即叫山东岭,依次是师傅岭。
棋子岭、烦恼岭、山东岭、师傅岭一脉相承,互为因果。十华里南北走向,一条岭吐雾吞云。连绵起伏,酷似天龙探爪,前呼后应,占尽上党风水。四岭之间,并无明确界标,世人眼中,却也相对。
相传唐朝高僧从谂,山东曹州人氏(778年-7年),
为禅宗六祖惠能之后传人,是禅宗史上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从曹州护国院剃度出家,八十岁之前,行脚云游,传经讲佛。后四十年方定住河北赵州观音院,驻世120年圆寂。
从谂大师穷其一生,研究佛学,洞悉禅理,最大的心得就是“佛是烦恼,烦恼是佛。”如他所云:平凡之人,遇到好事就想追求、攫取,结果好事多磨反增烦恼;遇到坏事便想逃避,逃避不及亦增烦恼。即使是圣贤名士,亦概莫能外。多少高僧为了普度众生,劝恶从善,历经磨难苦厄,何尝没有烦恼?唐僧玄奘取到真经尚不满足,寂灭之时仍想。他把莅临三十三天兜率宫内院,亲耳聆听弥勒演法作为终极宏愿。
凡人如此,高僧如此,释加牟尼也如此。烦恼无处不在,烦恼如影随行,烦恼是人(人也是佛)的天性使然。
综上所述,推论自明。烦恼岭并不单是浅显的“烦闷苦恼”之意,“烦恼是佛,佛是烦恼”,人人是佛,佛即人人。烦恼岭其实就是一道神圣的佛岭,它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什么哲理,其内藏之意振聋发聩,绝对非同寻常。
讲烦恼岭不能不讲山东岭。
为了探明究竟,曾数次走访方圆三里五庄的老者,未有人知道山东岭名称的来历。
根据实地观察及大量资料考究,渐渐地从谂大师的轮廓
愈加清晰地走进我们的视线:唐代高僧从谂大师作为禅宗六祖惠能之后掌门,云游四方,来过陵川。诚然,他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迫不及待地到黄围山祭奠禅宗五祖弘忍。
可以想象,高僧抑或从五台山来,在陵期间,朝拜箕子遗踪,颇是合乎情理。太行绝顶的奇异风光,使他留恋;圣贤箕子的丹心赤诚,令他震颤;当地百姓的淳朴善良更与他水融,令他不忍离去。因此,滞留此间(或许几年或者更长)传经布道,解脱民瘼的推断成立。
听老年人讲,抗战以前,山东岭古庙颇具规模,香火鼎盛,也曾是四邻八庄抗日分子的集结地。因此,古庙惨遭日寇焚毁殆尽。时至今日,古庙遗址依稀可辨。我们看到遗址之上,新建庙宇中供奉“护国神龙”牌位,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从谂大师早年从山东曹州护国院出家,而山东岭正是千百年之前当地百姓为纪念他的功德而指山为名,沿袭至今,“护国神龙”与“护国院”相吻合。自然而然,烦恼岭与箕子救商的传说与从谂的心得“佛是烦恼,烦恼是佛”均脱不开干系。
至于师傅岭,因为紧连山东岭,不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山东岭庙宇住持德高望重,参禅礼佛信徒如云,香火旺盛,隆极一时,又是什么?
据考:“烦恼”一词最早出处佛教经典《百喻经》。 陵川烦恼岭并非贬意,它的喻理博大精深,要旨在于昭
告众生,虔心向善。现在该是为它正名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