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美国华人社团的发展趋势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华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华人社团开始从低迷走向复兴,犹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了很多新的组织,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代; 美国; 华人社团; 发展趋势
美国的华人社团历史悠久,从19世纪40年代华规模进入美国之后,便自发组织起来,陆续建立起大小不一的社团组织。华人社团是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过去虽不断有华人社团成立,但由于自身和外部各种原因的,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华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华人社团开始从低迷走向复兴,犹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了很多新的组织,并且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华人社团性质发生了变化
随着唐人街从“单身汉社会”变为以家庭为主的族裔社区,华人社会日益稳定,大部分华人都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华侨社会转变为华人华侨社会,并且随着华侨华人新生代的成长,这些人一般都是在美国土生土长,受教育程度较高,与祖籍国联系较少,对祖籍国的乡土观念、文化传统观念淡泊,他们更加积极融入当地支流社会,他们更把自己的命运与所在国联系起来。大多数华侨社团都转化为华人社团,发生了性质上的转化,即华人社团的本地化。中国移民的侨民社团转变为美国公民的民间团体,华人社团服务范围已超越华人社区而服务于当地社会,通过组织文化娱乐、慈善活动等担负起社会沟通的职能,并致力于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华人社团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服务与当地社会,为当地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9月5号华声报讯:美国南部发生特大飓风和洪涝灾害,损失惨重,美国各地正发起救灾运动。美国各地华裔社团也迅速行动起来发起全侨筹款行动,向灾民送爱心。纽约中华公所与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决定发动民众捐款救灾。在9月3日的记者会中,纽约中华公所陈玉驹指出,大家在美国扎根,就是美国的一份子,看到其它地区的美国人有难,自然要伸援手。纽约华人社团联合总会3日宣布向遭受卡特里娜飓风洪水洗劫的美南地区募捐,目标最少5万美元。而在该会共同梁冠军、陈清泉带头下,已筹得4万美元。纽约法拉盛华商会2日举行紧急会议,呼吁社区各行各业及个人向灾民伸出援手,大家齐心帮助灾民共度难关。华商会理事长顾雅明带头以个人名义捐出善款1万美元,经由美国红十字会转交灾区。在纽约北京同乡会3日晚间举行的成立大会上,该会会长侯建立表示,发动会员为新奥尔良等地飓风灾区捐款赈灾,该会先捐出3000美元善款,经由华商会转交美国红十字会。纽约安良工商总会、马来西亚联谊会与繁荣华埠社9月2日宣布合办美南赈灾募捐活动。除欢迎捐款外,将在华埠街头设捐款箱,希望民众发挥守望相助精神,慷慨解囊。
二、经济与科技类社团增多
科技与经济类的华侨华人社团增多,科技与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占华侨华人社团活动的比重增大。老一代移民由于教育水平有限,所以成立的科技类社团较少。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经济类社团在地域、内容、规模等方面也受到了。随着二战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移民也发生了改变,1965年新移民法的颁布,港台地区有大量的留学生进入美国,毕业后留在了美国,成为了新一代移民,给华人移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972年尼克松访华至中美正式建交,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迁入美国的华人新移民开始迅速增长。其中包括一些高素质的人通过职业优先权进入美国,更多的新移民是通过留学而获得移民身份的。1978-1994年,大约有10多万留学生赴美深造。在他们当中,约有8万人以上获得硕士以上学位,80﹪从事理工科研究。除部分学成归国后,多数人在完成学业后仍留居当地。1988-1996年在美国取得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为16,500人,其中14,145(约85.5﹪)人计划留在美国。最后有7,935人最终留在美国。
华人新生代在美国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整体较高,所以科技类社团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地建立。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个团体逐渐划破的地域等方面的,经济类社团也日益增多。近20年在美国新成立的科技类团体不仅数量多,而且很多都是高科技团体。如电脑专业新成立的社团有全美电脑商会(1991年)、硅谷中华信息网络协会(1991年)、芝加哥华人电脑协会(1995年)、芝加哥华人计算机专业人士协会(1995年)、环球电子报业协会(1997年)等。1996年成立的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是由美国科学、文化、艺术、法律、医务、商务各界华裔人士组成的专业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经济贸易与科技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等,该会表现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1998年该会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了第一界年会,共收到各方面的贺信、贺词近50件。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克林顿、美国众议院院长金利奇、中国副委员长雷洁琼等以及科技界知名人士。
同时经济类社团也在快速增长,如“华商会”组织相继在美国各地建立,1980年2月成立于旧金山的美国华商总会、路易斯安那州华商会(1981年9月)、休斯顿华商会、芝加哥华商会(均于1983年9月成立)、堪萨斯华商会(19年)、爱达荷华商会(1990年7月)、马里兰州华人商会(1995年6月)等,美国中国商会(1996年1月)等等。
三、华人社团参政意识增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人的参政意识逐渐增强,事实证明,华人在美国只有参政,才能落地生根,被主流社会尊重和接纳。现在的华人社区,经济蓬勃发展,人口结构不断优化,侨社之间求同存异,更趋融合。这正是华裔参政时机成熟的时候。自70年代以来增加了许多参政社团,如华益促进会(1972年)、纽约亚洲人平等会(1975年)、全美华人协会(1977年)、休斯顿华裔选民协会(1981年)、纽约皇后区华人选民协会(1983年)、洛杉矶华人参政促进会(1983
年)、达拉斯华人选民协会(1985年)、华裔政治委员会(1987年)、法拉盛华人参政促进会(1988)、百人委员会(1990年)、南培城华人参政集思会(1991年)、美籍华人政治行动委员会(1996)、华裔民选公职人员联谊会(1996年)、华人参政促进会(1996年)等。
在华人社团的影响下,华人从政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从国会议员、州议会议员到州长、,到处都有华人的身影。布什上届执政以来,就任命了大约75名华裔,加上各州、市的各级行政,华人从政初具气势,其中美国劳工赵小兰、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更是华人参政的佼佼者。如此等等,被认为是华人迈进美国政坛的新标志。经过华人社团的共同努力,华人参政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四、华人社团反呼声高涨
广大的华侨华人认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反对当局推行的“两国论”、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且付诸于实际行动“反独促统”,成立了各种反组织,如1983年成立的“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该会的目标是:团结最大多数的朋友反对“”,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为振兴中华贡献一份力量。2000年,为凝聚世界各地华人反对及促进中国统一的共识与行动,40多位旅居全美各地的华侨代表上周末在华府举行座谈之后,决定成立“全球华人反独促统联盟”,并选举程君复为会长。人民网华盛顿11月25日专电特派记者王如君报道:以“反、求统一、保和平”为主旨的全球华人反独促统大会今天在这里举行,与会代表在热烈的气氛中对尽快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深刻讨论。全球华人反独促统联盟会长程君复表示,中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复兴。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世界海外华人长期的共同心愿。目前某些领导人以种种手段大搞“”,向中华民族挑战,气焰日益嚣张。全球华人要团结起来,迎头痛击“逆流”,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而尽力。2002年8月15日成立了“美国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联盟的成立宣言说:“缓和,已成为海内外的最大共识。我们将与全球的爱国仁人志士一道,不分居住国大小,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信仰,团结起来,高举民族大义的伟大旗帜,贡献我们的爱与热诚,为祖国统一、民族富强贡献力量。”“美国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目前拥有20个团体盟员,共约400个支持社团。中新网3月31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3月28日,美国旧金山市湾区近百华人社团在湾区主要中文传媒刋登全版反“”声明广告。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罗文正说:“我们美国大洛杉矶地区的华侨华人历来有着关心和支持中国统一大业的光荣传统,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更直接同‘’分子进行了面对面的坚强斗争。”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总会还不畏艰险,敢于同“”势力做面对面的坚决斗争。数年来,联合总会先后有数万名会员参加了数百次的“反独促统”活动;还主持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批判会。李的“两国论”抛出才两天,联合总会就筹办了声讨会;对陈的“一边一国”“”谬论,也马上组织力量进行批判。 “反独促统”社团仍然在不断增加,如2005年9月26日,“美东华人华侨反独促统联合总会”获得批准,正式成立。华侨华人“反独促统”为中国统一造成了良好的国际和影响,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留美人文科学者积极与国内开展交流合作》,《华声报》,1994年3月22日
[2]田学年:《美国华人智力资源现状》,《国际人才交流》,2001年第一期
[3]资料来源:http://news.sina.com.cn/china/2000-07-14/107541.html [4] 资料来源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1/10/20001126/3272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