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减负提质”策略的探究

基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减负提质”策略的探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基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减负提质”策

略的探究

摘要:为有效地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我国实行了“双减”。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师的身份,对“双减”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提出了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上要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层次性,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关键词:双减;减负增效;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随着“双减”的实施,初中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正确贯彻“双减”方针,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强化思维能力和理论能力,主动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从布置语文作业的方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完成时间和空间,以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学习意识,高质量、全面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育的有效性。

1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1.1作业目标不明确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扩展和补充,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但实际上有些老师的作业布置很随意,没有明确的目标,进而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成效性难以提升。这种语文作业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能使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得以落实,更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1.2作业形式单一

目前,常用的作业形式有:抄生字、背诵课文、默写等。教师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写作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听力和其它方面的训练。这种形式的作业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形式过于单一,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渐感到厌烦,从而

导致敷衍了事,乃至抄作业。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在原有的作业形式上进行创新,丰富作业种类,让作业不再单调乏味,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1]。

2“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2.1要做到重兴趣、多积累

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所谓的减负,未必是作业总量的减少,而是让学生感觉到作业量的减少。这二者之间大有差别,差别的调节者就是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完成作业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就给减负带来了思想基础,在减负的同时起到了增效的作用。

我们以语文中的作文为例,我想,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点是在作文创作完成之后的成功感觉上,作文写得越成功,学生也就会越有兴趣。而作文写得成功与否,同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所以,平时可从词句与篇章的积累上下功夫,把作文写作倾向于这方面。第一是诵读课内课外的美文,使学生完成对好词、好句的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阅读一至三篇的优秀文章,每周翻阅一本杂志。对于这项作业的检查可以用抽查学生阅读的办法进行,让学生都做有心人,把遇到的好词好句集中整理到专用的笔记上,并且组织定期交流,选择经典的句子与语段,进行编辑汇总,在班级内诵读。第二是根据摘录的美文来进行赏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可让学生自主挑选并摘录出认为优美的文章内容,根据文章做出二百字左右的简短评价赏析。这种积累与循序渐进的办法,很适合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思维视野的开阔,学生做起来也会更有兴趣一些。

作文作业如此,其余种类的语文作业,也可以想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办法,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

2.2要做到精作业、活练习

初中语文是提升学生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基础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细化则包含概括、比较、综合、分析等能力。语文训练的媒介是字、词、句、篇。对于一篇文章来讲,它的训练点可以是单方面的,也可是多方面的,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要求全贪多,不要在每次作业中把听、说、读、写和字、词、句、篇都加入到里边,而是应当注意到少量、优质,注重形式的灵活性和训练方向的重点突出,以达到练便有效的目标。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便可以只围绕运用修辞方法这一主题进行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填空、问答、原文仿写等不同形式的作业,而达到让学生掌握到几种不同修辞方法的理解、巩固与灵活运用的目的。

2.3要做到宽思路、广见闻

“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涵盖了生活,语文学科又与其他学科如地理学科、历史学科、政治学科,以及现实生活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应当把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当作主要任务来抓,在作业设计上亦应体现出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教师应当抓住这种联系,设计出有时代感、有广度的作业,既要贴近现实、引发学生兴趣,也要增强语文同各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如在学习《春》那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当地春天的特点同文章中的特点进行比较,或者对自己比较喜欢的城市在雨中的景象展开想像与联想,形成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表达。

2.4要做到重智育、重德育

语文是大课堂是人文科学,所以,应重视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智育教育和情感渗透到教学中的所有环节,也包括渗透到作业中去。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力求寓德育教育于其中,让学生一方面巩固基础知识,另外一方面受到情感的陶冶与教育。比如在学习《背影》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习题:根据你对课文的学习,结合你的,家庭生活的实际,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父亲的背影》会增加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思考、对学习生活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

2.5要做到启智力、提能力

前面提到,作业是不是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提高作业质量尤其是在改进作业布置方式上作出努力调整。比如教师可以变革模式,从原来的固定式作业转变为由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让学生根据某个重点内容来自己设计作业题自己完成,这对于学生智力与能力的提升都很有好处。

2.6尝试分类施教、分层作业模式 1、因人而异布置作业

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应考虑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和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一方面可以满足各位学生自身学习的需求,让相对后进的学生树立信心,让相对优秀的学生进一步自我挑战。如新课第一课时上完以后,一般教师会布置练习和掌握生字词的作业。但对于已经预习较好,课堂学习充分的学生来说,仅仅是这一类型的作业过于简单,也缺乏梯度,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个别更有难度的作业给这类学生。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第一课时以后,面向全体学生布置生字词积累的作业;但对于学习能力更强一点的学生可以增加写一篇简短的以自己父亲为对象的小作文或者阅读朱自清先生其他作品等进一步的作业。通过分层

设计和布置作业,落实因人施教要求,也在学生之间形成学比赶超的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

2、因课而异布置作业

不同的课文类型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如都是文本阅读课,古诗文类课文侧重于积累和赏读,现代文侧重于结构与构思,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课型去思考作业的设置,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教师应根据本课特点考虑作业是常规布置,还是开放性的、实践性的布置,抑或是多种方式综合设计,从而切实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初中生语文作业完成效果。

结束语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将“减负提效”的要求落实到作业中去,深刻把握减负、提效对于作业设计和布置的要求,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实因人施教布置作业等方面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晋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实效性探述[J]. 文渊(高中版).2020,(6): 477.

[2]刘超.初中语文作业的『减负增效』的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7):79.

[3]骆桂英.“跳”出藩篱竞自由——对初中语文作业的反思[J].语文课内外.2020,(12):3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