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
2020基础知识-第二十二章 心脏病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1、体外循环后若过度换气可出现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无代谢变化
2、体外循环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不包括 A、红细胞破坏 B、血小板增加 C、代谢性酸中毒 D、肾功能减退 E、低血钾
3、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中下列哪项不妥 A、高血压 B、高脂血症 C、吸烟 D、糖尿病 E、与苯接触
4、关于心脏瓣膜的描述,有误的是 A、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为三尖瓣 B、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为二尖瓣 C、半月瓣隔离左右心房
D、心脏瓣膜能起到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E、心脏有四个瓣膜,分房室瓣与半月瓣两种 5、关于心脏的解剖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A、心脏位于纵隔中部 B、心脏是双肺覆盖的空心球体 C、心脏接受来自静脉系统经氧合的血液 D、心脏被心包覆盖,由内自外,分脏、壁两层 E、心包腔内有10~20ml浆液,起润滑作用 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A、房室结 B、房室束 C、窦房结 D、左右束支 E、普肯野纤维
7、心脏的静脉血液最后回流至 A、左心房
第1页
外科护理学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E、冠状静脉窦
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下列人群中更容易得冠心病的是 A、32岁常年抽烟的男性 B、血脂异常,身材偏瘦的男性 C、13岁的一型糖尿病患者 D、25岁女性其父亲患有冠心病
E、50岁血脂异常、糖尿病还有20年吸烟史的男性 9、冠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重度主动脉病变 B、冠状动脉栓塞 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D、肥厚型心肌病 E、冠脉痉挛
10、体外循环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不正确的是 A、红细胞破坏、游离血红蛋白升高 B、引起肺间质水肿、出血
C、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D、可导致肾衰竭 E、可引起低血钾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体外循环后灌注时有一定程度的组织缺血、缺氧,乳酸增加,因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机器内吹入高浓度氧,二氧化碳易于排出,造成过度换气,因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体外循环(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4611,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体外循环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红细胞破坏、血小板减少、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减退、低血钾等。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体外循环(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4613,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等。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4614,点击提问】
第2页
外科护理学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半月瓣隔离肺动脉、主动脉与各自相应的心室,位于左右心室与其相应的大动脉之间。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心脏疾病(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23349,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心脏接受来自静脉系统未经氧合的血液,泵出已氧合的血到动脉系统以供给全身氧气与营养。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心脏疾病(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23350,点击提问】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传导系统: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窦房结开始,以每分钟60~100次的电流冲动引起心房收缩,再依次传至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普肯野纤维,调节心脏收缩与舒张。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心脏疾病(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23351,点击提问】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心脏的静脉伴随动脉,左右心的静脉汇合成心大静脉,在心脏后面注入冠状静脉窦,回流至右房。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心脏疾病(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23352,点击提问】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等。多在中年以上发病,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23353,点击提问】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冠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因、病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4615,点击提问】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与组织灌注不良、代谢产物堆积有关;若过度换气则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体外循环(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23354,点击提问】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