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水文化的古镇水景的设计与保护探析

基于水文化的古镇水景的设计与保护探析

来源:华拓科技网
基于水文化的古镇水景的设计与保护探析

曹磊;穆雪男

【摘 要】The water town with a thousand symbiotic culture has been deeply embedded in the constant love, but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environment, water cultural heritage continues to loss, the town gradual y lost landscape features, endless flow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slowly missing human environment, this must be brought to our at ention. Water cultuer has a rich connotations, with town water has accompanied relationships with students, relying on water culture to design the town water and by water landscaping, water-dependent people, quiet symbiosis, to build coexistence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own,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of the ancient town water provide new ideas.%水乡古镇与文化已经相融共生了千年,一直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然而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水文化遗产在不断流失,古镇景观在逐步失去特色,千百年来流淌不息的人文环境慢慢缺失,这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水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古镇水景有着相生相伴的关系,依托水文化来设计古镇水景,借水造景,人水相依,文静共生,为打造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古镇,发展水文明的古镇提供新思路。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4(000)009 【总页数】2页(P131-132)

【关键词】水文化;古镇水景;融合;共生

【作 者】曹磊;穆雪男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正文语种】中 文

水是万物之源,是一切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此依水而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水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核心,长久的发展延绵下来,在世界各地遗留了许多的关于水文化的历史烙印,它们代表着各地的水文明,是世界宝贵的遗产。但是近期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水文化遗产的不断流失。而古镇文化大部分是因水文化而存在,许多古镇都是因水成街,因水成镇,因水成市,水文化是古镇水景最绚烂多彩的构成元素。笔者针对目前古镇水景的现状,应用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去重新设计与保护古镇水景。 1.水文化的内涵

水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形式也多姿多样,物质载体既有自然载体,如自然水域,周边能反映水文化的自然环境,也有人工载体,如水利工程,水上建筑,水磨等。水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流淌,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写下了传世名言:“水者,何物,万物之本源也”,当时的文人志士就已经意识到水的重要性,万物包括人类都需要水的滋养。水环境的长期积累形成了水文化,水文化极具文明代表性、鲜明时空性、内容广博性、历史传承性,集人文内涵,美学内涵,生态内涵,经济内涵于一身,充分体现了水文化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贡献。 1.1 水文化的人文内涵

高山流水,冰清玉洁,洁净,灵动,智慧,所有这些词语都是人类对水的品质的高度赞美,不管何种事物,一旦与水有了关联,自然而然就会被赋予了高雅的内涵,

赋予了一种人文关怀,水文化所具有的人文内涵是一种智慧哲学,是人类智慧、品质与精神的融合。洁净是文人墨客最爱的水的品质,洁净的水既能自净亦能净化他物,向往着一种神圣纯洁的感情;灵动源于水无形而能化身为任何形的特征,这种灵动性是独特的,并受到宗教与风水学的推崇;智慧代表着水更深层的秉性,智者乐水正是最好的解说。 1.2 水文化的美学内涵

美是无处不在的,而水的美学内涵更是随处可见,水文化体现的美学内涵经历了发现水美、懂得水美、与水同美的三层境界,既有水的自然美(如图1-1),又有社会美(如图1-2)与科技美,不同角度欣赏会发现不同的水美。水文化最初最本真的是自然美,水的自然美是古今中外作品赞美的重点,中国传统美学有“画山水是留影”的,意为山水之美表现在外在的形象,体现的是由内入外的本质。而水文化孕育了社会文明,带来了水域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审美,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充裕健康的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发展。 1.3 水文化的生态内涵

水文化必须建立在生态和谐的基础上,如此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而生态内涵是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点,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风水学,亦能追查到当代的高科技。风水学中讲求“逐水而居”,即是水文化的生态学的体现,而现代科学具有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理论,能处理累积的污水,能科学设计水域环境的景观规划,能营造生态驳岸促进水岸线的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水文化的一部分。 1.4 水文化的经济内涵

水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劳动过程中慢慢积累而成的文化,虽然水文化不能直接与财富划等号,但是水文化却间接催生了大笔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比如因水而生的艺术作品,大小各异的水利工程,优秀的景观设计等,都创造了经济财富。 2.水文化与古镇水景的相互关系

2.1 水文化为古镇水景添彩

周庄因为水的蜿蜒崎岖而扬名海内外;宏村因为静若处子的湖面而楚楚动人;凤凰古城因为缓缓流淌的沱江水而深入人心。水极具生命力与表现力,既能表达细腻柔和之情,又能表达义薄云天的豪气之情,可谓丰富多彩,灿烂多姿,如果借助水文化来营造古镇水景,必能为古镇抹上一道明亮的色彩。水已经古镇的灵魂,水文化往往成为一个古镇的文化核心,将古镇打造一幅引人入胜的水墨画。水文化与古镇水景天衣无缝的融合,使得古镇既有历史情韵,又有自然之美,不仅显现原生态文化与社会环境,更能体现巧夺天工的现代科技之美,总之古镇水景因为水文化而达到了最美、最高的境界。 2.2 古镇水景促进水文化的传承

水文化必以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而这个载体就是水本身,将水作为审美元素融入到古镇水景设计中,打造美轮美奂的水景是水文化直接的呈现方式,而将千万年源源发展流传下来的水文化表达出来,将古镇水景作为一个呈现载体再合适不过,古镇本身也极具历史厚重感,两者完美无缝的结合,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纳,因此说古镇水景促进了水文化的表达与传承。 1-1丨自然美:苏州周庄古镇 3.水文化与古镇水景的融合设计

古镇水景与水有着不解的情缘,水承载了古镇的生活、生态与景观,连接着古镇的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建筑空间,古镇水景是古镇水环境的构成部分,水环境是一个相对更大的范畴,包含了古镇周边及内部河流,还包括了为水而建的桥梁、码头、堤坝等。古镇水环境是水文化的具体呈现,但是水文化是随着水的流动而变化,如果在古镇水景中照搬照抄水文化,是不能促进水文化的传承的,水文化一定要与古镇水景的宏观理念与具体设计方法相得益彰,要在动态保护过程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笔者下面就古镇水景与水文化的融合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3.1 借水造景

没有出现城镇的时候,人类会自然的择水而居,这是出于人性的选择本能,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能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交通、种养、防火等各种需求。之后人类开始聚居,这时古镇水环境发生改变,出现各式各样的古镇水景,铺成点、线、面的交织,层层递进,展现出“天人合一”的古镇水景景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顺相邻的理念,反映出人们的思想与情感。古镇水系关联着古镇的建筑空间,借水造景,将建筑与水文化有机融合为一体,用水的柔性与灵动来软化建筑的硬质与固定,让整个古镇环境变得更活泼,更丰富,范围更广。借水造景,首先要划分好水乡古镇完整的空间布局,确定好古街空间、水域空间、自然空间的主次关系,之后根据古镇水环境的具体形态与古镇水文化来确定古镇水景主要的排列形态与次序,这一点可以结合古代经典园林理水的方法,按照古镇的实际环境进行设计,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最后加强水景节点细部空间的刻画,展现水的柔美灵动的特质。

1-2丨社会美:凤凰古城酒吧一条街

3-1丨靖港古镇景点:宏泰坊青楼文化艺术馆

节点是人们认识古镇的重要参照物,通过节点,人们就会记住古镇,体验古镇,留念古镇,这些节点包括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别致的空间、标志性地标等等,在设计时要尊重自然又显露自然,布局时还是以自然水系为主,然后选择合适的材质,构造特色的人工水景作为辅助。如靖港古镇历史遗留下来的七码头非常有名:庙湾码头、楚河码头、桐仁码头、汁河码头、蔡家码头、义正码头、扇子码头。再有靖港古镇构建了靖港民俗文物馆、恐龙化石馆、时期物品陈列馆、毛手迹展览馆、宏泰坊青楼文化艺术馆(图3-1)、宁乡会馆、陶承故居、旧址、靖港族谱文化馆、曾国藩靖港水战遗址等十大景点,都是傍水而建,与水相衬,颇具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的观光游览。

3.2 人水相依

中国水文化中对水的认识、利用、保护、改造,都是建立在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基础上,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中国道家儒家文化的经典理论,因此水文化充满了生态内涵与环境伦理学内涵。基于“和谐共生”的传统水文化理念,古镇水景在设计与保护方面,更多的尊重自然,采用科学生态环保的方法来激发古镇水景内在的活力,主要体现(1)利用水景带动古镇景观可持续发展,水具有洁净的特质,优良的水环境能改善古镇的生活环境,调节微气候,丰富当地的植被,稳定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生活圈子,从而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水是天然最好的滤净器,在设计古镇景观时,要注意保护水体湿地,并轻度设计湿地水景来维持生物多样性。(2)设计古镇水景时要从头到尾贯彻生态环保理念,采取多种生态科技手法来设计古镇水景,不让古镇陷入“恶水文化”的怪圈。(3)水景治理可持续的具体方式,水景治理方式既包括物理方式,又包括化学方式,例如肌理循环过滤、曝气充氧,水生动植物系统修复等,运用现代化科技充分发挥水景的生态环保作用。 3.3 文景共生

水文化融入到古镇水景设计,吸取的就是水文化的核心灵魂,通过古镇水景与水文化的契合设计,准确定位古镇的文化精神内涵,找出古镇的“魂”。文景共生设计,古镇充分利用水文化独特的、延绵深厚的特性,来表现出自己秉然的人文生活与历史情怀,达到人与古镇的心灵共鸣。水文化是古镇的点睛之笔,古镇因为水文化变的多情起来,更富有地域特色,更具有诗情画意。古镇水景设计中,一定要对当地水文化进行深挖,将水文化精神发扬,透过水景物质形态进行传播,文化精神内涵将水文化与古镇水景紧密相接起来。在设计古镇水景时,首先要依据水文化定一个恰当的主题范围,利用水脉与文脉再重现古镇的历史情境,两支脉络交织设计,展现古镇景观美的极致。

4.结语

水文化与古镇水景是一脉相承的,一个是文化精神形态,一个是文化精神指导下的物质表现形式,两者的融合实际是一个分析渊源、展现渊源的设计过程,过程中间既要传承水文化,又要保护与发展古镇景观,或许有着看似两难的嫌疑,但是实际上只要设计的“适度”,运用适当的现代生态手法,就能达到古镇景观的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完美契合,两者相生相伴,互相共存,促使传统水文化在古镇水景中重新焕发生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袁志明.水文化的理论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05(5):60-61.

[2]初萌.论城市景观艺术与水景营造的关系[D].北京:美术学院,2008. [3]叶讳.中国城市历史水系的保护与利用初探[J].城市,2006(02):37-40. [4]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朱松节,刘龙娣.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周庄占镇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1 (02) :47-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