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作文 多民族的交融史实 4例
中国历史文明,于世界任何民族和任何文明,作为中国历史骨骼的华夏文明,自古以来都讲究文明和文化的融合和传承,而并非单一血脉传承。无数个民族迁徙到华夏土地上,基本都会被极具影响力的汉文化所融合。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经历了多次民族融合,首先是分列于黄河两岸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共同的祖先华夏部落。随后,炎黄与蚩尤部落在涿鹿一场大战,最终炎黄部落取得了胜利,顺带兼并了东夷文明,又是一次巨大的民族融合,形成了最早期的华夏族。
1、东周初期白狄内迁
西周末年到东周初期这段时间,乃是华夏民族最是低谷的时期,白狄南下,南方蛮族北上,真正属于华夏的地方就只剩一线文明之地。连西周的都城镐京都曾经被西戎攻破,周天子被迫迁都中原。究其原因,无非两点,首先最重要的是周天子对诸侯的掌控力全面下降,天下数百诸侯各行其是,给了北方游牧民族可乘之机,同时也展现出了分封制的落后。其二就是游牧民族开始进步,逐渐走向草原文明的快速发展路线。
而白狄也正是在此时期大量南下,他们很快便席卷了河北平原,攻邢灭卫,盘踞河北多年。在后期被齐桓公和晋文公击溃之后,白狄人迁徙到滹沱河上游,成为鲜虞人,也就是中山国的祖先。一百余年后,建立中山国,后来受到天子册封,成为华夏的一部分。这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记录的一次大型的民族融合,白狄人入主河北多年,最后慢慢被汉族人同化。
2、五胡十六国、衣冠南渡
早在两汉时期,匈奴人就内附南迁,生活在河套地区。到了汉末三国,数十年战乱导致天下民生凋敝,天下百姓十不存一,导致了中原空虚,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所以朝廷致力于恢复人口,发展生产,在休养生息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引少数民族南下,充当地主的佃农。司马氏掌权之后,逐步开放游牧民族南迁的。
特别是西晋时期,由于八王之乱后中原极度空虚,朝廷大量引胡人南下,于是就造成了五胡乱华的惨剧,首先是匈奴人南下,然后匈奴人带来了羯族。羯族石虎又迁氐人和羌人入关中和河北。随后鲜卑举南下,在北中国建国无数,统治长达近两百年。而鲜卑人最后大量被华夏同化,包括氐人和羌族人也大量被同化,展开了一次超级民族大融合。
3、僚人入蜀
一场发生在中国西南的民族大迁徙活动,西晋末年,因为八王之乱导致天下崩乱,礼崩乐坏,而富甲一方的天府之国巴蜀地区,自然成了众多流民梦想之地,也成了各方势力所觊觎的宝地。于是,陇西六郡流民大规模入蜀。而大规模流民的涌入自然会对当地百姓造成不小的冲击,于是就会引发矛盾。所以,在成汉建国期间,蜀地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乱,然后就导致了人口的锐减。
而要想恢复蜀地人口与生产,就必须要快速引入外来劳动力,于是生活在夜郎和南中地区的僚人因为临近巴蜀,于是就被成汉政权掠夺了大批僚人入蜀,以充实因战争而荒芜的城镇,还迁徙了三千多户来充实成都。成汉政权在不到十年间就强迁10余万户僚人充实巴蜀。
而僚人与六郡流民以及原来的蜀地原住民大量融合,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最终形成了蜀地独特的文化。
4、隋朝一统
自晋室315年前后南渡之后,中国进入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南北割据,先是东晋与十六国并立,然后是北魏和宋齐梁,再然后又有北齐北周对南陈。两百年乱世对峙,南朝和北朝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北方的大气磅礴和南方的清新秀气,需要一次伟大的融合。
当隋朝带着独特的历史使命应运而生之后,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杨坚代北周之后,致力于将北周鲜卑化的国策进行改造,重新开始加强汉化,正是这一时期,大量鲜卑人承袭原北魏国策,再度进入汉化的高峰,鲜卑自此逐渐与汉人融合。而随着隋朝的强大,南下伐陈,一统天下的机会也就到来了。
公元588年,杨广统领韩擒虎与高颖,展开了隋朝统一之战,最终隋军飞渡长江,攻灭南陈,并且一举降伏岭南,隋朝把陈后主和文武、衣冠世族、百工杂技以及乘服、图藉与法物等一并带回了北方,而南方也实现了文化与人口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南北双方重归于一统,极大的加强了民族融合,奠定了中国唐宋两代文化昌盛的基础,有效地传承和发扬了华夏文化。
而汉族与鲜卑族的大融合也是在这一时期进入到了最高潮,华夏文明消化了鲜卑族文化的精魄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