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多声合唱实验与研究

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多声合唱实验与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多声 合Ⅱ口H 实验与研究 1日Ei ■肖眉雅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我国多声部歌唱教学一直是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也为了尽早实施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提 出的一 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的教育目标,本课题在国际先进音乐教育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探究多声 部歌唱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并希望通过教学实践找到解决课堂多声合唱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多声合唱音乐教育 歌唱.特别是歌唱中的合唱有着非常 丰富的学习内容 合唱是真正具有价值的 音乐艺术.合唱具有影响和促进群众音乐 文化发展的功能.它可以影响最多的人参 与音乐.唤起千百万人美好心灵的共鸣。 学校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不仅能使学生 在歌唱活动中学习掌握音乐的节奏、音 高、速度、力度、和声等一系列的音乐要 素.并通过学习掌握这些音乐要素在歌唱 活动中表达内心情感.提高艺术文化修 养.还能通过合唱活动增强集体主义意 识。 一 学校课堂多声部歌唱在国内外研 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多声部歌唱教学一直影响 着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国际化进程 2011年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特别指出: “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 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 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 及协调、合作能力。”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从2O世纪学堂 乐歌的兴起至今.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历 程。在这百年历史中,学校音乐教育一直 在不断的改革和变化中发展 但无论历史 怎样变迁,歌唱却一直是我国中小学音乐 课堂的重要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 2O世 纪音乐课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唱歌课”. 这正是由于我国音乐课在相当长一段时 期内是以唱歌为主,并且是以单声齐唱歌 曲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这种学校音乐课 堂的单声歌唱现象.音乐教育家及音乐理 论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 这是由于中国民族单声音乐文化(特别是 汉族音乐文化)所致。“我们中国的音乐长 期停留在基本上是单音音乐的状态 一种 毫不费力就很容易找到的理由.就是怪罪 于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阻碍了我国的科学 文化艺术的发展。”再由于我国千年不变 的五声音阶是基于完全五度、四度协和的 原理.及我国早期为歌唱伴奏如笛、胡琴、 由于宗教、历史及音乐文化等原因。 锁呐等乐器.其音域、音质、音量与人声的 多声部歌唱活动在欧美国家中小学较为 不协调.故使我国歌唱艺术不能朝着如西 普遍。因此.多声部歌唱在欧美学校课堂 方多声合唱的内容形式发展。这种观点的 的实践和研究也就较为广泛 20世纪国 由来.是由于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奥 内.我国对民族音乐的研究成果多以单声 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都以各自不同 音乐形式呈现。因此,单声音乐被人们认 形式的多声音乐教学著称。其多声部思想 同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现象。 渗透各自的教育体系 特别是科达伊教学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 音乐学 体系中的多声部合唱对国际音乐教育产 者通过对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长期不断 生了极大影响.从2O世纪60年代被推 的挖掘和深入的研究发现.许多少数民族 广到世界各地至今,欧美、美洲、亚洲等国 就有丰富的多声部民歌。音乐学家、作曲 家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就对其进行了深 家樊祖荫先生认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 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工作 在柯达伊的 至少有二十三个民族保存和流传着具有 故乡匈牙利.中小学音乐课堂多声部合唱 稳定形态的多声部民歌 “中国的多声部 内容极为丰富.二年级开始进入二声部的 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 歌唱学习.从此它一直是学校音乐课程的 布广泛 ”但由于这些多声部民歌被掩埋 重要内容。他们几乎班班有合唱,每所学 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自生自灭.因此没 校都拥有很好的童声合唱团。除此之外, 有得到推广而不被人们知晓 我们从21 如美国普通学校音乐课教学中.对合唱教 世纪中国音乐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可见.中 学也有较高要求的指导建议.音乐剧表 小学音乐教材呈现的民歌内容多以单声 演、牧歌合唱、民族合唱、室内乐合唱、爵 部民歌为主,少见多声部民歌。究其原因, 士乐合唱等都纳入学校音乐课堂和课外 是否与中国少数民族多声歌唱的复杂性 教学的实践 有关?这有待于民族音乐家与音乐教育家 当今世界各地学校音乐教育普遍认 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但并非中国就以此 为。合唱课是当前中小学生音乐艺术素质 而放弃课堂多声歌唱的教育 培养的基本手段,同时.合唱也具有影响 实际上,早在1916年的教育部颁布 和促进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 的《国民学校施行细则》中,对中小学音乐 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 课的教学已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规定 条件满足的基础上.国家更加重视提高国 “乐歌”课的教学内容为“平易之单音唱 民个人文化修养 而合唱正是提高人们文 歌”及“简易之复音唱歌”其中的复音唱歌 化修养,发展移情、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绝 即多声部歌唱。也从那时起,我国学校音 佳契机,它具有享用终生的道德教育和审 乐教育就开始努力尝试.在发展学生个人 美教育的功能 如今合唱已成为我国人民 歌唱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的多声唱 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内群众 歌能力 我国的音乐教育家们普遍认为, 合唱教育基地的学校音乐课堂.如何提高 多种形式的歌唱教学(独唱、重唱、合唱 合唱教学水品已成当前基础音乐教育的 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令 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学校音乐教育放眼世 人遗憾的是.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我国 界,从小学阶段开始加强重视.使每一个 学校课堂音乐歌唱教学几乎仍然停留在 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具备一定的多声部 齐唱状态 歌唱能力.才有可能加快我国中小学音乐 ● 157 课堂的国际化进程,真正实施《音乐课程 标准》关于“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 教学”的建议 儿童较之高年级儿童在进行相同或略多 一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最为突出的问题是 全国中小学生读谱能力普遍低下.甚至完 全不识谱,课堂几乎无法进行合唱教学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中小学音乐课堂要真正达到课程标 些的课程学习后,年龄越小的儿童对音 高、音程、节奏的敏感度会略高于高年级 儿童组.而高年级的学生某些时候表现出 二、课堂多声部歌唱教学的实践 从二十世纪初.随着中国新式学堂的 建立而兴起了学堂乐歌的歌唱文化 学堂 乐歌(或唱歌)课兴起之初,以编创的歌曲 对音高判断的反应较低龄儿童迟缓实践 还证明,对于两个声部歌唱课程一年的学 ;住所现提出的合喝教学的目标.其教才的 重新建设极为重要。“从性质上看,教材是 课程的形式和载体:从内容上看.教材是 习后,二年级学生对简单的二声部歌唱. 或选曲填词的歌曲为主要课程内容,课堂 教学的演唱方式为齐唱 这种乐歌式的教 其旋律音准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而七年 级学生组齐唱能较快较好地完成.当第二 个声部出现时,另一个声部极易受另一个 声部的干扰和影响 这也证明早期音乐教 课程的具体体现。”教材是学校教学活动 最主要的信息材料,如果我们的教材在提 供给音乐课堂各项实践活动丰富的学习 内容的同时,也能提供系统的、循序渐进 学模式对中国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深远. 时至今日,我们的学校音乐课堂任然保持 着齐唱教学的模式 一个世纪让我们已习 育的确对儿童音乐能力发展能产生非常 积极的影口向。因此,音乐课多声部合唱如 惯于课堂单声部歌唱的教学,我们是那么 难以改变已经习惯的课堂歌唱方式 因 此。在基础音乐教育中要实施多声部合唱 教学.有很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克服。2011 学习的视唱教学材料,包括循序渐进学习 的多声部歌唱材料.这样定能搭起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桥梁,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 成课堂合唱教学的任务.使我们能真正实 施课程标准提出的合唱教学目标和建议 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进行.效果显然高 于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才开始的教学.能 有效提高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合唱水平 三、教材的补充与完善 不可否认。多声合唱教学是建立在具 年国家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学段目 标中特别提出了“3至6年应级增加合唱 教学”.这为我国今后课堂音乐歌唱教学 有读谱能力基础上的.并且应以读识五线 基金项目: 明确了目标 大力倡导合唱艺术活动,有助于提升 谱为利 这主要由于五线谱可表示合唱作 品各声部之间清晰的和声关系。且记谱完 善,合唱人员读谱时能一目了然。目前我 国由于教材不提供专门的读谱内容.相当 多的学校音乐课连简谱教学也放弃了.这 无疑对于多声合唱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 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中小学音乐课 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养。中国的学校音乐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歌唱能力.就应 从孩子抓起.从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开 堂的多声合唱实验及项目编号13ZC121。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 始 多声部合唱能力的建立,其最大困难 是音准、节奏与读谱的问题,如果合唱教 困难.使得我国学校课堂合唱教学不能健 康发展。 资料显示:2010年8月第29届世 界音乐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展 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 2000 学不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是很难在课堂 将多声合唱进行到底的 对于《音乐课程 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提出的3至6年应 级增加合唱教学.并非真正等到三年级甚 【217,1,维权.欧洲多声部音乐的早期发展一 兼论中国多声部音乐没有充分发展的原 因[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1). 【3】沈知白.和声以往在中国不能发展的原 因【J】.音乐艺术,1982,(02). f4】樊祖荫.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多声部民歌 研究及展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 (03). 示了来自世界各地28节优秀的中小学音 乐课。其中国外7节国内21节 国外7 至更高年级才开始多声部的歌唱学习。借 鉴柯达伊等国际先进教学体系的实践经 验.在小学一年级学习之初,就应开始最 简单的二声部音乐材料的学习。柯达伊教 学体系从整体上讲,是建立在早期音乐教 育基础上的 幼儿早期音乐教育除了能有 效地培养节奏感、音准、速度感、音乐的整 体感知力外.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综合能 力的培养。 节音乐课有4节合唱课.占总数的57. 1%:国内21节音乐课仅有1节合唱课, 占总数的4.8% 这一数据告诉我们,我 国基础教育合唱教学发展水平明显低于 世界中小学合唱教育 进入21世纪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管我们在一些理念 【5】马达.2O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概 况【J】.中国音乐教育,2000,(01). 【6】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IM1.上海:上 海音乐教育出版社.1998. 【7】杜永寿.中小学音乐教材论fD】福州:福 建师范大学.2006年. 究.进而将其积极的一面应用到声乐教育 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也有一 些新的突破.但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后.其音乐学科合唱教学最本质的问题并 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学校可以灵活机动的 开展研讨课、公开课、小组课、教师示范 课、艺术采风等形式新颖的教学模式。在 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和方法的同时促进学 生间交流、创新、互相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在对从未进行音乐专 门学习的各学龄儿童的教学中发现,低龄 (上接第16O页)音乐、不同唱法派别的 文化的学习 从而真正理解所要表达的音 乐情感 当中.为人民大众带来更为绚丽多姿的美 的音乐享受。 4.教学模式多样化 由于“跨界”音乐 的形式新颖.且是在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当 代才产生的艺术。因此,高校的声乐的教 学形式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单一的古板形 基金项目: “跨界”演唱的出现成为音乐界一个 既时髦热门又充满争议的话题 作为新一 代的音乐学习者和传承者.我们必须担负 起自己的责任.在利与弊之间进行理性的 本文为2014辽宁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 目,项目名称:《美声、民族、通俗三者“跨 界”发展的利弊及合理利用研究》,项目编 号:201410165000028。 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 力以及学习“跨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促 分析和取舍.借助理性的实践和思辨的研 1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