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保养维修内部管理制度
1、自身内部管理架构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项目副经理
施工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 工队 全管理员 量管理 划管理 料管理
2、运行管理制度 2.1工序管理
工序管控:对企业工作任务顺序、项目流程的时间节点以及项目活动的执行程序进行的流程化管理。运用统筹方法,对某一流程的过程进行控制、配比、运行,以缩短整个流程的用工时间,减少成本,从而提高工作效能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也即通过工序分析、优化、简化,将企业的运作工序固化下来,使业务的运作不会随意改变,从而保证企业在各种情况下都按照既有工序执行。工序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的标准化和程序化,就是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 做一样的事,得到相同的结果。
通过对任务的合理分解和人员的调配,使人员、机器设备、材料、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达到一个高效的平衡,减少不合理的环节,降低团队整体的工作时间,提高企业的综合效能,使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2.2工时管理
工时管控:就是通过对连续工时的数量、质量进行有效的管控,挖掘单位时间内的劳动价值,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对工时进行自行申报、综合统计、科学分析、量化考核、实际运用,达到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有效依据的目的。
2.3工分管理
工分管控:对员工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管控,根据行为本身正向或负向的影响,通过计分的方式(简称工分)进行激励或矫正,提高员工敬业态度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工分管控形成一套完善的敬业管理机制,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使员工处于自发、自愿工作状态,实现人性化管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2.4工作绩效管理
工作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面向计划的绩效管理,工作计划代表着员工的劳动价值,以计划为基准进行绩效考核,可形成按劳取酬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个人、企业持续成长;面向岗位工时的绩效管理,月有效工时与绩效考核挂钩, 可以按“工时的数量*工时的费率”直接发放绩效工资,也可以按照工时排名,来确定绩效等级,季度或年度工时数据可以作为晋升、晋级考核的依据,管理者可以把工时表作为绩效面谈的材料。
通过有效的考核,为员工提供公正公平公开的晋升平台,调动员
工积极性,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3、财务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公司的财务工作,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二、在公司董事长领导下,负责公司资金调配、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推行现代化管理方式,进行企
业经济核算和分析工作,并反映其成效。
三、严格执行国家财经制度、财经纪律以及财务会计制度。认真贯彻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遵守国家、法令。保证公司利益不受侵犯。 四、公司财务部门的职能: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产和税收制度,执行公司统一的财务制度。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制财务计划,加强经营核算管理,反映、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财务纪律的执行情况。
3)积极为经营管理服务,通过财务监督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公司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金,优化资源配置。
5)合理分配公司收入,及时完成需要上交的税收及管理费用。 6)积极主动与有关机构及财政、税务、银行部门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有效规范财务工作,及时提供财务报表和有关资料。 五、负责企业资金管理,监督其增减变动,负责盘盈、盘亏、报废清理、货款结算、催收和处理等工作。做到情况清楚,手续完备,数据准确,处理及时。
六、负责财务历史资料、文件、凭证、报表的整理、搜集和立卷归档工作,并按规定手续报请销毁
七、负责对全公司重要经济合同的审查会签。并监督经济合同的执行,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害。
八、负责组织起草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
九、根据公司方针目标展开要求,负责本部门方针目标的展开、检查、诊断和落实工作。 十、负责完成公司领导下达的其他各项任务。 4、自查评估制度 4.1目的
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持实施和改进。 4.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求的内部审核。 4.3职责 1)董事长
a)批准组织年度内审计划; b)批准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c)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2)管理者代表
a)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b)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并审核年度内审计划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3)质检部
编写《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表》并负责组织实施; 4)内审组长
a)编制、实施本次内审计划; b)编写内审报告。 4.4程序
4.4.1年度内审计划 1)年度内审方案的策划
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质检部负责策划各部门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方法及所有要求。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质量审核:
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c)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质量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2)年度内审计划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 b)受审部门和审核时间。 3)年度内审部门
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专门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
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 4.4.2审核前的准备 1)审核成员的任命
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和内审组员。内审应由与受审部门直接关系
的内审员负责。 2)内审检查表的编写
在了解受审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内审组长组织编写《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内审检查表要详细列出审核项目、依据、方法,确保要求无遗漏,审核能顺利进行。 3)审核时间的通告
内审组长于内审前十天将内审时间通知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前三天通知内审组长。 4)审核成员的资格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应经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 4.4.3内审的实施 1)首次会议
a)参加会议人员: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部门负责人。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2)现场审核
a)内审组根据《内部质量体系审检查表》对受审部门的程序和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审核,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项做详细记录。 b)内审组长需每日召开会议,全面了解该日内审情况 ,对《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不符合报告》进行核对。 c)内审成员要公正而又客观地对待问题。 3)审核报告 (1)审核结果的检查
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会议,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认不合格项,并发出不符合报告。经相关部门领导确认后,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审核员确认后实施纠正,审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 (2)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的填写
现场审核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完成《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董事长批准。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代表;
c)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 d)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e)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4)末次会议
a)参加人员:领导层、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领导。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报告;宣读《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表》;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组织领导讲话。
c)由质检部发放《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表》到各相关部门,本次内审结果要提交公司管理评审。 4.5相关文件
a)《持续改进的管理程序》。 b)《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4.6质量记录
a)《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表》; b)《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 c)《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不符合报告表》; d)《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