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治哲学题目。

政治哲学题目。

来源:华拓科技网
江门二中2006届高三政治专业班哲学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一卷1至8页,第二卷9至1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他说的是

A.形和神都是意识的,都由物质决定

B.神灵在先,物质在后,二者互相作用,互为因果 C.神是世界统一的物质基础

D.物质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神依赖于物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 B.联系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3、《孙子兵法》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而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则材料启示我们

A.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不同性质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反映的哲理是 A.意识不能反映物质、因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1

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其立足点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C.山的形态、高度因人们观察它时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D.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能是相同的

5、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实质的是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6、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由人们的悟性规定,“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人们制定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规律

7、由于近些年人类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氟里昂,导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使地球上各种生物因受太阳紫外线的直接辐射而死亡,使非生物加速老化,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而疾病增加。由此可见

A.有原因必有结果、有结果未必有原因 B.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中 C.任何联系都是因果联系

D.世界上的事物总存在着互为因果、彼此制约的关系

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D.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9、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2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出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能够把改变自然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0、物质与意识的区别在于

A.物质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的 B.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 C.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 D.物质是具体的,意识是抽象的 11、“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 A.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美丽的精神 B.精神不是万能的

C.不同的意识其反作用是不同的

D.正确意识的对事物发展起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

12、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于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不能飞腾起来。”这主要说明

A.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 B.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 C.物质离不开意识 D.意识离不开物质 13、某村部分农民按照乡的要求,拔掉地里的玉米,改种白萝卜,虽喜获丰收,但因质次价廉,效益不佳。乡不得已按每人100元向农民作了补偿。为此补贴了七万多元。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②乡不应该对农民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③乡愿望虽好,但引导不当,犯了主观主义瞎指挥的错误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做好工作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上述事例同样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这句话的哲学含义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思想、实事求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15、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见地震的发生

3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16、\"掩耳盗铃\"这句成语所讽喻的行为,背离了下面的哲学道理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C.运动与静止不可分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观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纸',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它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它来同化客观的信息。\"这段话表明

A.人脑天生有意识的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18、\"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的哲学寓意是 A.人的意识在客观世界面前是为力的

B.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C.意识对动物具有反作用 D.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的关系

1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B. 世界观与方的问题 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 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20、记英语单词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认识事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D、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1、我国古代“相马”专家伯乐有《相马经》,书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日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

4

的儿子按照书上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双手捧着一只癞哈蟆兴冲冲地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中了一匹马。伯乐的儿子这种“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教条主义 C、经验主义 D、本位主义 22、“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要消极等待 B、要重视实践的作用,不能思想僵化 C、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D、要继承前人的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2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24、“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1)(3)(4)(6) B(1)(4)(6) C(3)(4)(6) D(1)(4)(5) 2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1)(2)(3) B(2)(3)(4) C(1)(2) D(3)(4) 26、“舍足保车”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5

D要培养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

27、一个木桶由许多木片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片,这个事实告诉我们

A、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B、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C、整体的性能影响部分的性能 D、关键部分有时对整体有决定作用 28、事物之间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也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还有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这表明 A、联系具有客观性 B、联系具有多样性 C、联系具有普遍性 D、联系具有条件性 29、下列与“心外无物”不一致的观点是

A.“存在即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D.“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30、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已神秘地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大小树木600多棵。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违者罚马一匹”时,古楼兰已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这一材料告诉我们: A.规律是客观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受惩罚 B.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是为力的 C.整体总是大于部分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31、古楼兰现象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的哲学启示是: A.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必须坚持用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充分发挥意识的作用,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D.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发展的实质

32、鲁迅先生说过:“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事物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

6

这么求全责备?”鲁迅先生所指责的人 A.不懂得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 B.不懂得知足常乐,安于现状的道理 C.不懂得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D.不懂得新事物比旧事物更有前途和生命力

33、美国只有一个硅谷,日本只有一个筑波。而我国“硅谷热”热遍全国,许多地方对建设“硅谷”一掷千金,连少数乡镇也雄心勃勃圈地建“硅谷”。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许多地方在某一点上可能有自己的优势,但如果遍地开花就无法形成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硅谷\"。我国“硅谷”遍地开花花不开表明:

A.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行的 C.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D.要坚持创造性思维

34、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那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 D.在人与规律之间,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35、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在曙光4000A投入应用后,其具备的网络使用技术和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一系列突破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的网络建设,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B.高新技术产品必然有着广阔的市场

C.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D.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36、明清之际的叶昼说:\"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然趣了,何必

7

实有其事并实有其人?若一一推究如何,岂不令人笑杀?\"意思是说,艺术创作不必拘泥于事实上的真实。这是因为

A.艺术创作并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

C.艺术创作完全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性

37、自2003年10月上中旬以来,主要食品价格涨势强劲,涨价面宽,涨情多年未见。粮油价格的波动,引发了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连锁反应。据调查,这次粮食价格上涨,既和近几年全国粮食连续减产有关,也和国际市场上主要农产品减产相连。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8、\"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

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以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39、2004年10月,纽约市场的油价突破每桶52美元的价位。由于我国石油市场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国内油品市场随之呈现“国际刮风,国内感冒”的状态,国内油价也不断上涨。国内外石油价格的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4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8

姓名 班级 考号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41、简答题: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证明,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发展,都是坚持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思想没有止境,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

(1)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怎样的?

(3)坚持思想、实事求是有什么现实意义?

42、分析说明题:有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以,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

9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 DDCBC 6—10 BBAAA 11—15 CDCAD 16—20 ABBCA 21—25 BCABD 26—30 CDBDA 31—35 BDABC 36—40 DDBC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4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3分)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这就是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3分)

(2)a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思想。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和主观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4分)

b只有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思想。所以说,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4分)

(3)a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3分)

b在今后的改革开放帮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持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不断冲破陈旧落后观念的束缚,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3分)

42、(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6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实际上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6分) (3)“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强调的是整体对部分的统帅作用和决定作用,部分从属于整体,但这只是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一方面,二者关系的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8分)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