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来源:华拓科技网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摘要:布鲁氏菌病流行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

氏菌宿主,可感染人。对健康群进行疫苗接种、病畜扑杀净化、加强人员防控。

关键词:人畜共患;感染;防控措施;免疫接种;扑杀焚烧;消毒;生熟分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牲畜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产品流通日渐频繁,很多农户为提高经济收入,大量养殖畜禽,但基于养殖技术和条件的,导致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率不断提升,不仅影响养殖业经济,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一、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布鲁氏菌病又叫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布氏杆菌为球杆菌,无鞭毛,不能产生芽孢,革兰氏阴性菌,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

1、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可侵害牛、羊、猪、狗、鹿、骆驼等动物,主要引起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关节炎,也感染人。流行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畜牧业发展和人畜健康构成较大威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2、布鲁氏菌病易感动物种类多:布病可分为12个种,主要经典种6种,对人有致病性的主要是羊种、牛种、猪种和犬种,其中羊种、牛种布鲁氏菌流行最广泛,而且导致的临床症状最严重。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宿主。

牛科动物有奶牛、肉牛、水牛、牦牛、野牛等;羊科动物有山羊、绵羊、羚羊等;骆驼科动物有单峰骆驼、双峰骆驼、美洲驼、羊驼等;鹿科有狍子、马鹿、麋鹿、梅花鹿等;其他动物有猪、野猪、马、狗、猫、狐、狼、野兔、猴、鸡、鸭、啮齿动物等。

3、布鲁氏菌病传染源:病畜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畜阴道分泌物及患病公畜精液中。

4、布鲁氏菌病感染途径: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生殖道感染(垂直传播、先天感染),皮肤感染和粘膜感染。幼畜的布鲁氏菌病通常是吃带菌奶而发病。牛患布鲁氏菌病后3—7年仍可在乳中检出布鲁氏菌。

5、布鲁氏菌病潜伏期: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潜伏期为7—60天,平均两周,少数患者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病潜伏期约14—180天。

6、布鲁氏菌病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可交叉感染。

我国近五年人布鲁氏菌病发病数量: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年 20212022年1-7月 37947例 例 44036例 47245例 6976751315例 数据来源:华经情报网 7、布鲁氏菌病临床症状

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症状:人患病后有长期发热(波浪热)、多汗、关节和肌肉酸痛、乏力,总想小便等症状。此外还可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造成性能力低下等。

牛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母牛除流产外常不显其他症状,流产多发生于怀孕的第五至第七个月,产出死胎和软弱胎儿。患病公牛常发生睾丸炎和副睾炎。犊牛感染后通常不表现症状。

羊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母羊多在怀孕的第四个月左右发生流产。流产后胎衣不下及不孕症很少发生,有时发生关节炎和乳房炎。公羊主要为睾丸炎。

猪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母猪流产。流产多发生在怀孕的第四至第十二周。流产后可能发生不孕症,有时伴发腹泻和关节炎,公猪的症状以睾丸炎为主,关节炎和淋巴节脓肿也常见。

马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发病较少,主要表现为髻甲或颈部脓肿,后期形成瘘管,通常不发生流产。

骆驼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散发性流产。

犬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母犬流产不生育,公犬副睾炎。 8、布鲁氏菌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布鲁氏菌病可导致奶畜产奶量减少30—35%,母畜流产损失幼畜或者是产出的幼畜体弱从面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

三、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

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牲畜之间发生交叉感染,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要降低人的患病率,需做到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重点抓好种牛、种羊、奶牛、奶山羊和肉羊的布病防控。统筹抓好肉牛、猪、鹿、骆驼和犬等其它易感动物的布病防控,切实降低流行率,有效防范传播途径。从各方面加大疫情宣传力度,强化养殖技术人员的防范意识,促使人畜健康发展。

1. 坚持自繁自养。凡从外地引进家畜,必须来自非疫区并经过检疫。购入家畜隔离饲养30天后再做一次检疫,为阴性者,方可混入健康群。对出现少数阳性病例,应隔离饲养或屠宰处理;而同群阳性反应的单独隔离饲养,进行定期检查,直到正常分娩且再无阳性反应畜出现,方可混入健康群。

2. 发现畜群中有流产时,立即加与隔离,对被流产物污染的地点和用具进行消毒,并立即进行确诊,如检验结果不能肯定为本病,经过15--30天后采母畜的血清重检,对仍不能肯定的母畜

即认为健康。如果检验证明是布氏杆菌病,应立即扑杀病畜并采取及早消灭本病的措施。

3. 免疫接种,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早期免疫工作,对健康牛、羊群,每年进行一次全群免疫。犊牛出生后3个月进行首免,6个月进行二次免疫后并入健康群。如果全群4—5年没有发生流产或可疑症状时,进行全群检测,连续两次均为阴性者,可认为布鲁氏菌病已经得到控制。

4. 定期监测、扑杀病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保护意思,加大资金和支持,坚持每年一次全群普查,并将检出的阳性病畜全部扑杀,对扑杀的病畜应给予养殖户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直至全群2—3次普查均为阴性,又没有流产和可疑症状时,即认为已达到全群“净化”,本病已经消除。

5.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定期对圈舍、食槽、水槽进行消毒、清洗。对流产物污染的地点、用具进行全面消毒,对流产胎儿、胎衣等要运往远离圈舍的地方进行焚烧深埋,无害化处理。

6. 加强基层卫生保健防御工作。为布鲁氏菌病进一步传播至人体,与畜群接触过的养殖人员应严格遵照养殖规范工作。兽医、饲养人员、屠宰场工人等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要全程佩戴口罩,穿防护服,处理病死动物或动物组织或帮助动物分娩时应戴橡胶手套,事后做好消毒,以及控制空气循环等。做到定期检查,每月最少一次,如果出现可疑病例要隔离处理。

7. 日常生活环节注意事项:(1)不喝生奶,各种奶及奶制品必须经消毒且加热处理后再食用;(2)不吃生肉或半生不熟的肉,烹制熟后再食用;(3)菜刀、菜板要生熟分开,切了生肉的刀、板要沸水消毒,做到生熟分离,避免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动物疫病监测与控制.布鲁氏菌病.(169)

[2]孙淑芳.防控人兽共患病.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实验室诊断.众志成城2022.12.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