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文艺学_从经典形态走向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_从经典形态走向当代形态

来源:华拓科技网
󰀁󰀁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形态

走向当代形态

马󰀁󰀁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千年里要取得新的发展与突破,最根本的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语境中提出新问题,并加以求解,即在当代理论形态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用新的理论形式不断回答文艺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

作󰀁者:马驰󰀁1955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现代话语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初,在理论形态上它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像󰀁资本论󰀁、󰀁反杜林论󰀁那样的长篇巨著,而是散见于马恩的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著作和大量的书信中。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在总结人类文艺实践经验,特别是在萌芽状态的无产阶级文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批判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产生的,它是世界文艺思想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既与马克思以前在欧洲出现的文艺、美学思想有着历史的继承性,又与传统文艺、美学思想有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的前提下,高度关注现实问题,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们都是在自己特定的理论范畴内(或批判对象前),对特定时期文艺思潮或美学倾向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说马恩经典作家当年的文艺思想的提出是对他们所处

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文艺实践的科学总结与回应的话,那么一百多年后,无论就文艺思潮还是就创作实践而言,情形都发生了重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文艺思潮与创作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这是中外几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们共同求索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在新的千年里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唯有面对当今世界范围内迅速变化、发展着的文艺思潮与实践,并大胆地与之交流和对话,大胆地迎接它们提出的种种理论挑战,回答人们关注的理论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如果我们把󰀁巴黎手稿󰀁看成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真正诞生地的话,那么可以说,马克思当时所关注的主要还是哲学、经济学问题。对于美学问题,仅仅是涉及而已;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当时已经注意并开始思考社会生产、经

󰀁121󰀁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3

济因素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发展等与艺术之间内在的、复杂的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笼统地从整个社会生活的表层上去观察和分析文艺现象。这一理论趋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有了进一步的表露。如他所提出的有关物质生活的生产决定神学、政治、文学等的观点;有关私有制社会的分工与主义社会的分工的差异以及未来的艺术的设想等等,都是从这样一个完整的社会层面上去考虑的。尤为重要的是,1875年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如下重要论述:󰀁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过去我们在理解马克思这段论述

时,往往把它看作是马克思对艺术生产不平衡规律的论述,却忽视了正是在这段论述中,马克思实际上提出了󰀁艺术生产󰀁这一重要概念;并忽视了马克思其实是在社会生产、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的层面上去考虑文艺与美学问题的。事实上,从这时开始,马克思所思考的中心问题之一,便是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生产的问题,这一思考是建立在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充分研究与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以后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批判性的理论也是建立在这些现实性的研究的基础上的。遗憾的是,马克思的上述观点在当时和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引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的高度重视,倒是深深启迪了后来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日后无论是本亚明、布莱希特、还是阿尔都塞、马谢雷乃至伊格尔顿,都是在他们所处的社会与历史条件下,重新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对艺术生产作出了各种新的阐释。他们的理论观点虽有很大的差异,但都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以及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艺术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的复杂性。

关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马恩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都赞同西方文艺理论的一个传统,把文艺看作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但恩格斯在现实主义理论问题上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

版,第113页。

󰀁同上,第4卷,第462页。

他高度赞扬并汲取西欧30年代以来兴起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和经验,并基于无产阶级应当成为科学和文明的主人这一崇高信念,殷切地希望能够建立起一种既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又足以在艺术上与这一文学相媲美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文学。这就是恩格斯努力建构现实主义文论的背景与目的。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与目的,恩格斯在批判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这部作品时,才明确指出:󰀁如果这是对1800年或1810年,即圣西门和罗伯特󰀁欧文时代的正确描写,那么,在1887年,在一个有幸参加了战斗无产阶级大部分斗争差不多50年之久的人看来,这就不可能是正确的了。󰀁󰀁

同样也是基于这一背景和目的,恩格斯创

造性地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性与倾向性等一系列理论命题,指出巴尔扎克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倾向,违反了他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称之为󰀁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由于既坚持崭新的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又对他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包括美学与艺术问题)作出了深刻的理论回应,因此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与马恩经典作家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特点。如普列汉诺夫较早便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方法,对文艺心理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述;列宁除具体回答无产阶级中文化艺术方面所提出的问题,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释了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不过以后列宁的战友和追随者如奥里明斯基、卢那察尔斯基、里夫希茨、乃至托洛茨基、布哈林,抑或高尔基、阿维尔,或是斯大林、日丹诺夫等诸多理论家的文艺思想或观点又与列宁的文艺思想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如果把列宁的文艺思想与马克思的文艺思想作一番比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并不是以往我们所说的󰀁能动反映󰀁论。在列宁看来,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无限

󰀁122󰀁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形态走向当代形态

丰富和复杂多样的创造,因此,他同意费尔巴哈的一个说法,󰀁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他同时还特别强调,无论这种精神性的创造活动有多么复杂、特殊和多样,距离现实有多么遥远和超越,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它们仍然󰀁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至多也只是存在的近似正确的(恰当的、十分确切的)反映。󰀁󰀁

因此,它们也仍然只能在特定

现实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和说明。事实上列宁不仅从未说过󰀁能动反映󰀁的话,而且十分重视作家的主观创造性、超越性,提出必须保证作家有个人创造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可见他是十分重视作家的主体意识的。可惜列宁这方面的论述并没引起他的继承者们的足够重视,以至将他的文艺思想简单地等同于󰀁能动反映󰀁论,并视之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与马恩经典作家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列宁的文艺、美学论述中已经融入了不少他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的艺术问题,融入了不少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答,甚至在理论形态上也有他自己的特质。

中国人民了解马恩经典作家以及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走向世界、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分不开的。同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之所以能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创造性的发展,这首先因为它同中国先进分子寻求真理,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曾不只一次地指出,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我们所需要的理论家,是真正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家,他丝毫不避讳这一的功利目的,并且他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一方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继承,一方面又是他运用马列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中国社会、观察中国文艺现状,解决中国文艺运动实际发生的种种问题所得出的新的结论。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当时有的作家曾

页。

󰀁页。

󰀁

󰀁

󰀁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66同上,第2卷,第333页。

󰀁论文艺󰀁,人民出版社1992版,第40-41

依据韦伯大辞典,或依据其他标准,大谈什么是文艺。在总结发言时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如果我们按照教科书,找到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的定义,然后按照它们来规定今天文艺运动的方针,来评判今天所发生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办法来。我们现在讨论文艺工作,也应该这样做。󰀁󰀁

虽然的文

艺思想在诸多方面与列宁十分相似,但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文艺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如果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看,这一百多年间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真可谓翻天覆地,如果从文艺思潮发展、演变的角度看,一百多年也是思潮更迭,层出不穷。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之一的文艺自然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的文艺思想,之所以能在这一百多年间上下沉浮,高潮叠起,正是因为它的几代理论家与奋斗者们时时在发现新问题,并孜孜不倦地加以求解。在这方面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外󰀁新马克思主义󰀁者们的贡献也不可磨灭。如以卢卡奇为代表的一批在国际内部受到批判甚至清洗的󰀁新马克思主义󰀁者的文艺思想,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卢卡奇提出了艺术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形式,并强调意识形态的非个人性和非自觉性,这些观点对澄清与反拨主义运动内的󰀁左󰀁的倾向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在卢卡奇看来,就艺术而言,虽然它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形式,但它确实具有高级的意识形态的属性,然而它可

󰀁123󰀁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3

能是非自觉形成的,因此艺术家个人不一定要对自己的产品承担责任。他反对把意识形态理解为个别人的任意思维构造物。󰀁某种思想或思想整体若要变成意识形态,它必须执行某种规定得非常确切的社会职能。󰀁󰀁

由于艺术创作明显地带有󰀁个别人

的任意思维构造物󰀁的特征,不一定有非常确切的职能,因此其意识形态的非自觉特征也就十分明显了。以此为思想前提,卢卡奇提出了一系列有个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观点,特别是他的󰀁伟大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其立足点和最基本的文学观念都是对󰀁总体性󰀁的阐释。他不但坚决反对照相式的实录,甚至也不要求艺术的描写与实际生活在表面上的相似。他要求作家致力于󰀁对隐匿在表面之下的、深藏不露的现实本质的探索。󰀁󰀁

那么什么是现实主义的本质

呢?按照卢卡奇的解释,就是无数的社会生活中的事实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提升󰀁、󰀁归并󰀁、󰀁扬弃󰀁的过程,被综合形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一种󰀁真实的总联系󰀁,而从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倾向和趋向。这种历史发展的倾向比经验事实更高的现实,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由此他完成了从本体论的角度对主体意识文艺观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上述理论建树也正是他对他所处的那个特定历史时代文艺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与回应。

大凡当今有成就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十分关注在当代理论形态下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输入󰀁现代话语󰀁。如詹姆逊就试图在与晚期资本主义的各种思潮的交流与对话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他曾认真研读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曼德尔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辩证开拓。第一个阶段是市场资本主义,接着的第二阶段是帝国主义下的垄断资本主义,最后才到当今西方人们身处的第三阶段,即后工业阶段。詹姆逊认为第三个阶段准确地说应是󰀁资本主义󰀁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经济与政治特征完全不同,它们在文学与文化风格上也

󰀁卢卡奇著、白锡等译:󰀁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下卷,重庆出版社1993版,第487页。

󰀁󰀁卢卡奇文学论文集󰀁(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版,第213页。

󰀁詹姆逊著、陈清侨等译:󰀁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版,第421页。

对应着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种文学、文化上的󰀁三分法󰀁显然受到了曼德尔的影响,其是否符合文学、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是否概括了文学、文化发展的基本特质尚待商讨,但关注文学、文化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注意在不同的历史视野中寻求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诸种思潮的对话这一点却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社会学家的争论并不影响詹姆逊对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文学、文化问题的讨论。詹姆逊对三个阶段的对应文化关注可分为相关的两大范围:一是文学的、艺术的创作;二是与之对应的美学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作为一个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更关注后现代,关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变异󰀁,并指出:󰀁󰀂󰀂既然社会及科技的发展会从一个时期演变到另一个时期,则社会文化跟机器的关系以及它对机器的再现的方式形式,自然也会因时移世易而辩证地转变。󰀁󰀁这可以认为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态度,也就是说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充满着发展与变化的辩证思想。

詹姆逊继承和发展了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总体性󰀁原则、󰀁物化󰀁等理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用󰀁物化󰀁来指意识形态,使󰀁物化󰀁具有了特定的含义。詹姆逊认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也可以用󰀁限定的策略󰀁来解释,意即不可能认识整体,詹姆逊认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也影响了他的文艺观。他认为西方现代艺术是󰀁物化󰀁的产物,现代主义艺术不再反映社会关系,把一切事物都变成很奇怪的富于魔力的现象;而现实主义却表现社会关系。卢卡奇认为现代主义艺术把叙事变成描述,故事开始消失,而个人疯狂经验开始出现,而现实主义要反映种种关系;前者要描述而后者才是叙事,现实主义就是力求通过小说来描绘社会总体。

󰀁124󰀁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形态走向当代形态

在文学中,卢卡奇认为能够把握总体性原则的作家写作的是叙事形式的作品,而如果一位作家不能从总体性的角度来讲故事,那他的作品就是描述性的,是关于现象和对象的文学。詹姆逊把卢卡奇的上述观点引入文化领域,并用以分析资本主义的三个阶段不同的文化审美特征。他指出:󰀁德国的古典美学家康德、席勒、黑格尔都认为心灵中美学这一部分以及审美经验是拒绝商品化的:康德将人类活动分为三类:实际的、认识论的和美学的;对康德以及其后很多美学家甚至象征主义诗人来说,美、艺术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其不属于任何商业(实际的)和科学(认识论的)领域,这里的科学知识是从不好的角度来理解的。美是一个纯粹的、没有任何商品形式的领域。而这一切在后现代主义中都结束了。在后现代主义中,由于广告、由于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的领域是无处不在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且文化也就有了不同的含义。󰀁󰀁詹姆逊的贡献就在于他不仅看到了现代主义高峰时期所产生的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化大不相同,而且还就具体的文艺思潮和文艺作品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得出了后现代主义󰀁零散化󰀁、󰀁破碎化󰀁、󰀁平面化󰀁、󰀁深度模式的消失󰀁,最终导致󰀁情感的消失󰀁等特征。他对现代艺术,特别是后现代艺术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其研究方法及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詹姆逊的研究路径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就要不断关注当代

󰀁󰀁詹姆逊著、李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

文艺发展的现状,把握其发展轨迹,并且要根据文艺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理论形式,一方面不断就当代文艺创作的现状提出种种新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运用新的理论形式不断回答这些问题,这样做并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应有的理论品格,而且还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其他种种思潮建立起应有的󰀁对话󰀁。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取人类科学、思想意识的结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从来都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变化、发展着的体系,也正因为如此,才保证了它在一百多年间长盛长新。在这方面󰀁新马克思主义󰀁的文论家们同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阿尔都塞、马谢雷等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通过引入结构主义、建立若干模型,如󰀁文本离心模式󰀁,从根本上冲击了卢卡奇等人早年建构的封闭的理论模式,使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美学更为开放,与现当代社会、文艺思潮更易对话。尽管这种融合未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义,但这种理论体系其精神上更注重和把握现时代的脉搏,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外来营养󰀁的大胆吸收,可以说关注当代问题,在与当代各种思潮的对话中建构自身的理论体系,永远是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理论品格。尽管这种对话与融合还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构想和标准,但却留给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新千年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一个方向。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版,第129页。

(责任编辑󰀁谭力)

󰀁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