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与人生

高考与人生

来源:华拓科技网


高考,我把青春献给谁

时间:2011年5月26日13:00——13:30

地点:搜狐网络大厦·大演播室 嘉宾:蒋方舟(清华大学在校生,天才少女作家)

李欣频(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文案与策划讲师,广告才女)

蒋方舟:我高考分数也不低,平均分低一点,但是我每次高考训练的时候类似于能够拿到满分,但是高靠分数不高。所以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搜狐教育主持人:你可以提供一下经验教训。

蒋方舟:我平常训练的时候分数很高,一部分并不是源于作文训练技术有多高,而是我对人情世故的体察,比如说我会知道,因为平常都是自己的老师改卷子,你会知道老师的口味和爱好,你会投其所好。所以我拿的分都是很鸡贼(讨巧)的高分,高考的时候你鸡贼不了,你无法判断高考老师的爱好、取向、兴趣。所以我没有什么好建议的。因为我拿的低分对我来说是很正常的,我的高分都是鸡贼取得的。我觉得好作文是一个伪命题,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好作文,只有好文章,我觉得一个好的文章既可以登在杂志上,也可以登在报纸上,也可以登在网上,

也可以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世界上不存在单有好作文的物种。

搜狐教育主持人:我相信能够得到高分数的作文肯定有很大的差别。

蒋方舟:好文章一定是好作文,但是好作文不一定是好文章。我对作文本身是有歧视的,我相信好文章就是好作文。现在阅卷老师的审美和趋势也是不断的在提高,越来越潮。所以我觉得这个定义越来越普遍。

李欣频:如果你作为一个评审或者作为阅卷老师,看到很多作文都差不多,如果看到一篇让你眼前一亮、吸引你的、有独特观点的作文,展示了考生独特的思考,相信你一定会给高分。

如果我去参加高考,我一定会写出我自己的观点,确定没有人有跟我类似的观点,这样才可以突破。有独特的想法,我相信这样会吸引所有阅卷老师的目光。第一是比较有吸引力,第二它也不至于太离谱,我不相信老师会嫉妒你写得太好。(笑)

蒋方舟:我妈妈也参与阅卷,现在高考不是一个阅卷老师评的。你不符合这个老师的审美,下一个老师再评,如果分数差太多的话,他又需要去判断。一个好文章落选的几率是不高的。

李欣频:一个作文开头第一、第二句话,特别是第一段第一句话,你第一眼能够吸引他留下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让他留下来,他就可以接受你后面的文字。如果一开头就不知道在写什么,那样很难被接受。

搜狐教育主持人:可能觉得就是这样很蠢的东西,给他一个很蠢的答案是最好的选择。后面过来人给你的意见就是:你给他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精彩答案,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这个形式的尊重,我觉得都应当是更好的一种形式,只要你有足够的自信的话,把自己的特色展示出来。这是非常好的建议。我们刚才看到蒋方舟的关健词是青春纪,中国人的青春纪应该用常用的日本的祭祀的祭好象更合适一些。

蒋方舟:我没有什么青春,我人生直接就上大学的时候第二春了。高中可能是相对所谓最美好的花季、雨季之类的,我其实是很暗淡和猥琐的。所以我没有青春期。高中的时候是在湖北省最好的高中,我周围的同学要么成绩很好,要么很有钱,我每天旁观他们的青春,看他们怎么挥霍自己的青春。高三的时候直接开始灰头土脸的学习。我觉得还是晚了。我觉得中国的高中教育和初中教育,我们那个年代的还是相对比较禁锢的,对真正青春的的东西还是比较禁锢的,所以上了大学之后大家都忽然豁出去了,活开了,一切活动都以耍流氓为目的,到了一个收拾不了的局面。这也不太好,还是补偿性的青春。我觉得还是最好的年纪该干最好的事。我当时记得我们年级只有唯一一个老师,他高二、高三的时候跟他们班同学说,你们实在学不进去的同学就谈谈恋爱也是挺好的,还可以陶冶一下情操。我对他这句话印象很深,他真正的懂得人性是怎么回

事。他学不进去,他的前途已经被家长定好,过非常没有前途、非常暗淡的高中生活肯定是无法忍受的,还不如谈恋爱陶冶情操。我高中老师我印象很深刻,他也是我高中最喜欢的老师。

李欣频:一生中遇到这样一个好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他知道人性是怎么回事,他走过这一遭以后会知道这个时候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在青春期非常茫然,有一个支持是很重要的。你的人生中如果没有办法遇到这样的老师,你要想办法做自己的贵人。

有一个电影叫《三个傻瓜》法兰(马德哈万 R Madhavan 饰)、拉杜(沙曼·乔希 Sharman Joshi 饰)与兰乔(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讲主人公在高中、大学时候遇到很多的压力,他们不一定能够遇到很好的老师,但是他受过这些苦以后,知道如何做一个最好的老师,知道如何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艺。

我高中时候很大的压抑是没有办法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的自信。我现在回想,我如果这个年纪回来高考,可能会是比较成熟的方式来看老师们在他的年纪上真的在想什么。我觉得真诚是很重要的,真实的表达你的情感,在语言表达上将是很流畅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刚才李欣频老师提到《三个傻瓜》,方舟看过吗?

蒋方舟:看过。

搜狐教育主持人:这个电影很长,是很励志的故事,第三世界经济大国以发展为一切,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以人生发展和家庭期待为第一目的。他们看到这个电影很振奋,但是振奋完了以后的这种风险,那里面最优秀的那个人代别人读书,取得了那样的成绩。他的名言就是,你追求卓越,成功就追着你跑。但是其实我们中国部分的还没有去追求卓越,而是要成功,而所谓成功的含义,不是成就,如果是成就的话,我做一个园丁也很有成就。但是中国当下社会的成功绝对不是成就,是写定好的可量化的一些东西。在这其中,大家看的那些东西可能会蛮振奋的。但是大家看到的那里面的三个是幸运的,他们成功了。

蒋方舟:看完之后我一直觉得这样的应该是中国人应该拍的东西,里面反映的教育的东西很中国化。但是只有印度能拍出来,印度的科技、人才都是很厉害的,中国这方面远远落后。说到成就和成功和自我追求,可能跟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类似于感恩和回报之类的文化有关系。我跟我周围的同学聊,包括比我更小的,我发现他们的一生,他们的学习,他们对未来的规划都是以回报为主题的,我要回报父母,他们辛辛苦苦养育我。我要回报母校、恩师,这样让他们没有办法追求成功以外的事情。你的人生就是报恩、还债的过程,这是很可怕的,但是也很难摆脱。周围的同学或者更小的,你让他们不是为了你的父母,或者你以后可以不顾

他们的意愿,他们觉得这个很可怕,这个已经超越了他们的道德底线。所以,中国人会追求三个傻瓜那样的自我成功、不走寻常路的,其实很难,因为有报恩的模式在。

李欣频:我有一次去采访一个小学,本来以为教育应该是比较人性的,但是我后来发现他们的教科书也跟我们一样,要背很多死的知识。所以他们在民间做一个人性的教育,教授真正的知识。升学的压力,亚洲的学生都有一样的问题要面对。《三个傻瓜》建议大家高考后看一下,想想自己以后应该怎么过。

蒋方舟:我觉得反叛算是你的内心设定,但是也不能拿反叛为目标,以理想主义为避难所。你说拒绝参加高考,我就拒绝参与他,站在他门外骂他,也是把理想主义当做自己人生过得很糟糕的借口。反叛要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

李欣频:《三个傻瓜》它的题材非常好,它很小、也够聪明,还会一下老师的高考题。我觉得那是一个足够聪敏的人,才有本事在这里面做一点小小的。但是你天生就是你,这是一个前提。

搜狐教育主持人:他的另外两个同学,其中家境很贫寒的,他过的还是蛮差的。那个中产家庭里面的那个,他一直想做一个野生动物的摄影师,但是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父母说我们住的房间都没有空调,给你安上空调能让你好好学习。中国孝的东西成为中国年轻一代,按照上一代人的意愿在生

活,但其实他们是老了,还要按照他们的意愿去生活,我们这一代再往下,可能大家会慢慢放松一点,可能会给他们的空间更大一点。汽车之家装饰人叫李晓,他就是一个没有读大学的人,他在一个访谈里面说了一句话:当时我们所有同学的父母都要求他们去高考,而我辍学了,我的父母并没有给我很大的压力。是因为我的父母读了大学,他们知道大学是一个什么东西。这让我看到了一代人给一代人之间在传递社会的进步可能性。

蒋方舟:现在我也觉得还要上大学,非常之路成功的只是少数,他们在被放大,让人觉得我也可以复制。现在创业出来的到很多学校讲座,很多大学生也要创业,结果死一片在沙滩上。你至少要明白他是怎么回事,你是不信仰他的。另一方面他有一些规则,他的平台、提供的环境、能够让你接触到的知识,这些其实还是必须的。我一直觉得你骂高考、骂教育不能拿个弹弓砸他们家玻璃。以这种方式不进大学,我觉得成功的还是少数。我在湖北是一个特别可怕的高考大省,很多小孩觉得我不需要过这个毒气室,但是我觉得你过完毒气室就可以熬出来,可以从18层地狱上升到17层半的地狱,还是需要这个过程。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

“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亡„„”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电影结尾旁白)

搜狐教育主持人:读大学也是你学习东西的方式,你去学习、创业之前你一定要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内心的准备以及对行业的认识,如果没有,你自己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其实只不过是在做类似的事情而已。这里强调的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这里说的学习是真的去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可能大学相对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自学一生都要进行,但是真的没有那么大块的时间,那么优异的环境去学习。

李欣频:在你不喜欢的情况下又非要做的事情,你一定要找到乐趣。我记得我高考的时候,说怎么这么无聊,你知道我怎么准备考试?

读教科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你自己可以把它变得有趣、自己去吸收。看无聊、痛苦的文字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有趣的事情、有趣的故事、有趣的人,你自己把它挖掘出来,用你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记忆。这样的过程反而比你死背的能力会高很多,而且这个能力在任何领域都可以用到,你用你的方式灵活的去展现给别人。高考本身就是要把你受不了的东西转换成你学习的能力。绝

对不要用逃避高考来作为借口,有借口的人太多了,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够转化成你可以考,但是又不是百分之百的认可这个东西。

蒋方舟:高考也好、大学也好,都不要神圣化。它只是你通往往来遥远目标的工具,你要够到这个香蕉必须要拿到一个棍子给打下来。大学教给你太多东西,它给你提供太多他认为是主流的选择,你根本无从选择、判断。四年之后你发现自己必须面临着一脚被踹进社会的残酷现实。知道和辨别是最重要的。我一直没有真正的学习过,在整个教育体系下呆过。但是我高三前一年我忽然意识到我必须要参加到高考,我之前发现我写作的特长会被保送之类的。结果没有。高考前半年,我说我下定决心把自己一年,我要变成教育的努力。我过了八到六个月的的生活,我每天做题,每天看谁的分数在我前面,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每天拿着改过的卷子跟老师说老师你给我多扣了一分。最后效果也可以。最终的结果是在自我之后你要能够恢复过来,你要能够反思整个过程,这才是比较重要的。在任何情况下这种心情还都是最重要的,你有从高考、从整个教育过来之后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刚才谈的是两位比较特别的人怎么度过高考的时代,大家都不是按部就班、从小听老师话的,按照既定路程要走的。但是无论在、在,高考都

是必经的,你要从这里出来以后就有免疫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总的来说,都是相对来说比较主动的。无论是蒋方舟的自我的方式,还是李欣频的用自我的方式去包容、去解构,把教科书重新写一遍,在没有趣的事情中发现乐趣,都是非常主动的应对的方式。从两位的身上,大家共同经历过这个事情以后,大家对高考的负面怎么想,高考还是保障我们社会公正的目前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经历了之后我们怎么样保有自己不被它设置、不被它设定,尽量抱有报复心反弹去玩的,我大学四年就是人性舒展,我大学四年就是人性的东西不再那么压抑了,而是舒展开了。大家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去把自己恢复到一个好的状态。现在想起来,如果在一个好的大学里面,自己去学自己喜欢学的东西真的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现在在工作中的人只能通过小面积的、小的时间空间里的,比如说网上看一本书、听一个讲座,这种碎片化的学习。但是大学里面还是能够帮助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印象更深刻的阶段性的学习。怎么样把高考的负面避免之后,把大学生活好的一方面拿出来。我们在不好之中能够做到的最好。我们刚才谈到很多人进入大学之后的迷盲,迷盲四年,忽然发现到头了,被踢到社会里面去了。社会里面和大学里面的生存法则又突然完全变了。大学里面相对还是简单的、在经济上共同的,社交圈子很固定的,出去以后发现要自己搞定一切,你跟同学交往的方式跟同事

交往,发现有问题了。跟老师处理问题的是,跟上司又不一样了。这些蒋方舟快要遇到了。

蒋方舟:我已经快到遇到了,我经常做梦一下被从被窝里面拎出来赤身裸体仍到大街上。学校里面还是相对单纯的,没有那么多生存的压力。我一直觉得我可能不需要过早或者主动的学习一些社会法则,怎么与人斗其乐无穷,我没有必要学习这些技术性的。或者看北京现在的房价多少。你到了社会上自然会以一种相对和蔼的方式,他会教会你这些,不是这么残忍的。你在进入社会之前要跟学校里面的人打完一遍才不怕进入社会。我觉得不是这样,现在还是相对固执的去保持身上比较学生气和相对单纯的地方。大学生过早的社会化不是好的现象。很多同学大一的时候开始看房价,看招聘,算未来以后的工资。他越来越焦虑,他可能大一的时候就开始焦虑,但是你发现这种焦虑是无用的,还不如轻狂和愚蠢好好的享受一段本来就应该轻狂和愚蠢的岁月。我自己比较偏执,我觉得没有必要,我觉得焦虑无用。

搜狐教育主持人:焦虑是一种弱者的体现。

李欣频:我觉得进入社会想有成就的人是不焦虑的、是稳定的,他对未来有足够的信心,他对自己选择的事情不担心。如果焦虑出现,表示你还是达不到别人的标准,你会受到别人影响,会被淘汰。我觉得还是要

回到自己的本性,无论你几岁,无论你是不是走入社会,还是要像学生一样去享受你自己的生活,那个东西才是真的。不要把考试当做你人生的价值。你要面对世界的残酷,但绝对不是你拿了一把武器去面对这些风雨。

我以我自己的标准为标准,当我做到自己满意的时候,我觉得就够了。那个东西本来就会带来对应的社会资源和价值。那是很自然的,但是你不能本末倒置,把这个当做你的目标。大家还是要实实在在的看你的内在,“我要怎么做,我必须要怎么面对我的人生?”,你生命的独特性、价值性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是不需要培养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语文作文占很大的分数,如何提高作文分数?

高春兰(学大教育语文特级教师):从一模二模看,现在话题作文有所突出。因为我们的作文应该是三种类型,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过去常常规范性的题目,理想与信念、成长与奋斗、道德与修养、社会与现象、处事与为人、智慧与哲思、情感与启迪。围绕这些话题我们怎么来组织材料。说话题的回归还不如说是母题的回归。希望同学们在近几年的话题中写一些出来。我们的作文是你能够拿到高分的突破点。一篇作文出来,

给你一定的,同时还要考察创造的能力。

第一步,一篇作文出来之后,不管是命题作文也好、话题作文也好,材料作文也好,首先要有一个审题与立意的过程,需要你有一个发散思维,列提纲,确定一个正确的立意之后,一定要有一个构篇。

第二步,我经常会跟我的同学们讲,一定要写你熟悉的材料,写你熟悉的问题。你擅长写记叙文,就写记叙文,擅长写议论文就要写议论文。因为是在特定的考场中一定要发挥自己熟悉的。不能把自己的短处展现到高考上。

第三步,突破与升格,如果你想作文拿到50分以上,一定要有亮点。这个亮点应该是若干个亮点。你的重点段落,立意提升的段落、精彩的语言,这都属于加分的。构建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比如说一些彩线串通法,三个分论点的方式。还可以运用对比认证,还可以运用话用诗文、典例排比等等,还有你熟练掌握的。

还有素材的运用,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素材特别少,不知道怎么用。素材少不要紧,你只要很熟练的运用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素材可以一项变为多项,可以替换、可以替补,也可以扩展。在八个母题中、围绕自己确定的话题,确定一个利益的角度进行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