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想北平

想北平

来源:华拓科技网
想北平 老舍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进入“月是故乡明”这一学习单元,故乡是每个羁旅于外的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他们心中最软的一块。“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因为故乡赋予他们太多太多的意义。所以从古至今,故乡都是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但言有尽而意无穷。今天我们来看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怎样想念他的故乡北平的。

二、解题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市民生活,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初期因被而投湖自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断魂》,话剧《茶馆》《龙须沟》。

1.昨天我们预习过课文,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老舍对北平的情感,那么这个字是什么? 在那里看到的?找出最明确感情最强烈的那句。 明确:爱——爱北平。 “可是,我真爱北平。”(文眼)

2、作者对北平的爱是怎样的一种爱?为什么说不出呢?齐声读2、3自然段(提示:“说不出”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详细分析,重点突破) 明确:想说而说不出的

(1)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资料: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

分析:作者对母亲的爱太深厚了,他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爱。 大恩不言谢,爱太深,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从深度入手,表明对北平的爱的深沉,言语不足以表达(说不出)内心深沉的爱。

(2)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爱北平

的全部,不是枝枝节节的什么。

分析:作者爱整个北平,而北平这么大,值得写的地方太多了,作者想夸奖整个北平太难了,很难选择。 󰀀作者从广度(时间空间)入手,表明对北平的爱的丰富,言语说不尽(说不出)内心丰富的爱。

(3)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分析:音乐和图画所引起的爱是一种意境的爱,当你欣赏音乐和图画的时候你完全陶醉其中,头脑中充溢着千思万绪,但是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很难。作者从难度入手,表明对北平的爱的不可言说,言语无法正确表达内心无法言说的爱。

结论:这四个“说不出”,从各个方面表现出老舍对北平的爱,是情到深处无法

用语言表白的体验,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北平的一切已经浸渍到他的血液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

舒乙先生曾用五句话将老舍和其他作家区别开来,分别是:“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十年在国外”,“他生于19年,去世于1966年”。这是理解老舍的五把钥匙。

3、虽然作者说他对北平的爱是“说不出”的,是由于爱得太深而无法说出,我们齐读4—7段,思考一下,北平有哪些特征让作者如此之爱?(详细分析,重点突破。)

读完之后问,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北平的特征的? 明确:

比较(衬托) 特点

巴黎热闹 空旷静寂的地方太旷——复杂而又有边际 安适、动中有静 咖啡和酒 香片茶、摇篮、太极拳 巴黎还差点儿 ——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 布置匀调,人为中显出自然 处处有空,可以使人自由喘气

美国包着纸的橘子——花多菜多果子多 物产丰富、亲切

伦敦的工厂——紧连着园林、菜圃、农村 闲适、接近自然

拓展:对比衬托的手法是我们写作中经常用到的手法,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所熟悉的家乡,现在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模仿本文,用对比手法来写一写自己的家乡。

4、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为什么作者仅仅挑选了这么普通的日常生活画面来写呢?

明确:让外人来写北平,可能大部分人都会写故宫、天坛、陶然亭之类的名胜古迹,。这样很容易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难:“北平那

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

因此,老舍决定用和普通人不一样的手法去写,写出自己“所知道”所熟悉的北平,也就是“我的北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关系,表达“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5、文章最后一段呼唤:“真想念北平呀!”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思念,同时也含有深意,哪位同学知道?

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在青岛教书,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撼人心弦。 6、“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明确:“想”有思索、思念、怀念的意味。能够长久留在记忆中的都是对我们有很大触动的情事,“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结语:《老舍自传》里有一篇《望北平》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八年流浪到

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干嘛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教北平先等

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七律来结束这段八方之雨。

(学生齐读,投影打出)

乡思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羊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

附板设计

俊伟 景物 上海、天津 (情)

(情) 复杂有边际 巴黎

我真爱北平 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四大历史都城 真是想念北平 (神聚) 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其它地方 (神聚)

( 形散 ) 对比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