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14—17世纪德意志和中欧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与衰弱

论14—17世纪德意志和中欧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与衰弱

来源:华拓科技网
第9卷第1期 Vo1.9 NO.1 潍坊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ifang University 2009年2月 Feb.2009 论1 4—1 7世纪德意志和中欧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与衰弱 于 民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摘 要:约自1 4世纪起,德意志和中欧的商业贸易开始步入繁荣期,并在之后的两个世 纪里一度成为欧洲的商业中心之一。在商业贸易兴盛的同时,德意志和中欧的各类手工业和采 矿业也迅速发展,工业经济亦步入繁荣期。但约自l6世纪末期起,德意志和中欧的工商业经济 开始衰弱。这一方面是因为汉萨同盟的商业贸易缺乏有力的工业支撑,且贸易逐渐丧失; 另一方面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严重打击了德意志和中欧的工商业经济。 关键词:14-1 7世纪;德意志和中欧;工商业经济;繁荣与衰弱 中图分类号:K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09)01—0076—04 国内学术界对中世纪及近代早期德意志和中 欧工商业经济兴起与衰弱的研究相对较少,除沈 汉教授主编的《资本主义史——从世界体系到经 济全球化》单辟一节对之进行研究外,还很少见到 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文章。故此,笔 者试图在主要借鉴国外学术界相关学术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对l4—17世纪德意志和中欧工商业 经济的繁荣与衰弱作专题研究。 商业贸易的发展与繁荣 约自14世纪起,德意志和中欧的商业贸易步 入繁荣期。之后近两个世纪里,贸易的范围不断 扩展,规模不断增加,达到全盛,一度成为欧洲商 一、业中心之一。 在德意志和中欧北部,汉萨同盟推动着商业 贸易的发展和繁荣。汉萨同盟源于1230年左右 吕贝克与汉堡的联盟,当时,它还只是一个由商人 联盟发展起来的松散的同盟,目的是维护德国城 镇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独有的。但在1368年 与丹麦的斗争取得胜利后,汉萨同盟开始从一个 单一的商业组织,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实力的城市 政治联盟。之后,汉萨同盟迅速发展,所拥有的城 市从1360年的52个,增至1450—1500年间的 80—9O个。[1lO删)汉萨同盟的贸易货物,除毛皮外, 虽主要是相对廉价和笨重的商品,但这些商品的 总价值却相当高。14世纪7O年代,从汉萨同盟主 要城市输出应纳税货物的价值达300万吕贝克马 克。12](02.49)“汉萨贸易沿着一条中心在吕贝克的轴线 和两条支线延伸:一条西至布鲁日和伦敦,另一条 东到里加和遥远的诺夫哥罗德”,另外还有一条重 要的分支通往挪威的卑尔根。在国外,汉萨同盟 收稿日期:2008—12—21 主要有四个商业据点:伦敦的钢厂、布鲁日的“德 国商人会”、卑尔根的“桥”、诺夫哥罗德的圣彼得 宫。 在伦敦的钢厂商站,至少聚集着60名汉 萨城市的代表,伦敦人称他们为“东方人”、“汉萨 人”、“普鲁士人”、“阿尔曼的条顿人”等,汉萨商人 把“小麦、黑麦、大米、绳索、大麻、麻布、树脂、沥 青、桅杆、制管道用的纤维灰浆、钢、铁、蜂蜜、护壁 板、亚麻、呢绒”进口到英国,同时运出“羊毛原料、 毛线、床罩和粗绒”到诺夫哥罗德,再分配到 各地;【 ](p2ZS-229)在布鲁日,汉萨商人运来德国、、 波罗的海的木材、小麦、毛皮等商品,购买东方的 奢侈品、法国的酒,特别是佛兰德尔的呢绒,大约 占他们购买商品总量的75%;例 瑚 在卑尔根,汉 萨商人主要从事鱼类、鸭绒、兽皮、油松和松香、海 盐等商品的贸易;在诺夫哥罗德,汉萨商人出口俄 国的蜂蜡、麻布、皮革、木材和毛皮等产品,同时运 入来自佛兰德尔、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的商品。 当然,汉萨同盟在国外也有一些较小的边远商业 据点,如斯德哥尔摩、维斯比等。所有这些表明: 汉萨同盟的商业贸易在14、15世纪全面繁荣。 在德意志南部,以纽伦堡、法兰克福、乌尔姆、 奥格斯堡等城市为中心的商业贸易,推动了商业 的交往和发展。l5世纪,“德国境内有三千个大小 城市都是运转站,南部和西部的城市间隔四到五 小时的路程,北部和东部约七到八小时路程。它 们不仅是热那亚人爱说的‘陆路货’和‘海路货’的 装卸港,有时还是内河船舶与大车的集散中心”。 l4世纪中期到15世纪,法兰克福的集市非常 繁荣,汇集了自卢万、梅林斯的布匹、纽伦堡的武 器、吕贝克的鲱鱼、布莱斯劳的染料、意大利的玻 作者简介:于民(1973一),男,山东肥城人,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英国财政税收史、世界经济史。 ・76・ 第1期 于民:论14—17世纪德意志和中欧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与衰弱 璃制品和丝绸等各类商品;13](o95)纽伦堡是著名的 商业中心,其商品向东可运至基辅罗斯,向西可 运至布鲁日和法国北部,向南可分别运至热那 亚、威尼斯、佛罗伦萨、匈牙利和拜占庭,向北可 运至汉萨城市;i … J乌尔姆的亚麻布商品在德国 诸城市中首屈一指,其生产的各类金属制品在 1431年后可“进入德国的任何定期市场”;[4]0(272-27 ) 奥格斯堡早在14世纪就与威尼斯建立了商业联 出口贸易收入还高达约30万金盾。[101(B224,292) 总之,随着转运贸易和运输业的繁荣,贸易活 动范围的拓展,贸易规模的增加和大贸易公司的 崛起与成长,在15、16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 意志和中欧的商人,特别是德国的商人在西方世 界独占鳌头。 二、手工业和采矿业的发展与兴盛 约白l4世纪末起,德意志和中欧的各类手工 系,一直到l6世纪它依旧是意大利丝织品、印度 香料和其他东方商品的集散中心。 德意志南部的贸易主要面向威尼斯、米兰等 意大利城市。1358年,一个威尼斯商人从德国商 人手中买了45,000件亚麻制品;1426年,一个纽 伦堡商人运送了425张牛皮到威尼斯;1449年, 福格尔家族在威尼斯的铜器价值6万都卡特。据 1472年的一份威尼斯文件记载,威尼斯和德国商 人每年的商品贸易额为100万都卡特。另外的一 些文件表明,德国和威尼斯商品贸易的通行税收 入每年为2万都卡特。I4L-275)可见与意大利间贸易 规模之庞大。 随着贸易的发展,南德意志出现了一些大公 司。如持续了150年的拉芬斯堡公司,1497年时 已有38个合伙人,其规模据说可与意大利的大公 司相媲美。1310(9 ̄又如福格尔家族,在16世纪初年 通过蒂罗尔地区和匈牙利向威尼斯及安特卫普供 应大量的银和铜。1502—1508年,福格尔家族出口 的匈牙利铜有24%运到安特卫普,1508—1509年 增至49%,运往威尼斯的占13%;1508年,取道安 特卫普转运里斯本的白银为6万马克。 56)结果, 一方面,“从中欧向西欧及南欧输出大量开采出的贵 金属铜和银,最终增加欧洲各国铸币的数量…… 在美洲的金银输入欧洲前便已造成了欧洲物价 的普遍上涨,开始了欧洲的价格。”f9J( J另 一方面,福格尔家族的大规模贸易遍及了整个欧 洲,几乎无人能与之竞争,成为南德意志乃至欧洲 最大的商业家族。 地处中欧的奥地利商业在l4和15世纪上半 期也是一片繁荣景象。奥地利每年从北方运来的 毛织物不下8,500件,其中大部分是为了与匈牙 利人交易而预定的。其它纺织品交易量虽赶不上 毛织物,但也非常活跃。奥地利出口贸易中最显 著的特征是葡萄酒输出量的剧增,1400年前后, 向南德意志出口的酒大约为100万公石。15世纪 前后,奥地利的贸易量大约和奥格斯堡的贸易量 相当。l5世纪上半期,“从奥地利经由普雷斯堡到 匈牙利贸易总价值达13万匈牙利福林,而从匈牙 利折回奥地利,贸易总值只相当于它的1/10。贸 易差额对奥地利人十分有利。”  ̄27L28])即使在15 世纪中期奥地利商业危机出现后的1564年,铁的 业和采矿业也迅速发展,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的兴 盛与繁荣。 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奥格斯堡的 麻织品和毛织品、乌尔姆的亚麻织品和棉纺织品、 纽伦堡的亚麻制品,都名闻一时。15世纪时,乌尔 姆每年能产亚麻布和大麻布2—6万匹;mt ̄)1446 年,奥格斯堡有织工743人,仅城外就有染坊4O 家;纽伦堡的织工则占住了整个城区的1/4,在那 里集中了与纺织业有关的各个行业.I“ ̄2m15世纪 时乌尔姆新增的棉纺业发展极其迅速,当时,它和 奥格斯堡“两处雇用了六千工人”,年生产粗斜纹 布35万匹。l 】16世纪初,德国形成了新的亚麻 工业中心,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和西里西亚。许多 商业资本家从上德意志和纽伦堡迁来这里,通过 与地方的行会签订集体协定来控制生产。 1610—1620年问有4,400个师傅被这种协定控制 了。【 ∞ 其他各类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在德意志,纽伦 堡的手工业非常发达,16世纪时,包括英格兰密 德兰地区、亚琛、列El和科隆以东地区在内的所有 欧洲其它地区的工业,都比不上纽伦堡。纽伦堡 的武器制造技术在欧洲是无与伦比的,各地的需 求量极大。在反对土耳其人的战争期间的1557 年,这个城市的铸剑工匠据说一周就打制了9—10 万件剑。I]21 ̄9)1600年前后,纽伦堡“有75家以上 手工业”。约自1550年起,德国老的工业没落,新 的工业兴起。 -硎】l573年,奥格斯堡建立了糖 厂,1592年建立了锦缎纺织厂;1593年,纽伦堡建 立起了肥皂制造厂;1502年,造纸厂首先在韦尔 尼格罗德建成,㈣ 之后迅猛发展,仅1600年前 后开工的造纸厂就有200—220家。ll 1(o569)在奥地 利,各类工业发展也较为迅速。16世纪,奥地利的 玻璃工业“获得了决定性的高涨。它对蒂罗尔邦 的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下奥地利也有很多玻璃制 造工厂”。施太尔城的铁业经营委员会拥有制刀、 制大小镰刀、制刀剑和制针等行业,其中,制造的 大小镰刀质量出色,为整个欧洲所公认。下克恩 腾的费尔拉赫的械制造业也享誉海外。随着规 模的膨胀,许多行业组成了全国性的团体,共同维 护着行业的发展。lI{lx溉-堋 采矿业是德意志和中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77・ 潍坊学院学报 德意志从中世纪早期就是欧洲白银和铜的生产 地,早在奥托大帝(912—973年)n'-t,地表矿区白银 开采就能日产白银30磅。进入13世纪,德国的矿 业,特别是铜矿业和银矿业首次达到繁荣,矿区主 要集中在哈尔茨山区、曼斯菲尔德地区、蒂罗尔和 萨尔茨堡、波希米亚的库滕贝尔格、弗赖堡附近等 处。当时,白银产量可能已经相当可观,因为霍亨 施陶芬王朝(1 138—1254年)的王室每年已能从城 市得到白银65,000磅。【 环过,l4世纪时,德意志 虽然有些地方的矿业采矿还很发达,但这一时期总 的说来是衰弱了,因为当时的开采技术比较原始,只 能开采矿床的表层,结果经过两三代人的开采矿源 就枯竭了。与德意志的情况有所不同,奥地利的矿业 在中世纪后起一直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奥地利的银 矿、金矿、铜矿和铅矿开采都相当兴旺,当然最为重 要的还是银矿。l4世纪,施蒂里亚的施拉德明和蔡 林两地的矿山规模者 艮大,矿工数量非常之多,这可 从矿难中找到证据:1361年蔡林银矿一次大水突人 时,丧生的矿工人数高达1400人。11016220-221) l 5世纪后期,由于技术的进步和资本雄厚的大 商人转向采矿业,德国矿业进入第二次繁荣期。技术 进步主要表现在“帆链式”抽水机和绞盘的发明与使 用上; 大商人转向采矿业则主要是通过购买矿 业股票渗透其资本。矿业股票是指那些由矿工和焙 铸工组成的合资公司在自己无力单独开采矿业时 向商人,特别是金属商人出售的有价证券。1470年 代之后,矿业股票充分发展起来,结果,采矿业转人 大商人手中,在德意志、匈牙利的采矿中心出现了韦 尔泽铜业公司和福格尔家族的铜业公司。 在资本投入和先进技术的推动下,德意志和中 欧的矿业产量迅速增加。白银产量:1490—1500年, 德意志埃尔茨南部的格拉施特和施雷克贝格净得 白银24,834莱茵兰佛罗林;1493—1560年,德国白 银年生产量从3 1,500公斤上升到53,200公斤,而 在欧洲其他地区则仅从10,000公斤上升到1 1,500 公斤;tl 。嘞奥地利最大的施瓦茨矿15世纪末年产 银1 2,000公斤。 铜产量:蒂罗尔地区法尔肯施 太因的铜矿产量增加迅速,1480—1490年间铜矿产 量是1470—1480年间的1.5倍;哳 15世纪末,奥地 利施瓦茨矿年产铜220万公斤。【 和其他矿产 品的产量也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幅。 采矿业的大发展至少在两个方面对欧洲经济 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一,手工业和制造业的地区|l生转 移。在德意志、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矿业公司大规模兴 起之后,纽伦堡和奥格斯堡成为仅次于上意大利、中 意大利和尼德兰的制造业中心。其二,一些大公司从 ・78・ 20o9年2月 采矿业中获得了巨额利润,资本实力雄厚,对欧洲经 济,特别是对欧洲一些国家的财政产生深刻的影响。 限于资料,以矿业和金融业为主的福格尔家族到底 从矿业开采中获得了多少利润,目前还不是特别清 楚,但1546年福格尔公司的财产清册表明:它的资 产达到了700万盾,资本财产为500万盾以上。【- 以强大的资本实力为后盾,福格尔家族在欧洲从事 银行借贷业。1563年,仅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就欠 福格尔家族4 5,135佛罗林;1574—1617年,哈布 斯堡家族的奥地利一支向福格尔家族的借款高达 615,000佛罗林。[41i,585-58 ̄由此可见德意志和中欧大公 司对欧洲经济,特别是对欧洲财政的影响。 三、德意志和中欧工商业经济的衰弱 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繁荣后,约自l6世纪末 起,德意志和中欧的工商业开始衰弱。其实,早自15 世纪后期,以汉萨同盟的商业衰微为开端,衰弱的迹 象已经出现了。汉萨同盟的商业从一开始就存在诸 多弱点,如商业组织是低级的、没有正式协议的相互 代办合作关系;商业方法比较简单,直到14、15世纪 还有不少商人或代理人不断在商路上奔波;复式记 帐法和保险直到1 6世纪才被汉萨商人接受。更为 致命的是:没有大工业支撑的汉萨同盟把维护汉萨 商人的商业看做自己的中心任务。随着各国经 济的发展和王权的加强,汉萨同盟的这些受到 挑战。1474年,汉萨商人失去了在英国的,与英 国的贸易El趋没落,伊丽莎白女王把汉萨商人从英 国驱逐出去,并于1598年关闭了伦敦汉萨商人的 钢厂商站;1478年,伊凡三世在占领了诺夫哥罗德 后,即把汉萨商人从驱逐出去;1524年,瑞典国 王斯塔夫・瓦沙宣布“瑞典国王作为汉萨商人经商对 象的时间太久了”,随后断绝了与吕贝克的关系。u ㈣德意志和中欧北部主要以商业贸易为基础的经 济衰弱了。 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转移进一步打击了 德意志和中欧的商业。南德意志的主要贸易伙伴是 意大利城市,因此,法兰克福市场是威尼斯贩运香料 的重要内地集散地,葡萄牙直通印度的航路开辟后, 法兰克福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同时,新航路开辟后大 量海外商品的涌入,既加强了荷兰和英国在世界商 业贸易中的作用,也降低了德意志和中欧一些国家 传统商品在欧洲的销售量,1601年时,驶进伦敦港 的714艘船只中,英国船只207艘,荷兰船只360 艘,而德国的船只仅40艘。I l1(p74o)由此可见商业衰 弱之一斑。 德意志和中欧的工矿业也因新航路的开辟而 遭至严重打击。新航路开辟为西欧国家带来了广 第1期 于 民:论14—17世纪德意志和中欧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与衰弱 阔的海外销售市场,促进了西欧工矿业的迅速发 展。英国铁的年产量从1550年5千吨增至1640 【4】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经济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6. 年的2.4万吨,增长了近5倍,其他各类工业诸如 【5]Nicholas,D3VledievalFlanders[M].London:Lofigman,1992. 毛纺业、棉纺业等也迅速发展。f 79)法国的工业 也发展迅速,1692—1693年,奥尔良制造业一年用 掉原料羊毛8万磅,雷姆斯年产呢绒50,419匹, 色当年产呢绒3,534匹、哔叽呢9,194匹,礼帽 9,600顶,亚眠年产毛羽纱4万匹、其他各类毛织 物3.94万匹。 在发展自身工矿业的同时,欧洲 国家还从美洲殖民地运来了大量白银,白银输入 量从1521—1530年间的年均149公斤上升到 1591—1600年间的270万公斤。[131 ̄670)德意志和中 欧的各类手工业、冶金业和白银等矿产业的产品, 逐渐失去了欧洲市场。 【6】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第一卷)[M].北京:三联书店,1992. 【7]Leuscher,J(Translated by Sabine MacCormack).Germany in the Later Middle AgeIM].New York:North—Holland Pub.Co.1980. 【8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81(第三卷)【M].北京:三联书店,1993. 【9l沈汉、王建娥.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研究口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flJ埃里希・策尔纳.奥地利史I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 11 ̄,1景华.西欧中世纪城市新ee[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12]Kriedte,P.Peasants,Landlords and Merchant Capitalists[M].Learn— in.on Spa:Berg Publishers Ltd,1980. [13】马克斯・布劳.德意志史(第二卷,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8. 另外,加上内部战争连绵不断等不利因素,德 意志和中欧各国在16世纪末至1 8世纪的欧洲大 变革年代中,迅速衰弱下去,和意大利一样成为欧 洲世界经济体系的半外围地区,成了西北欧工业 品的销售市场和农业品及初级工业品的产地。 参考文献: 【1 布瓦松纳冲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一『1 4l马克斯・维贝尔.世界经济通史f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 【1 5]Fuhrmann,H_translated by T Reuter)Germany in the Hil曲Middle Ages:1050—1200[M1.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6. f16I ̄K斯・豪斯赫尔.近代经济 ̄-I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7]Hay,D.Europe in the Fourteenth and fifteenth Century【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Inc.,1 996. 『18]Miler,L.R.‘New Evidence on the Shipping and Imports ofLondon, 1601—1602’o】.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Vot41,1926. 【19]Smith,A.G.R.The Emergence of a Nation State:the COlTlnlon— P 洛・M・奇波投欧洲经济史(第一卷)If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D1M.M.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第E-g)[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社.2(1(12. wealth ofEn ̄and,1529—1660[M].London:Longman,1984. On the Flourish and Decline of Reich and Middle-European’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conomy in the 14-17th Century YU Min OVeifang University,Weifang 261061,China) Abstract:The trade and commerce of Reich and Middle-European began to step into its lfourishing period about from the 14th century,and once became one of the European commercial eentres in the later two centuries.A— long with the trade and commerce flourishing,many kinds of handicraft industry and mining industy rlso adevel— oped very fast,and industrial economy accordingly stepped into its flourishing period.But from the end of the 1 6th century,the trade and eommeree of Reich and Middle-European began to decline.The first reason for the decline is that the trade of Hanseatic League was short of industrial support,and also lost its frade prerogative. The seeond reason is the open of the new sea route caused the transfer of the Europe trade centre,and badly beat the Reich and Middle—European’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conomy. Key words:14——17th century;Reich and Middle——European;Industril aand Commercil Economy;Flaourish and Decline 责任编辑:徐隆彬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