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来源:华拓科技网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此时基本不等式是必不可缺的。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基本不等式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公式推导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归纳猜想、演绎推理等在各种不等式研究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它在如“求面积一定,周长最小;周长一定,面积最大”等实际问题的计算中也经常涉及到。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基本不等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完全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内容,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对不等关系和不等式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本节内容,变换灵活,应用广泛,条件有,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对学生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较高。 三、教法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体现这一教学原则,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比较关注学生的“动”,通过多媒体、模型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组织教学过程。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2)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体会基本不等式使用时所满足的条件;(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归纳、探究基本不等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认识基本不等式。

难点:基本不等式使用时的条件。 六、教学工具的应用

(1)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环节的衔接更加流畅,利用形象、

2 / 4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直观的展示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利用实物模型,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具直观,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二)探究发现、归纳证明

[问1] 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问2] 大正方形面积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有相等的情况吗?什么时候相等?

(分别从数和形的角度探究相等时候的条件) [问3] a,b是任意值时,ab2ab成立吗?

[问4] 你能给出证明吗?(得出结论) [问5] 上述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设计意图: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ab2ab。) (三)类比联想、探索新知 22 特别地,当a>0,b>0时,在不等式ab2ab中,以a、b分别代替a,b,得到2222什么? (设计意图: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来源,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而且感受了其中的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归纳总结:

ab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ab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 其中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ab称为a,b的

2 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

几何平均数,也称此不等式为均值不等式。 (四)合作探究、理解升华

1、代数角度: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几何意义:如图: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一点,CD⊥AB,AC=a,CB=b,几何解释实质可认为是:在同一半圆中,半径不小于半弦(直径是最长的弦);或者认为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一半不小于斜边上的高。

Dab2ababOCAB2 / 4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3、形的角度:类比利用面积法解释ab2ab这个不等式,引导学生利用面积法解释基本不等式。

4、数列角度: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证明基本不等式,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五)应用举例、实战演练 课本例1:a0,b0证明:ab22211ab。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实例,让学生体会应用基本不等式时的形式,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基本不等式的重要作用——求最值,并分析两种形式: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 例2:(1)当x0时,x1 ,当且仅当x 等号成立。 x (2)x0,y0,且xy9,则xy的最小值 ,此时xy 。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求最值实例,让学生体会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需要注意的形式和使用条件。) 变式练习:(1)下列函数中,最小值是 2 的是( ) A.yx1xx B.y33 x11(1x10) D.ysinx(0x) lgxsinx2 C.ylgx (2)基本不等式使用中条件的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再次感知基本不等式应用的条件。) (六)、课堂小结: (1)ab2ab (2)基本不等式

(3)基本不等式的作用——求最值,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七)、作业: 九、板书设计 基本不等式 22a2b22ab 变形形式、条件 基本不等式 例题 2 / 4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十、教学反思

2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