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短道速滑项目特征与犯规影响因素的研究

短道速滑项目特征与犯规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61882018年 月总第  期

竞技体育

Sport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8.12.021

短道速滑项目特征与犯规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志巍1,2

(1.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浙江 舟山 316111;2.北京体育大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运动员被犯规的人数史无前例,本文对个人赛项目当中犯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厘清短道速滑项目特征;并依据短道速滑的规则对比赛犯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短道速滑是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能高度融合的同道争先的比赛项目,具有运动员滑行速度快、运动员超越次数多、犯规可能性高的特点;不论是内道超越还是外道超越,入弯道的位置是易犯规的高发区,因为规则明确表明,在超越时,被超越者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任何身体接触或侵犯由超越者来承担。因此,应加强运动员入弯道超越时的意识,合理选择超越的时机,要减少身体接触,避免犯规的发生。关键词:短道速滑;竞赛规则;比赛判罚;平昌冬奥会

中图分类号:G8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8)06-044-03

短道速度滑冰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我国运动员多次被判罚犯规,多名运动员未能进入决赛,导致奖牌丢失,这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运动员、教练员、专业人士,以及学术界对此表达了各种观点。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深入研究短道速度滑冰的项目特征,从规则本身进行深入解读,并对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度滑冰项目中出现的判罚或干扰进行研究、归纳、分析和总结,加强对项目本身和竞赛规则的认识与理解,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提供理论 借鉴。

2 结果与分析

2.1 短道速度滑冰的项目特征

短道速滑项目是在高度复杂、充满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要求运动员在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能必须完美结合的同道争先的冰上竞速项目。与同为冰上竞速项目速度滑冰相比,短道速滑项目在比赛中的不可控因素更多,战术运用的概率更多,因此制胜因素也更为复杂。在不同距离的比赛当中,起跑技术是500 m项目的制胜关键;短道速滑中长距离项目的制胜因素包括体能分配,即超越的合理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后程的冲刺能力及战术配合的默契程度是比赛制胜的保障。总结影响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冬奥会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起跑出发抢位是短距离制胜的前提;技战术的最佳运用是比赛制胜的关键;运动员成熟的心理素质是比赛制胜的保障;把握机遇是比赛获胜的重要表现。其他分析认为,加速超越时的功率和力、能量代谢、技术与线路、协调与节奏4个方面是比赛当中超越冲刺能力的主要因素。韩国运动员在途中加速阶段或超越冲刺,输出功率的增大则主要取决于加速运动时肌肉收缩速度的提高;能够带着前几圈的比赛负荷最大化地动员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参与供能;充分利用离心原理,合理利用比赛空间,发挥弯道双腿交替蹬冰技术;在超越过程中,协调肌肉

的收缩,保持肌肉兴奋与抑制,并保持滑行节奏。与大道速滑相比,短道速滑竞技特点包括赛道圈距短、弯道半径小,同道竞速,比赛态势瞬间多变,犯规、碰撞以致被判罚的概率高,以同组名次取胜。短道速滑战术指导思想在战术的运用时更加重视“抢、变、稳”3大制胜要素,即抢占有利位置;准确判断赛场形势、抓住机遇随机应变;尽力避免犯规,加强自我保 护,提高躲闪人技巧。短道速滑的战术意识是指在临场比赛复杂多变的情况中,根据比赛规律和各方面的情况随机应变决定个人行动的自觉心理活动。短道速滑现代战术意识主要包括位置意识、机遇意识、应变意识、阻滞意识等。

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男子、女子500m比赛,起跑后占据的位置与最终的比赛名次有直接关系,与预赛和1/4比赛相比,决赛和半决赛这种情况更加显著;并认为用进入第一个弯道位置的排名作为预测最终的比赛名次的重要指标,同时,对500m、1 000m、1 500m比赛中每圈所用的时间和在比赛过程中的排名数据、速度行为和战术位置的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在500m比赛中,与落后位置的运动员相比,领先位置的运动员每圈速度更快,而1 000m比赛中直到第4圈才发生变化,结果同样得出最终的排名与前50m所占的位置中度相关(lap1:r=0.59),而在 1 000m中不相关(lap1:r=0.21)。结果表明,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个人赛中被判犯规运动员超越时的犯规位置和内外道超越的情况。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短道速滑竞赛相关文章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阅读分析,通过网络获取比赛视频,对视频进行编码,用回放的形式,记录犯规的位置,以及超越时的情况,最后用Excel 2003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投稿日期:2018-05-13

作者简介:王志巍(1988—),助教,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动作发展与健康促进。

2018年 月总第  期6188󰀴󰀵

竞技体育

最佳的战术位置在比赛中压制对手起着重要作用。然而1 500m比赛中,在前10圈中不相关或低相关,而在最后2圈中是高度相关的。

短道速滑是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能高度融合的同道争先的比赛项目,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体能储备,表现出合理的技术与战术水平,从心理上干扰对手,进而提高自己的心理优势,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所有的决策都是在高速的情况下完成,充分体现了运动员能比赛中出现横切、碰撞等犯规相对较多,主要出现在前半圈。1 000m和1 500m比赛中出现推人和危险冲刺犯规干扰的较多;出、入弯道、孤顶和终点的区域是争夺比较激烈的区域;滑行位置受到干扰的程度依次是外侧滑行、后面及内侧滑行、前面滑行;并出现犯规多数在争夺较激烈的“关键圈”的现象,对“关键圈”的解释是战机转折点和争夺点,在“关键圈”中运动员滑行速度快,体力接近疲劳,因此出现犯规率高的现象。

更大。

2.3 比赛场次和犯规情况的分析

比赛共进行94组,个人赛86组。共有51次判罚,个人赛的48次判罚,其中有1次犯规是因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的犯规,不计入统计数据;男子个人赛被判犯规人数为24人,1只接力队伍被判犯规;女子个人赛被判犯规人数为24人,2只接力队伍被判犯规,男子组与女子组被判犯规的人数基本持平;其中,男子组、女子组4个比赛项目中,男子1 000m被判够快速地将决策转变为具体的行动能力。短道速滑项目具有本身内在规律,依据比赛距离的不同,500m比赛需要运动员在每一站比赛都要全力以赴,争取获得小组第1名,为下一轮取得一个有利的出发位置,因为有利的出发位置与进入第1个弯道的位置排名有紧密的联系,进而决定最终的比赛名次。而1 000m与1 500m比赛,最后2圈的位置,与最终的名次高度相关,所以最后2圈对位置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在激烈的争夺过程中,随着运动员体能的下降,技术动作的变化,以及对手在超越过程中,所带来的注意力的转移,都可能造成对位置的判断出现偏差,而发生碰撞,因此,短道速滑比赛中犯规的次数多,不确定因素多,也是项目本身的特点。

2.2 短道速滑竞赛规则的相关研究

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不论是竞技水平,还是比赛名次,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3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依据短道速滑项目特征,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犯规的次数多,除正常发挥自身的竞技能力以外,正确的理解和合理的利用竞赛规则,避免或减少犯规,才能获得最终比赛成绩和名次。根据2016年国际滑联最新发布的《速滑与短道速滑规程和规则》指出,任何时候都允许进行超越,当2个运动员并驾齐驱时,任何阻碍或碰撞的责任都应由超越运动员或接力队承担,但条件是被超越的运动员或接力队不得有任何不当行为;同时,第297条,个人赛规则5条,侵犯4种类型,分别是缩短距离、阻碍、帮助、用冰鞋伤人。赛中以犯规行为造成地对其他运动员在技术或战术方面的一种影响和破坏,以不同程度地干扰其他运动员水平发挥,严重时会导致竞争的失败或出现伤害事故。其中以横切、碰撞、推人等性质造成的干扰最严重,外侧滑行受干扰率最多。而不同项目中发生各类犯规的分布不同,500m的

综上所述,就比赛结果的评定而言,犯规的人数最多,女子1 000m和1 500m竞赛规则执行度、评定手段合理性及裁判被判犯规的人数最多。

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是主要的决定因素,2.4 被判犯规运动员的犯规位置

竞赛规则是裁判员判罚的依据,教练员和2.4.1 男、女运动员被判犯规区域的统运动员通过认真分析与理解竞赛规则,在计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入弯道处被判训练中规范个人的超越技术动作,以及运犯规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入直道处,随后动员在临场发挥中避免竞赛规则中所禁止分别是直道、弯道弧顶、冲刺和起跑犯规。的动作,这些因素是相对可控的;相反评 2.4.2 不同比赛距离被判犯规区域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相对来统计分析 据图2显示,男子1 000m、 说是不可控因素。而就规则本身及比赛中1 500m和女子1 000m3项比赛,入弯的临场情况而言,在前面滑行的运动员,道时被判犯规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女子在发生身体接触时,被判犯规的可能性更500m,而女子1 500m入直道被判犯规的小,而超越的运动员被判罚犯规的可能性

人数最多。

图1 男、女运动员被判犯规区域图2 不同比赛距离被判犯规区域图3 男、女不同距离内、外道犯规次数(次)

(下转第125页)

“犯规干扰”是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在竞2018年 月总第  期6188󰀱󰀲󰀵

体育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两腿左右或前后分开、膝关节弯曲等动作学习,在体验教材价值的同时并提高练习密度;在跑、跳、投等运动中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

果体育器材不足,也可以2人1球,采用一抛一垫的练习方式,这样练习密度就比较合理了,还可以将4组练习变成8组练习、纵队练习变成横排练习,都将大大增加了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除了以上6种提高练习密度的优化方法之外,其他方法也可以经常采用,如优化教学组织、合理使用队列队形;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还应尽量做到“一场多用”“一物多用”;教师多选用一些侧重于运动项目的完整性练习与技术组合,运用形式多样的趣味性练习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练兴趣;教师还应加强体育活动规则教育,让学生熟悉教师的教学指令,学生听到教师发出的指令后能做到令行禁止,如统一停止练习与开始练习的信号等;师生一起努力养成良好课堂常规行为;教师在组织游戏与比赛的活动时尽量关注全体学生同时参与活动。

7 结 语

3 注重讲解精炼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讲解要精练。在技术教学时尽量使用口诀、顺口溜来突出某一技术动作的重难点。教师讲解的语言应尽量言简意赅,讲述的层次要清晰,教师可以通过挂图、小黑板等辅助教具做形象、直观、生动的讲解。教师应避免讲解时间过长而耽误学生的练习时间,如在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技术动作概括为“蹬、转、送、挺、推、 拨”;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总结出“一插、二夹、三提”的动作要领来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

5 严密教学组织

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常为40min,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课堂上的每个环节,尽量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全面考虑场地器材队伍调动、环节衔接等,避免教学过程中多余的队形调动。在垫上技巧教学时,准备活动要考虑在小垫子上进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引导性的练习,使准备部分内容紧密衔接基本部分内容,减少队形变换来提高练习密度。

6 发挥骨干作用

在常态教学中,教师常采用分组练习的教学方式,如果分组过多,体育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需要有小组长协助,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这样教师在教学中统筹安排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培养教学骨干除了常规的集合、点名、取放器材外,还可以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充当小帮手,做好保护与帮助、组内组织与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来提高课的练习密度。

参考文献:

[ 1 ] 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 2 ] 邵伟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解[ M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 3 ] 莫豪庆.追求有温度的体育课堂教学 [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 4 ] 于素梅.看课的门道[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 创新教学方法

许多学校都存在场地小、学生多的实际问题,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升练习密度。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师在准备器材时应优先考虑班级学生人数,如果体育器材充足,尽量做到1人1球,如

(上接第45页)多发生在入弯道,而女子犯规多发生在入直道和直道。

果没有完成超越,运动员在外道滑行,在向内道切的时候,由于没有位置,易发生碰撞,被判犯规。

2.4.3 短道速滑比赛超越者在内、外道超越情况的分析 外道超越被判犯规的次数明显多于内道超越被判犯规的次数,分别是27次和20次。在男子项目中,内道超越与外道超越被判犯规的次数相同,各12次;而女子项目,外道超越被判犯规的次数明显多于内道超越被判犯规的次数,分别为15次和8次。男、女不同距离项目比赛超越被判犯规的次数,500m比赛男子内道犯规次数多于外道,而女子相反;1 000m比赛男子、女子内道与外道犯规次数持平;1 500m男子、女子外道犯规次数明显多于内道犯规次数(图3)。结果综合分析,男、女500m比赛项目,男子被判犯规多发生在内道,分别发生于入弯道、入直道、弧顶;女子外道被判人数多于内道,其中多发生在入弯道时;男、女1 000m比赛项目,外道与内道超越被判犯规人数基本持平,犯规多发生在入弯道时。男、女1 500m项目,外道超越被判犯规人数明显多于内道超越,男子犯规

3 结 论

3.1 领先的位置是保证运动员在发生接

触时,被判犯规可能性更小的位置。这表明出发后,积极的占据领先的位置的重要性,尤其是在500m比赛中,直接预示着最后的名次归属。

参考文献:

[ 1 ] 陈文红.从冬奥会成绩看我国短道速滑的发展[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4):18-22.

[ 2 ] 王卫星.解析韩国队短道速滑的制胜法宝——超越冲刺——第20届冬奥会短道比赛引发的思考[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583-585.

[ 3 ] 朱佳滨.短道速度滑冰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 4 ] 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 M ].北 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 5 ] 郭长久,曲励.对短道速度滑冰比赛中“犯规干扰”的调查与分析[ 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141-143.

3.2 就犯规的位置而言,大多数发生在

入弯道的位置。因为大多数运动员选择在直道超越,在入弯道前完成超越,并在入弯道前将对手甩在身后,但是,在比赛中,随着后边运动员的加速超越,领先的运动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也选择加快速度,导致入弯道前运动员之间发生碰撞。

3.3 男、女1 500m比赛在外道超越时,

比在内道被判犯规的可能性更高。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的体能下降,选择从外道超越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一旦选择从外道超越,就意味着失去了现有的位置,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