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的理解和区位选择的原则
一、 区位选择在高一《地理》下册中的地位
高一地理下册主要讲了三大内容:区位选择、城市化和 可持续发展。三者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功能分区与规划实际上就是区域选 择,而这些又与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有着紧密的联 系;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 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合理规划城市。又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 展,首先就要求人们在从事各类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时,要 关心环境所受的各种影响。由此可看出,整个下册,与其说 是围绕人地关系展开论述,还不如说是围绕人类如何合理的 进行区位选择展开论述的。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 水平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人类可以越来越较为灵活地选择、安排生产和生活活动,但 如果不能认识到区位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破坏,人类必 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二、 对“区位”的理解
区位一词于德语“ standort ”,英文于 1886年译为 “ location ”,即定位置、场所之意,我国译成区位,日本 译成“立地”,有些意译为位置或布局,在某些情况下也可 用。“区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入,那么“区位” 是什么意思呢?课本中的解释是:“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 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 物的空间的联系。”对区
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 以下两个方面:①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 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②它还包括人类对 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 本行为,是人们生活、工作最初步和最低的要求,可以说, 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视为是一次区位选 择活动。例如: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的选择与农业用地的选 择,工厂的区位选择,公路、铁路、航道等路线的选线与规 划,城市功能区的设置与划分,城市绿化位置的规划以及绿 化树种的选择,房地产开发的位置选择,国家各项设施的选 址等。
区位论作为人类征服空间环境的一个侧面,是为寻求合 理空间活动而创建的理论,如果用地图来表示的话,它不仅 需要在地图上描绘出各种经济活动主体与其他客体的位置, 而且必须进行充分地解释与说明,探讨形成条件与技术合理 性。由于其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区位活动成为人文地 理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区位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如何合理的选择区位,这是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时首先 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的许多区位理论都从多个角度对各种 情形下的区位活动进行了探索。笔者在此只是想从教学的、 并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对区位选择提出一些应遵循的原则, 以有利于学生对区位活动的理解,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 基。
.因地制宜原则
区位理论发展至今,依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之处。 例如假
设条件过于理想化、一些理论注重理论推导,与实际 相距甚远等。如一些经典的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 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市场区 位论,等等。因此,我们在选择区位时,不应死搬硬套区位 理论,而应根据具体的经济活动和具体的地点,仔细考虑当 地影响区位活动的各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自然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等社会 经济因素,以使我们的区位活动能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当地的 各种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经济效益。唯物辩证法 认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立足点,也就是要实事求是。总之,我们在进行 区位选择时,我们所运用的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 宜。例如北京的城市绿化,为了把首都绿化成国际大都市, 而盲目引进洋树种、草种,大面积的铺草坪,致使原来每年 每平方米0. 6立方米的绿化用水定额提高到每平方米 方米,不仅提高了绿化成本,而且使本来就处于中等生态脆 弱的半干旱的北京更加缺水。而国际大都市伦敦的绿化,选 用的却是本地的野生植物,不用浇水。
.动态平衡原则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从运动变化的角度,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可以划分为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静态 因素如土壤、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主要为自然因素; 动态因素如市场、交通、、技术等,主要为社会经济因 素。在各因素中,由于动态因素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而我 们应更多地考虑其对区位选择所产
生的影响。辨证地、以运 动的观点来看待影响区位选择的各因素,有助于我们从纷繁 复杂中准确地找到影响区位科学研究的最主要因素,从而抓 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教材在很多方面都提到 了这一点。
例如: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 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由于工业 所有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 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与此同 时,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影响城市的区位 因素中,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 很弱: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资源等自古到今一直对城市区 位产生巨大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有些新的因素如旅游、科 技等成为影响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 展,在现代铁路建设中, 经济、社会因素对铁路区位的影响, 已经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从中我们可以看 出各区位因素在不同时空的发展和变化。正如马克思主义哲 学所认为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应用 矛盾的观点认识和改造世界,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 面的观点看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在区位选择中用动态的观点 思考、并平衡考虑各因素的影响这一动态平衡原则的基本出 发点。
钱学森曾指出,地理科学所研究的内容是一个“地理系 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区位无疑是这一复杂巨 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 点。因此,从系统论
的角度,我们在区位选择时,也应遵循 动态平衡的原则,对影响区位选择的各因素进行动态的分 析,并对各因素的变化及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做出充分的预 测,从而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做出最合理的区位选择。
.统一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整体的事物,都是由它的各 个部分、关系、属性有机组成的统一体,都是由它的若干变 化、发展阶段、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过程。因此,我们认识事 物时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还要对事物 发展与影响从整体上进行统一把握。区位论产生与产业 后的资本主义时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它 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分工的产物。产业后,生产社会化程 度提高,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新的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社 会分工普遍得到加强,企业间竞争趋于激烈,迫使工厂企业 寻求最佳区位,以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区位论就 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这就使得从区位论诞生开 始,经济效益便成为它最关注的对象。庄子有言:“天地有 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环 境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它的良性发展来自于内部各组 成要素的相互协调与统一。区位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的、 动态的环境子系统,它要求我们在区位选择时,不仅要保持 系统内各部门的协调统一,同时也要保持系统之间的协调与 统一;在区位活动中不仅关注经济效益、同时要保持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一点在大部分的区位
论 中几乎没有提及,而这一点对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却至关 重要。
区位论从点、线、面等区位几何要素进行归纳演绎,从 地理空间角度提示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揭 示了各区位因子在地理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人文 地理学的理论的建树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但当我们在运用具体的区位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区位选择 时,应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 调与统一,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区位选择这一问题。如果能 认识到这一点,将使我们能更清醒地去思考我们的一些短期 行为、一些经济活动和行政命令给环境和我们自身可能带来 的影响、危害甚至是灾难!
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