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村官与当地发展的调查报告
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学院 作者:“星峰之路”调研团队
摘要:据调查显示,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且经同意、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决定将连续十几年实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推向了新的建设阶段。2010年安徽省选聘第三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网上报名结束,全省报名人数已超过12600人,而今年安徽省选聘的名额为1319人,这也就意味着录取比例接近10:1,到农村去当“村官”正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时间还不长,经验有限,加之工程规模巨大,内容复杂,发展迅速,在此过程中成就与问题相伴,优势、劣势凸显。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发展 成就 问题 阶段
活动目的:近几年来,安庆师范学院与时俱进,在省有关领导
的指导下,大学生村官的选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2007年开始,已有多名村官赶赴黄山、金寨等地任职,仅2009年有40名毕业生到合肥、金安、霍邱等地任职,为当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也有问题出现。“星峰之路”调研团队为探究大学生村官为当地做出的贡献,发现其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
时间:暑期(2010年7月12日至28日) 地点:黄山、安庆、巢湖
人员:黄锦照、俞皓、杨艳林、李伟
调查方式:发放问卷、走访当地村民、访谈村官 一、实施大学生村官所取得的成就
1、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基层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鼓励大学生当村官,正是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提供新农村建设人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2、开拓就业新思维,缓解就业压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截至2008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更将达到611万人,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将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3、促进城乡互动,实现社会和谐。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待于农民成分的优化,大学生到农村发展正是迎合这一要求,短期看它为农村工作带来新鲜气息,长期看它是城乡结合走向一体化的“粘合剂”。
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调查问卷显示, 53.3%村民了解大学生村官, 76.7%村民欢迎大学生到村任职, 86.6%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为当地带来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民主化、文化的多样化, 71.6%村民大学生村官创新进取、踏实肯干。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为当地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访
谈中,黄山葛湖村村官叶青认为,大学生村官是特定时期出现的必然产物,他说,农村需要大学生村官,大学生也需要农村。叶青所在的葛湖村是我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故乡,青山环绕,绿水长流,自然风光优美,全村400多户人家守着十大名茶太平猴魁,收入却上不去,根本原因是人工炒茶的老传统造成质量参差不齐、加工量也上不去,客户来一趟得等好几天。叶青想出来几个推广茶叶的好点子,他推介茶叶的创意一出,就被村两委班子相中。茶厂建起来了,可设备怎么解决?信息灵的叶青又派上了用场。他利用自己拥有大学学识的优势,叶青帮助新明乡猴魁厂从网上订购了适合猴魁炒作的电炒锅;电炒锅和电烘箱在茶农中普及后,叶青通过调查摸底又在全村就完成了供电线路改造、变压器更换等工作,保证了茶季生产用电. 随后村里开始推广使用沼气,为了帮助解决农户的沼气料问题,叶青又与养殖场取得联系,养猪场方同意免费将猪粪提供给村民,解决了沼气料供应问题,2008年12月底葛湖村新增沼气池21个。在叶青的努力下,全村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增长。叶青在接受采访时候说道:“在农村工作生活的经历使我真切地感受到:用心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才能被村民接受,热心、真心对待群众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工作起来,方能得心应手。”
在我们走访的村民中,发现有74.7%的村民同意大学生村官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庐江县庐城镇八里村有位村民说道,希望有更多的村官到村里做事。自2008年始,国家决定用5年时间,选派10万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届时将有效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
形势,国家出台有关用于引导大学生村官向农村、向基层就业。2010年安徽省选派1319名村官到村任职,报名逾万人。到基层就业,到村任职已越来越成为众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高校毕业生们运用自身学到的知识,结合农村特点,发展了具有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业。如葛湖村的叶青在当地办了茶城,方便当地村民与茶商的联系;庐城镇八里村村官张艳为当地村民通了自来水,而告别了村民打井吃水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下陷,保护了环境。有的村官还将本地的特色农业发表在网上,以吸引客商,如黄山市葛湖村村官叶青;有的村官在村宣传党的,让农民及时得知外部信息,定期举办文化周,丰富村民生活,促进城乡互动。
可以说,大学生村官们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已融进了农村的生活。
二、实施大学生村官所出现的问题
1、专业不对口。众多招募的大学生村官中,与农村接轨的大学生村官不多,我们走访的这三位村官所学专业与农业发展不对口。据资料显示,在招募的大学生村官中,很少有专业对口的。如在凤阳县2007年招聘的50名村官中,只有1人专业与农学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安庆师范学院2009年40位村官中,无一人所学专业与农业发展有联系。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 71.6%的村民认为农村需要创新创业,带领致富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有 68.3%的村民认为农村需要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村官。
2、的激励机制需要完善。在财政、配套机制
和社会保障方面尚不健全。工资待遇较低,薪资激励作用较差。另外,再次就业缺乏保障,多数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将面临再次就业,由于缺乏相应的“流动”的保障,往往合同期满后就业困窘,因此大多数村官在这个岗位上都会续任。
3、大学生村官本身的“三分钟热度”现象。部分大学生村官初衷实为增加基层工作经验,为考公务员和考研等增加砝码。加上对乡村环境的失望,对待遇偏低的不满,导致当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多是应对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我们走访的几位大学生村官中,有村官坦言在上任伊始,想过退出。而叶青村官也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适应农村生活。
4、创业示范环境艰难。有村官想在村里创业,然而大学生村官创业尚在初期,带动村民的想法较难实现,有 48.3%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面临薪资、待遇太低的问题,有 66.7%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面临难以适应农村的生活工作方式,农村实用技术不足,不能解决生产问题的问题,有 70.1%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面临县(市、区)镇(街、道)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2008年12月22日,*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结合凤阳县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情况,本文重点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发展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大学生村官政
策的成功构建建言献策。
1、选聘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 86.7%的村民表示有关部门要多调研,听取村官心声,了解村官实情,有 83.3%村民表示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掌握基层工作方法,有 53.7%的村民认为要统筹选派,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村官。做好高校毕业生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让他们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村官,做好为基层奉献的心理准备。在采访中,有位村民笑道,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不为农村做事,为谁做事?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却也反映了村民们渴望大学生来村里帮助他们走向,走向小康社会。
2、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健全的激励机制。在农业税全免之后,基层组织工作职能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因此可以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发适合期满村官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同时,要善于发现中的不完善部分,为大学生村官发挥特
长提供用武之地。根据对大学生村官的鼓励,向大学生村官开方便之门。大学生村官们在平时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向领导班子提出不合理之处。
4、从大学生村官本身来说,应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不能想着因为考公务员而把村官作为公务员的跳板,“做一行,敬一行”。诚实,现今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孤单难免,大学生村官们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渡过适应期。大学生村官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与教训,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投身创业实践,随着村官工作的深入,大学生村官应逐渐融入农村,发挥自身特长,如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更好地服务一方。
问卷显示, 47.2%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前景持“好,有信心”态度。大学生村官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县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相信随着时间的移动,随着众多大学生村官的坚持不懈的努力,随着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投身到基层、投身到村
务中去,大学生村官机制会越加完善,我们的社会也会逾走向大同!期盼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