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r.20l1 第8卷第3期 Joumal of Hubei Univemitv fo EconomicsfIumanities an V01.8 No.3 功利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李世超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功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它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伦理 道德的支持。但由于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个人,因而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所以必须用社会主义义利观 来超越它。而要用社会主义义利观来克服、代替资产阶级个人功利主义,必须把握好义、利取向的多元化与义、利导向 的一元化的关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为己性、谋利性和为他性、服 务性的关系。 关键词:功利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义利观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以及人 为 就是最大的善。边沁还提出了被称为快乐主义的计算法的 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心理 所谓快乐量的计算方法,认定决定快乐价值主要有四个因素, 冲撞,在这种生活及观念的诸多变化中,人们尤为深切地感受 即快乐的强度大小、持续的时间长短、确定性的程度和快乐感 到了新旧价值观念的交锋与冲突带来的苦痛与困惑:而功利 受作用的远近。凡是快乐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确定性强、最近 价值观念的出现,就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价值现象。如何看待 感受的。就是最大的快乐,反之,就是痛苦。密尔则在边沁快乐 功利主义价值观念,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应该树立 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快乐质的差别。密尔把快乐区分为 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已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高级的和低级的,即肉体的享乐和精神的快乐,他的至理名言 一、西方功利主义思想 是:“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 功利主义伦理学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 最后,在快乐主义基础上。边沁、密尔都得出了功利主义 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还在英国资产阶级准 伦理原则,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既然一种行为带来的快 备和发动时期的l7世纪,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霍布斯就已 乐的成分占优势,那它就是道德的行为,一种行为带来的完全 经阐发了他们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进入18世纪后。功利主 是快乐而没有痛苦,那它就是最大的幸福,那么最大多数人都 义伦理思想又在洛克、孟德威尔以及哈奇森、休谟和斯密的哲 争得这种最大幸福。也就达到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于是 学、伦理学著作中得到了进一步运用和发挥。但是。作为一种 边沁得出结论:“功利主义原则指的就是:当我们对任何一种 系统的、完整的伦理学说,还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边 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 沁和密尔完成的,密尔把他的伦理学说正式命名为“功利主 减少当事者的幸福。”翻在这里,如果“当事人”是个人,那它就 义”(Utilitarianism)。 是个人的快乐和幸福;如果“当事人”是社会大多数人,那它就 边沁和密尔都把快乐主义作为其功利主义的基础,把趋 是大多数人的快乐和幸福。边沁的这种功利主义结论,密尔也 乐避苦作为其论证功利主义原理的根据。按照他们的理解,趋 深以为然,他说:“承认功利为道德基础的信条,换言之,最大 乐避苦是人所共有的自然本性,是伦理道德建立的根据。边沁 幸福主义,主张行为的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行为的 说:“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至上的主人‘苦’与‘乐’的统治之 非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D1 下,只有它们两个,才能指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决定我 二、正确看待功利主义 们将怎样做。”fl快乐和痛苦是决定人们行为应该如何的标准. 所谓正确看待。就是既要看到这种价值观念所能发挥的 趋乐避苦是人行为的指南,那些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是人应该 积极作用,同时又要看到它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做的,或值得去做的,而那些会给人带来痛苦的。则是人不应 首先,功利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有效的伦 该去做的,或是不值得去做的。 理规范显然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 快乐和痛苦不仅是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标准.而且还是 有着积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对18、19世纪英国功 人之行为善恶的道德判断标准。在边沁、密尔看来。能够给人 利主义学说有过充分的肯定,认为:“当代最大的两个功利主 带来快乐的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否则就是恶的、不道德的: 义哲学家边沁和葛德文的著作,特别是后者的著作,也几乎是 如果一种行为带来的快乐超过其痛苦,那它就是善的、道德 无产阶级的财富。”嗍5么,功利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与社会主 的,一种行为带来的快乐减除其痛苦的余额超过另一行为带 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有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来的快乐减除其痛苦的余额,那它就比另一行为更善;而在一 呢?第一,功利主义肯定个人利益和需求的合理性,确认个人 切可能的行为中,包含的快乐超过痛苦的盈余最大的那种行 、个性自由、个人成功和个人幸福等个人价值的合理地 ・12・ 位,刺激了人们追求财富的动机,激发了他们参与竞争的主体 (二)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和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 能动性,从而使人从依附于人或听天由命的状态中出来。 想方设法地改进生产工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由 此为人类活动和历史演进灌注了活力;第二,功利主义注重行 为的实际效果,这与市场经济注重获取最大利润、追求最高效 率具有一致性。利益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首要原则。正如实际效 果是功利原则的重要原则一样,两者具有内在的价值同构性。 因此,功利原则注重行为实际效果,对于克服“空谈”,(空谈误 国),崇尚实际,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把“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原则作为评价人们行为的重 要伦理准则.有利于促进个体、群体和社会利益的协调发展和 实现,有利于社会总福利的增加,这与所倡导的共同富 裕目标是一致的。 然而.这个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只注重行 为后果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 的局限。首先,功利主义是狭隘的目的论或效果论。功利主义 认为决定行为道德性质的只是效果.只要有好的效果.这种行 为就是道德行为,至于动机优劣好坏是无关紧要的。这种完全 以行为结果是否达到目的作为标准的狭隘的目的论是根本错 误的。它把行为的社会有益性和行为的道德性完全混淆起来 了,并以前者代替后者,这就必然会导致道德问题上的混乱和 道德评价上的不公正性。往往把那些居心不良、歪打正着的人 视为好心人,这无疑会损害人们的道德情感,打击人们的道德 积极性,混淆道德是非界限,以致否定道德;其次,功利主义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仍然是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私有制 的产物。功利主义并没有改变个人主义的基本立场,它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最终仍然是个人主义的,因而它并没有真正协调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能力,理所当然,它也就不可能保证最 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原则的真正实现。因此无利 主义者怎样谈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只要功利主义者把 利益(幸福)建立在个人是否快乐的基础上,这种功利仍然是 个人功利,而不是社会功利,本质上仍然是利己主义,仍然是 少数资产者的利器。 综上所述。功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 产生、发展的,它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伦理道德 的支持。同时.功利主义的局限性也警示人们必须用高于个人 功利主义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来代替。 三、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 所谓社会主义义利观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利观,是价值理性导向 一元化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相统一的义利观。要用社会主义义 利观来克服、代替资产阶级个人功利主义,必须把握好以下几 方面的关系: (一)义、利取向的多元化和义、利导向的一元化的关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人们 的义、利取向正日趋多元化,这是必然的而又合理的。但作为 社会的义利价值导向则必须是统一的、一元的,否则,社会的 整体价值利益就难以保证,社会主义义利价值观的统摄整合 力量就将削弱。乃至分化解构,致使社会丧失整体的动力和明 确的发展方向。 法利益的关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必须以个 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统筹兼顾为主要价值取向。最大限 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家、集 体应充分重视、尊重和关心公民个人合法利益.为个人发展自 己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但是。当个人利益同社会利 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提倡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坚持人民 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提倡以社会为本 位,而不能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本位;提倡个人利益服从 国家和集体利益;提倡局部利益、暂时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长 远利益。 (三)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公平是社会发展的两大 动力和平衡力量。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义利观 内在的价值目标,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如何找到一种合理的有 效的平衡,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公平有余,搞绝 对平均主义,则社会活力不足,效率不高;效率压倒一切,缺乏 应有的公平,社会就无法协调发展,甚至会引发动荡,它所造 成的社会成员的异己感、冷漠感也可能导致效率l的降低。[51理 想的价值取向是实现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动态结合,但社 会关系和矛盾相互牵制,错综复杂,效率和公平常难以两者兼 顾兼得。因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在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社 会公平的价值调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更快、更有效的 和谐发展。 (四)为己性、谋利性和为他性、服务性的关系。市场经济 并不是一种反道义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商品生产内在的蕴含 为己性、谋利性和为他性、服务性的二重属性,这二重属性是 对立统一的。“只要有钱可赚,其他一切不管”,“只有损人才能 利已”的观念和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准则,而且也违背 了市场经济内在的价值要求。在市场经济中,求利与取义可以 统一起来,获利完全是正当的经济行为,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合 法权益,有效的经济行为本身就具有伦理性。当然,市场经济客 观地存在伦理规范要求是一回事,能不能从经济规律中认识 道德规律,并且努力把这种由经济规律规定的外在的道德必 然性转化为主体的内在道德自律性又是一回事。我们只有对 经济规范作出伦理学的领悟,把他律要求变为自律要求,才能 实现社会主义义利观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的转化。 总之.功利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尽管 它具有存在合理性与发展局限性的双重属性,但在总体上利 大于弊。对此,我们必须给予正确的定位,以吸收其合理因素, 其负面效应,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从而保障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112】周辅.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 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ra1.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3]密尔.功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高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树立集体功利主义意识叨.皖西 学院学报,2001,(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