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构想 张 唏 摘要:为满足我国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需要,完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本文对国内城 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借鉴国外的某些经验,提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 设应多样化、大众化、网络化、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全民健身城市社区 体育设施建设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城市数量已 个,城市化水平由7.3%提高到45.68%。我国100万 多体育场馆被出租、转让或挪作它用;户外体育设施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规定,1000人到3000人的 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32个增加到2008年的655 缺乏专人管理,损坏严重。 人口以上城市已从1949年的10个,发展到2008 社区,要求配备2个乒乓球台、1个室外综合健身场 年的122个。在经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人民 地、1个儿童游戏场等;10000人到15000人的社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 区.要求配备1个篮球场、1个5人制足球场地、1 和健康健身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在这一趋势下,国 个门球场、6个乒乓球台、2个羽毛球场地等,但现 家体育总局提出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 实中上述规定难以实现,其实质是各级单位重视不 纲要》,明确了我国城市体育应以社区发展为重点 够。社区住宅建设设计就无此项内容,所以无场地 的目标。 可用。 随着十年发展计划的实施。我国全民健身运动 在各个城市社区不断开展,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2我国城市杜区体育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逐步完善.但从城市社区规划和体育设施建设的现 状来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还远远 2.1体育场馆以机关部门建设为主、公共场馆少 不能满足广大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需求。 1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现状 我国现有体育场馆61.5万.67%左右分布在各 类学校(如表1),其他机构分布总计占90%以上,属 于社区公共设施的体育场馆很少。但我国目前大部 分学校、机关系统的体育场馆仅供学生、教师、及机 由于我国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 关内部人员所享有,不对外开放,所以虽然体育场馆 以各地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建设发展也就不平衡;体 很多.但实际上仍然无法达到上文提及的国家体育 育场馆建设布局不尽合理.以学校建设居多:体育场 总局对社区体育建设的指标要求.造成了一定的社 馆数量相对少、人均场地面积不足l平方米:社区体 会公共资源的浪费,达不到资源共享和全民健身发 育健身设施较为单一,一般以单双杠、太空漫步器、 展的目的。 2社区体育设施缺乏长效管理机制、设施损坏严 旋转盘等为主.呈现简单化和略显粗糙:有的也就成 2.为摆设而已。此外.体育场馆被占现象依然存在,很 雷 ・作者简介:张唏,女,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ll169 一35— ..I匝固睁 菡 麓 }÷。●●● :●●●●●● :: ::。・‘●●● ‘‘‘。’。’。。‘。‘_ 青海体育科技 R佴 舟个 仪 。・・・‘‘。。。・‘・e ~ 表1 中国体育场馆数量分布状况 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中相关的调查表 明,既是社区简单的体育设施也有66.49%的社区体 育设施部分受到损坏,设施完好的仅占被调查社区 的31.38%,由此不难看出设施的受损情况较为严 重。 虽然根据“社区属地原则”将社区体育设施的管 理职责落实到社区物业或事处,并由体育部 门监督执行1。但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社区体育设 施被侵占、损坏现象普遍存在很少有人过问。长期使 用,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维护,以及居民缺乏对设施 的使用、维护的了解,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2.3社区体育设施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我国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形式单一,健身器材种 类不多、千篇一律,甚至有的是为迎合上级要求只是 个摆设,无法让居民正常使用。更谈不上什么功能齐 全了 3国外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经验 纵观各国,无论社会如何,竞技体育是否发 达,全民健身的作用和需求都越来越被重视,体育社 会化的观念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发达国家社 区体育设施建设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有较好 的经验总结,在各方面建设中都比较完善。 3.1体育设施的建设合理、综合型和小型体育设施 相结合 一般说来,各国对社区各类体育场设施建设数 量多而且功能全。体育设施建设体现 层次性,以中 小型社区体育场(馆)为基础,以方便群众参加体育活 动为目的。另外.有国家统一投资、重点建设国家级 大型竞技体育设施,如大型竞技体育场所,这是构成 一36一 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的主体,主要承担各项体育赛事 的进行,丰富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精神生活。因此各 国体育设施的整体网络中包含了大型竞技体育设 施、中小型社会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及社区体育 设施。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体现了长远规划与实际需 要相结合、社会体育中心与简易的小型社区体育设 施相结合的特点。 英国与其他国家运动场所相比,社区体育中心 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37%;活动项目种类总数已达 150种。除社区体育场馆单体设计外,还辟有游戏 室、会议室、快餐、商店、阅览室等附属设施,提供会 展、集会、社区文化活动等服务,成为社区的文体中 心。 3.2社区体育设施与其他机构体育设施互补发展 很多国家很早就开始社区与社区周边的其他机 构进行体育设施的共用和互补合作。尤其是与周边 学校的合作实践,取得了巨大成效。 日本约有97.5%的学校运动场馆对外开放。 学校及所在社区在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时, 就兼顾了俱乐部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教学以及社 区居民一般体育活动的多种功能。如日本名沪市 文东江中学的运动场地从建设初期即考虑到对社 区的开放,室外运动场、球场、游泳池集中布置,面 对西北的住宅区纵向展开.紧邻社区干道。为资源 共享创造了条件。美国的学校体育设施也是社区 体育设施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社区体育活动依托 学校体育设施开展。为了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与校方联合制定计划。使学校设施尽可能多地向 社区居民开放。 3.3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多样化、休闲化 各国社区体育设施是构建社区服务网络的一个 重要环节.其建设的目的不是以竞技体育为目的,而 在于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因此在设 计建设之初,一般都要对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特点 和体育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同时对现有的体育设 施的配置进行调整和完善。 除基本健身器材外,各国在体育设施建设时更 注重娱乐、休闲。如美国社区的体育建设一般以休闲 公园为主体,集体育场、儿童游戏场与休闲公园于一 体。在体育场中开辟具有多种功能的体育设施,在社 区中还建有一些设施简便、造价低廉的草地保龄球 场、高尔夫球场、游泳池等,这些公共场地设施一般 设施建设的投资成本,也实现了资源问的共享、提高 都免费或低价向社区居民全天开放,使人们可同时 了体育设施的使用率。但要注意的是学校内应保留 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供学生课间活动的场地,场地周围应进行绿化隔离 , 我国的行政区以保健、娱乐为目的的社区 带的建设,以减少对住宅区和教学区的噪声污染等 体育设施占有很高的比例,主要设施分布在体育场 问题。要提倡社会公共资源共享。 3加强监督管理,合理利用社区体育设施 f馆)、区域公园、郊野公园和游乐场所,功能多样 4.1500余项体育设施分布在上述区域,其中,学校和 各级应根据各社区发展的不同水平,制定 公园占大多数。 4对完善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构想 4.1 增强体育设施建设的多样性、大众化 在国外,社区体育中心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集 中布局的户内外运动场馆.是居民社区体育设施的 主要类型之一。因此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就 应考虑到体育活动场地的划分不应齐刷刷地都是高 楼大厦。应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健身场地规划。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 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兼顾社区内老人和儿 童等特殊群体。可以考虑将体育设施的建设根据受 众的不同,划分为3部分: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建 设适合老年进行健康恢复运动的设施:儿童活动场 区,建设儿童运动器材和娱乐器材;中青年运动区, 以健身强体为目的,建设健身器材总之以方便居民 为目的。在形成体育设施的网络的同时,根据社区的 规模大小、居民组成等特点.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其 他配套设施等。极力营造社区居民健身、休闲的良好 环境。 4.2发展体育设施网络化。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 的利用率 发展体育设施的网络化共享.打破目前体育设 施建设的封闭格局,将学校、企业、机关等社区内单 位联系起来,形成组织上的网络化,推进居民参与体 育活动的机会。如我国各类体育场馆有67%在学校。 但仅有部分学校运动场馆对社会开放,社区、学校各 自为政,严重浪费了社会公共资源。 因此应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推动 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另外社区体育场所也可以应用 到学校的使用中.将各自的体育设施统一由专人统 一管理,向天供学校教学、娱乐使用,晚上和寒暑假 供社区居民使用。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体育 或修订地方性体育设施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使 体育设施场所管理好、使用好。同时广泛征求市民的 意见.在社区居民中设立居民监督管理员。把社区体 育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置于居民自己的监督之下, 减少人为恶意对社区体育设施的破坏现象。 此外,对社区内建设的体育设施,应对当地居 民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居民了解到 如何正确进行体育健身:如何正确的使用相关体 育设施:各项设施的主要健身功能和目的以及如 何对所使用的健身设施进行保养和维护等。让居 民健康锻炼、注意安全的同时,对所使用的设施产 生主人翁的情感,自觉维护体育设施,使得社区体 育设施可以合理的被利用.达到全民安全、方便健 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我国城市数量已增加到655个[EB/OL].2009年o9月17 日. [2]国家体育总局.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的指标[M].北 京:巾国计划出版社.20o5. [3]芦苇.巾国体育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20(0-07. [4]赵月娟.关于中小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J].中国西部科技,2009,8(11):77. [5]曹艳杰,陶于.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多元因素分析与思考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43. 【6]史炳柱.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以南 京市建邺区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0,27(6):643. 【7]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新时期体育T作的意见[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2:4- 5. [8]李艾芳,李海娜,王冰冰.居住社区体育设施规划设计的策 略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oo7,33(2):208. 【9]何文璐,张文亮.“健康公民”的美国社区体育设施[J】.环球 体育市场2oo9,(47):24. [1o33 ̄乔君.城市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规划的构想[J].体育科 学,2004,24(2):4—5. 一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