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

来源:华拓科技网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

摘要:绿色节能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节能设计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采用的建筑节能技术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理念,其绿色节能技术施工和结构施工具有密切联系,需要做好统筹和策划。本文具体分析研究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节能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

节约用电, 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围护结构采用节能型材料;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在设置风冷系统时,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减少能源的使用。建筑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的设计过程中要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设计方案。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本着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原则。节约水资源, 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2、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

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其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4、利用可再生资源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二、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1、建筑设计

合理的建筑设计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如当一栋建筑的功能、规模、场地确定后,建筑的朝向和外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能耗。一般认为,建筑体形系数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就小,这样有利于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负荷。其实,这种认识只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采暖空调系统的负荷来

自室内外三部分,一是室内外的温差和太阳辐射传热,二是室内人员、设备、照明产生的热量,三是向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所需的能耗,其中前两部分的负荷,有时是相互叠加,有时又相互抵消。 住宅建筑的内部负荷基本上是稳定的,相对也比较小,外部负荷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其外型设计应追求小的体形系数。但对于公共建筑,因内部发热量较大,夏季夜间的散热就非常重要,在特定条件下,适当增大体形系数更有利于节能。 2、建筑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建筑使用能耗大小的重要因素。我国根据一月份和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划分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五个不同的建筑气候区,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建筑围护结构应与建筑所处环境相适应。在严寒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墙体的外面增加一层保温材料是必要和非常有效的,且在一个合理的厚度范围内,保温层越厚,热工性能就越优越。而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既要考虑冬季保温性能又要考虑夏季隔热性能,而这两者有时又会产生矛盾。

近年来,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玻璃的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从绿色建筑角度考虑,透明的围护结构可以增加室内采光及冬季白天的太阳辐射量。但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条件,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透明围护结构的热阻还是远远小于非透明围护结构的,更何况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在夏季常是空调系统的主要负荷,透明部分的

外侧必须设有有效的遮阳(最好是卷帘、百叶窗之类的活动遮阳),以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由于透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比非透明围护结构差,因此从节能角度出发,控制透明围护结构的大面积使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3、对室内环境进行系统控制

绿色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综合利用空气处理、尽可能的多采用自然光、优化完善自然通风设计等诸多综合系统,整体性多方位地进行优化与系统整合。将多方面的使用功能有机地进行整合与优化完善,科学系统地从整体上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在整体性综合控制当中暖通系统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一般的建筑当中暖通系统占其总能耗百分比高达50%以上。对建筑物的暖通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有机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要降低暖通系统的能耗,首当其冲就是要从优化暖通系统的设计入手,其节能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对暖通系统的自动控制。而从当前的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实施效果来看,节能效率最高的基本上都是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的绿色建筑系统,一般地,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率最高可达30%左右。

4、引入中水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及使用,避免浪费 我国的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m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200m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中国属于被联合国列为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之一。在正常生活中使用量占95%的洗涤及排污用水使用的都是

饮用水,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饮用水的处理要求极高,但是使用量只占5%。引入中水系统后95%的非饮用水(浇灌、洗涤、冲刷)将不再使用饮用水,并且经过简单处理后即可循环使用,这样极大地节约了对饮用水的浪费性使用,减少了水处理成本,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5、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1)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绿色建筑强调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技术。例如,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屋面、阳台、外墙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建筑物形象,又避免了重复投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方向。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目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3~4年即可收回投资,非常适用于宾馆、医院、学生公寓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安装使用,即使是高层住宅也有多种技术系统可供选择。 (2)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它包括了使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热源和冷源的系统,即地下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地表水(湖水、河水、海水及污水)热泵系统。地源热泵供暖(冷)系统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冬季从大地吸收热量,夏季向大地放出热量,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热泵空调供暖系统,可广泛应用

于商业楼宇、公共建筑、住宅公寓、学校、医院等建筑物。 统计信息表明,对公共建筑而言,在50%的节能率中,空调等设备系统占据20%~30%,建筑围护结构约为12%~16%,照明大概为6%~8%;住宅的能耗构成中,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比例达到80%。 参考文献:

[1] 李洁.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j]. 2009(05)

[2] 陈君.推广绿色建筑 打造生态住宅[j]. 2010(16)

建筑技术开发.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