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成财的先进事迹

李成财的先进事迹

来源:华拓科技网


不懈的人生追求

―――记海东劳模李成财先进事迹

一个普通的农民,用短暂的五年时间,在被当地人称为“六道湾七道梁”的荒山坡上,平整梯田,开渠引水,修建环山道路,种植多种草木,使昔日的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装,呈现出了勃勃生机。这位稳健、诚实、朴素、亲和的中年人为改变贫瘠的荒山,再造秀美山川而奔波在坎坷、泥泞的道路上,通过以工补农,反哺着家乡,回报着社会,为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而勤劳耕作着。他就是平安县泰中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沙沟乡石沟沿村荒山治理大户李成财同志。

幼年时代,由于生活的窘迫,作为长子的他较早的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跨入了社会,不甘落后的他不再将命运锁定在父辈们“深居简出”的山沟里,高中毕业18岁就跟着别人外出搞副业,在格尔木、玉树、果洛等地的一些建筑工地上开始了他艰辛的人生旅程,23岁自学成了村里年轻的木匠,但这一切即改变不了自己贫困的窘境,也带动不了乡邻致富。九年之后,进入而立之年的李成财,争取到县上10万元扶贫贷款资金,办起了木材加工,后来又多方争取资金,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了江河源钢木有限公司,主营草场网围栏。由于人诚实、明理、会经营,外地客商乐于跟他打交道,产品销往、云南等省外和我省的果洛、海北、黄南等地区,一度供不应求,加之良好的发展机遇,使他有了一定的积累,也使他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面对仍然没有摆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邻,面对家乡贫瘠的荒山秃岭,李成财这位家乡赤子之心在隐隐作痛,如何才能让大家富裕起来,摆脱贫穷的日子,用自己经营钢木公司挣来的资金,再创办一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谐、共赢、发展的项目,通过以工补农,反哺养育他生长的农村,给家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发展环境,这些问题在他心中一直徘徊、缠绕、谋划中。

1999年,国家出台退耕还林还草,拍买、承包四荒地,决心治理生态环境的劲,撩动着他的心。为家乡做出一点什么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经过分析论证,深思熟虑后,毅然决定顺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筹措资金拍买了村里的2300亩荒山,并于当年11月成立泰中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首先,他投入50多万元资金购买了推土机、汽车、发电机、水泥、管道,并以每天15元的工资,雇请村里和

乡邻的150名精壮劳力,上山下沟平田整地,爆破开山,修建环山道路,建蓄水池,开挖引水渠10多公里,引水上山,使多年干旱的土地得到了滋润,然后他全面实行山、水、田、林、路合理规划,综合治理。挖渠造田初期,他起早贪黑,奋战在工地上,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集思广益,采纳老农和科技人员建议,群策群力,解决难题。把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人海战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天组织180多人奋战在山头上,场面慰然壮观,“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至2000年,他试种的100亩油菜、洋芋、豌豆等农作物喜获丰收。后来引进种植黑刺、山杏、沙枣、北京杨、松树、碧桃、花椒等灌木,播撒的苜蓿、红豆草等豆科牧草和中药材郁郁葱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李成财为治理荒山投入资金180万元,每年种植粮油作物200多亩,种植牧草300多亩,植树400多亩,在搞好经济林、防护林带绿化工作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开挖建设1000多亩的水平梯田,尤其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修建引水灌溉设施,辐射六道湾七道梁,控制面积为1000多亩,开挖蓄水池2座,拦洪坝3座;在蓄水池不能辐射的区域,开挖100眼蓄水窑,作为防护林带的水源;修建码头、渡槽11座,倒虹吸2架;修筑主干渠4900米,分流渠4条,主干分支渠总长6000米。用自己的心血和泪水,谱写着自己亮丽的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