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县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防治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蒙自县城市中心片区现状与将来的需水量,水源地区域的水质现状与污染源的关系,找出水质中T-P超复审区划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措施,达到复审区划功能,实现饮用水安全、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水资源; 污染物; 排放; 保护防治
蒙自市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所在地,省级经济开发区,滇南中心城市中心片区。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东部,北距昆明2km(公路),南距河口(国家级口岸)168km(公路)。蒙自市辖7镇4乡,总面积2228km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末,蒙自迎来了得天独厚的历史性发展机遇。1992年云南省批准蒙自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接着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市。1999年,蒙自被确定为“个开蒙城市群”中心片区,定位为红河州政治、经济、文化科研、金融商贸中心。2003年11月州级机关正式从个旧迁移到蒙自办公。按“个开蒙城市群”的建设规划,蒙自市城市规划分为三个片区,东部文澜片区,面积32km2;中桥海片区,面积3km2;北部雨过铺片区,面积22km2;城市人口远期人口30万人(2011-2020年)。据此,蒙自城区面积和人口增加量势在必行,城市供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完善,一个现代化园林城市正在云南东南边陲崛起。但蒙自是红河州干旱严重的坝子,城镇供水与安全是“个开蒙城市群”中心片区蒙自发展的一个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1.水资源需求分析
供水范围为下游受益区及城镇、农村生活用水,包括新安所镇、文澜镇、草坝镇、雨过铺镇。到2010年,四镇的总人口22万人,到2020年则发展到30万人,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速度加快,城市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的增加。其中,环境用水按8L/人.日计算,则耗水为80.2万m3/a;2020年则耗环境用水109.4万m3/a,景观用水2010年800万m3,2020年1000万m3。
从需求分析得出,蒙自市各镇到2010年时,城镇居民用水984.2万m3/a,农村居民61.3万m3/a,第一产业(包括农田灌溉、林果地、鱼塘、大牲畜、小牲畜6802.7万m3/a,第二产业包括商用水工业,一般用水工业,建筑业)5707.3万m3/a,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102万m3/a,其他(城市生态、景观)856.9万m3/a,合计14514.4万m3/a。到2020年时,生活(包括城镇、农村)用水量1622.7万m3/a,第一产业用水量7742.4万m3/a,第二产业用水量25.2万m3/a,第三产业274.6万m3/a,其他(城市生态、景观)用水1087.6万m3/a,五项合计170.9万m3/a。
水源地区域内总径流量11933万m3,人均径流量3036m3,而全市的人均径
流量为2752m3,比全市略偏高0.103倍,4个水库的总蓄水量11768万m3,人均占有水量2994m3。若不加小(I)水库、坝塘的储水量,到2020年时缺水资源量5296.9万m3/a,若充分利用小(I)型水库、井、塘、输水、提水工程,总蓄水能力达到6522万m3/a,总供水量达到17177万m3,还有富余,但关键是保护好这些水源地,确保水质达到各自的水环境功能要求,即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I、III类水质标准,据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确保饮用水源地的安全运行。
2.水源区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2.1工业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水源地区域内,目前无大的工业污染源,主要是一些农副业、农产品加工业。建筑材料(红砖)采砂和煤炭开采等个体和乡镇企业,规模,产值小,排污少,对当地的环境影响较小。
2.2农业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水源地区域内,主要是面源对水体的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禽畜粪便、化肥、农药,地表经流污染。
2.2.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按照《红河州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西北勒乡人均用水量18.25t/a,属于最低,大部分乡镇在29.2-36.5t/a,水源地区域生活水平低,因此,取乡镇的下限值较合理,农村用水后,属无组织排放,污水经蒸发,土壤吸收,绝大部分被消耗。据此,排污系数K值取0.3,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参照我州部分小集镇及农村实测值平均值:CODcr210mg/L、NH3-N20mg/L、BOD570mg/L 、T—N 30mg/L、 T—P3.0mg/L。水源地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负荷见表1。
表1水源地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负荷
2.2.2生活垃圾污染
由于水源地区域内的经济不发达,生活垃圾产生量按城市人均(1.0kg/d)的1/2计,预计年产生活垃圾量7227t,组分以有机物为主。
2.2.3农药污染
据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水源地区域内的农药用量77.3t,每亩施用约1.6kg。
2.2.4化肥污染
据多年统计资料,水源地区域内化肥(实物)施用总量为3415.3t,每亩用
量70.65kg,接近全州平均69.6kg的水平,在化肥施用中,氮肥1779.4t(折纯424.4t),磷肥1103.1t(有效磷180.6t),钾肥143.4t(有效钾68.1t),复合肥385.2t(N=73.3t,P=36.6t,K=7.3t)。折成纯氮497.7t、有效磷217.2t、有效钾75.4t,氮、磷、钾的比例为1:0.44:0.15,这与农田、旱地最佳比例(农田1:0.4:0.8; 旱地1:0.32:0.59)是不适宜的,化肥施到土壤后,施用的氮肥有10-12%流失,磷肥有5-7%的磷流失,按此估计当年流失的氮量约54.75t、有效磷13.03t,氮磷进入水体后,对水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水源地保护防治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水源地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
(1)在目前水源地区域内几个水库水质除T-P达III类,其余指标在I-II类的前提条件下,首先应尽快编制水源地保护区规划,确定一、二级及准保护区,水源地区域及受益区的各级相关应把规划的内容纳入“十二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总体规划中应按分期目标,同时设立水源地保护专项资金,保证资金按时到位,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水源地区域内应有明确的一、二级及准保护区标牌和界碑,并对各级保护区内有严格产业界定;结合区域的食用植物、药用、农药、观赏植物和当地的实际,调整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坚持“封育为主”,恢复植被,增加水资源涵养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改善水质状况。确保下游几十万人的饮水安全。
(2)在水源地区域内及边界区域,应明确土地所有权,对水源地区域内的一草一木实行保护,严禁砍伐,有计划的恢复和更新退化植被。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山地退耕还林,选择乡土树种还林造林,引进外来树种必须论证,防止绿色沙漠和生态入侵。
(3)为有效控制生活污水对水源地的影响,大的集镇、村寨,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规范排污,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人工湿地,运转费用按人征收污水处理费,以保证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4)对受益区也要择土施肥,提倡高效节水农业,工业和城市居民,村民的节约用水,采取一水多用及“中水”回用,大力宣传节水光荣,浪费可耻,提高排放生活污水费用,逐年提高标准,是节水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红河州土地志 .1997.
[2]红河州环境监测年鉴.
[3]蒙自五里冲水库水源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4]徐汝琦.环境于资源概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