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鉴赏 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概略 赵燕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1834年 至1860年所撰写的音乐与艺术评论,这些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笔者以 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对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梳理。 关键词:李斯特;美学思想;他律论 在欧洲音乐史上,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最浓墨重彩的 印,又能够超越时代,他的思想和实践成果,对后世产生 一笔。也就是在这个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诞生了一位璀 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今天,重新审视这位先哲留下的丰厚 璨而光耀于世且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大师,他便是弗朗兹・ 的精神遗产,我们从中可以获得许多对音乐美学发展有益 李斯特。这样一位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全才”,不仅有 的启示。 着作为钢琴家和作曲家的伟大成就,而且还是一位文学修 一、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的产生 养极高的音乐评论家和教育家。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浪漫 (一)生平简介 主义哲学观和艺术观在音乐领域范畴的具体化,其音乐美 弗朗茨・李斯特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他在欧 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审美诉求和审美价值, 洲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他的名字与钢琴家、 带有这个时期所赋予的鲜明的特征。他借助于文字的力量, 指挥家、作曲家、教育家、评论家以及音乐社会活动家等 希望在音乐与诗歌之间找到一种更紧密的结合,并直觉地 称号紧密相联,被后来的世人看作是浪漫主义理想的化身。 观察到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情感表现的广度和情感表现 在他学习的阶段经常与法国文艺界的雨果、巴尔扎克等文 的深度。可以说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既具有时代的烙 化名人相接触,阅读一些文学和哲学书籍,大大提高了其 谱例2 3.2《桃花魂》的歌唱主体是情感表达的生命主线 5 5{曼璺艘墅2_2 I她 l二一 一魍l熊§- 艺术家的创作来源于情感,从词曲作者的音乐技能 许rh船霸辫耀. 托 蝉魁 谆锄拣 蹙1鞋 斜埘. 击也 中,歌者可以看到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心感觉 jn. { .鲢I 3一璺璺l . l j 强 词曲作者总体的情绪与感情。歌唱的灵魂不是你拥有多 栅钾. 妊毫 走麓 精舟浓 啦啦 姆,拍 出也 蜘l彝. 地避 么完美的技巧,而情感表达才是歌唱的灵魂,如果没有 了灵魂,再如何动听的歌唱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毫无 .。 二Ii学 l = 鲮熊妊 意义。 X 储 莽氟 每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不管是体现它的艺术价值 见谱例2“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老天荒情亦浓”。 还是再现情感艺术,都是要通过歌唱主体声线来充分的 两句重复的歌词内容完全用不同的音色和情感来抓住欣 展现出来。《桃花魂》是一首男中音的声乐作品,音乐 赏者内心情感,第一句稍微平稳淡然,第二句层次渐进 会上对歌曲的情感演绎难度非常大,整体情绪表达超出 情感表达升华到顶点蓦然回首,声音保持在P处,此时 了演唱想象,歌曲《桃花魂》正是全面的运用了声音技 又出现六个重复句“有缘总会重逢”每一句声音力度、 巧和艺术表现力,在歌唱中展现了歌曲故事情节和音乐 节奏与情感表达都是不同的,声音由弱渐强,廖昌永在 主题,歌曲表面是对的桃花的赞美,实质是对爱情更深 这一刹那把词曲作者想要表达思想意境全部淋漓精致的 一层次的情感表现的演绎,使欣赏者从歌曲中领会作品 展现出来。 浓厚的艺术情感。 3.歌曲《桃花魂》演唱的情感表现 声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二度创造,决定了演唱者对作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如何更好的来演绎歌曲,完 品内容本质的灵魂演绎,也决定了音乐创作与情感表现的 全靠演唱者对词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歌词和旋律的充分理 艺术个性的统一。通过演唱传达思想情感是表演者主体 解和二度创作。而声乐作品中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常 身心统一的结果,需要做的便是用内心体验作品,用肢 表现为深情赞颂、热情欢快、庄严雄伟、明朗热情、真 体语言表现作品,动于衷而变于行,在作品中发掘音乐, 挚亲切、哀伤委婉等等情绪,然而这些不同作品的歌词 发挥自身的想象及创造能力,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也就不同,只有准确把握歌词文学内 参考文献: 涵才能充分发挥演绎我们所要表达歌曲情感内容。 【11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I.北京.人民音乐出 3.1情感是歌曲《桃花魂》演唱的艺术灵魂 版社.20042]沈湘.《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桃花魂》歌词内容以连平市市花“桃花”为主题 社.2008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纯洁、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赞 [3]王鑫.《如何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Ⅱ].沂州师范 扬了一批批默默奉献的人格精神。先由只能远观的点点 学院报.2009.6 忧伤,到无处可寻的丝丝哀叹,再到地老天荒的情感升 【4]刘胜.《像天使一样美丽》的演唱处理U1.内蒙古.内 华,《桃花魂》所显露的情感异常丰富,情绪对比强烈。 蒙古艺术.2001 只有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挖掘作品的涵义,把握歌曲 作者简介:王海霞(1976-),女,长春市人,长春大 的情感基调,才能抓住这首歌的灵魂,才能获得美妙动 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 人的歌声使歌唱艺术表现的更有魅力。 学与表演研究。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htW://www.bfwx ・77・ 才 文化修养和艺术视野。同时,李斯特集中精力实现他的创 作理想,创作的l3首标题交响诗将伟大的文学和音乐名 著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 乐的内涵。不仅使他的创作产生了质的飞跃,而且抓住并 解决了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这一大问题,这样不仅 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音乐审美需求,而且真正实现了李斯 特的音乐美学理想。 (二)哲学基础 从l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兴起之时,人们就开始对音 乐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之进 行探讨。与古典时期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平衡,努力协调 情与理并将情感的力量控制在艺术之后的相对比。一些音 乐家或美学家在谈论音乐作品时,常常涉及的是音乐的“内 容“这一重要的美学范畴,因此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问题成 了浪漫主义音乐美学家们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其 中情感的表现。李斯特在这个命题的探讨过程中,受其影 响最大的是黑格尔的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美学思想一~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音乐作为一种美、一门艺术,绝 不仅仅是一些悦耳音响的组合形式,它必然要以某种附着 于其中的精神内涵为本质。李斯特曾明确地指出,在音乐 审美过程中“感受是和情绪联系着的,毋需用思想和判断 做中介。它不像在讲演艺术、在诗歌、雕刻、绘画、戏剧 等那里一样,必须知道和懂得它们的内容,而就了解它们 的内容,而就了解它们的内容来说,理智要比情感早些。-ill 这就是说,李斯特强调以思想内容为本,音乐的内容就是 情感。在漫长的音乐美学发展进程中,李斯特关于音乐形 式与内容的辩证论思想无疑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的呈现 (一)情感论 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哲学思 想,所以对于汉斯立克的自律论美学进行全面否定。李斯 特是他律论坚实的守护者,何乾三女士著的《西方音乐美 学史稿》中关于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引用了李斯特早 期作品《论柏辽兹与舒曼》中的三段话,说明李斯特强调 的是音乐不仅可以直接表达感情,而且能够善于表达情感, 既能表达感情的强度又能表达感情的深度。宋瑾著的《音 乐美学基础》中把汉斯立克的自律论观点与李斯特的他律 论观点看作是音乐创作中很常见的美学问题。实则自律他 律就是对形式和内容关系的两种不同的看法。著者强调形 式与内容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内容要通过形式才能显 现,表示出著者对于李斯特他律论观点的肯定和认同。 了规则,从不盲目地追求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标题 音乐价值的高度评价完美地适合于浪漫主义志向的构架, 影响了音乐方式下的所有艺术,这一观点和潘砷《简述李 斯特音乐美学思想》中所提的标题音乐与李斯特的他律论 观点是紧密相连的。 (三)宗教与救赎 李斯特在晚年期间并没有把心灵的归宿仅仅止步于音 乐创作,而是将倾向于宗教。身与心对宗教的皈依,也使 得他把将其创作重心也转向了宗教音乐 郝文捷的《宗教与救赎论一神父时期一一李斯特的音 乐美学观》中“救赎论”为著者重点论述的对象。李斯特 认为音乐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净化人的情感,从而唤 醒人们心灵上最美好的自我。夏贤智的《西方音乐美学情 感论视域下的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文中论证了李斯 特所认为的音乐存在应有“诗歌与宗教之和谐”,在他的 音乐作品中一直追求着诗歌与宗教结合一种和谐的音乐存 在形态。 三、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代的意义 “由于我们世人手腕软弱无力,给我们心灵上带来痛 苦和灾难,只有音乐中的感情才能使我们解脱出来,只有 在音乐里,由于那自在的,充满温暖力量的感情,使我们 从思想的魔力势力下解脱出来,使我们发皱的额头从思想 的重负下得到暂时的解脱……感情凭借着音乐中的腾空 之上的音浪把我们带到超灵尘世之外的高处”口】,李斯特 的音乐美学观是把情感摆在突出的位置,那就是在审美状 态下的情感。正如秦莹莹《李斯特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核 心阐释》中所说的现今的音乐实践中融合了李斯特的情感 论的美学观念,这样就能够极大地表现音乐来加深情感的 深度与广度。而李真在《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中创 造性地将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于现今的音乐教育相联系, 使我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也具备全面地文化素 养,著者将音乐学院的工作规划列入其中,其规划特 别强调:“我们培养的目标不是片面追求技艺的畸形发展 的人,而是既具有坚实的技艺根基,又具有较宽厚的,有 更大后劲的更全面的人才。,,I3】这些都是从李斯特的美学 观念为出发点,强调音乐教育工作者要“重视音乐实践, 增强创造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美学思潮的典型代表,李斯特 充分肯定了情感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他的音乐中所体现 的音乐美学思想昂的核心与情感论密切相关,在西方音乐 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以其丰富的作品创作、深厚的文 化修养为基础。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推动了音乐发展的历程, 对后世的音乐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1】[匈牙利】李斯特著,张译民译《李斯特论肖邦55 , 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第2页。 [2】【匈牙利】李斯特著,张洪岛、张译民译《李斯特 论柏辽兹与舒曼》llvi],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第1版, 第245页。 【3]于润洋《音乐史论问题研究》 ,音乐学院 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307页。 (--)标题音乐的美 l9世纪欧洲美学之争的焦点之一是具有非语义性的 音乐作品是否需要标题,直到浪漫主义到来之后标题音乐 才开始被认为是一种的类型。一般来说,它是在19 世纪作曲家们中异常流行的交响诗这种形式上建立的。 潘砷《简述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和林敏丹《李斯特 音乐美学思想探微》中就李斯特的“标题音乐”一致认为 李斯特的音乐是与内容相结合,每一部作品都有它一定的 内容,标题音乐有其本身结构形式的规律性。何乾三著的 《西方音乐美学史稿》中指出李斯特所提倡的原则同柏辽 兹是不一样的,李斯特明确地规定了标题音乐与音诗之间 的区别,同时著者强调李斯特的的音乐是溶文学与绘画的 题材,创造性地提出李斯特提倡给器乐也加上标题,器乐 作品标题中的诗意描述的是时代进展所促成的一种表现, 是当代艺术前进道路上必经的一步。但冯长春的《音乐美 学基础》中提出李斯特认为纯粹的器乐音乐是有着先天的 不足,“绝对”音乐的作曲家不能够告诉人们他的欢乐与 笑声,并不能告诉人们他的疲劳或是愿望。在恩里科・福 比尼著的《西方音乐美学史》中指出李斯特的交响诗打破 ・78・参考文献: [1】【匈牙利】李斯特著,张译民译.李斯特论肖邦 . 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 【2]【匈牙利】李斯特著,张洪岛、张译民译.李斯特论 柏辽兹和舒曼t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 [3]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嗍.音乐学院出版 社,2004年。 作者简介:赵燕,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 生,指导教师:杨和平。 垫壹 塑爨箍 . bj @ I3:co_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