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 在职研究生 扎染教学设计
学 院: 美术学院 专 业: 学科教学美术 姓 名: 宋瑶玲 学 号: 17 电 话:
课题内容: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蜡染与扎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扎染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民间扎染的历史、发展、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古今扎染艺术的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体会蜡染与扎染的独特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学习和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热爱扎染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扎染艺术的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在自主探究扎染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与创造力,设计出有个性的扎染作品;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多媒体课件、染料、棉布、绳、盐、针和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一组利用扎染工艺制作的布料和裙子的图片请学生谈谈这些纹样给你的感受,直接进入主题;这就是被人们称作“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的扎染,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美丽的扎染世界;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学生分组讨论,你对扎染了解多少你见过身边什么样的扎染 2、学生回答: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补充: 1、扎染的简介:
扎染古称扎缬xié、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
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2、扎染发展历史: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地区;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 (3)、扎染制作的基本方法:
a 捆扎法b 夹扎法
c 缝扎法
(4)、扎染工艺步骤:
a 溶解燃料
b 放入织物c 煮染30分钟
d 冲洗 (5)、作品欣赏:
d 晾干
三、作业:探究尝试手帕扎染
1.小组合作完成,分工明确、合作落实到人,切实有效;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1染色不大胆
2扎绳拘谨 四、展评欣赏
通过自评、互评,师生间的互相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大家分享; 1.扎捆时注意间隔的距离,扎绳的力度直接影响染色的效果 2.染料的浓淡,浸泡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染色的效果; 五、小结:
扎染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但在新的时代,在我们年轻人的手中赋予了它新的生命,愿同学们都积极动手动脑,把中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扎 染
1、扎染简介 2、扎染的发展史 3、扎染制作的基本方法 a 捆扎法 b 夹扎法 c 缝扎法
4、扎染的工艺步骤
a 溶解燃料 b 放入织物 c 煮染30分钟 d 冲洗 d 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