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南方文坛》与90年代以来的广西文学

《南方文坛》与90年代以来的广西文学

来源:华拓科技网
佘爱春 《南方文坛》与90年代以来的广西文学 可这么说,没有《南方文坛》的鼎力推介,广西文 学很难有今天这样的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文以 改版后的《南方文坛》为研究中心,试图探讨其与 团 -荡学 ̄和日E9影益0年视走代、向中网边后络缘期、,以市与来民文报,学在纸血的市肉场冲相击大连潮下的,激文 广西的《南方文坛》率先在同类期刊中树起改版大 旗;1996年第65t] ̄推出“改版号”后,以其“鲜活 的思想、前瞻的姿态、包容的胸襟以及那种稳健而 学期-t:1尤其是文艺评论期刊更是步履维艰、困难重 广西文学的互动关系,揭示其在广西文学崛起中的  重。面对文学期-?lJ日益严峻的生存处境,身处边陲 贡献、价值和意义。《南方文坛》是由广西文联主办(创-?lJ第一 又迅捷的步伐”…迅速崛起于中国文坛,成为“中 年与广西人民出版社合办,2001年起与广西师大出 国文坛的批评重镇之一”l2 和“当今中国文坛最有 活力的批评和理论建构的重要阵地”。p 与此同 时,以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和鬼子《被雨淋湿 的河》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为标志,在广西这 片“被文学遗忘的土地上”崛起了一群青年作家, 他们以“现代和后现代的叙述方式”,【4 以独到的 原创性和先锋品格,以“三剑客”和“广西方阵” 的阵势整体性地抢滩中国文坛,以“斐然的成绩和 边缘的姿态”崛起于中国的南疆,造就了一段文坛 佳话,令人刮目相看。正如陈建功所说: “相比于 兄弟省市文学的发展,过去一度不够突出的广西文 学界,近年成绩斐然,以及引起了全国的瞩目。广 西的一批中青年作家们,以其雄厚的生活积累和领 导标新的探索精神,在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 学、文学理论批评等领域均有建树,成为中国文坛 不可忽视的力量。”【5 可以说,《南方文坛》和广西文学是在互动中 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一方面,《南方文坛》的 崛起为广西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评论平台和理论支 持,使广西文学迅速走向全国;另一方面,广西文 学的崛起和创作实绩给《南方文坛》提供了持续评 介的对象和话题资源。诚如王干所说: “从广西 的文学发展来看:不仅有八位富有生命力的青年作 家,而且崛起了一种好的文学评论刊物——《南方 文坛》。一个好的刊物对一个地区的创作关系非常 大,其影响力可以改良文学的环境,有磁场,就有 人气。” 憎文轩也说到: “很难想像,没有《南 方文坛》和本土批评家对广西作家的大力发掘与扶 持,广西文学会有今天的辉煌。”.7 可见,广西文 学之所以能在边缘迅速崛起,是多方力量“合力” 的结果,除了主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除了振兴广 西文艺人才的“213工程”和广西签约作家制,除 了几代作家的不懈追求和评论家的热心扶持之外, 《南方文坛》的大力推举功不可没。从某种程度上 版社合办)的文艺评论双月刊。1987年12月创-?lJ于 南宁,历任主编有李超鸿,陈运祜、郑继馨,张 燕玲。该刊重视对当前文艺理论、文艺现象、文 艺创作和广西文艺的研究和探讨,在改版前以刊 登广西文艺和广西评论家的文章为主;1996年第6 期改版后,打破了封闭的“地方性”办刊视野,坚 持“立足广西,走向全国”的办刊路线,不断调整 编辑理念,以高品位、大视野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 象迅速崛起于文坛;不仅文章转载率一直居于全 国同类期刊的前列,连续被评为“广西十佳社科 期刊”(2002、2005、2008)、“全国中文核心期 刊”(2004、2008)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2004、2006、2008),而且 还改变了南方文艺批评的格局,与北方的《当代作 家评论》遥相呼应,成为“当代文学理论最好的刊 物”(陈思和语)之一。 作为广西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期刊,《南方 文坛》自创刊以来始终把推介广西文艺作为办-71J宗 旨之一。特别是改版后突破了以前单纯的地域性界 限,以一种全国性视野和开放眼光来审视广西文 学、反思广西文学和推介广西文学,形成了一种良 性的互动格局,为广西文学走向全国做出了重大 的贡献。虽然表面上看这种“地域性与非地域性并 重”的编辑策略在刊登广西作家和批评家的文章数 量上有所减少,更多的版面留给了对前沿文艺理论 和当前文艺创作的关注上。更多刊登全国各地一批 有活力、有实力批评家的文章;但事实上正因《南 方文坛》具有“立足广西,却有着中国当代文学整 体性的胸怀”,才改版一年就迅速在中国文坛崛 起,也正因为《南方文坛》成为了“中国文坛最具 有影响力的文论园地之一”,【R 甚至“我国文学评 论界的权威性阵地”,I5 才更快捷、更有成效地把 广西文学推向了全国。正如河南作家张宇在《南方 文坛》创刊百期座谈会上所说: “《南方文坛》提 2010年 引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第1期 舅 目舅雷 供了一个启示:一本刊物很功利地追求为地域利益 本上都是出自全国最优秀的批评家之手,其中陈晓 作出贡献时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南方文坛》的前 明7篇,洪治刚5a,,马相武4篇,南帆、贺绍俊、 期就是这样的,那时它满怀着对广西文学的感情和 朱小如、石一宁、阎晶明各2篇,汪政、晓华2篇, 使命感,却没引起全国的注意。而改刊之后,有面 丁帆、孟繁华、程文超、郜元宝、葛红兵、王干、 向全国甚至世界的姿态之后,刊物的水平提高了, 张柠、谢有JIl而等各1篇。正是这些站在中国当代文 反而能很快地推出了自己地域的作家。”【9】这一分 学发展最前沿的批评家,以他们对文学的敏锐和洞 析是非常有道理的。的确,对一份刊物、一个作 察,从当代文学发展的整体视域上对广西作家的审 家、一个批评家来说,没有全国性视野是很难成功 美追求和创作实绩进行持续讨论和审度,以睿智、 的。 犀利、深刻而精到的评价鞭笞着他们在前行的路途 从《南方文坛》刊登的文章数看,Ak.1996年第 上不断自省,推动他们在叙事风格、语言形式和思 6期改版至2008年第6-J ̄],除封面和目录索引外共刊 维方式上的探索和改进,使他们逐渐成长为“中国 登文章1716篇,其中与广西相关的360篇,与广西 文坛公认的第一梯队地强手”,【q 广西文学也因此走 文学有关的289篇(主要指以广西文学为论题和广 出了广西,走向了全国。正如黄伟林所说:《南方 西作者的文章数目,包括后来在外地的广西籍作家 文坛》这些年“集结了一批中国最优秀的批评家, 和作者)。可见,《南方文坛》基本上每年都刊登 刊登了大量充满真知灼见,具有深远影响的批评文 广西文学和广西评论家的文章20多篇,并且每期至 章”; “正是因为这种阔大的境界和一流的作者队 少2篇以上。同时,在这289篇中广西区内的作者有 伍,有力地扩大了广西文学在全国文坛的积极影 233篇(有一部分不是评论广西文学的),广西区 响,有力地推动了新桂军群体的成长和壮大。”【9’ 外的作者有56篇,从这很明显看出广西评论家在广 《南方文坛》对广西文学特别是对广西青年作 西文学的发展上是作出很大贡献的;而至于区外作 家的推介是全方位的,在十多年中几乎所有有实 者的文章来说,虽然在数量上十多年来只有56篇, 力、有影响的青年作家或作品,以专辑或单篇论文 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这56篇文章基 的形式在刊物予以了评述与推介。大致情况如下: 1996年6期一2008年6期《南方文坛》刊登部分广西作家和评论家相关文章篇数一览表 \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合计 潘琦 2 1 1 2 1 7 蓝怀昌 2 东 西 5 6 3 1 1 5 2 23 鬼子 4 5 1 3 2 1 1 1 18 李 冯 4 5 2 11 林 白 4 2 1 1 1 2 3 14 海力洪 3 1 1 1 6 凡一平 3 1 4 沈东子 1 3 4 刘 春 1 2 1 1 1 6 杨映川 3 1 4 黄咏梅 3 1 4 黄佩华 1 2 3 常弼宇 2 2 常剑钧 1 3 1 5 凌渡 1 1 2 张宗械 2 2 黄伟林 1 1 3 1 4 1 1 2 1 2 1 1 18 张燕玲 1 1 1 1 4 王 杰 1 1 1 1 1 5 张柱林 1 1 1 1 4 2010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 年文学最高奖——“独秀奖”、2004年度“人民文 是相对集中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某一新著和 学奖”和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2004文学新人 新作进行“集束”评论的栏目。 “新著视窗”从 奖’”提名,而且成为继林白之后对中国女性文学 1997年开设到2002年第1期,从第2期开始改为“最 作出较大贡献的广西作家和广西女性文学新的领军 新文本”栏目,这两个栏目虽是承续关系,但并不 人。 目鼍嗣丽量冒 完全相同。“新著视窗”针对的面较宽,形式比较 与“南方百家”和“未来文坛”以专辑形式集 自由,既有对最新作品的分析又有对最新集子、研 中推介某一作家不同, “批评之旅”和“绿色批 究著作的评述,既有对新著评析的单篇论文又有对 评”以对单个作家作品进行批评为主,形式灵活、 新著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集束式的评论;而“最 自由多样。 “批评之旅”历时四年(2000年开始改 新文本”则是对当年的最新作品的进行专题式集中 成“绿色批评”),共刊登与广西文学相关的文章 13篇,其中《广西散文战略》(1997年第1期)和 《敲响世纪的钟声——广西部分青年作家如是说》 (1997年第3期)值得注意。《广西散文战略》包 括彭洋《“散文战略”纲要》、凌渡《我对促进提 高广西散文的几点想法》和江建文《散文的必然 性》3篇,可以说是振兴广西散文的总规划,不仅 对广西散文创作和理论进行了评估,而且还提出了 一些提升广西散文的建设性意见。而《敲响世纪 的钟声——广西部分青年作家如是说》则是15位小 说家、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在世纪之交如何以 自己的行动为广西文学的崛起作出努力的世纪宣 言。2000年开始的“绿色批评”可以说是对“批评 之旅”的继承和深化,在评价作家作品时更多体现 出对今日批评精神生态建设的关注。正如张燕玲所 说: “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学术地批评文艺之 林:既要阐释哪片林子,哪棵树的茁壮成长,更要 发现哪片林子,哪棵树有黄叶、有虫斑,证明为何 有黄叶与虫斑,并且追问这痛树与整个林子的生 态系统的关联。”“绿色批评”Ak2000年至2008年 共刊载与广西文学相关文章33篇,除了徐治平、蓝 怀昌、刘春、鬼子、东西、海力洪、伍稻洋、纪 尘、朱山坡等作家的评论外,黄伟林的《艰难的突 围——论广西长篇小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 展的途径》(2004第2期)和黄晓娟的《平静与坚 实努力与坚韧——新世纪广西散文创作的风貌》 (2004第5a)两篇论文体现出较强的整体性、现 实针对性和较鲜明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前者从 当代长篇小说高度对广西长篇小说现状进行了全局 性审视与关注,后者对新世纪广西散文进行了整体 扫描,在全面展示广西长篇小说和散文创作实绩的 同时,提出了一些富有启示性和建设性的思考。 紧跟文学创作、关注新人新作是《南方文坛》 多年来一贯特色。 “新著视窗”和“最新文本”就 评论,比前者更具体、更集中。同时,两个栏目对 广西文学的关注程度也不同,虽然五年来“新著 视窗”三次对广西作家新作进行了评论,一是1998 年第1期,邀请陈晓明和孟繁华对林白的新作《说 吧,房间》进行集中评论;一是1998年第5期刊登 了朱潇的《对东西(耳光响亮)的一次阅读》;再 一次是2000年第4期白烨、李敬泽等北京评论家对 林白作品主要是新作《玻璃虫》研讨会;但总共 才4篇文章。而“最新文本”除2006年停办外,五 年来四次组织全国知名批评家对广西作家的新作 进行集中评析和极力推介,共刊登文章1 1篇:2003 年第3期张颐武、马相武评论黄佩华的《生生长 流》,2004年第1期南帆、陈晓明对林白新作《万 物花开》的评析,2005年第4a组织了谢有顺、陈 晓明、郜元宝和南帆的强大阵容对东西《后悔录》 的集中评价,以及2008年洪治纲、吕约对林白《致 一九七五》的评论。正是通过这个栏目,广西作家 的新作品在全国知名评论家的评述和认可中逐渐走 向了全国。 与其它栏目注重对作家、对作品进行推介和评 论不同, “本期焦点”(本期特稿)和“现象解 读”则是从问题开始的,体现出《南方文坛》自觉 的“问题意识”。 “本期焦点”(本期特稿)以对 新近文坛的热点问题予以集中关注为主,开始于 1998年,2002年第1期后停设,此后2002年、2003 年第3期的“本刊在线”和2006年第1期的“本刊特 稿”可以算是此栏目的延续,2008年第4期又恢复 “本期特稿”栏目,共开设24期,以专栏形式每期 一个话题,其中以广西文学为话题的有4期。栏目 开设的第一期就集中推出“广西三剑客”(1998年 第1期),刊登了马相武、黄伟林、朱小如3篇评 论文章和1篇研讨会纪要,这是文论刊物第一次对 “广西三剑客”这一广西文学品牌的报道和评论, 自此东西、鬼子、李冯开始以“广西三剑客”的团 队形式出现于中国文坛。为了加强“广西三剑客” 术时代”在2003年第5期也推出一了广西戏剧家常剑 l  子等作家与评论家的对话和三位作g-的创作谈并附 的品牌栏目的同时,始终把如何推介和打造广西文 l 有近两年发表的作品目录,共5篇文章,对“广西 学品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通过这些栏目的影响 I 三剑客”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与此同时,在1998 力全方位地把广西文学介绍给了全国读者。  l纳入全国实力派行列,刊发了‘广西方阵’”,组 三 J 主期章西豢 6北要的8篇评作是论,家为栏其群广”(主中目西 讨。文 除论艺銎2 设广现0墓西3象 萎-文第 ̄设艺2@期置  ̄j的')4外6、、 篇 ,形八,“鬼式年并子自且来”由共大( 、刊部登不分“萎文是定 2001-q- 2O2001荤年 家 三一而与葶。止群了且上茎王一亏镍不篆垂齐系共.妻的分列枥 利有文馇至今 威荤用董活国自耋影动身为委资响的了萎源的策当妻划和广.下妻影西去文 萎 响文坛叁晕力不与研策可 g划讨-忽主合和、视 享举.觋要证办《 豪去南 叁方”日寓圈_嚣 矗  2010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 目—目丽■冒 三剑客”在全国获得认可并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除 西作家、评论家和作品,又在整体上提升和推动广 了他们自身的创作实绩外,《南方文坛》的鼎立推 西文学走向全国,扩大了广西文艺的影响。可以 介功不可没。同样,这次研讨会对于广西文坛、 说,《南方文坛》对广西文学的发展是尽心尽力 “广西三剑客”、《南方文坛》来说,都是最为值 的,她充分利用文学活动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和知名 得纪念和自豪的一次文学活动。 度的同时,也扩大了广西文艺评论的影响力,在推 此后,从广西文学全面和持续发展出发,《南 动广西文学自身崛起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文坛》有意识地联合其他单位、部门举办了一系 如果说,举办和参与广西的文学研讨活动主要 列为广西文学传经送宝、提供批评氛围的文学活 是以“请进来”的形式为广西文学的发展提供话语 动。4a,2oo5年8月8日至lO日与广西作家协会、玉林 支持的话;那么,举办评奖和论坛等活动则以“走 宣传部和玉林市文联共同举办的“天门关作家 群研讨会”;2006年8月28日至29日,和广西作家 协会、北流市“漆诗歌沙龙”共同举办“第二届广 西青年诗会”;2006年1 1月25日,与广西作家协 会联合举办了“广西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2008 年12月5日至7日,和广西文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区 文艺理论和批评高级讲习班”等;最值得一提的 是2006年4月24至27日,和广西作家协会联合举办 了“广西青年小说家讲习班”,这是继1997年“东 西、鬼子、李冯作品研讨会”之后又一次召开大规 模的新一代青年作家研讨会。会议采取评点和对话 交流的形式,邀请了国内著名评论家、文学编辑为 “广西第二代青年小说家最强方阵”传经送宝。这 些文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几乎涉及 到了广西文学的各个层面,既有研讨会又有讲习 班,既有小说研讨又有诗歌年会,既有对地方作家 群的关注又有对文艺理论和批评的重视;并且在活 动后《南方文坛》还利用版面刊登会议纪要或照片 剪影予以报道宣传,都显示出了《南方文坛》在整 体提升广西文学上的良苦用心。同时, 《南方文 坛》还策划和参与了一些广西文学活动,并通过刊 登照片剪影、纪要或组发文章的形式对文学活动 进行报道。如“相思湖作家群研讨会”(2000年6 月), “桂西北作家群研讨会”(2000年12月), 杨映川、贺晓晴作品恳谈会(2001年11月), “广 西首届青年诗会”(2002年4月), “仫佬族文学 研讨会”(2003年2月), “北京・广西文化舟” (2006年6月), “第四届仫佬族文学研讨会” (2007年1月)等。这些活动基本上采取“请进 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知名评论家、作家 和文学编辑来广西,与广西作家面对面交流对话, 为广西文学“把脉”、“诊断”和献策,同时也让 广西的作家、批评家参与到全国性的文学活动中, 从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局面,既有效地推出广 出去”的形式把广西作家、评论家推向全国。《南 方文坛》利用自身品牌举办和策划一些全国性评奖 和论坛等活动,来加强自身品牌影响力和对广西青 年作家、评论家的推介、培养和扶持力度。为了感 谢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和进一步提升杂志的质 量,2001年开始设立了“《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 文奖”,并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给获奖者颁奖,在 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认为: “不仅对《南方 文坛》,而且对于整个文学评论界来说都是非常有 意义的。”(白烨语)l1”八年来共评出论文48篇。 其中广西评论家龙子仲的《解读——对一个老 话题的随想》(2001第4期),黄伟林的的《艰难 的突围——论广西长篇小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 发展的途径》(2004第2,1 ̄1)和张柱林的《差异: (马桥词典)的诗学和政治学》(2006第2期)分 别获得2001、2004和2006年度优秀论文奖.这对提 升广西文艺评论实力产生了积极的触动和推动作 用。同时,还通过经常刊登广西青年学者的论文和 组织“广西文艺评论奖”等来培养和扶持广西文艺 评论的后备力量。而与《人民文学》联合举办的 “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历时七届,已经成为中国 文坛的品牌论坛。论坛中除了作家和批评家进行直 接对话交流外还推出每届“年度青年作家和青年批 评家”,其中东西凭借长篇小说《后悔录》获得 “2005年青年作家”。这些评奖文学活动既提升了 《南方文坛》和广西文学的影响力,又为广西文学 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活力与动力。 谈到《南方文坛》与广西文学的关系,特别值 的文学热忱和敬业精神关注着广西文坛,以发现和 力评论家丛书》之后最大规模展现了广西文艺评论 家成果的《南方论丛》(共8部)文艺批评丛书; 而且大力扶持广西青年作家,借助《南方文坛》 得一提的是主编张燕玲。十多年来,她以持之以恒 推介广西文学为己任。她不仅主编了继1996年《接 佘爱春 《南方文坛》与90年代以来的广西文学  和自身的影响力,不遗余力地把他(她)们的作 及广西向文学大省目标迈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品推向全国。她不仅通过在《百花洲》、《上海文 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磁场,尤其边缘地区文艺的 )世纪90年中后期广西 学》、《红豆》等刊物主持和策划栏目或专辑的机 发展更需要磁场。可以说,2(会把广西作家推向全国,而且还经常把广西作家作 文学从边缘迅速崛起,就是广西极具磁性和辐射力 品推荐到《青年文学》、《花城》、《上海文学》 的文艺磁场多方合力共同促成的结果;而在这一文 等名刊上发表;她不仅邀请全国知名评论家评论广 艺磁场中,《南方文坛》无疑是最有活力、最有影 西作家作品,而且还亲自撰写评论和主编作品选集 响力和最具磁性的一极;她在广西文学崛起征途上  等来扶持广西青年作家。近年来杨映川、黄咏梅、 的推介之功.她对广西文学传播接受的积极作用,纪尘、蒋锦璐、谢凌洁、贺晓睛、李约热、朱山 她与广西文学共生互动多元关系等等,不仅成为中 坡、橙子、黄土路等青年作家的崛起,张燕玲起到 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张燕玲不仅是广西青年作家 作品最热心、最具慧眼的第一读者,也是“广西青 年作家群体最积极的发现者和推荐人”,l1 她对广 西文艺的发展,对广西文学边缘崛起走向全国,以 【参考文献】 【11洪治纲.一份杂志与一个人U】.出版广角,2000,(7). 【2】贝佳.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南方文坛》与广西 师大出版社强强联合意义非凡【N1.文艺报,2000—10—31. 【3陈晓明.有一种性格和精神的广西文学I3JN].文艺报,2006— 06-15. 【4】贺绍俊.广西群体的意Y--IAI.白烨主.中国文情报告(2004 —2005)【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8. 【5】陈建功勇敢的推进谦虚的请教【N】.文艺报,2006-06—15. 【6东西、鬼子、李冯作品研讨会纪要U】6].南方文坛,1998,(1). 【7】曹文轩.“先锋”与“艺术”的广西文学[NI.北京日报, 2006-06-13. 【8施战军.充满活力的文论园地I81N].新闻出版报,1999—06—3. 【9】《南方文坛》创刊百期座谈会纪要Ⅱ1.南方文坛,2004,(4). 国文坛一段佳话而且也是当下文坛“期刊与文学互 动”的一个成功范例,对中国文学特别是边缘地区 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给人留下无尽的思 考。 ■ 【10l李建平,黄伟林等.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 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7,79. 【11】《南方文坛》2001年度优秀论文颁奖U】.南方文坛, 2002,(1). 【12】李建平,黄伟林等.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 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Y ̄IMI.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7.80. 【收稿日期2009—10—21】 【责任编辑 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