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研究

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FINANCE ECONOMY 金融经济 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研究 刘文婷王珏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从国外获得的 同时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也受到学术界乃至 直接投资总量不断上升,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得惠于此。 部门的广泛关注。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获得的竞争优势很大 文章试从另一角度来分析河南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状况. 一部分来源于此,而欠发达地区若有效利用这个发动机就有 旨在得出产业集聚一外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以 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追赶先进国家和地区。河南省作为中 此为中部地区吸引外资,提供理论依据,并制定相应的 原大省,正处于经济增长的徘徊期,在国家中部崛起的 以促进其经济协调发展 的支持下,其经济发展正稳步前进,集聚经济理论的引入能 关键词: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商 更好的促进中部崛起,实现河南省更好的经济发展。研究集 聚经济,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解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一、引言 转型问题。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中部地区继续崛 现如今,集聚经济逐渐成为引人瞩目的区域经济理论, 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声 ≯ ≯ p p ≥ 明这两个行业处于一般水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造纸及纸制 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陕西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 品业与印刷业有产业联系,但是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区位商仅 工业,特别是能源重化工产业带动,能源工业几乎占GDP一 为0.40,也就是说其不能满足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的 半。由于能源使用效率普遍偏低,加之多数高耗能产业的技 原料需求,必须要产品输入。由此可以看出造纸及纸制品业 术手段落后,导致对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因此,为加快陕 是待发展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纺 西第二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对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 织业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这两个都处于劣势行业,纺 利用先进的勘探、开发、加工技术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利用, 织服装业被认为是陕西的工业支柱产业,但从产值和区位商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率,降低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 的数据来看恐怕名不副实,如果以行业就业人员为指标计算 染,促进资源主导型产业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培育和壮大战 区位商,那么结果会大不相同,这说明纺织业对就业情况有 略新兴产业。围绕国家九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充分发挥教 很大的帮助。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T及 育和科技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航空航天、太阳能光伏、物联 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的产值与区位商都很小,处于劣势行 网、煤化丁等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积极培养新能源汽车、大 业,但是其发展空间却很大,首先陕西处于西北五省的地理 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新兴先导产业。 要位,能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环境发展相关产业,皮革、毛 参考文献: 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就可以作为其中一种,可利用蒙古、 『llf1晓红,李国平.2006.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实 宁夏的相关原料优势。 证研- ̄[J1.统计观察(3):78—79 三、结论 【2】孙久文,叶裕民.2010.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 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是内生性增长,产业发展是最关键 大学出版社:81—82 因素(林毅夫2002)。根据前文区位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f3]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 第一,陕西的产业应该处于全国的一般水平,但是由于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Z],北京: 工业中自然资源的加工业占到一半左右的份额,这将成为陕 中国统计出版社 西区域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因为陕西的工业化程度浅,加 『51陕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陕西统计年 工链条短,不利于建立产业集群和经济的长远发展。 鉴一2010[Z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二,工业总体水平偏低,38个行业中仅仅12个行业 『61张玉台,中国经济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经济年鉴社 处于优势地位,其余产业都缺乏竞争力,严重影响区域经济 『71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2009.中国住房发展报 的整体发展。具体表现在工业化水平低,依赖资源初步加工、 告(2009—201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产业链条短、缺乏完整性等。因而建立完整的相关产业链条, 本文为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评估指 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是陕西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标体系设计》『编号:HJ1108(1)]成果之一。 40 困囝目 二、文献综述 其中,岛表示J地区i产业的区位商指数, 表示j地 (一)国外文献 在理论上以FDI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领域始于海默 (1960),自此FDI的区位选择成为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之 一区i产业的工业产值, 备 表示j地区的全部工业产值, 哼j=乙的表示i产业的全国总产值,g表示全国工业总产 i1.。弗农(1966)提出的产品周期理论中指出由于生产条件、 竞争条件等因素的变动,公司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值。岛作为相对集中指标,可以衡量地区生产结构与全国平 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当岛的值>1时,表明j地区i行业的集 中度要高于国内该行业集中度的平均水平,存在产业集聚现 Buckley和Casson(1976)在《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内 部化理论,即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外部市场的不完全以及 其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关系;Dun—ning(1977)提出了折衷 理论,对FDI区位选择的解释则是通过结合所有权优势、内 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来阐明。 象,而且啮指数越大,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经济程度越高。 河南省外国直接投资和分行业工业的相关系数(相关系 数显著的行业) 另外,Marshall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提出集聚经济效 应对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之后的经济学家也认识到这种 “集聚效应”对厂商区位选择的重要性。Head(1999)通过日本 厂商1980到1992年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研究,发现同特定国 家相关的聚集效应作用较为强烈。Cheng和Kwan(1999)通过 分析我国29个省1986—1995年问的FDI与产业集聚数据, 由上表可以看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输设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Guimaraes(2000) 通过对欧洲厂商在葡萄牙的直接投资的研究,也证实了聚集 效应的显著影响。 (二)国内文献 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外商 直接投资和这些行业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四、中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文章研究的重点是产业集聚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 此除了区位商外,还另外选取了和产业集聚相关的三个指 在国内的研究中,有的认为FDI区位选择本质上仍然是 一个厂商选址问题(吴丰,2001)。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对 FDI区位选择进行研究时选用诸如多元回归模型的计量经 济学方法来观察影响效果,比如考察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 位选择。梁琦(2003)运用1999—2001年的相关数据,从实证 角度证明实施的优惠所带来的影响已不是那么重 要,相反,地区开放程度以及产业关联度对吸引外国直接投 标:城市工业企业数(qys)、城市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 值的比重(dscy)和城市基础设施指数(jCSS)。由于我国在 2001年末加入WTO,而在此之前河南省的各项指标也不明 显,故分析从2002年的数据开始。另外由于2013年统计年 鉴数据的不完整性,数据选取到201 1年,从而整个数据期间 为2002—2011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36个行业纳入 资的影响越来越重要。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FDI在我国不 同省区的总量分布,不少实证分析已经揭示了FDI在我国各 地区之间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到分析范畴,由于某些年份数据不全,其他行业、工艺品及其 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及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这三个行业没有 计算在内。行业集聚的数据来自2003—2012年《中国统计年 鉴》和《河南统计年鉴》,选取的产值数据来自全部国有规模 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集聚经济是主要表现在产业层面的经济现象,即同类产 业或上下游关联产业在产业高度集中时形成的集聚现象(王 剑、徐康宁,2005)。贺灿飞、魏后凯(2004)运用外商直接投资 数据和二项式逻辑模型以中国34775个外商投资制造企业 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聚经济在促进企业出口中 的作用不可忽视。 (1)河南省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这里采用的是 2002—201 1年河南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数据。 (2)区位商(q)。通过对所选取的36个行业的区位商和外 国直接投资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外国 直接投资也比较多。 (3Ⅱ:业行业中所有的企业单位数(qys)。企业数量能够衡 量其活力:第一,企业的数量反映一个地区内部某些产业的 竞争状况;第二,分工与协作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关企业的有 效合作,而企业数量则代表了这种合作的可能性。 41 三、河南省产业集聚状况测度 为了更好的确定河南省的产业集聚情况,本文采取区位 商这一指标来测度,其表达式为: n— j s 一 万 FINANCE ECONOMY金融经济 (4)第三产业占河南省生产总值的比例(dscy)。产业集聚 的特点之一是较为完善和发达的第三产业,这同样是外国 直接投资区位选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f5)基础设施指数(jess)。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 用,可以为其区位选择带来正效应,但从模型回归的结果来看 第三产业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并没有预期的显著 性,除了统计口径因素外,也有可能是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 不够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并未完全显示出来。 五、结论与 本文选取了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额、区位商指数、第三 由基础设施提供,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完 善的基础设施对吸引外资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对基础设施 的衡量通过河南省的运输线路长度除以其面积的比值来进 行,运输线路包括河南省的公路、铁路和内河航道里程数。 (二)模型设定 产业占河南省总产值的比重,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这四个变 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除了第三产业占河南 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变量,其他三个都对外商直接投资区 位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与预计基本一致。具体到某 一根据上面的分析和假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 析,公式如下所示:fdi=f(q,qys,dscy,jCSS) ++ + + 行业来说,可能产业集聚度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不太明 显,这有其客观原因:河南省地处内陆,与国际市场很难对 其中,公式下的符号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期影响。为 接.与沿海城市相比运输费用也相对较高,同时产业集聚水 平还比较弱,相应的服务配套机构也不完善。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对外商直 了消除量纲不同对模型估计的影响,在对模型进行拟合时, 先将各变量进行无量纲均值化处理,再对模型种各变量(自 变量和因变量)取对数,用lnfdi,lnq,lnqys,lndscy,lnjcss来表 示,得到: lnfdi: +A h1 g+岛Inqys+店hdscy+屈Injscc+ 接投资的吸引力度。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较为充足的资 金,而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金可以弥补产业集聚区的资金 不足,进而推动集聚区的发展和扩张。第二,提高产业集聚区 集聚水平。选定核心产业,培育好集群的龙头企业,努力打造 完整完善的产业体系。集聚区在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同 时,要注重自身技术的创新,使产业由专业化向精细化和高 端化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的引导。第三,注重河 式中:fcIi表示2002—2011年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标 准化指标, qys、dsey、jess分别表示河南省的各行业的区位 商、工业行业中所有的企业单位数、第三产业占河南省生产 总值的比重、基础设施指数的标准化指标, 为估计残差。 (三)回归分析 在模型分析中,为了使模型拟合各变量的显著性和拟合 优度更高,对原计量方程各变量取对数,并对上述数据进行 南省内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使生产过 程和经济发展中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效运转。虽然河南省拥有 水运、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但是与东部沿 回归分析,可得计量回归方程为: lnfdi=一0 16+0 131nq+21nqys一0 731ndscy+0 311n』c 海地区相比,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应该合理统筹 安排,进一步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发展。 参考文献: (3.14) (13.19) (一1.16) R2:0.941 =0.939 F=422.32 (4.36) 从参数估计的结果来看,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F统计 量比较显著。地方工业企业数(qys)和基础设施(iCSS)对外商 I1】Head K,J ries&D Swenson.Amacting Foreign Manufaetur— ing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Agglomeration[J].Regional Sci— enee and Urban Economics,1999(23):197-218 直接投资(fdi)的影响比较大,弹性系数分别为2和0.31,即 企业数和基础设施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应的外商直接投资 分别增加2个百分点和0.31个百分点,区位商指数(q)对外 [2】贺灿飞、魂后凯,(2001)“信息成本、集群经济与中国外商 投资区位”,lJ]《中国工业经济》第9期 商直接投资的弹性系数只有0.13,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另外从上式中,可以明显看出变量 中的第三产业占河南省总产值(dscy)的t检验值为一1.16,其 负数的性质与模型最初估计的正效应不一致,且小于5%显 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该变量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基本没有影响。并且按照一般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来假 设,第三产业中很多的细分行业,比如交通运输仓储、金融保 【3】吴丰,(2001)“外商直接投资与集聚效应”,IJl《经济学动 态》第6期 [4]王缉慈,(2001)《创新的空间一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5]梁琦,(2003)“公司海外投资与产业集聚”,『J】《世界 经济》第9期 【6]王剑、徐康宁,(2005)“FDI区位选择、产业聚集与产业异 险等,它们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应该有很大的影响作 42 质——以江苏为例的研究”。Ⅲ《经济科学》第8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