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评上岗证复习_第8章

环评上岗证复习_第8章

来源:华拓科技网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复习资料_第8章

2010年6月14日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的分类

1. 按来源: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2. 按性质:危险废物;一般废物。 (3)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

1. 冶金工业固体废物;2. 能源工业固体废物;3. 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4. 矿业固体废物;5. 轻工业固体废物;6. 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4)生活垃圾的种类

1. 城市生活垃圾;2. 建筑垃圾;3. 农村生活垃圾

(5)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指的是固废本身,区别于后面处置措施的环境影响) 1.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①飘尘、粉尘;②有害气体(填埋气体;焚烧气体);③恶臭 2. 对水体环境的影响:①直接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和水资源利用;②占用水面,减低防洪灌溉能力;③通过浸渍、渗滤、地表径流等方式危害地下水和地表水。

3.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①杀害土壤中的微生物、真菌、破坏物质循环;②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③有毒物质在种植的植物中富集,进入食物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组成

1. 总则;2.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3.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4.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5. 法律责任;6. 附则。 (7)固体废物管理原则

1. 全过程控制(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再循环利用、最终处置);2. 减量化;3. 资源化;4. 无害化

(8)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1. 废物交换制度;2. 废物审核制度;3. 申报登记制度;4. 排污收费制度;5. 许可证制度;6. 转移报告单制度。

(9)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分类

1. 废物处置控制标准(规定了某种特定废物的处置标准和要求);2. 设施控制标准(规定了各种处置设施的选址、设计、施工、入场、运行、封场的技术要求和释放物的排放标准及监测要求) (10)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方法 1. 资源化;2. 焚烧;3. 填埋

(11)固体废物生物转换技术:1. 堆肥化;2. 沼气化;3. 其他生物转换技术

(12)固体废物堆肥化的两个关键:1. 分拣,剩余垃圾有机质具有堆肥的极大潜力;2. 产生的

1

肥料需要进行组分分析,以保证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13)焚烧处置技术特点

1. 实现减容(减少固废占地面积且焚烧设施占地面积小);2. 实现资源化(发热发电);3. 一次投入大但运行费用低

(14)焚烧烟气中的空气污染物:粒状污染物、酸性气体、氮氧化物、重金属、一氧化碳和有机氯化物

1. 粒状污染物:废物中的不可燃物;飞灰;部分无机盐凝结成的粒状物;碳颗粒;煤烟 2. 酸性气体:SO2;HCl、HF

3. 氮氧化物:空气中N2与O2的高温生产(热氮氧化物);废物中氮组分的转化(燃料氮转化氮氧化物)

4. 重金属:元素态重金属;重金属氧化物;重金属氯化物

5. 有机氯化物:二噁英(废物本身含有、炉内形成、炉外低温再合成)

(1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规定了焚烧厂选址原则、焚烧炉技术性能指标及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等。

(16)三部委“环发(2008)82号文”规定,对于垃圾发电项目,1. 建成区禁止新建;2. 防护距离大于300m;3. 执行欧盟二噁英标准(0.1 TEQ ng/m3)。 (17)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的环境影响

1. 占地和植被破坏噪声的生态影响;2. 填埋气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3. 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 (18)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三重屏障”理论

1. 地质屏障(填埋场选址);2. 人工防渗屏障(填埋场防渗结构);3. 废物处理屏障(渗滤液处理)

(19)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五条)(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1. 符合规划(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城市规划)

2. 避开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军事要地等) 3. 洪水位之上、水库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50年一遇) 4. 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坍塌、滑坡、隆起、地震带、湿地等) 5. 遵循环评规定的卫生安全防护距离

(20)垃圾填埋场人工防渗屏障要求(以天然基础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和厚度作为判别标准) 1. 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天然基础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且厚度大于2m(天然粘土防渗衬层的要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10-7且厚度大于2m)

2. 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天然基础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10-5cm/s且厚度大于2m(天然粘土防渗衬层的要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10-7且厚度大于0.75m) 3. 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天然基础层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10-5cm/s或厚度小于2m(天然粘土防渗衬层的要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10-7且厚度大于0.75m) (21)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计算公式:Q=(Wp-R-E)Aa+Q’ (22)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影响因素

2

1. 场区降雨量;2. 场区地面情况;3.场区种植情况;4. 场区蒸发量;5. 填埋作业区大小;6. 垃圾含水量

(23)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14项+N):色度、COD、BOD、SS、TN、NH3-N、TP、粪大肠杆菌群数、总汞、总铬、六价铬、总镉、总砷、总铅。

(24)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TSP、甲烷、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甲烷的两个数0.1%和5%)

(25)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4+4+6)

1. 直接入场填埋(4种):①市政生活垃圾和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类生活垃圾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 预处理后填埋(4种):①感染性医疗废物消毒后废物;②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焚烧炉渣(含水率小于30%,二噁英小于3ug TEQ/kg,浸出液达标);③浸出液达标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④含水率小于60%的且经过处理后的粪便残余物、生活污水厂污泥、厌氧产沼残余物。(达标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

3. 禁止入场填埋(6种):①危险废物和不满足规定的焚烧飞灰;②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③未经处理的粪便;④禽畜养殖废物;⑤电子废物;⑥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26)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9种)

1. 水体污染(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表水的地下水的污染,流经填埋区的地表径流的污染) 2. 大气污染(填埋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和公众的危害) 3. 生态影响(施工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景观影响(填埋场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5. 地质影响(填埋作业和垃圾堆体加大了区域地质的不稳定性) 6. 噪声影响(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7. 疾病影响(填埋场滋生害虫等可能传播疾病)

8. 呵飘影响(塑料袋、纸张、尘土飘出场外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 9. 公众安全(填埋场爆炸可能对公众安全产生威胁) (27)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1. 场址选择评价;2. 自然、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 工程污染因素分析;4. 施工期影响评价;5. 水环境影响评价;6. 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 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评价、景观评价、事故风险评价、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

(28)危险废物的定义: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29)危险特性: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

(30)医疗废物: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传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试行,规定了49类400多种危险废物的废物类别、

3

废物来源、废物代码、废物危险特性、常见危险废物组分和废物名称。 (3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包括7项标准

1. 腐蚀性鉴别;2. 急性毒性鉴别;3. 浸出毒性鉴别;4. 易燃性鉴别;5. 反应性鉴别;6.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7. 通则。(三毒:急毒、浸毒、毒含)

(33)腐蚀性的鉴别标准:1. pH≥12.5或pH≤2.0;2. 在55℃条件下对20号钢材的腐蚀速率≥6.35mm/a (34)医疗废物分类

1. 感染性废物(血液);2. 病理性废物(尸体);3. 损伤性废物(针头);4. 药物性废物(抗生素);5. 化学性废物(消毒剂) (35)危险废物处置方法

1. 物理、化学方法;2. 焚烧方法;3. 安全填埋 (26)《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内容

1. 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选址原则;2. 焚烧基本技术性能指标;3. 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4. 焚烧残余物处置原则;5. 相应的环境监测。

对比记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规定了焚烧厂选址原则、焚烧炉技术性能指标及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等。 (27)焚烧炉的技术性能指标

1. 焚烧炉温度:危险废物≥1100℃;多氯联苯≥1200℃;医院临床废物≥850℃ 2. 烟气停留时间:危险废物≥2.0s;多氯联苯≥2.0s;医院临床废物≥1.0s (28)焚烧处置技术的两个重要问题

1. 预处理工艺(粉碎+热值分析);2. 控制二噁英的生成(控制温度、停留时间并进行过程控制) (29)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原则(6条)

1. 不允许建在水环境质量I类、II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和其他需要保护的地区; 2. 不允许建在居民区主导风的上风向地区,与居民区、学校、医院等距离大于800m; 3. 选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要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百年一遇洪水); 4. 靠近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以便焚烧炉渣和飞灰的就近处置; 5. 具备可靠的电力供应;

6. 具备可靠的供水水源和污水处理及排放系统。 (30)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选址的要求(11条) 1. 符合规划 2. 进行环评并经批准 3. 避开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4. 距离飞机场、军事基地距离在3000m以上 5. 距离居民区800m以上,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6. 洪水位之上、水库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100年一遇) 7. 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小于150m;

4

8. 地质条件要满足工程要求 9. 避开地质不稳定区;

10. 保证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 11. 交通便利,运输距离短

(31)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入场要求(2+5+2)

1. 直接入场填埋:①达标;②非酸碱废物(达标指达到《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2. 预处理后填埋:①不达标;②酸碱废物;③具有反应性、易燃性废物;④含水率高于86%的废物;⑤液体废物

3. 禁止入场填埋:①医疗废物;②与衬层具有不相容性反应的废物

(32)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1. 高压蒸汽法;2. 微波消毒法;3. 化学消毒法;4. 等离子热解法;5. 焚烧法

(3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两个方面

1. 一般工程项目产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2. 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 (33)一般工程项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 污染源调查;2. 防治措施论证;3. 提出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措施(综合利用、焚烧处置、安全填埋、其他处置方法、委托处理)

(34)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1. 厂址选择;2. 全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3. 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4. 必须要有环境风险评价;5. 充分重视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