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苏教版】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成分 3、动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 B.家鸽的肺和气囊相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C.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家兔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4、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个部位(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脑神经
5、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6、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 还应补充(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7、海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 A.肛门
B.口
C.胞肛
D.体壁
8、“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花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海带和紫菜都属于(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9、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0、细胞最先开始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膜
1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少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2、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是O2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 B.若是CO2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 C.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 D.若是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
13、下列几组物质中,即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 ) A.糖类、脂肪、维生素 B.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蛋白质、水、无机盐
14、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 B.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
C.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15、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 )
1 / 6
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16、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17、种子萌发时,首先进行的是( ) A.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C.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D.从周围环境吸收水分
18、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19、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左心室壁最厚 B.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 C.右心室中流静脉血 D.左心房连接主动脉
20、图甲、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D.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环境能影响生物
22、如图是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④提供营养物质 B.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①发育而来 C.⑥即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幼体
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相比,玉米,水稻种子中没有⑥
23、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B.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D.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2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2 / 6
25、下列关于花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 B.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 C.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D.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草本植物的茎不能像木本植物的茎一样逐年加粗,是因为草本植物的茎没有___________。
2、从开花到形成果实,种子的过程中必须经过传粉和____________两个重要过程。 3、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中,贮藏着丰富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和_________; 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________、磷和__________的无机盐。
5、近视患者的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__方。近视眼可以配戴_________透镜矫正。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小明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以及成长中的一些现象感到很困惑,请你参照下图,利用所学知识给他解惑。
(1)小明新生命的起点是图1中的[ ]___________,产生A的器官是图二中[ ]___________,A和B结合的场所是[ ]___________。
(2)_________移动到子宫内膜上,并附着在此,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3)胎儿通过 ____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上述器官经母体排出。
(4)胎儿在母体内生活40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此过程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
(5)小明发现自己喉结突出,长出胡须,这是在______________作用下出现的。
2、如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用图中字母回答).
(1)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________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2)当图中________数目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3)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________.
(4)小双在削苹果时不慎划伤手指并出血,过一会儿伤口自动止血了,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
(5)图中具备细胞核结构的是________.
(6)最近热播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剧中的圣女峰哨所,位于昆仑山,海拔5380米,号称“生命禁区”,女主角袁鹰初到哨所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空气稀薄,血液中________运氧不足.
3、如图图示中,图一为显微镜的构造示意图;图二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示意图:图三为观察该装片时看到的甲、乙两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3 / 6
(1)切洋葱鳞片叶时,有刺激性的液体喷出,这些液体主要是来自细胞结构中的______。
(2)图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要将图三中的甲视野换成乙视野,应转动图一中显微镜的______(填序号),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4)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其目的是______。
(5)如果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图二C步骤中的”滴清水“应该改成滴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
(1)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④模拟人体的_____,序号②模拟人体的_____。 (2)图_____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处于_____状态。
(3)在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3分析回答: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_____(吹气/吸气,下同),向乙瓶_____。
(4)经过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瓶,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下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有机物的运输)。 ③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④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 。
(2)步骤③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 ,请写出绿色植物释放该气体的生理活动的表达式 。
(3)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来自植物的 (填生理活动)。 (4)步骤⑤中,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结论是 。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直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但是,法国科学家“微生物之父”巴斯德通过设
4 / 6
计巧妙的实验,推翻了这一观点,证明肉汤的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实验如下图:
(1)使肉汤的细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肉汤的细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_。 (3)根据巴斯德的实验,你推测家里吃剩的鸡汤变馊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让鸡汤保鲜时间更长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巴斯德的研究历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6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B 3、B 4、B 5、B 6、D 7、B 8、A 9、A 10、C 11、C 12、C 13、C 14、D 15、C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D 23、D 24、D
25、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形成层 2、受精
3、子叶 胚乳 4、叶 氮 钾 5、前 凹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C受精卵 1 卵巢 2 输卵管 胚泡 胎盘(和脐带) 分娩 雄性激素
2、B A D C B A
3、液泡 cdba ① 为更好的观察细胞结构 生理盐水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膈肌 胸廓 2 收缩 吹气 吸气 甲
2、(1)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氧气
(3)呼吸作用
(4)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分解者 空气中的细菌在鸡汤厉中大量繁殖 加盖煮沸后放置使其自然冷却 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中.科学知识能为日常生活服务对自然现象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