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散偏汤治疗偏头痛36例

散偏汤治疗偏头痛36例

来源:华拓科技网
2015年8月 37 散偏汤治疗偏头痛36例 侯建强 摘要:目的:观察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6例,用散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0例,用氟桂利嗪、脑宁西药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 ̄1-91.6%、对照组8O%,差异显著(P<0.05)。结论:散偏汤治疗偏头痛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关键词:散偏汤;外感咳嗽;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5)08—0037—01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多为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发作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发作前可伴视觉、体觉先兆,发作时常 伴呕吐。女性多发,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4倍。笔者于2008年5 表1两组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月~2013年6月,运用《辨证录》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6例,疗效 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6例均为医院中医门诊患者,全部病例符合2004年 HIS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单侧搏动陛疼痛,伴有 恶心和(或)呕吐。观察组36例,男性7例、女性29例,年龄14—65 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病程5.6年;对照组2O 例,男性5例、女性l5例,年龄13~60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2个 月一9年、平均病程6.4年。 1.2诊断标准:HIS(2004)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_11。 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 B.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h。 c.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1.单侧性;2.搏动性;3.中或 重度疼痛;4.日常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免 此类活动。 D.头痛过程中至少伴随下列1项: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和 畏声。 E.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内服散偏汤。处方:川芎30g、白芷10g、白芥子9g、白芍 15g、香附12g、柴胡10g、郁李仁15g、炙甘草6g。肝火旺加钩藤15g、 石决明30g;气虚加生黄芪60g;痰浊重加法半夏15g,痛甚加全蝎 6g。1剂,d,水煎2次,第一次水煎30min,收取药汁300mL;第二遍 共煮20min,收取药汁250mL,两次药汁混匀,分2次服,10d为1疗 程。 2.2对照组:Vl服氟桂利嗪胶囊,10~30mg/次,3次/d;脑宁,1片/次, 3次/d,10d为1疗程。 2.3病案举例:杨某,男,40岁,2013年2月初诊。患者左侧偏头痛 已10年余,发作频繁,一般2—3d发作一次。发作时头痛如劈,恶心 呕吐,彻夜不寐,经多家医院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发作时需服6片 脑宁才能控制。查:舌红,苔白腻,脉沉弦。予散偏汤加味,生黄芪 60g、川芎30g、白芷10g、白芥子9g、白芍15g、香附12g、柴胡10g、郁 李仁15g、钩藤15g、炙甘草6 全蝎6g。1剂,d,水煎服,煎法如前 述。服至2剂,症状开始缓解,脑宁减至2片,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 好转。继上方再服2个疗程后,已经无需服脑宁,再治疗2个疗程 后痊愈,停药。随访半年有余,再未复发。 3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6个月以上无复发; 显效:疼痛程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 间减少2/3以上;有效:疼痛程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延长,或头 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疼痛程度减轻不足1级,或疼痛时 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两组均在1~3个疗程 后统计疗效。 3.2治疗结果:经Ridit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 O.05), 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o45o0o) 2015年3月11日收稿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讨论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21。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 面,厥阴经亦上会于颠顶之上,由于脏腑经络受邪不同,头痛的部 位不同,少阳胆经循头之两侧,故偏头痛多从肝胆论治。而风为百 病之长,时发时止,常夹痰夹瘀。《素问・风论篇》言:“风气循风府而 上,则为脑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鬲痰风厥头痛候》云:“鬲 痰者,谓痰水在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 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丹溪心法・ 头痛》日:“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证治准绳・头痛》云:“头 象天,三阳六府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 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贼之逆,皆能相害。或蔽 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因与其气相搏,郁而成热则脉满,满则 痛。”杨氏也言明此病的特点是气滞血瘀、风火痰阻 。总而言之,本 病属风邪为引,夹痰夹瘀,清阳不升,清窍失通,脑络失畅,遂而发 病。 散偏汤方由“白芍五钱、川芎一两、郁李仁一钱、柴胡一钱、白 芥子三钱、香附二钱、甘草一钱、白芷五分”组成,陈士铎在《辨证 录》中指出:“毋论左右头疼,一剂即止痛,不必多服。夫川芎止头痛 者也,然而川芎不单止头痛,同白芍用之,尤能平肝之气,以生肝之 血。肝之血生,而胆汁亦生,无干燥之苦,而后郁李仁、白芷用之,自 能上助川芎,以散头风矣。况又益之柴胡、香附以开郁,白芥子以消 痰,甘草以调和其滞气,则肝胆尽舒而风于何藏?故头痛顿除也。” 可见,陈士铎重视“郁气不宣”在偏头痛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时 也主张“解其肝胆之郁气”。肝胆郁气得以舒展,则风邪无处可藏。 散偏汤中[2-3],川芎重用为君,药力上行头目,行血中之气,祛头 面之风,行气开郁,一般用量为30g,低于30g则无效;白芷芳香上 达,通窍止痛;白芥子化痰散结,通络止痛,尤善除皮里膜外、筋骨 经络之间的痰;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本草正义》谓可“收摄脾 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并反制诸药之燥;香附乃气病总司,解郁 止痛,《本草纲目》言:“……止头目、齿耳诸痛”;柴胡性善疏泄,量 少轻灵而升举达顶;郁李仁沉降通肠,与诸升之品升降相因,上下 通透;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搭配,共奏祛风豁痰、行气 活血、缓急止痛之曲,从而使得清阳得升,气血通畅,髓海得养,邪 去则正安。 此外考虑到古今药量、药性、药效的不同,笔者在遵循原方剂 量的基础上,对个别非君药物剂量做了调整,并在临床应用中加 减,疗效非常满意。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涕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8—162. 【2】陈辉.散偏汤治疗偏头痛72例临床观察lJ1.中国中医急症, 2012,21(6):962. [3】杨秀清.偏头痛证治初谈f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21(2):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