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测控导航 知识点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题号 1、2、6 3、4、5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53页)
(2011年长春期中)“开发区经济”是我国近若干年来城市经济发展的亮点。据此回答1~2题: 1.人们愿意到“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主要是因为( ) A.减少城市污染 B.加强信息交流 C.利用技术优势 D.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2.在某开发区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厂房内,有服装、鞋帽、雨伞等多种工厂,在这些工厂之间( ) ①存在着紧密的生产联系 ②基本上没有生产联系 ③存在着紧密的空间联系 ④无任何空间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D 2.B 第1题,设立“经济开发区”,主要是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然后吸引投资建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第2题,在某开发区多层建筑里,一些工厂它们可能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共用一些基础设施存在紧密的空间联系。
读“a、b两图”,回答3~5题:
3.a图中①~⑥的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A.生产工序联系 B.地域联系 C.信息联系 D.技术联系 4.b图表示( ) A.工业集聚 B.工业分散
C.工业的信息联系 D.工业的地域联系
5.b图所示工厂元件生产的全球化,其最终目的是( ) A.寻找最优区位 B.降低成本 C.减轻污染
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解析:3.A 4.B 5.B 第3题,a图中由原料到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它们具有投入—产出上的联系。第4、5题,b图某工业生产所需元件多,而且分散在不同国家,这是工业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53~54页)
6.某地区森林、铁矿和水能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工业体系。读“该地区工业与资源联系示意图”,根据上述信息并应用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对当地资源的开发,该地区建立:A.机械工业,B.铁矿开采工业,C.钢铁工业,D.水电站,E.木材加工工业,请将工业所代表字母与图中序号对应连线。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在图中的一系列工业部门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部门是 。 (3)下面四种工业中,与该地主导工业部门联系最密切的是( ) A.机床厂和氮肥厂 B.制糖厂和纺织厂 C.造船厂和精密仪表厂 D.机械厂和造船厂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在丰富水能的基础上发展的,为水电站;④利用铁矿,为铁矿开采工业,依据④与③②的关系,可知③为钢铁工业,②为机械工业;⑤依靠森林,为木材加工工业。钢铁工业为该地的主导工业部门,机械厂和造船厂需要大量钢铁,运输量较大,与钢铁厂联系密切。 答案:(1)D A C B E (2)钢铁工业 (3)D
测控导航 知识点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题号 1、2、3、4、5、6、9、10、11 7、8、11、12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10页)
(2011年存瑞中学期中)广西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会吸引铝电缆、铝铸件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据此回答1~2题: 1.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 ) 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 B.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D.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2.当地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是( )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D.风能
解析:1.D 2.B 第1题,材料中提到这里有丰富的铝土资源,这类企业在此集聚的目的就是共用该地丰富的资源,加强联系,获取集聚效益。第2题,广西当地水能资源丰富,但煤、石油缺乏,这里目前无核电。
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据此回答3~4题: 3.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①市场广阔 ②资源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技术先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广东设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有( )
①从集聚到分散,减轻环境污染 ②共享基础设施和追求集聚效应 ③石油资源丰富,原料充足 ④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3.C 4.D 第3题,广东省不产石油,但海运条件便利,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输出运费较低。第4题,石化工业区属于工业的集聚现象,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但工业污染相对较严重。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六的天津港,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在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开发区工业地域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的工厂自发形成 B.便于减轻工业污染 C.便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D.便于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6.该类新兴技术开发区一般不会拥有下列产业部门中的( ) A.计算机制造 B.石油化工 C.光纤通信 D.生物工程
解析:5.C 6.B 第5题,滨海新区港口吞吐量大,联系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12个省区市,对外联系方便吸引众多的企业来此,就是便于共同利用这些设施。第6题,新工业主要部门是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
工业分散、生产全球化已成为趋势。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据此回答7~8题:
7.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的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
8.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 A.化工厂 B.食品厂
C.电子元件厂 D.家具厂
解析:7.D 8.C 第7题,在解题时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比分析北京和天津在四个选项中的差别,A项海运方便,对电子企业影响小,因为电子企业的运输方式往往选择航空运输;B项北京的市场潜力比天津大,因为北京的人口更多,收入更高;C项北京的研发力量具有绝对优势。第8题,第Ⅳ类供应商是国有企业,提供给M公司的是电子产品的原料和元配件,所以应选电子元件厂。
读图,回答9~10题:
9.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图中A环节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 A.新建相关生产工厂 B.开拓市场 C.运输原料和燃料 D.建成基础设施 10.该图示现象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B.获得规模效益 C.提高生产成本 D.扩展成高技术工业城
解析:9.D 10.B 第9题,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在生产上投入—产出联系密切的工厂聚集在一起,可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第10题,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可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图示现象不一定是考虑劳动力因素,也不一定属高技术工业。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10页)
11.如图反映了美国汽车产业布局及区位选择的发展和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A城市能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城的工业区位优势条件。 (2)分析巴尔的摩发展汽车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
(3)过去,汽车相关产业大量集中在A城,而现在汽车相关产业分散在各地,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以下的几点:(1)影响汽车工业的区位条件包括:原料、交通、劳动力、市场等。(2)工业集聚可形成规模效应,也会带来环境污染,能源、资源、土地紧张等问题。(3)工业分散能选择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但也会加大运输成本。
答案:(1)地处五大湖附近,水陆交通方便,运费低廉;附近钢铁、机械制造业发达;附近城市众多,人口多,市场广大。
(2)临海,海运方便;附近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市场广大;接近国际市场。
(3)集中在A城优势:相关产业集中,节省运输成本;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等;具有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不足:环境污染较严重,资源、能源紧张。
分散的优势:各零部件能选择最好区位布局,降低生产成本;环境污染较少。不足: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12.(创新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信息、运输技术等高速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突破,使得世界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资、人员、信息交流成本大幅度降低,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大幅度上升,世界贸易和技术合作日益紧密。我们用牛仔裤的“生命过程”说明这个问题。
(1)牛仔裤加工属 工业。牛仔裤生产的地区联系,决定了这类工业必须建立在 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2)牛仔裤生产的地区联系已经 ,各生产环节经营。紧密协作,反映了现代交通和 对工业布局影响日益突出,也反映出工业联系呈 趋势。
(3)牛仔裤各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的原则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牛仔裤的“生命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工业的区位、工业分散及意义。牛仔裤加工属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牛仔裤各生产环节在不同的国家完成体现了工业联系呈分散的趋势,这也是专业化和协作化的体现,它需要便捷的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及手段的支持。这也决定了相关生产企业需在沿海地区布局,以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优势,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海港,便于相关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工业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1)劳动力导向型 沿海 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海港。
(2)专业化和协作化 通信技术及手段 分散
(3)原则:接近市场,接近原料,接近劳动力丰富与科技发达地区。 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