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喃1,2 徐 江1,2 殷旭东1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常熟215500)1(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京210094)2
摘 要 目前,如何在AdHoc网络中实现Anycast服务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提出了一种在AdHoc网络中实现
Anycast服务的通信模型,并在模拟实验网络中实现了此模型。此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IPv6地址自动分配方案,它无需进行地址重复检测。此外,模型中Anycast移动组结点在不同子网之间进行切换时,不需要进行转交地址注册,也不需要建立隧道机制。对此模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实验数据充分证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关键词 AdHoc,IPv6,移动IP,Anycast中图法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ImplementationofAnycastServiceinAdHocNetworkBasedonMobileIPv6
WANGXiao2nan1,2 XUJiang1,2 YINXu2dong1
(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Changshu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shu215500,China)1
(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0094,China)2
Abstract Atthepresenttime,theissueofhowtoperformAnycastserviceinAdHocnetworkhasattractedmoreat2tention.ThispaperproposedanAnycastcommunicationmodelinAdHocnetworkwhichhasbeenimplementedinthesimulationnetwork.ThismodelcreatesanewkindofIPv6addressauto2configurationschemewhichdoesnotneedde2tectionofaddressduplication.Inaddition,inthismodelwhenanAnycastmobilememberswitchesbetweendifferentsub2netsitdoesnotneedtoregisteritscare2ofaddressandtobuildatunneltotransferdata.Thispaperdeeplydis2cussedandanalyzedthemodelandtheexperimentaldataproveditsvalidityandefficiency.Keywords AdHoc,IPv6,MobileIP,Anycast
MobileAdHoc(MANET)网络是一种不依赖任何固定设施的移动无线多跳网络,它的每一个无线移动结点都具有路由功能,一个结点要与另一个不直接相邻的结点通信,必须通过中间结点选路。MANET具有分布性、动态性、自治性、健壮性、易构性和移动性等特点,因而被应用于许多特殊场合,如协同移动数据交换、战场通信系统等。
对于所需服务在多个服务器中有拷贝的应用而言,从资源、健壮性和效率方面,Anycast可以成为AdHoc的一种重要机制。AdHoc中单一结点拥有的资源非常有限,通常沿着最短路径发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经结点少,从而可以节省电源和网络带宽,减少阻塞。在结点移动性高且链路断裂频繁的情况下,Anycast服务也能提高AdHoc网的性能。虽然在Internet中已提出了多种提供Anycast服务的方案,但是在AdHoc中实现Anycast服务目前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Internet中Anycast组中服务器有固定的地点,它们的Unicast地址一般也不发生改变,所以用户到某一服务器的路由一旦被发现就能固定下来。但是,AdHoc网中每一结点随时都在移动,用户到服务器的路由不能保持稳定,因此,移动自组网的高动态性和路由频繁变化的特性成为研究如何在
移动自主网络中实现Anycast服务的难点。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在AdHoc网络中的Anycast通信模型,此模型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难点。以下章节对此模型的建立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1 关键技术
AdHoc网络的协议栈结构与有线网络基本相同,它也
是采用IP层屏蔽物理信道和媒体访问控制的差异,这就为Anycast服务在AdHoc网络中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但是AdHoc是一个自组织、无中心的多跳网络,网络中没有固定的路由器,因此,结点之间的信息传送需要其它结点的转发。此外,由于Anycast地址所标识的是提供同一种服务的一组结点,因此RFC2373对Anycast地址分配做出如下:1)Anycast地址不可以作为IPv6数据包的源地址来使用;2)
Anycast地址不能分配给IPv6主机使用,而只能分配给IPv6
路由器。
因此在AdHoc网络中实现Anycast服务会存在如下问题:1)在IPv6有线网络中,拥有Anycast地址的IPv6路由器与Anycast组成员之间有着数据链路层连接,可以通过一跳
到稿日期:2009205209 返修日期:2009207208 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09KJD520001)资助。
王晓喃(1973-),女,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E2mail:wxn-2001@163.com;徐 江(1950-),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殷旭东(1970-),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
・133・
到达,而AdHoc的结点之间并没有数据链路层连接,因此在AdHoc网络中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路由方式来实现拥有Anycast地址的IPv6路由器与Anycast组成员之间的通信;2)如果在AdHoc网络中实现Anycast服务,那么Anycast组成员会在不同的AdHoc子网间漫游,这样会导致Anycast组成员的代理切换问题。由于在移动AdHoc网络中,移动结点即使移出了代理的一跳直达范围,仍能通过多跳的路由方式到达多个代理,这样就使得AdHoc网络的结点在物理上同时存在于几个不同子网的概率大大增加,必须引入新的切换机制;3)在传统的有线网络中拥有Anycast地址的IPv6路由器与Anycast组成员之间的广播和请求信息都是一跳之内的,而在AdHoc网络中请求信息可能需要在多跳范围内广播,因此,需要找出一种新的广播机制来实现拥有Anycast地址的IPv6路由器与Anycast组成员之间的广播通信。
NET网络,它首先必须获取一个IPv6地址,然后才可以向所
在的IPv6接入网关提出加入它所标识的Anycast组的请求。移动结点的IPv6地址分为两个部分,即网络前缀(地址的前位)与接口ID(地址的后位)。一个移动结点的网络前缀来源于与其相连的IPv6接入网关的Unicast地址的网络前缀(即地址的前位)。本模型将位的接口ID划分为16个等级,每个等级由4bit标识,其中IPv6接入网关的级别最高。这样,一个MANET网络区域内最多可以包括16棵以IPv6接入网关为根结点的树,此树的深度最多可达到16,而树中的每个结点最多可以拥有16个孩子结点。例如,在一个MANET网络中,如果IPv6接入网关的Unicast地址为3FE8:1:1:3:1000::/,并且以此网关为根结点建立一棵树,那么此树根的孩子结点地址就是3FE8:1:1:3:1X00::,其中X=1,2,…,F,依次类推,如图1所示。
2 通信模型
在MANET网络中,路由协议可以处于IP层以下,也可以处于IP层以上。如果处于IP层以下,路由协议使用网络内部地址(如物理地址)来标识MANET中的移动结点,移动结点间的报文转发通过IP层以下的路由协议实现;如果处于
IP层以上,路由协议使用IP地址来标识MANET中的移动
结点,移动结点间的报文转发通过IP层的路由协议实现。本模型采用IP层以上的路由协议来实现MANET网络中的Anycast服务。
本模型有如下假设:1)MANET网络通过IPv6接入网关与IPv6网络相连接;2)与此MANET网络区域相连接的所有IPv6接入网关除了自身的Unicast地址之外,还被赋予一个Anycast地址,而此Anycast地址所代表的实际Anycast组成员并不是这些IPv6接入网关,而是MANET中的移动结点。
2.1 Anycast地址与IPv6接入网关的Unicast地址
IPv6中的Anycast地址模型与RFC1546最初建议的完
图1 IPv6接入网关树的建立和Anycast组的建立
2.2 加入Anycast组
如果一个移动结点想成为一个Anycast组成员,那么它首先必须加入一棵以IPv6接入网关为根结点的树(称作IPv6接入网关树)来获取IPv6地址。移动结点可以通过以下过程来获取IPv6地址。
1)移动结点首先向邻居结点(只有一跳距离的结点)发送一个Join消息;
2)如果接收到此Join消息的邻居结点已经被标记为某个IPv6接入网关为根结点的树的结点,并且它当前的孩子结点数小于16个(即还有剩余的地址资源可供分配),那么它会向移动结点返回一个Response消息,此消息包括将要分配的IPv6地址,否则,转到5);
3)移动结点在规定时间内可能接收到多个Response消息,那么它根据Response消息中将要分配的IPv6地址可以计算出返回Response消息的邻居结点距离IPv6接入网关的跳数(4个bit为一跳),然后选择距离IPv6接入网关最近的邻居结点作为父结点,同时记录下父结点的相关信息并返回一个ACK确认消息;
4)距离IPv6接入网关最近的邻居结点接收到此ACK确认消息之后,它会将此结点加入到自己的孩子列表中,并且记录下其相关参数;
5)如果接收到此Join消息的邻居结点还没有加入到某棵IPv6接入网关为根结点的树,那么它会转发这个Join消息给它的邻居结点,然后重复2),3)和4),直到它成功地加入到某个IPv6接入网关为根节点的树。最后,它会向移动结点返
全不同,前者提出在Unicast地址空间中分配Anycast地址,这样Unicast与Anycast地址从结构上没有任何区别,而后者则推荐使用的地址模型,本模型采用前者的观点,即Anycast地址与Unicast地址采用同样的地址空间。
此外,在本模型中,与MANET网络区域相连接的IPv6接入网关对于MANET网络中的移动结点来说,除了被赋予一个Anycast地址之外,还具有自身的Unicast地址,它们的Unicast地址格式如表1所列。
表1 Anycast地址
3FP
13TLAID
8RES
24
16
4IPv6Ingress
GatewayID
600
NLAIDSLAID
在表1中,FP是可聚合全局地址的格式前缀(例如,001代表单播地址);TLAID为顶级聚合标识符;RES为将来使用而保留;NLAID是次级聚合标识符;SLAID是站点级聚合标识符;IPv6IngressGatewayID是4个bit,它是IPv6接入网关在MANET网络中的ID;其余部分取值都为0。从以上IPv6接入网关的地址结构可以看出,本模型中与一个MANET网络相连接的IPv6接入网关最多16个。
在本模型中,如果一个移动结点加入到一个新的MA2
・134・
回一个Response消息,此消息包括将要分配的IPv6地址,转3)。
这样,此移动结点就成功地加入到MANET网络并且获取了自己的IPv6地址。在本模型中,移动结点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任何Response消息,也就是说,移动节点在这段时间内没有邻居节点或者是邻居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返回Response消息的操作,因为AdHoc网络中的节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此模型首先会延长规定的时间,然后继续发送Join消息,直到收到Response消息为止。
从以上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一个移动结点获取IPv6地址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它加入一个IPv6接入网关树的过程。每个移动结点都是某个IPv6接入网关树的结点。一个移动结点获取IPv6地址或者它加入一个IPv6接入网关树的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假设在图1中两个IPv6接入网关都被赋予一个Anycast地址3FE8:1:1:3::1,如果移动结点3FE8:1:1:3:1210请求加入Anycast地址为3FE8:1:1:3::1的Anycast组,它会给其父结点发送一个请求消息A-Join,此A-Join消息中包含一个距离度量参数(可以是它距离根结点的跳数或者是它当前的会话数),父结点接收到此消息之后,将此消息所包含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再将此消息转发给它的父结点,直到此消息到达IPv6接入网关树的根结点,即拥有Anycast地址的IPv6接入网关。IPv6接入网关接收到此A-Join消息之后,
网关树中,在获取IPv6地址之后,它需要重新申请加入Anycast组。另一方面,父结点在接收到其孩子结点的Query消息之后,会重新置位此孩子结点记录的有效期。父结点如果在孩子结点的有效期内没有接收到它发送的Query消息,那么就认为此孩子结点离开或者宕机,从而删除此孩子结点的相关记录(如果是Anycast组结点,同时还要删除其Anycast组结点信息)释放它所占用的地址与其它资源。
2.3 路由分析
下面讨论IPv6网络中的固定结点如何申请AdHoc网络中的Anycast服务。
它会记录下此移动结点的IPv6地址以及它当前的度量参数,并且返回一个Accept消息给移动结点。此消息会按照原路返回,沿路接收到此Accept消息的结点(都是移动结点的祖先结点)会记录下此移动结点为Anycast组成员这一信息,并将Accept消息转发给其子结点。最终,移动结点会接收到此消息,并将自己标记为Anycast组成员。
同样,如果一个Anycast组成员想离开它所在的Anycast组,它会向其父结点发送一个Leave消息。父结点接收到此消息之后,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再将此消息转发给它的父结点,直到此消息到达它所在的IPv6接入网关树的根结点,即拥有Anycast地址的IPv6接入网关。IPv6接入网关接收到此Leave消息之后,删除此Anycast组成员的相关信息并且返回一个ACK消息,ACK消息会按照原路返回,沿路接收到此ACK消息的结点(都是移动结点的祖先结点)会删除这个
Anycast组成员的相关信息并且记录下此Anycast组成员已
经离开它所在的Anycast组这一信息,同时将ACK消息转发给子结点,最终,申请离开的Anycast组成员会接收到此消息,至此,它成功地离开了Anycast组。
在本模型中,为了维护IPv6接入网关树拓扑结构的有效性,树中的每个结点都会定期向其父结点发送Query消息来获取父结点的当前存在状态,如果移动结点为Anycast组成员,它还会在Query消息中加入自己当前的度量参数值。父结点接收到子结点的Query消息后,会返回一个QueryRe2
sponse消息。如果发送Query消息的结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
图2
IPv6网络中的固定结点发送一个Anycast服务请求消
息,此Anycast服务的域名可以通过DNS服务器转化为对应的Anycast地址,这样此消息会路由到具有此Anycast地址的IPv6接入网关上,此网关会根据度量参数值(本模型采用跳数为度量单位)从其所在树中的Anycast移动组成员中选择一个最优Anycast组成员,然后将此Anycast服务请求转发给最优Anycast组成员处理。最优Anycast组成员在处理这个数据包之后,会发送一个Anycast服务响应数据包,其源地址为它当前的IPv6地址(Unicast地址),目的地址为IPv6网络中固定结点的Unicast地址,此外,此数据包中还包括一
接收到父结点的QueryResponse信息,那么它会继续发送
Query消息。如果结点发送Query消息的次数超过预先设定
的阈值,那么它会认为父结点已经离开或者宕机。在这种情况下,此结点会重新发送Join消息请求加入到其他IPv6接入
・135・
个家乡代理地址头部(HomeAddressOption),它记录着建立连接时所用的Anycast地址。这样,IPv6固定结点接收到此响应数据包之后,会将其家乡代理地址头部和目的地址提交给上层处理,其目的是使所有IPv6地址之间的转换对于上层都是透明的,无需修改上层协议。而IPv6网络固定结点接收到最优Anycast组成员发送的服务响应数据包之后,也会在后续的数据包中加入一个RoutingHeaderOption,其内容为Anycast最优组成员的IPv6地址(Unicast地址),而目的地址仍然是建立连接时所使用的Anycast地址。因此,IPv6固定结点发送的后续数据包首先被源路由到最优Anycast组成员处理,这样IPv6固定结点就可以与最优Anycast组结点进行顺利的通信,整个过程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本模型中,当Anycast移动组成员发生移动而与原来所在的IPv6接入网关树断开连接时,它会重新发送Join消息以便加入一个新的IPv6接入网关树以继续提供原来的Anycast服务。当Anycast移动组成员成功地加入到一个IPv6接入网关树之后,它会向当前正在通信的IPv6结点发送一个Address2Binding消息,通知它当前的IPv6地址。IPv6固定结点接收到Anycast最优组成员发送的地址绑定消息之后,会调整后续数据包中RoutingHeaderOption的内容,将其更新为接收到的最优Anycast组结点新的IPv6地址。这样,IPv6固定结点发送的数据包首先被源路由到最优Anycast组结点新的IPv6地址所在结点,即Anycast最优组结点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了Anycast服务的连续性,如图2(b)和图2(c)所示。
3 性能分析
按照上述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我们建立了一个实验网络。该实验网络采用本文所描述的通信模型,即AdHoc实验网络内的所有Anycast移动组结点都通过自身所在的IPv6接入网关树来完成IPv6固定结点的Anycast服务请求,网路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试验中,AdHoc网络中的移动结点数量控制在30~60之间,每个移动节点(笔记本电脑)都配有CiscoAironet352无线网卡(IEEE802.11b标准),无线网卡配置为AdHoc模式且采用相同的频道。试验中的IPv6接入网关由台式机组成,它同时配有无线网卡和有线网卡,用于实现AdHoc网络与IPv6Internet的通信。
移动结点的电波传播范围设置为180m,信道容量为11Mbs,每个数据包的大小为1024字节,其移动速度设置在0~10m/s之间。试验网络包括两个AdHoc网,每个网有3个IPv6接入网关,它们都拥有共同的Anycast地址。此外,本模型采用跳数为选取最优Anycast组结点的度量单位,即拥有Anycast地址的IPv6接入网关总是把距离自己最近的Anycast组成员作为最优Anycast组成员。
为了测试本模型的性能,比较了在本模型中IPv6固定结点获取的Anycast服务(FTP服务)性能与在OLSR模式下获取同样服务的服务性能。这里的OLSR模式指采用与本模型相同的方式提供Anycast服务,但是在AdHoc内部采用OL2SR的路由通信机制。
在下列两种不同情况下对本模型以及OLSR模型的数据包接收率、控制信息比值以及TRT比值进行了分析比较:第一种情况是AdHoc网络中的Anycast移动结点数目发生
变化;第二种情况是Anycast移动结点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定义数据包接收率是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与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数量的比值,控制信息比值是在OLSR模型下实现正确路由发送的控制信息数量与在本模型中实现正确路由发送的控制信息数量的比值,TRT比值是在OLSR模型下获取Anycast服务所用的总体响应时间(TRT)与在本模型中获取同样服务所用的TRT的比值。
如图3和图4所示,随着Anycast移动结点数量的增加,本模型以及OLSR模型的数据包接收率都有所提高,控制信息比值与TRT比值也有所提高。但是,随着Anycast移动结点移动速度的增加,本模型与OLSR模型的数据包接收率却有所下降,控制信息比值与TRT比值却有所提高,产生以上实验结果的原因在于:1)当Anycast移动结点的移动速度增加时,网络拓扑结构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模型中发生移动的Anycast移动结点可以迅速地选择一个距离自己最近的IPv6接入网关,并加入此IPv6接入网关树,然后通过Address2Binding消息来保持通信的连续性。此外,移动节点加入新的IPv6接入网关树时,只与邻居节点交换控制信息,这对网络性能几乎没有影响;而在OLSR模式下,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OLSR需要交换大量的控制信息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来保证节点之间的正确通信。因此,在OLSR模式中,用来维护网络拓扑结构而交换的大量的控制信息消耗了很多网络资源,从而导致了数据包丢失率的增加;2)当Anycast移动结点在不同网关之间进行切换时,它会选择一个距离自己最近的IPv6接入网关,从而获取新的IPv6地址,而此地址的分配无需进行地址重复检测。此外,它也不需要进行转交地址的注册以及与家乡代理建立隧道连接,而是直接开始一个新的通信或者通过地址绑定信息来继续原来的通信,这大大缩短了移动结点在不同网络之间的切换时间,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同时也丢失了一些数据包;3)当Anycast移动结点数目增加时,不同的IPv6固定结点可以通过不同的IPv6接入网关与不同的最优Anycast组成员进行通信,也就是IPv6固定结点的Anycast服务请求被分布到不同的最优Anycast移动组结点进行处理,实现了负载均衡,因此,随着移动结点的增加,数据包接收率也随之增加;4)当一个新结点请求加入一个MANET网络或者请求成为一个Anycast组结点时,它只需要传输很少的控制信息数据包就可以获取新的IPv6地址或者成为Anycast组成员。由于这些控制信息数据包所占用的MANET网络资源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当移动结点数目增加时,这些控制信息数据包的接收率会随之增加。
实验结果表明,一个Anycast移动结点向IPv6固定结点提供Anycast服务的过程中,无论此Anycast移动结点是否发生移动(比如,从一个IPv6网关接入树移动到另外一个IPv6网关接入树),它都能很好地完成Anycast服务请求。
・136・
结束语 AdHoc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而Anycast服务作为IPv6的一个新特性,也越来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在AdHoc网络中实现
Anycast服务的通信模型,并在实验网络实现了此模型。通
[6]
2003,36(5):48255
LamontL,WangM,VilasenorL.IntegratingWLAN&MANETtotheIPv6basedInternetCommunications[C]∥ICC’03,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May2003[7]
ParkIK,KimYH,LeeSS.IPv6addressallocationinhybridmobileAdHocnetworks[C]∥Proc.2ndIEEEWorkshopSoftw.Technol.EmbeddedUbiquitousComput.Syst.May2004:58262[8]
PerkinsCE,Belding2RoyerEM,DasS.AdHocon2demanddis2tancevector(AODV)routing[C]∥IETF,RFC3561.2003[9]
PerkinsCE,BhagwatP.Highlydynamicdestination2sequenceddistance2vectorrouting(DSDV)formobilecomputers[J].ACMComput.Commun.Rev.,1994,24(2):2342244
[10]ClausenT,JacquetP.Optimizedlinkstateroutingprotocol[C]
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此模型很好地实现了在AdHoc网络中的Anycast服务。
由于在AdHoc网络中实现Anycast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Hinden,HindonR,DeeringS.Internetprotocolversion6ad2dressingarchitecture[C]∥IETF,RFC3513.2003[2]
WakikawaR,MalinenJ,PerkinsC,etal.GlobalconnectivityforIPv6mobileAdHocnetworks[C]∥IETFInternetDraft,draft2wakikawa2manet2globalv6203.txt.2003[3]
NartenT,NordmarkE,SimpsonW.NeighbordiscoveryforIPversion6(IPv6)[C]∥IETF,RFC2461.1998[4]
ThomsonS,NartenT.IPv6statelessaddressautoconfiguration[C]∥IETF,RFC2462.1998[5]
TsengYu2Chee,ShenChia2Ching,ChenWen2Tsuen.Integra2tingMobileIPwithAdHocNetworks[J].IEEEComputer,
∥IETF,RFC3626.2003
[11]HaasZJ,PearlmanMR.Thezoneroutingprotocol(ZRP)for
AdHocnetworks[C]∥IETFInternetDraft.draft2ietf2manet2zone2zrp204.txt,2002
[12]PerkinsC,MalinenJ,WakikawaR,etal.IPaddressautoconfi2
gurationforAdHoc
(上接第132页)
ices,2007IEEECongress.July2007:2372243[4]ZengMing,LuoYing,YangYang.AfastmethodtobuildGridworkflowsystem[C]∥MachineLearningandCybernetics,2008InternationalConference.Volume2,July2008:6292633[5]
LiuMin,YanJun2wei,BaiLi.TheInter2operatingMechanismoftheAlliance2Collaboration2OrientedDynamicGridWorkflow[C]
通过对两个栈中的元素进行的匹配验证,说明了基于Petri网技术构建的ITS工作流网结构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针对智能交通中车辆调度工作流建模的核心问题,采用工作流管理联盟定义的工作流元模型表达ITS中车辆调度业务过程的定义、相关活动、数据和调度条件。以Pe2
tri网架构工作流过程作为核心,将Petri网的库所、变迁和弧
∥IntegrationTechnology,2007.ICIT’07.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March2007:3012306[6]
ParkM2J,KimK2H.Control2PathOrientedWorkflowIntelli2genceAnalysisandMiningSystem[C]∥ConvergenceInforma2tionTechnology,2007.InternationalConference.Nov.2007:9512960[7]
与ITS工作流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对应,更好地描述了实际的车辆运行业务过程。采用自顶向下的分层树形分解方法建立了适合ITS的车辆调度工作流模型。设计的4个分解规则在构造模型的同时,可有效地避免模型的结构冲突问题。另外,定义的活动的动态添加和删除策略能适应实际车辆运行的实际状况,也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柔性。最后提供了算法来验证动态修改后的模型的有效性,以检测结构和语义冲突,确保修改后的工作流模型的正确性。
罗新星,岳柳青.一种基于树形分解的柔性工作流模型[C]∥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2006
ZhaoWen,HuangYu,YuanChong2yi.SynchronicDistanceBasedWorkflowLogicSpecification[C]∥HighPerformanceComputingandCommunications,2008.HPCC’08.10th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Sept.2008:8192824
[8]
参考文献
[1]
BergerCR,SmithE.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Pro2videOperationalBenefitsforNewYorkMetropolitanAreaRoadways:ASystemsEngineeringApproach[C]∥ApplicationsandTechnologyConference,2007.LISAT2007.IEEELongIs2land,May2007:128[2]
HuangAiling,ShenJinsheng,GuanWei.ITSplanningmethod2ologyforChinesecitiesanditsevaluationmode[C]∥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Conference,2006.ITSC’06.IEEE,Sept.2006:112521130[3]
SordeSW,AggarwalSK,JieSong,etal.ModelingandVerif2yingNon2DAGWorkflowsforComputationalGrids[C]∥Serv2
[9]
LuhYuan2Ping,Pan.Collaborativeworkflowsolutionfordis2tributedproductdevelopment[C]∥ComputerSupportedCoopera2tiveWorkinDesign,2008.CSCWD2008.12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April2008:5942599
[10]LuKai,LiuQiang.AnAlgorithmCombiningGraph2Reduction
andGraph2SearchforWorkflowGraphsVerification[C]∥Com2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inDesign,2007.CSCWD2007.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April2007:7722776[11]周温庆,冯文菲,陈继努.基于GIS平台的GPS智能车载终端的
设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z1):18221
・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