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家园合作在幼小衔接中对幼儿能力培养的作用

试论家园合作在幼小衔接中对幼儿能力培养的作用

来源:华拓科技网
试论家园合作在幼小衔接中对幼儿能力培养的作用

概要: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园合作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家园合作,幼儿成长会更加健康、快乐,让幼儿在自由的蓝天下,尽情的奔跑、尽情的玩耍,有利于幼小衔接。

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需要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合作,更是幼小衔接最有利的“武器”。因此,通过家园合作,能够形成一股有效的教育合作力量,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家园合作——提升幼儿科学素养

(一)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提高家长科学素养,让家长懂得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为了做好幼儿的幼小衔接,在幼儿科学教育上,促使家长能够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态度,在方法上、理念上都能够形成共识,就需要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强化家园之间的相互沟通,掌握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并且详细地告知家长,家园合作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有何作用,让家长认识到以往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上存在的不足,从而积极地改进教育的方法、改善教育行为,从而促使其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拥有去学习、去探索的欲望,尽可能地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担任启蒙活动中的一个角色。

通过教育宣传栏、科学讲座以及推荐科学书目等方式,也能够搭建家园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积极地引导家长对于自身科学知识的积累,以此来提高自我素养,让家长认识到自我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大资源宝藏。

(二)创设家庭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为小学学习做好铺垫

环境属于一项隐性的课程,也是小学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学生发展、智力方面,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科学的兴趣,并非是家长、教师的一味强加,更多的是需要创建教育环境,让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当中能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尝试,幼儿可以逐渐地去适应小学化的教学模式。

作为幼儿科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为了更好的做到幼小衔接,教师不仅仅是为幼儿创建良好的科学活动环境,同时也要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密的,对于幼儿的发展,家庭环境的作用不可忽视。良好的家庭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作为幼儿探索激发的催化剂,通过这一家庭环境资源的利用,对于亲子关系也有促进作用,逐渐地,幼儿对科学会产生情感,从而提高探索科学兴趣,从而为了小学生活打下基础。

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没有安全的心理氛围,幼儿就不可能产生主动的学习、探究动机,只有心理上的安全,促进幼儿去探究、去学习,所以,我们不能够忽视在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家长的重要性。

第二,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在探索科学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情境性的方式产生这种行为。所以,向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就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激情。在科学教育领域当中,物质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精神,也是幼儿去认知周边物质世界、构建物质世界的枢纽。在操作这一些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保持更深入、更持久的探索欲望,感受到科学世界的美妙与神奇,从而获取更多的经验。

(三)亲子科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适应未来小学学习氛围

在幼儿园当中,可以举行科技运动会、科学开放日活动,让每一位家长都参于到构建科学教育活动课程中去。当今小学教学,要求了家长能够更多的去帮助孩子学习,因此,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家长不仅仅是传统模式中的观摩者,不再是被动的、静态地观看孩子如何去玩耍,而是通过晚班的身份,和幼儿一起参与到科学探索当中去,在父母的陪伴下,幼儿的探索兴趣也能够被激发出来。幼儿在教师的细心引导下,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科学小实验、开展科学小游戏,有利于帮助家长去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过程,这才是科学方法最有利的掌握方式。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科学教育内容的编写上也要建立不同的科学活动手册,将家庭当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游戏挖掘出来,将科学教育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家长能够陪同幼儿做实验,在操作中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善于抓住机会进行各项科学知识的教育,帮助幼儿提升科学知识的兴趣,提升其动手能力,加深知识面。

二、家园合作——剔除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一)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会对幼小衔接产生影响 1.家庭教养、教育方式不当

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初的场所,幼儿最早拥有的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到的。所以,如果家长的教养方式、态度不对,就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例如:家长对于幼儿过于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轻视情感,重视智力开发等等都会导致幼儿出现自信心缺乏、同情心缺乏、情感淡漠等诸多问题。这样对于小学阶段的同学相处,学习等都有影响。

2.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不够重视

幼儿获得社会性发展中,模仿是最主要的途径。对于幼儿来说,单纯的说教无法起到明显的作用,幼儿主要是对教育者自身的表现的一种模仿。很多时候,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教师都是注重自身有意的教育行为习惯,而忽视了日常的语言、生活举止等对于幼儿的教育影响。从实际上来说,幼儿在体会以及人事社会规范上主要是通过成人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并且通过进一步的模仿行为来将其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父母、教师的教育态度缺乏连续性、教育方式的一贯性、言行不一等都会导致幼儿出现混乱的规则认识,更会误导幼儿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果在幼儿园形成了定势,那么在小学再强行让孩子进行改正,就存在很大难度,所以,做好幼儿园教育,有利于幼小衔接。

(二)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创造幼小衔接契机

1.分享科学教育理念,建立家园沟通互动机制,让学生使用未来的小学模式 第一,从幼儿园方面来说,幼儿园应当尊重家长提出的各项要求与建议,最大限度地谋求家长积极地配合到教育环节来。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地开展相互交流,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倾听家长对幼儿园提出的建议,并且利用开放日活动、电话、家长学校等,针对个别具有典型性行为的幼儿发展问题,向家长进行教育知识的宣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地收集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以此对幼儿园的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更新与调整。

第二,从家长方面来说,家长应该将自己的意见、看法主动向幼儿园提出,了解幼儿园现有的、未来的教学计划,能够积极地回应幼儿园的各种要求,并且有意识地将家庭教育目标与幼儿园目标达到水平。另外,对于幼儿的发展,家长也可以请教教师,寻求更多的合作、加深合作,从而促进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科学方法和策略的采用,让学生逐渐地适应未来的小学学习

(1)言传身教法。“教育过程主要是精神成长,等待精神成长到一定阶段,能够作为获取科学知识的一个部分。”幼儿精神的成长一直受到教育者、父母的精神面貌、言语态度等影响。所以,在家园合作当中,教师与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并且以此为基础,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分辨善恶,如此,对于幼小衔接也有促进作用。

(2)情景法。小学生活会涉及到道德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儿园学习中,我们就需要注意幼儿不良的品质都会涉及到部分道德问题,例如:撒谎就是其中的一项重点。道德学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幼儿的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就需要运用日常的生活、游戏等方式,为幼儿创设虚拟的、真实的教育情境,来提升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幼儿体会到道德规范所具有的意义,从而逐步地内化成为自己的规则,剔除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袁冰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家园互动[J].好家长.2012(Z1):77-78 [2]石伟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7):56-58

[3]吕虹霞.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8(06):95-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