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金融简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131 学时:18 学分:1 一、课程简介
《中国金融简史》是研究从先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本课程将金融基本原理与金融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勾勒了金融学的脉络框架,论述了货币与金融的发展规律。
二、课程的类别、作用和目标
本课程属于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金融历史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为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当今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中国金融简史是考查课程。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国金融简史》的先修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等。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等课程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中国金融简史》从历史角度建立对金融的认识,为学习其他金融类课程
Word专业资料
.
提供必要的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 《中国金融简史》作为专业选修,为学生继续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当代金融理论前沿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容
(一)《中国金融简史》理论教学容
主要教授:中国历代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等知识。
(二)课程重点、难点
1.金融历史规律的理解。学生要在通过有限的课程中掌握各个时期货币制度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是本课程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2.金融事例分析。通过对中国金融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货币和信用制度的得失。要求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当前金融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对实际金融事例的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第一章 明清前信用和货币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先、至隋、唐宋元朝时期的信用和货币。
第一节 先的货币和信用 一、先货币 二、先的信用
Word专业资料
.
第二节 至隋朝的金融 一、 至隋朝的货币 二、至隋朝的信用 第三节 唐宋元朝金融 一、唐高祖时期的币制改革 二、宋朝币制特征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四、唐朝的汇兑和货币兑换业务 第四节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 一、明清时期的钱币
二、明清(鸦片战争前)的信用和信用机构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清的金融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鸦片战争后货币制度、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展,中国银行业的兴起。
第一节 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 一、晚清银钱制度及其弊端 二、钱庄的发展和演变 三、票号由兴盛到衰落
第二节 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展 一、外国银行的设立 二、资金来源 三、主要活动
Word专业资料
.
第三节 中国银行业的兴起 一、历史条件
二、中国通商银行的建立 三、户部银行 四、交通银行
五、早期中国银行业兴起所表现的特点 第三章 北洋统治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北洋统治时期的金融业的发展。 一、“善后大借款” 二、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第四章 国民统治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币制改革。
第一节 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 一、设立银行
二、控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三、设立中国农民银行
四、设立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 五、推行合作金库 第二节 币制改革
一、英国、美国对中国货币支配权的争夺 二、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
Word专业资料
.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总崩溃 一、法币加剧恶性膨胀
二、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的黄金 三、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的外汇 四、金圆券的出笼及其崩溃 五、官僚资本外逃 六、银元券的垂死挣扎 第五章 新主义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新主义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及大一统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二、1952——1978年:大一统金融体系的形成 第六章 经济改革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新时期金融体系的建立。 一、银行地位的确立 二、恢复和设立国有专业银行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 四、性银行的建立 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
六、2003年开始,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七、农村信用社改革 八、城市信用社的清理整顿
Word专业资料
.
九、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五、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习题等方法与形式组织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的方式:
(一)分析各个时期的金融现象,提高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从先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与学互动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辅之课堂外的讨论,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课堂案例分析、课堂或课后的作业练习、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二)提供课外阅读线索,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 向学生推荐、介绍和点评国外相关文献,通过在阅读中进行学习金融发展的历史,并深化对课程教学容的理解和消化,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应用多媒体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Word专业资料
.
课堂章节 讲授 (学时) 第一章 明清前信用和货币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清的金融 第三章 北洋统治时期的金融 第四章 国民统治时期的金融 第五章 新主义时期的金融 Word专业资料
实验课 (学时) 课 习题小(学计 时) 3 3 3 3 3 3 3 3 3 3 .
第六章 经济改革时期的金融 总计 七、教材与参考书
[1] 燧. 中国金融史. : 高等教育,2007.
[2] 雨露, 忠恕. 中国是部金融史. :联合出版公司,2013. [3] 洪葭管. 中国金融通史. :中国金融,2008. [4] 端六. 清代货币金融史稿. :大学,2007.
18 18 3 3
Word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