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种意识”

论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种意识”

来源:华拓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育园地NO・28・2006・83・ 论强化 高校思想 政 治工作的“三种意识" 纪文元 余新然2 (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4'1'1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宣传部福州 350002) 摘要:Rx-5--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主体和关键参与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 须强化政工干部“保持本色”意识保证教育方向,强化“扮好角色”意识落实教育理念,强化“创出特色”意识 推动工作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政工干部意识 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主体和关键参与者。 学中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传授者、生活道路的知心引导者、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的剧增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接 受了许多新挑战,这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人生困惑的心理疏导者等。他们这种渴望有良师益友的 愿望,不仅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更是对 对此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 化政工干部保持本色、扮好角色、创出特色的“三种意识”。 1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三种意识”的必要性 近几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时代发展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给予明确客观的定位,那就是既为 师也为友。同时重视受教育者的要求,从他们实际需要扮 好角色,构建好双方的回应交流渠道,是增强思想政治工 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我们现实中,部分政工干部 仍存在着传统的工作认识超过现实的工作要求的现象。他 们受传统工作思维的影响,特别是计划经济下,一些 政工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下“我打你通”、“灌输”等 带有行政管理性的工作方法,把政工干部与受教育者之间 师生关系误解为行政管理关系,从而忽视了受教育者在思 政工作中能动作用和主体关系要求平等的要求,忽视了思 想政治工作是回应交流的实践活动过程,不自觉地把角色 孤立化。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仅丰 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壮大 和提高了政工干伍。但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在 取得发展的同时,由于改革的开放性决定了人的思想的复 杂性、自主性,一些政工干部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 新形势对队伍要求不相适应。 首先,一些政工干部对所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 内容、要求在思想上认识不清楚,忽视思政工作的政治性。 第三,部分政工干部面对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办法积 极性不够,甚至在传统办法绕圈,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必 须与时俱进的外在要求。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活动内 容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时 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外部环境和人的思想状况也在不 断变化。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 观点来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思想 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活动主体角度来看,思想政治工作者 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而且还是意识形 态领域内的占领与被占领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此 不仅有个性化的内容,而且有职业性质的内容,并且占有 绝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受教育者面前,代表着社会 主义,代表着党和的路线、方针和的角色始终占 着第一位。作为教育者的思政工作者,丧失或不具有这种 职业的政治性,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假学假懂假信假用,必然造成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工 作内容产生排斥心理,根本无法让受教育者得到应有教育, 必然会出现思想政治工作“异化”现象。目前,越来越多的 人愿意加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并不意味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者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从 实际情况出发,大胆地在思政工作的手段、方法、途径创新 上下功夫,实现思想有新的认识,改革有新的突破,工作有 新举措,实效有新的局面,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 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符合“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 生活”的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由 于部分政工干部缺少与时俱进的意识,从而不能根据变化 在人们认识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也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工 作的光荣性和性产生巨大吸引力,而是当前就业难产 中的实际,大胆进行创新探索,或者只是在表面形式进行 革故鼎新,而未触及实质性的内容,从而无法在思政工作 的方法、手段、途径进行有效地创新,使得思政工作实效性 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对政工干部“保持本色”意识、“扮好角色” 生客观结果,就业这个第一愿望超过了对工作岗位职责的 认识。 其次,部分政工干部作为教育者僵化地对待教育过程, 角色扮演不到位,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回应交流内在要求。 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活动客体角度来看,学生作为受教育 者,有着他们各自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他们渴望在大 意识、“开创特色”意识的培养,不仅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4・2006年第28期中国西部科技 2强化“保持本色”意识,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 方向 “本色”一词意为本来面貌,笔者认为在政工干伍 建设中,“保持本质”的意识培养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内容,它是决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 论学习载体和活动,以史实为依据、以畅谈个人学习体会 为手段,倾注“实情”,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 问题,深化对党的理论、方针、的认识,成为他们理论 学习的引导者;通过深入学生当中了解思想动态,把握思 想脉搏,融入“真情”,用真话解开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的 迷茫和困惑,成为他们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二是通过构建 信息网络,确定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以帮思想、帮学习、帮 生活和思想引导、生活教导、心理疏导的“三帮三导”为重 点,融入“感情”,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问 方向的问题。培养政工干部的“保持本色”意识,应更侧重 于它的思想的政治性和行为的道德性内涵,这是思政工作 的本性决定的。保持本色就是保持职业的政治性和道德 性,其实质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邓 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题,优化他们生活质量,成为他们生活困难的帮助者、心理 “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培养政工干部的 障碍的疏导者;三是通过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学生行 “保持本色”意识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教 为管理规范,在思政工作推行“以德治人”和“依法治人”的 育。二是职业道德的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关键要 理念,以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思维对待学生行为,做到教 解决以什么样的科学理论作为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马 育为主、奖惩分明,促使学生行为规范化、程序化和文明化, 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活动不断深 成为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者。 化。通过自主学习与专题学习、专题讨论与课题研究、集 4强化“创出特色”意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中培训与实践体验、整体要求与个别引导、“以讲促学”与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创出特色既是一个工作 “以行促学”的“五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要求,也是工作的目标,更是个实践活动的过程。创新是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 创出特色的实践活动的关键和灵魂。思想政治工作通过 东思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开展 实践创新,形成自身与众不同的工作特点,形成品牌的工 “五个一”活动:即每年精读一本原著或专题读本,做一次 作内涵,从而在机制、内容、手段、载体方面有所创新、有所 学习体会专题报告,参加一次理论培训班,申报一项科研 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这个实践创新的活动中,最根本 课题,撰写一篇论文,参与一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 的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贴近”为要求, 服务基地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立足实际特别是所在部门的实情,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 从而自觉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立身之本、 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政工作的时代感、 做人之要和兴业之道 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着重解决思政工作者对思想政治 一方面,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革除束缚思政 工作的性质、特征、内容、要求等了解。通过举办辅导员培 工作发展的制度和规定,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使创新后 训班,制定政工干部工作行为规范,树立身边先进政工干 的机制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通过注入时 部典型,开展“我是一名优秀学生政治辅导员”活动等,加 代先进文化的精辟内容,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如环 强职业道德教育,着重解决思政工作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 保理论、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使创新后的内容成为所 性质、特征、内容、要求等了解,明白在实践活动中该做什 在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靓点;通过摒弃与时代不相符 么、不该做什么,正确处理思政工作政治性与需求性的关 的做法,以人为本,积极探索与实际相符合的做法和手段, 系,深化他们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 使创新后的手段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双方主体的和谐统一; 3强化“扮好角色”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通过拓宽思路,用发展的思维、时代的眼光,充分开发和利 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学习、生活在一块,是学生大 用一切有利于思政工作的空间和时间,使思想政治教育融 学期间接触最多、交往最密的老师。思想政治工作者角色 入时空中,使创新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成思想政治工 扮演能否到位,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间接影 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局面。 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因此,扮好角色是思想政治 另一方面,要在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同时, 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客观需要。根据这个客观 应该处理好两个关系问题;一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问题, 需要,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出发,思想政治工作人 即不能仅仅为了创新,而使创新后的实践活动完全丧失或 员的角色内涵可以概括为:学生理论学习引导者,学生思 偏离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轨道;二是传承和创新的关系问 想认识的解惑者、学生生活困难的帮助者、学习心理障碍 题,即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使创新后的成 的疏导者、学习就业工作的指导者、学习行为活动的管理 果既是对原有工作成果的肯定,同时又是现有工作的继承 者,具体地可以用“良师益友”四个字来概括。 和发展。若在实践活动,处理不好这两个关系,很容易造 一是通过积极参与学生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等学生理 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 参考文献: 1.刘书林.纠正七种偏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1(19):6 2.符廷贵.真知真信真用【J】.求是,2003(6):35 3.张立成,张润枝.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结构研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10~l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