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来源:华拓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9期 2008年9月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掌报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Vo1.28,No.9 September.2008,147 ̄148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林德明 (莆田学院体育系,福建莆田35I100) [内容提要]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担负着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未来体育教师 对武术教学能力,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 修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建议,为我国学校武术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 G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08)09.0147.02 体育教育专业肩负着为全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师资 队伍的重担,因此武术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培养21世纪社 会和人才市场所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高素质、智能型、 1.4缺少武德教育内容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求武术 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而目前我们所用或见到的武术教材 比较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现行教材虽 然内容丰富,有长拳、剑术、太极拳的教法示例,也有组织 教学等,但却忽视了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当 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中华武德的教育对 提高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很高的价值。首先,中华武术 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翻开历史,古 有岳飞、戚继光等武艺高超、救国救民、不惜牺牲、百折不 挠的英雄,近有霍元甲、王子平等,他们不但武艺卓越,而 且爱国图强的精神实堪嘉奖和发扬,他们击败了耀武扬威、 盛气凌人的洋拳师,洗刷了“东亚病夫”这一耻辱,振起中华 民族的武威,为国增光,何等难能可贵。其次,吃苦精神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众所周知,武术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 动,数千年来,随着历史变革,武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 终提倡吃苦精神。拳经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 九,夏练三伏”,“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等充 分体现了武林英杰练功学艺的恒心和吃苦精神。最后,传统武 术,流派繁多,但无论哪家哪派,都十分重视武德修养和端正 武风。因而提出“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格言, 把武德列为习武与教武的先决条件,崇尚人礼道德,讲究谦逊 待人,“敬人者,人恒敬之”。从古到今中华武林崇尚武德之事 数不胜数,将这样多这么好的内容应尽快地编入教材,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激励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 生勤奋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1.5理论教学的时数偏少,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不高 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时数偏少仅有8学时,占总学时数 11%,学生学习武术仅仅对动作规格有所了解掌握,但对武术 运动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高校面对的是认知能力, 理论层次较高的当代大学生,应突出理论教学的特点,而作为 武术的传播者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深刻理解武术的文 化内涵。有资料对国外武术爱好者学习中国武术的目的和对武 术认识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当今国际上迷恋武术者已不仅仅 创造型和复合型的人才来进行。而目前的这种陈旧单一、相 对落后的武术学科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了学生个性 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力难以得到发挥。所以,体 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如何能够在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的安 排下,掌握一定的强身、防身的方法与手段,对中华武术有 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将其弘扬传播下去,这是摆在我们 每一个武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1.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1.1内容单一、陈旧 武术内容广博,拳种众多,现在国家承认的拳种有129 种,还有器械、对练等内容,武术有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 对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武术教学大纲的调查结果 发现,目前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长拳三路、初级剑、 初级棍、初级刀和二十四式太极拳等一些长拳类的套路为主 要教学内容,尽管有些高校对教学内容做出改革,实行组合 动作教学,并由学生自编套路的教学形式;个别学校采用的 是由武术教师自己创编的简单套路,辅以一些武术基本功, 但是从总体上看没有脱离长拳类拳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模 式。造成了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与现代体育课教学的丰富 多彩、生动活泼的客观要求不符;而且这些套路已不能反映 现代武术发展特征,亦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学生高水准的需 求,教材使用的周期长,内容缺乏时代性和系统性。 1.2动作繁杂难记 目前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长拳三路、初级剑、 初级棍、初级刀和二十四式太极拳等一些长拳类的套路为主 要教学内容,每套套路都有三十多个动作,而高校体育教育 专业武术课每学期36课时,每学期要完成两套路以及理论 学习,面对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再短短的十几个学时很难完 成三十多个动作的套路教学,即使学会了打起来总感觉漂 浮,清淡如水,没有真正领会武术精髓。 1_3攻防内容缺失 现行教材中的套路内容,只有动作规格和练习要点说 明,而没有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及用法,学生只是单纯性模 仿教师动作,很难掌握其中的内涵,造成大多数学生对武术 课渐渐失去兴趣,认为套路实用性不高、利用率低、花拳绣 腿,只是一些类似“中国式体操”的身体活动动作,无内在 攻防实质。 [收稿日期]2008—06-02 局限于攻防格斗,表演技巧、强身健体等,而把学习武术的触 角伸向武术的深层,领悟哲理,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2004 年4月3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指出,“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 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 作者系莆田学院体育系讲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8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第9期 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这一文件说明,当前社 会发展对武术提出的需求,就是要通过在学校中加强武术教 育,发挥武术运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1.6缺乏灵活性,不能突出地方特色 根据《纲要》精神: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 气候等不同条件确定课程内容,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 较大的选择空间。每个地域都有代表性的地方拳种,群众基 础深厚,但在教学内容上却基本相同,未能突出地方特色。 何况全国高校武术比赛的参赛项目亦已不限于原有的初级 套路,而是增加了传统拳和器械项目。积极挖掘“乡土”教 运动形式、技术要领、训练过程,还是拳理律法、道德规范, 都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它追求的是通过个人修为,使精、 气、神以一个“道”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在体格层面上体现 出的“道”与功力,是传统武术中的最高境界。把传统武术 纳入高校武术教学大纲,增加传统武术的练功、技击方法和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容并与现代武术相结合。让学生掌握 武术健身养生、娱乐表演、技击格斗的内容,通晓武术的技 术,明白武术的深层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与武术关系密 切的其他文化形态有所认识 2.3积极挖掘“乡土”教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 材,是高校武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教材。“乡土”教材主要指增加地方性拳种。 1.7不能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国武术内容广博,拳种众多,现在国家承认的拳种有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2003)明确提出体育教育 129种,每个地域都有代表性的地方拳种,充分利用、挖掘 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 这些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 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 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其主要任 2.4设置新的武术教学考核模式,加强学生自学自练 务是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技、战 能力的培养以及使考试结果更加客观。 术,具备必要的专项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社会指导能 首先要实行教考分离,使考试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同 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现行教材中只将武术的起源、功能、 时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改善教学质量;其次考核时 内容和分类等设为理论内容,而没有设置各拳种技法、运动 学生可自由发挥,利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编成套,或以已 创伤预防与治疗、养生常识、运动训练以及社会实践等内容, 学套路为主创编成不同形式、不同队形的演练比赛形式,作 不能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为其考核内容,激发了学生课内外学与练的积极性,对学生 1.8缺乏应有的武术环境 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锻炼的开展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积 在学校里,教学场地往往是影响武术教学的重要原因之 极的促进作用。 一。而其他项目都有一块比较理想的专用场地供教学与训 2.5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武术氛围 练,而武术课的教师往往要在学校里到处找地方上课。除了 应加强校际武术交流,经常举办竞赛活动;加强课外武术 一些重点院校外,很多一般院校的场地、器材都无法保证武 教学训练活动,多渠道开展武术活动,如举办武术讲座、邀请 术课的需要,直接影响武术课的进行。运动竞赛是推动体育 武术专家表演等主题鲜明的武术文化节,进一步使学生树立尚 工作的有力杠杆,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促进因素。但武术 武崇德的思想,为武术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氛围严重匮乏,学生无法通过交流与竞赛展现自己所学,不 3.结束语 仅校内各院系间没有武术竞赛、联赛,即使在全国各高校之 现行武术教学理论内容滞后,技术内容单一,缺乏实用 间的竞赛、联赛也几乎没有。 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反映武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不能满足体 2.对策 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武术教学中 2.1打破旧有模式构建“淡化套路,突出技法,强调 存在的这一弊端,就必须以现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为指导, 应用,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武术教材体系 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武术教学的特点、规律以及体育教育专 教学内容应切合大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安排,在强化武 业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武术术科 术基本功、基本套路的同时,增设刨编符合时代特征的短小精 教学内容优化上进行理论研究,为最大限度培养出高质量体 干基本套路,以及在武术教学中适当插入攻防技术的教学内 育人才的实际教学工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容,还应增加武德教育的内容,提炼优秀人文素材尽快地编入 教材,优化教材结构和扩大教材的知识量,尽量体现武术教材 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参考文献】 2.2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传统武术,改进武术理论教学, …1翟少红.试论构建“淡化套路,提倡技击”的武术教材体系[J】. 重视武术文化传授 体育文化导刊,2005,5. 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繁多,内容丰富,运动形式多样而特 [2】贾磊.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应以传统体育为主【J].兰州大学学报, 点突出,各具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代表 2001,2. 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它发生和发 【3】林仰硕,许丽斌.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探讨叨.福建师 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 深刻影响,无论是武术的 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5,5. Research on PE profession’S WuShu course education content reformation in Gener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 LIN De—ming 【Abstract】The students in PE profession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disseminating and universalizing WuShu culture.The teaching content of WuShu has a direct influence to future teachers’ability.Through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ing suggesiton to PE profession’S WuShu COurSe education content in Gener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we provide academic basis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WuShu teaching ability. 【Key words】PE profession;WuShu course;teaching content;reform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