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总结
08年我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以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不很成熟,为了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实验,现将半年来做的工作做以总结,及时查找问题,完善实验方案,为确保实验的顺利完成。
一、课题进展情况
为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领导小组,微机老师担当课件小组的组长,负责资源库的管理,小组成员与学科教师共同提供、更新。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理论研究与学习,明确研究方向。学校也为教师实验提供了很多必要的支持,购买了大量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书籍和音像资料等。
在课题开展之初,我们先对实验教师进行了摸底,了解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按教师对计算机掌握的不同层次进行了分类辅导。共用了一年的时间,开展了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如何上网查阅资料,利用网络下载课件、运用软件Authorware、powerpoint 制作幻灯片等等。学校还为各个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的研究中,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提高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所以我们要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联系
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认知体系;再则就是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 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具体地说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在学科教学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 在明确真实而有意义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混合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尝试探索研究整合课程的评价; 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情况
(一)组织培训。
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对四十岁一下的教师进行培训,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区级信息技术培训,其他教师由骨干教师负责进行二级培训。这样一对一的培训方式,让老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基础知识,以便更好的运用到教学之中。
(二)扎实开诊教学实证研究。
在掌握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同事,我们组织教师进一步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关于教材分析、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学习方式设计等的研究。
并组织教师观看优秀信息技术整合示范课的录像,每位老师撰写观后心得体会。
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和问题需要我们一一的去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引用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总之,不管以怎么样的形式来改革教学,归根结底,是以尊重学生为第一原则,保护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爱和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是我们所有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