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运用 张立友 (白城人工增雨基地,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发展组成结构之一,面对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其显著的影响作用直接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 严重破坏。遥感技术可以进一步对自然灾害在发生过程中对农业种植作物的影响进行高精度范围的监测,强化我国对农业灾害的检测 以及处理方面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遥感技术;农业灾害;运用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1农业灾害遥感监测 遥感技术是2O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 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 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 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目前利用人造 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 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1.1旱灾 旱灾是我国农业发展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由于旱 灾的出现往往会给我国粮食的生产以及经济造成严重的损 失。由于旱灾发生过程中造成了土地内部水分的急剧减少,使 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到严重的抑制,导致了植物的叶片气孔处 于关闭状态之后逐渐的枯萎。遥感技术通过向地面发射主动 微波和被动微波对地面土壤的水分进行检测,通过药膏微波 反射回来的频率,对某一地域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检测,进而 达到提前做好预防旱灾措施的准备。 1.2洪涝 洪涝灾害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由于其发 生时具有突然性,往往使人们措不及防,最后造成了大量的财 产损失。所以,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洪涝灾害一旦发生,会 将农作物淹没并冲毁大量的农田土地。洪涝灾害的破坏主体 是洪水,由于水体具有可见光等相关数据容易被遥感卫星所 采集,所以通过遥感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对洪涝灾害的水 体分布面积进行提取,为保护农作物或提前做出预防措施做 好准备。 1.3病虫害 病虫害对我国农作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大量的农 业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直接破坏造成农作物不可挽回的损失。 遥感技术由于具备快速、高效、精准的特点,在进行农作物的 监控过程中能够对农田实行大面积的监测,通过全天候的监 测方式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病虫害的农田。在利用遥感技术检 测的过程中,由于病虫害会破坏植物的生长结构,遥感技术会 通过植被指数法和红边参数法对植物进行红外分析,进而确 定农田是否遭受侵害。 1.4冷冻害 冷冻灾害一旦发生将会使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农 作物的生长一般选择适宜的季节在适宜的温度中进行生长, 如果突然发生冷冻降温,就会造成农田内部植物大面积的死 亡或者生长延缓,造成减产以及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农作物 一旦发生冷冻害,作物的内部组织就会受到损伤,内部就会出 现抑制因素,造成植被指数在某一时间突然下降,遥感技术正 文章编号:1674—0432(2014)一08—60—1 是通过对比影响前后农作物的植被指数对农作物是否发生冷 冻害进行分析。 1.5风雹灾 风雹灾一般是指由于大风或者台风在发生过程中带给农 作物的负面影响,虽然风雹灾一旦发生所经历的实践比较短 暂,但是由于风雹灾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引 起大量的农作物出现倒伏的现象,并将农作物的枝叶打的支 离破碎,受到伤害的农作物由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枯萎 死亡。而遥感技术在进行风暴灾害的预防过程中并不能有效 的发挥,由于风雹灾对遥感分辨率要求较高,现阶段只能够提 供预警信息。 1.6雪灾 雪灾的主要发生范围在我国的北方农作物种植区,一旦 发生了长期的冰雪灾害,就会对农业种植中的农作物造成影 响,使其出现冻死以及返青过晚的问题,使农作物产量出现降 低。雪灾一旦发生还会导致大量的草牧场提前被大雪覆盖,造 成大量家畜在饥寒交迫中死亡。所以在第一时间掌握雪灾发 生区域的状况对处理雪灾影响将具有极高的价值。遥感技术 通过对地面翻身光谱的分析能够对雪灾发生范围进行确定, 并对雪灾的状况进行分析,了解雪灾的积雪等实际状况,为救 援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 1.7其他 综上所述,由于自然灾害的种类十分的广泛,在进行介绍 遥感技术在农业自然灾害的监测应用中不能够全部介绍到 位,实际上火灾、沙尘暴等自然现象也是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 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危害,合理的在灾害监测中运用遥感 技术,将降低实际的各项因素损失。 2结语 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无论在时效性、空间性还是 在经济性等方面与传统的农业灾害监测手段相比都具有十分 明显的优势,而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并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灾害监测中,必 须进一步加强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 统(GIS)技术的集成,建立完善的农业灾害遥感监测评价系 统,在及时获得农业灾害面积、范围、程度等信息的同时,实现 农业灾害的精确空间定位,并做好农业灾情灾损评估和灾害 的分析预测,为和农业相关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农业灾情 并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作者简介:张立友,白城人工增雨基地,高级农艺师,研究 方向:农业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