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计划

来源:华拓科技网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意义和计算公式的推导。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

4、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能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老师家的菜板有点开裂,你有好办法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给它加一个箍。

教师: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是个好办法,那么需要多长的铁皮呢?

教师:求铁皮的长度,就是求圆的什么? 学生:求铁皮的长度,也就是求圆的周长。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学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教师:圆的周长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的周长有什么区别? 学生:以前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2.合理猜想,确定方向。 教师: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 学生:直径、半径。

教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

教师:怎么验证你的猜测呢? 学生:量一量,算一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周长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 转化: 曲 直

(三)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自学提示: 3、初步认识圆周率

①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②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③小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四)认识圆周率,总结公式。

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课件)

3、理解误差: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4、总结公式:如果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提问: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板书:C=2πr

5、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学习例1:

学生解答后交流汇报,共同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页做一做1、2题 2.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 )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3)π=3.14 ( )

3.李伯伯菜园里有一个半径为3.5米的圆形水池。绕这个水池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圆的周长》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十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圆的周长”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小动物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进行猜想,再具体描述圆的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思考,认识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学生根据对测量圆周长活动过程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计算等操作活动,进一步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然后让学生应用刚刚掌握的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

1、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传授知识

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是进行圆的周长概念教学的认知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维,由正方形周长的概念类比推出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中,圆的周长的测量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共同之处是化曲为直,有意识地渗透了化归思想,

2、、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验证”又是学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在通过例5两次比较,正方形和圆周长的大小,以及圆和正六边形周长的大小,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多少倍,有的学生猜3.4,3.5.有3倍多一些,有的学生根据上面的推理得出圆的周长比圆直径圆的直径3倍多些,比圆直径的4倍少一些,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验证,怎么验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明确要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计算,看结果是多少?如果测量圆的周长,学生想到了绕绳发,滚动法,接着,我就让学生进行分组测量三个圆的直径和周长活动,为了防止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避免学生在活动时没有目的性,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在小组合作前,我明确的提出了提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把数据填在圆的周长记录单上,让组长分工。学生通过实验、计算、比较,归纳出圆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C=πd或C=2πr。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始终把猜想与验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提高了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3、渗透数学文化,注重学生情感教育。

介绍圆周率的时候,通过结合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钢琴曲把数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和数学之美。

一节课有收获,也有要改进的地方,由于上课前准备时间仓促,导入圆周长的概念时学具圆没有准备好,课结束时的小结部分,还可以多叫几名学生说说收获,上课的语言不够精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