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体会

浅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体会

来源:华拓科技网
第1期 姚献平:浅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体会 浅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体会 姚献平 (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杭州市化工研究院,中国杭州310014) 摘 要:通过实例,6-结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注意点.探讨了两者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让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2217.2013.01。001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存在因果关系。科技创 本学毕业后到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植 新是因.没有科技创新的因,就不可能有成果转化 物化学的研究,也出了几个成果。为解决两地分居 的果。科技创新的水平与成熟度决定了成果转化 的困难,1985年本人调到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工 的水平、效率与效益。然而,创新的成果若不能实 作,由于单位科研领域和研发方向不同,本人已无 现转化,即使水平很高,也失去了实际意义和价 法继续从事药物研究工作,成果转化夭折于襁褓 值。本人从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已有三十年,对 之中。当时的杭州市化工研究所正致力于造纸化 此有了一些粗浅的经验和体会。 学品的研发。在该领域.本人发现淀粉衍生物市场 第一 科技创新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科技 需求量很大。国内还很少有人涉足。且与本人在上 创新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 海从事的植物化学也有关联,值得本人研究一辈 早期.不少科技工作者往往走文献为导向的 子,因此本人下了决心。经过充分准备,本人的立 路子。即从文献中找课题,通过文献调研,形成报 项调研报告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很快在部、 告,申报立项,获得批准后进行实验室小试,撰写 省、市列上了科研项目,踏上了该领域二十多年的 论文,完成项目,通过鉴定。由于科研项目与市场 科技攻关历程。 脱节,鉴定后成果即锁进档案柜封存了。其中也有 第三产品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些科研项目能进行中试.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 产品创新可以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目标应瞄 和产业化的很少。 准发明创造。现在市场上各类产品不胜枚举,但高 正确的科技创新思路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根 端产品并不多,发明创造的新产品更少。发达国家 据市场需要立项。项目也要进行文献调研,但调研 起步早,科学先进。他们开发的产品,走过的路子 应紧紧围绕市场需要而进行。项目经过实验室小 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但不能以仿制代替创新,并 试、中试放大后,根据市场需求可以很快进入转化 且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创新。举一个例子, 和产业化推广。产业化取得效益后,又可将一定比 我们在开发造纸用增强、助留、助滤化学品时,发 例的效益返回用于新的研发.从而进入“市场—— 现国外先进的产品对我国以非木材纤维和废纸纤 研发——效益——再研发”的良性循环。本人从事 维为主要原料的纸张效果不明显。经过进一步研 造纸化学品研发以来。承担过三十多个科研项目. 究,发现非木浆纤维短,保水值高,杂化学物质含 全部成果实现了转化,都是得益于这个思路。 量高,与木浆纤维有很大的差别,从而形成了非木 第二一定要选好科研方向,沉下心来研究, 浆纤维专用化学品的开发思路。非木浆纤维最突 持之以恒,一辈子瞄准一个方向钻研创新 出的特点是纤维中高含量的杂化学物质对造纸化 人的精力、智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 学品干扰大,一般在木浆纤维造纸中效果良好的 会,什么都干。如果“打一换一个地方”.不断转 产品,在非木浆纤维中,往往效果不理想。根据非 换科研方向和课题,是很难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 木浆纤维的特点,我们开发了非木浆专用多元变 收稿El期:2013一O1—07 2 杭州化工 2013年3月 2013.43(1) 性淀粉。其特点是分子中含阴、阳离子取代基和增 效官能团,阴、阳电性基本平衡,抗杂离子干扰,产 生协同效应,其增效官能团更是起到了强化效果 的作用,比常规的单取代的阳离子、阴离子变性淀 科研项目,也面临着工程工艺上的重重困难。我们 分析了淀粉衍生物传统工艺的优缺点,决定走出 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子。传统的淀粉衍生物生 产工艺有湿法和干法等。所谓的湿法工艺主要是 指淀粉和化学改性剂在水或有机溶剂中进行反 粉对非木浆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同样 的质量水平上,可以明显地节约木材纤维(表1), 应,反应中止后要经过过滤、分离和烘干等程序; 优点是反应均匀、缓和,工艺设备要求不高;缺点 是能耗高、“三废”严重、污染大、收率低。所谓的干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图1是单元、双元和多元变性 淀粉分子结构示意图。 … 一旦 — 一’ : — _ =< 、 ,一一 互黼子 垡 团多破陛淀粉 图1 单元、双元、多元淀粉分子结构示意图 表1 多元变性淀粉增强剂的应用结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相继开发了非木材纤维专 用增强剂、助留助滤剂、新闻纸专用化学品等系列 产品,申请了多个发明专利,形成了自主知识产 权,专家评价达到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这些非木 浆纤维专用化学品由于能大幅提高纸张质量,节 约木浆纤维,降低造纸污染,节约能耗,经济社会 效益明显。受到造纸行业的欢迎,2003年分别获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 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四 工程工艺创新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重 要环节 一个好的产品.若没有先进制造工艺,最终仍 无法转化生产。能耗、成本、环保都是必须跨越的 门槛。有很多成果,正是因为工程工艺的原因,无 法实现成果转化。一开始,本人承担的淀粉衍生物 法工艺是通过化学试剂与淀粉固液混合,反应在高 温下进行,大多为间歇式;优点是反应效率高,没 有废水或废液产生;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能耗高、 产品稳定性和均匀性差、生产能力低等。据报道, 我国的淀粉衍生物企业,大多采用传统的湿法和干 法工艺技术,规模小、设施落后、能耗高、环保问题 突出,已引起国家环保总局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我们从小试和中试阶段就开始工程与工艺创 新。1988年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了一种介于 湿法与干法之问的半干法工艺。该工艺反应温和, 无废水产生,反应效率高,但仍存在反应时间较 长、设备要求高、间歇式生产、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产量较低等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了设备、工艺工 程师进行攻关,发明了淀粉衍生物粉体连续管道 流态化清洁制造工艺.并于2008年列入国家重大 产业科技专项。该工艺在大量淀粉粉体和微量试 剂的均匀高效混合技术,淀粉粉体流态管道化技 术,快速催化反应技术,工艺系统优化集成等方面 有重大创新。 通过系统攻关和优化集成。项目实现了淀粉 衍生物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清洁生产的要求; 建成了年产万吨级连续流态管道化淀粉改性示范 生产线。2012年该项目已通过验收和鉴定。验收 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工艺实现 万吨投资规模为传统工艺的1/10以下;反应效率 提高10%以上;无废水、废气排放;能耗为常规 工艺的1/4以下:产品质量稳定,已在国内外大型 高速纸机上长期使用。并在万吨级连续流态管道 化生产装置上开发出4O多个高性能淀粉基造纸 化学品,形成了年产20多万t的产业化规模。 第五 要重视应用技术与装备的开发 应用技术是科研成果跨行业应用的高新技 4 杭州化工 2013年3月2013.43(1) 创新基础条件建设,让人才有充分的用武之地。 要重视与机制创新。先进的与机制 能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 杭州市化工研究院成果转化在全国化工科研 院所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杭 化院在创新团队建设上.不仅领衔与大院名所和 多家企业共同组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还创建了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杭州分所,吸引了来自日本、美 图3成果产品在国际纸业之一的UPM公司应用 在高新方面,本人主持完成了国家、部、省市 科研开发项目30余项,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在内的各级成果奖28项次.取得发明专利 12项,开发了40多个新产品,其中有7个系列国 家级新产品。成果转化基地杭州纸友科技公司已 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科技创新十佳 高新技术企业。 在绿色化方面,我们开发的工艺列人国家重 大技术专项,万t投资为常规工艺的十分之一, 每万元产值能耗少于0.03 t标煤,低于同行业近7 倍.且无生产废水。纸友科技公司被评为浙江省首 批绿色低碳标兵企业。 在高效方面,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 100%,成果转化基地纸友科技从注册资金800 万起步,而今已创建了5个成果转化基地,转化 规模已达2O余万t.已创社会经济效益40余亿 元,奠定了我国造纸用变性淀粉行业龙头企业的 地位。 第九要重视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和 机制创新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 团队与平台建设,与机制创新等都是系统工 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要重视创新团队的建设。在科技创新中,一般 小试可以是几个人,中试就需要一组人,而成果转 化则需要一支创新团队。这支创新团队应包括工 程科技人员、应用技术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创 新团队的人才培养应多元化、系统化,尤其要重视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 培养与引进。要重视产学研结合机制。 要重视创新平台的建设。优秀的创新人才需 要有相应的创新平台,平台是人才的舞台,要重视 国、德国等多名国际专家参与合作:在平台建设 上,先后组建了一个国家级研发中心,一个省级重 点试验基地,三个省级研发中心;在上,鼓励 科技骨干持股,进行无形资产量化,并吸引风险投 资公司、社会法人投资和外商投资。以开放的姿态 组建多元投资的规范的股份制成果转化基地(公 司);在机制上,实行成果持有者拥有技术股权,通 过绩效激励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在成果转化上, 先后在浙江、吉林、广东、河南、山东创办了十多个 科技型企业(成果转化基地),其中有三个高新技 术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技术创新 和成果转化体系 第十 要重视成果研发与应用领域的不断深 化和扩展 科技创新是无止境的,应不断深化和扩展。以 本人从事的淀粉衍生物研究领域为例,淀粉是重 要的生物质资源,从这个资源出发,淀粉分子通过 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技术创新,可以创制成各种性 能优异的淀粉衍生物产品。目前,国际上直接以淀 粉为原料或对淀粉进行衍生处理所得的产品已有 2000余种,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油 田、铸造、农业和石油化工等行业。前二十年,我们 的研发几乎都集中在造纸用淀粉衍生物上。近年 来,我们的研发已扩展到食品、纺织、粘合剂等领 域。目前食品用淀粉衍生物已开发了几十个新产 品,在东北创建了专门的成果转化基地,年产量已 达2万多t,广泛应用于方便面、火腿肠、冷冻食 品、鱼糜食品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与美国专 家合作开发了专门用于糖尿病、肥胖和便秘患者 专用的健康食品抗性淀粉膳食纤维,并已推向市 场。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深受大众欢迎,前景十分 广阔。我们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道路上也越 走越开阔。 (下转第l 1页) 第1期 余凡,等:苜蓿多糖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 [8]向东,赖凤英,梁平.碱法提取南瓜多糖的研究[J].食品 4展望 目前我国对苜蓿多糖的利用仅是粗产品,对其 研究仅限于实验室。还没达到商业化。国内外对苜 蓿多糖结构的研究报道还很少。苜蓿多糖对人和 动物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虽然苜蓿多糖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技术不成熟 l丁业科技,2004,25(11):120—122. [9]向东,赖凤英,梁平.碱法提取南瓜多糖的研究[J].食品 工业科技,2004,1 1:120—122. 『10]赵晨溟,刘钧发,冯梦莹,等.不同提取方法对龙眼多 糖性质的影响fJ].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0): 1298-l305. 『l1]张东杰,张爱武,冯昆.苜蓿多糖提取优选工艺条件的 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3,1:32—34. [12]蔡彬新,周逢芳,姚玲灵.海带多糖的提取工艺[J].食 品研究与开发,2012.33(9):8O一82. 的问题,但其应用前景很广阔。首先对苜蓿多糖的 生理作用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许多未发现的药 用价值都还需进一步研究。其次。苜蓿多糖的免疫 增强效益和抑制HIV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的 『13]吕明生,王淑军,房耀维,等.超声波提取雪莲薯多糖 1=艺优化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J].食品科学, 2011,32(2):24—27. 作用,展现了其独特的功效,可以从单纯的动物试 14]陈红,张波,刘秀奇,等.超声波辅助提取水溶性大豆 多糖及纯化 艺[J].食品科学,20ll,32(6):139—142。 验向开发人的营养保健品、医疗用品方向发展,这 些都指明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再者,国际上对糖 类的研究日新月异,内容包括糖生物学、糖工程学 [15]刘小丽,黄晋杰.微波辅助法提取香菇多糖的工艺[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3):13一l7. f161蒋文明,李爱军,汪辉,等.微波辅助碱液提取仙草多 糖[J].食品科学,2011,32(4):11—14. 『17]石勇,王会晓,纵伟.复合酶法提取红枣多糖T艺研究 『J].食品工程,2010,4:31—33 『18]张雪婷.超滤法和醇提法在苜蓿多糖提取中的研究 fJ].农业经济与科技,2007,1:l14—115. 等,目前日本,美国,欧盟十分重视糖类的研究,都 相继启动了研究平台。总之,苜蓿多糖作为一种天 然植物多糖。其研究会有很大的价值,加之苜蓿的 廉价、资源充足,苜蓿多糖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广 阔的前景。 『19]张素霞.香菇多糖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J].长江蔬菜, 2009,14:52—55. 参考文献 【1]杨丽峨,胡雪华,程美蓉.苜蓿多糖提取工艺研究【j].上 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20:6—10. 『2]陈佩佩,阎景彩.苜蓿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 『201张军,王三虎,等.苜蓿多糖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应答 作用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3,10:57—59. f21]江振莹,玉兰.水溶性苜蓿多糖对肉仔鸡营养免疫作 用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5,26(1):15—16. [22]张东杰,冯昆.苜蓿多糖抗肿瘤活性初探[J].中国食品 学报,2006,6(6):40—43. 『23]王涛.赵谋明.多糖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 2006,6(1):103—106. 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J].广东饲料,2012,21(3):29-32. [3]王彦华,王成章,史莹华,等.苜蓿多糖的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20o7,24(4):50—52. 『4]王谦,李满意,张浩军,等.超声波在香菇柄多糖提取中 『241张丽萍,张东杰,冯昆.苜蓿多糖的提取组分对HIV 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中国食品学 报,2006,6(2):59—61. 的应用研究初探[J].食用菌,2007(5):53—54. 『5]陈小燕,高泽立.多糖的研究进展一多糖对机体免疫功 能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5): 540-542. [25]韦魏,李雪华.多糖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 册,2005,32(3):179—184. [6]陈怡.天然多糖的研究概况[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药现 代化,2000,2(6):52—55. [26]魏传晚,曾和平,王晓娟,等.多糖及研究进展简述[J]. 广东化_T,2004,1:36—40. [7]黄小蒇.药用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化 工。2010,30(12):32—36. [27]王玉华,王伟.地黄多糖的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 志,2007,41(5):81—83. (上接第4页)总结三十年从事创新创业的体 会,本人认为一定要在从事的专业研究领域做到 持续创新。从产品创新到工艺创新,到应用创新, 科、跨领域人才团队的紧密合作,实行产学研用结 合,组织好创新团队,而且要坚持、机制和管 理创新:还要坚定不移地树立市场是检验成果技 术的唯一标准的理念。课题从市场来,创新过程回 绕市场需求,创新成果推广到市场,市场效益反馈 科研,由此才能走向良性循环.实现科技创新与经 济的紧密结合,实现创新与成果转化双丰收。 到成果转化,要一杆子插到底。我院几个成功的成 果转化项目,差不多都是经历了十多年。二十多 年,甚至三十多年持续创新而取得的。另外,科技 创新和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