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蚌埠:突出培育创新主体 聚焦壮大新兴产业

蚌埠:突出培育创新主体 聚焦壮大新兴产业

来源:华拓科技网
i l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巡礼 介机构10家。 把当涂、慈湖等条件较好的开发区发展成为省级高新区。 强力推进马鞍山国家“863”新材料基地建设,整合提升博 望省级刃模具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水平,争取升 格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争取到2015年,全市科技企 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 200家。 五是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深入实施高层次 实施方案还制定了相关保障措施,包括建立统筹协 调、激励、投入引导、保障促进、考核评价等五大机 制。其中,在建立投入引导机制方面,将从今年开始每年 设立5000万元技术创新工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创新型 企业奖励.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 关键技术、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与国家、省重大项目配 人才引进“61l”计划.争取6年内引进10名海外领军型 人才、10个创新团队。组织开展“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 活动,在骨干企业新建2-3个院士工作站、2~3个博士后 科研工作站。 六是打造优良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 套.科技贷款风险补偿,以及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引导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在建立政 策激励机制方面,将尽快制定出台促进马鞍山市自主创 新的相关措施,重点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 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创新型企业所得税 奖励等,同时规定对新标准下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转移来该市或投资成立新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 优惠 科技中介服务、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要素 交易、产业技术研发等5个平台建设,力争技术市场成交 额年均递增20%以上,培育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科技中 蚌埠: 突出培育创新主体 聚焦壮大新兴产业 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 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为加速蚌埠崛起带 来了重要机遇。为此,蚌埠市提出,要进一步聚焦壮大新 兴产业,以培育创新主体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 心,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和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区域经济增 长极.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的百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 力度。积极组织利用国家、省专项资金,推进企业快速成 长。 四是拓展产业研发平台。加快推进发酵技术工程研 究中心、玻璃节能工程研究中心、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创建起重机研究院、医 药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新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 家.力争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企业 技术中心10家。 是强化科技资金保障。市财政安排自主创新专项 资金高于省级财政对市的专项投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 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0_3个百分点以上,将县区 财政科技投入纳入市目标考核.县区科技拨款占财 五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孵化养殖装备基 地、起重机研发生产基地、国家一类新药研发生产基地等 政预算支出比重达到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 的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 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光伏产业 园、玻璃新材料产业园、电子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等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培育壮大光伏、生物、 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等六大 创新型产业,着力抓好30个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 资150亿元,年产值达到40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 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 三是打造产业发展龙头。支持丰原生化、玻璃设计院 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创建国家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基 地、省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六是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围绕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争 取国家各类创新资金支持较上年增长15%以上,实施重 大科技攻关项目20项以上,开展重大科技成果挂牌转化 试点,力争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较上年增长10%以上。 闰家技术创新 程试点1:作巡礼 慧 Ec 七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和上 员数量增长15%以上,申报创建3支省“115产业创新团 队”。 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新 建5个“科技路路通”服务站,力争建成国家玻璃及晶硅 材料制品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八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组织编制《蚌埠市人才发展 九是健全融资服务体系。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 设为契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出质和在建工程 抵押等新型金融产品业务,加快推进安徽昊方、泰格生 物、天润公司等企业上市,加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运 作和管理,力争创投基金投资额达5000万元以上,引进 市外金融机构2家。 中长期规划纲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 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启动实施“3221”产业创新团队 建设工程,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力争全市研发人 淮南: 全面部署落实技术创 3月31日,淮南、市召开技术创新工程试 点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以曹勇为组长的试点工作 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贯彻省国家枝术创新工程安 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意见》和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 性强的措施,全面部署落实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淮南市将紧扣“两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创新推动 战略.围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以“四点一 园”自主创新高地建设为主抓手,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 试点工作。 一是突出企业主体建设。从今年开始每年培育省级 企业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开工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 务中心和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支持 淮南矿业集团申报建设国家煤炭工程技术研究院,加快 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1~3家,市县级创新型(试点)企 业10~15家,到2015年,各级各类创新型(试点)企业达 到100家:高新技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 值500亿元:实现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2000件,授权量 达到800件以上 二是突出产学研一体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 煤矿瓦斯治理家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 和环境保护国家重实验室及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 实验室建设;加快科技源共享平台建设。到2015年,各级 各类研发机构达到100家。 五是突出创新人才建设.为提高全市技术创新能力 势作用。引导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支持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股份制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 共担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 构.开展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的业务活动。 三是突出创新载体建设,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 提供智支撑。3年内培养30名左右创新团队带头人,大 力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集聚。 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六是加大创新投入,完善措施。自2011年起,市 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投资4亿元,2011年完成1.8平方 公里启动区的路网建设,全面开工建设7.6平方公里高 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安徽省煤化工(淮南)建设,计划总投 资56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1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 投资18亿元: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支持毛集国家可持 财政科技经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整合 科技专项资金,设立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每年市财政投 入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保障技术创新工作的实施;到 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l5亿元。进一步制定、完 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出台《淮南高新技 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打造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特色 的省级毛集民营科技产业园 四是突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创新资源整合共 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投资优惠的若干规定》、《推进自 主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实施细则》,并强化的 执行和落实。 20l0 享。每年新建lO家以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陈泰 4期■■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