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它拥有的法人资格、的校园校舍、的教学和财务管理、招生和颁发文凭资格。学院自1999年在浙江大学开办城市学院以来,发展迅速。全国现有学院300多所,承担这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相对于完全设置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又处于一定的劣势。而学院的毕业生自身的一些特点又使得其面临的就业形式具有某种复杂性。对于任何学院来说,要想做强做大,提高影响力,学生就业问题无疑是学校应该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与英对自然也就成为了所有学院的共同课题,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前景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作为学院的学生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本课题试图在总结、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历史经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经济学理论、人职匹配理论、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决策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提出改善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我国高校和学院就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类型和层次人才需求的一般情况及其差异,为人们和毕业生提供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第一手信息,也为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总结我国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特别是我国经济改革的趋势与要求,同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总体情况,试图从总体上把握社会需求变化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出来。通过分析,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为学院提供进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有关信息,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参考;为国家制定相应的以及为高校做好进一步的人才规划设计等科学决策工作提供服务。本课题分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阐释学院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人职匹配理论、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决策理论等具有代表性的就业指导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在阐述理论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指出目前院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问题。第三部分建立起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典型模式,为华夏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作用。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当前华夏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就业指导理论,借鉴成功经验,提出改善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学院;就业指导;华夏学院;指导模式Ⅱ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c伽rdingtoorganizingthenewmechanismandmodeofundergraduateauniversities,independentCollegeiswhichisincapital.Itaprivatehighereducationsecondarycollegecombinationofexcellentcorporatehigh-qua|ity’educationalresourcesandsocialhascapacity,campus,dormitory,education,financialaremanagement,enrollmentanddiplomaqualificationwhichallindependentfromuniversities.IndependentcollegeshavedevelopedrapidlysinceestablishedCityIndependentCollegesin1999.AtpresentChinaindependentcolleges.TheymissionandareZhejianghaveUniversitymorethan300undertakingonethirdoftheundergraduateeducationbecominganimportantpartofhighereducation.Comparewithindependentprivateuniversities,independentcolleges’graduateshavecertainsuperiority.Buttoontheotherhand,theyhavecertainweaknessthatcompareuniversities.Andsomecharacteristicsofindependentcolleges’graduatesaremadethemincomplexsituationofemployment.Undoubtedly‘'theissue’’ofemploymentindependentundergraduateswantstohastobepaidmuchmoreattentionforanycollegethatexpandandenhanceitsimpact.Especiallytheproblemofemploymentisevenseriousforallgraduates.Underthiscircumstance,howtosolvethisproblemhasbecomeBaseonaCOlillnonissueforallindependentcolleges.suInlnaryandanalysisworkingexperiencesandproblemsHuaxiaof.employmentaccordingtoguidanceinWuhanUniversitytheEconomicsofTechnologyCollege,Theory,Human-JobsubjectwillMatchTheory,CareersomesuccessfulandDevelopmentalTheory,andCareerDecision-MakingTheories,usepresentcasesofthisissueforreferences.ThissuggestionssomeimprovementforcountermeasuresTechnologyemploymentguidanceinWuhanUniversityofHuaxiaCollege.By舭actualsituationofemploymentatuniversitiesthedemandfordifferentmodelsforandindependentcolleges,andwewillprovidefirsthandrefcrencesasofanddifferentlevels.someemploymentinformationatgraduates,andprovideemploymentoptionaswell.Furthermore,wewiUemploymentsumupmainfeaturestoChina'sgraduatesnationwideindependentcolleges.AccordingHI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ocio-economicandculturaldevelopmentneeds,particularlythetrendofeconomicreformandrequirementsinChina,meanwhile,combiningthedevelopmentandoverallsituationofhighereducationinOUrcountries,tryingtograspoutsomeregularitiesinthechangingneedsofsociety.Throughanalysis,inaccordancewiththe心即ldofsocialdemands,toproviderestructuredgraduatestraininginformationatindependentcollegesandreferencesatthesametime.Inaddition,toprovideservicesforformulatingnationalrelevantpoliciesandscientificdecision-makingoffurtherhumanresourcesplanatuniversities.Thissubjectisdividedintofourparts.Thefirstpartexplainstheoreticalbasisofgraduates’guidanceatindependentcolleges,focusonEconomicsTheory,Human-JobMatchTheory,CareerDevelopmentalTheory,andCareerDecision—MakingTheories,andlaysasolidtheoreticalfoundationforthesubject.Thesecondpartisbasedonthetheoreticalbasis,diagnosesthesituationofgraduates’guidanceatindependentcollegesandindicatesproblems.Thethirdpartsetsupatypicalmodelforgraduates’guidanceatindependentcollegesandespeciallytoprovidereferencesforHuaxiaCollege.Thelastpartwillpresent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someimprovementforemploymentguidancein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HuaxiaCollege.Keywords:Independentcolleges;Employmentguidance;HuaxiaCollege;Gllidancemode】IV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j12E…………………………………………………………………….………………………………………..IAbstract………………………………………………………………….……………………………………..III第1章绪论………………………………………………………………………….11.1研究的背景……………………………………………………………………l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1.2.1研究的目的……………………………………………………………21.2.2研究的意义……………………………………………………………31.3国内外研究动态………………………………………………………………41.3.1国外研究动态…………………………………………………………。41.3.2国内研究现状…………………………………………………………91.4研究思路与方法……………………………………………………………。101.4.1研究思路……………………………………………………………。1O1.4.2研究方法………………………………………………………………111.5研究内容…………………………………………………………………….1l第2章院校就业指导理论基础………………………………………………122.1人职匹配理论………………………………………………………………122.2职业发展理论……………………………………………………………….152.3职业决策理论………………………………………………………………17第3章学院的就业现状与分析………………………………………………193.1学院的含义与特征……………………………………………………193.1.1学院的含义………………………………………………………193.1.2学院的特征………………………………………………………193.1.3学院的现状………………………………………………………203.2学院的就业现状与分析………………………………………………213.2.12001---2009年高等教育社会需求变动的趋势……………………。213.2.2学院的就业现状………………………………………………..233.3影响就业与就业质量的因素………………………………………………..353.3.1影响就业的理论分析………………………………………………..35V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2影响就业的现实因素…………………………………………………37第4章学院就业指导综合模式的构建………………………………………424.1理念导向与策略规划……………………………………………………….434.2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464.3原则制定与程序遵循……………………………………………………514.4内容安排与方式的选择……………………………………………….53结束语………………………………………………………………………………..59鸳|【谢……………………………………………………………………………………………………………61参考文献…………………………………………………………………………….62Ⅵ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它拥有的法人资格、的校园校舍、的教学和财务管理、招生和颁发文凭资格。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相对于完全设置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又处于一定的劣势。而学院的毕业生自身的一些特点又使得其面临的就业形式具有某种复杂性。因此探讨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探索开展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是做好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然要求。1.1研究的背景2003年4月23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若干意见》首次运用了“学院”这一概念。原来的“新制二级学院”,“民办二级学院”等各种称呼由“学院”取代。学员从总体上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学院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情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各高校都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学院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所遇到的挑战性更强,压力也更大。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受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影响也日益显现,中国经济面临着空前复杂多变的形式。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就业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即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供大于求,形成了过剩型就业困难。在这种形势下,学院就业指导部门面临更大的压力,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运用更加多样化的指导方法,引导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多方位的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于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间不长,或缺乏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使得不少学院就业指导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就业指导过程短,范围窄。目前许多学院将就业指导对象主要锁定在毕业生身上,从而缺乏全程性、连续性和个体性。(2)就业指导的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尽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并没有真正纳入课程体系当中,学校不够重视、教师积极性不高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结合就业指导课实践性强的特点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而通常以上大克、开大会或开设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法规、职业信息、求知技巧等应急性和支招性的指导,从而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3)就业指导机构不够健全,指导队伍的力量单薄、专业性弱。从而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普遍较差,内容和深度较肤浅,还不能够真正建立起职业规划指导的服务体系。因此,如何采取措施,创新机制努力实现学院充分就业,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同时,探讨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的目的从表面上看,就业指导是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而提供的咨询服务和指导工作。而实质上是指导学生获得就业能力和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既帮助学生找到对个人发展有意义展示自身才能的就业岗位,又能使他们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的谋求更合适自己发展的职业岗位。结合学院毕业生自身的特点,研究就业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可观的认识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即个人特征,去发展合适自己兴趣、爱好的职业能力,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加能力和调适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1.通过我国高校和学院就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类型和层次人才需求的一般情况及其差异,为人们和毕业生提供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第一手信息,也为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总结我国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2.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特别是我国经济改革的趋势与要求,同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总体情况,试图从总体上把握社会需求变化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出来。2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通过分析,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为学院提供进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有关信息,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参考;为国家制定相应的以及为高校做好进一步的人才规划设计等科学决策工作提供服务。1.2.2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此而做准备由于受到社会职业发展和竞争的影响,人们不可能都按照自己的职业意愿去实现职业理想,因此,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选择中,把个人特征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并在结合中去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才是现实的。就业指导的介入,会帮助大学生自觉、自主地做好就业预备,并把价值观同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加协调起来,直至为其创业做好准备。在择业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要从个人实际情况、国家需要、事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作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就业选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是否成功就业,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以及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是决定就业的关键因素。就业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行教育中的一些空白,使人才素质得以提高。掌握职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知识在以前的教学内容重视零碎地、经验性的,而在就业指导中,则是系统的、科学的、实际的。通过就业指导,可以帮助毕业生了解职业与人生,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正确引导毕业生及早做好思想准备,树立主动选择就业意识、竞争意识,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社会的挑战。3.有利于满足学生接受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现实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统包统分”、“计划分配”制度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导向、、学校推荐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当大学生丛书堆中抬起头来将充满希望的目光投向社会时,就必然面对挑选和被挑选的社会现实,茫然和无所适从使每个毕业生都无法避免的。特别是扩招后的大学生人数激增,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学院学生迫切需要接受科学的、全面地、系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因此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就想得非常必要了。正确及时的就业指导是学院的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重要保证。2.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有利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配置人才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合理配置使用毕业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有利于促进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利于把毕业生就业人数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此,如何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通过就业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可客观条件,降低就业期望值,主动调整就业方向。同时,也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找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岗位,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达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5.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历史经验表明,一个社会如果不能保持和谐稳定,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就业是民生治本,安国之策。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寄托着无数家长的希望,他们就业问题关系着成千上万家庭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能否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不仅对于高校毕业生自身的锻炼成长十分重要,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6.有利于促进学院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校教育发展链条上处于关键位置。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培养环节的质量,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就业好的学校,报考的人就会大量增加,社会知名度也会与日俱增,学校就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切实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3国内外研究动态1.3.1国外研究动态国外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而且比较系统化。我们可以根据西方国家就业指导理论发展的百年发展历程,按照时间顺序把它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就业指导理论的奠基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就业指导理论的时期分化((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就业指导理论的整合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三个时期分别形成三大主要派系:特性因素匹配理论及其模式的构4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建、人本主义的自我成长理论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建立。1.就业指导理论的奠基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特性因素匹配理论建立及其模式的构建。美国的帕森斯((1'arsons)是职业指导实践探索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职业辅导之父”。他在1909年撰写的《职业的选择》一书中,首次提出“职业指导”(VocationalGuidance)这一专门术语。其理论假设是人职匹配理论,假定所有的人在其发展和成长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那么,职业指导就是根据人的兴趣和能力以及社会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职业指导的过程也就是基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前提下的人职匹配过程。帕森斯的模式主要是基于心理学的角度,依靠直觉和经验,但它为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素质,增强人们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心理承受状况和提高职业组织的生产绩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帕森斯的启发下,布鲁姆菲尔德使用帕森斯的模式在哈佛大学设计并教授了职业辅导的第一门课程。19世纪末人们开始使用心理测量方法,目的是为了证明个体差异的存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应用于军人能力分类和合理分派的“(Alaha)”测验和“(Beta)”测验逐渐转向民间,并且在职业选拔中得以迅速推广,以至部门开发了“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因此为就业指导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与此同时,工业心理学理论和科学管理创始人泰勒的工作分析方法相结合,由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威廉逊总结提升测量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工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在继承帕森斯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帕森斯的职业指导模式,形成较为完备的特性因素匹配理论。所谓特性简言之就是人的生理、心理特质或总称为人格特质,而因素是指客观工作标准对人的要求。其实,职业指导的过程也就是使两个方面相互匹配的过程。2.就业指导理论的分化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人本主义的自我成长理论的建立。1942年,随着罗杰斯(Rogers)的代表作《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正式问世,人本主义的职业指导学派开始诞生,并与帕森斯、弗洛伊德的理论相异质。这就涉及到职业指导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问题。职业指导从其产生开始就同心理咨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帕森斯的职业指导商谈法,也为心理咨询提供了方的指导。帕森斯的职业指导模式主要在北美产生广泛影响并得到推广,而在欧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兴盛,对心理测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运用到职业指导的实践中。罗杰斯基于人本主义的哲学观,把“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扩展到“以人为中心”,这是哲学观的重大改变,他不仅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疑威廉逊运用心理测量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某种职业客观标准,而且也反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过于强调“潜意识”,注重过去而轻视现在和未来的理论他的理论假设是基于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具有调整适应的能力、重视人的自身感受比进行理智性理解更为重要、人的现在比过去更为重要、尤其是未来更为重要的支点上。罗杰斯认为咨询对象现在的困惑问题是自我与外界不协调而导致的情绪性不适应,心理咨询就是帮助对方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使之身心相协调并形成新的自我概念。因此,罗杰斯的方法就是助人自助的方法,是非指示性的,与帕森斯、威廉逊的指示性学派相矛盾,但并没有终结对方,而是彼此发展,并被后来的发展心理学派所融合。由此,职业指导的重点也由侧重开发职业素质测试的技法转变为注重职业咨询的方法,职业咨询开始在职业指导中占有一席之地。3.就业指导理论的整合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建立。由于职业指导理论和方法上的差异和相互冲突,才有力地推进职业指导理论的整合时期的必然来临。从职业指导实践发展到职业咨询,促使了职业指导重点发生变化,职业咨询开始在职业指导中备受重视。同时,发展心理学的介入,促进了人格发展理论在职业指导上的应用。不仅使特性因素匹配理论和方法得以延伸,而且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和方法相结合。著名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罗伊(Roe)按照马斯洛的方法,通过访谈和测验的实证方法,研究了杰出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个人生活史和发展史及其人格特征,由此提出他的理论假设:一个人早期所受的养育方式影响着其所追求的职业类型,以及在所选择的领域中可能达到的水平。显然,罗伊他的理论假设是基于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相融合的背景。霍兰德(Honan)把人格发展理论有效地应用于职业指导。他认为人格有不同的类型,并且人格类型与遗传和环境密切相关,二者是一种对应关系。他卓越的贡献就是创立了“六方边形”模型,直到现在这种模型也还是西方国家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工具。而金斯伯格(Ginzberg)、萨帕(Super)两位职业指导专家则把人格发展与职业发展理论相融合并演化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金斯伯格选取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职业决策并不是短暂的抉择,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而且职业选择并不是不可逆的,机会、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改变的,个体最后的职业决策应该是自己喜爱的职业与可获得的机会之间的最佳祸合。人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仅限于人职匹配上,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现实因素、教育因素、人格因素、价值因素等等。萨帕通6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过性的实验研究认为,职业指导究其实质是对人的职业发展的一种援助活动,援助人们适应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他和金斯伯格都认识到,人的职业选择并不是后天才形成的,而是从儿童时期就有朦胧的意识,经过青年前期的试探,到青年中后期现实化。萨帕把自我概念的理论,渗入到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把职业生涯的成长(0.14岁)、探索(15.24岁)、建立(2544岁)、维持(45.64岁)、衰退(65岁以后)五个阶段与个人角色相结合,以“生涯彩虹图”为模型,展现人的职业发展和生存形态。①他把自己的理论概括成“差异、发展、社会、现象心理学”。在方法上明确提出折中指示性学派与非指示性学派的观点。因此,职业指导理论经过帕森斯的奠基和威廉逊的发展,再到人本主义学派的诞生并与之相冲突进而整合,融合了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使职业指导理论更加科学,成为职业指导的有效工具。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择业指导,随着职业生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职业指导的目标形态将由择业指导走上生涯辅导。在就业指导的实践中,也呈现出安置就业的择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两个形态阶段。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决定把学校的就业指导改为“进路”指导,从原来择业指导的局限扩展到生存方式的辅导。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学校兴起“生涯教育”(CareerEducation)。生涯教育贯穿在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从幼儿园一直成人。港台地区深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并积极效仿。起初把“CareerCounseling'’翻译成“生涯指导”,肯定“career'’的“谋生”之意,但近来己逐渐认同“生涯”之说,在把“Counseling”译为“辅导”,而不是“指导”或“咨询”。当然生涯辅导也不是单方面的,也包括职业辅导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国外的职业指导研究比较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下面就介绍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几所国外较有特色的院校的职业指导实践,国外成功的职业指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将对我们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的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美国学者【l】认为“尽管美国给中学毕业生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体系,并且提供了明确进入这一体系的规则,但它同时也提供了组织得最差并且最缺乏思考的劳动力市场进入体系。”为此,美国进行了重大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改革的重点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了更好的反映这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趋势,美国的职业协会要求从1998年起使用“生计和7。王培俊.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技术教育”(careerandtechnicaleducation)即CTE这个术语代替“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①除了术语使用的变化外,最大的变化就是生计和技术教育要增加学生的学术性技能,摒弃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其存在的偏见,并努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报效社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美国在高中阶段就实施了CTE计划,提出高中教育应提供更为广泛的学术性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业范围基础之上,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某种特殊需求。这一计划不仅与中学后的职业教育有密切关系,还与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在职培训相互衔接。它面向所有的学生,为他们高中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作好准备,打好基础。为此,CTE计划肩负起了更为广泛的使命,对职业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要求教师教授的内容不应受某一特殊职业的,而是要求教师教授学生基础性、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多种工作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出路和发展空间。德国职业指导工作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职业指导在德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己经趋于完善,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体系。布满全国每一个社区的职业咨询网络,正在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有效地为青少年、社会求职者、转岗人员提供咨询服务。澳大利亚则从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实际出发,加强学院与工业部门、就业部门、雇主组织的通力合作,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同时实施学徒制,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制度的推行使得学生、企业、三方受益,学生学到了参与就业竞争的技能,企业获得了操作技术熟练的工人,减少了失业支付金的支出,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日本也非常重视职业指导,日本的职业指导基于日本的雇佣惯例,大企业中的雇佣惯例有应届毕业生的录用、企业内教育培训、终身(长期)雇佣三种,并且形成不可分割的一整套体系。以大规模制造业和银行为典型的日本大企业,对特定职务不是按人才雇佣,而是以录用后在企业内部进行训练,以潜在能力和训练的可能性作为基准来进行录取的。被录用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在企业任什么职,是在录用之后才能决定的事。大学生和高中生在选择职务和工种时,更多地注重的是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并以此来选择想就业的企业。上述几个发达的中、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实践中可以看出,国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学有所长,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李博.云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8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地位,这对于指导我国中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综上所述,西方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第一,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处于择业期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能力而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的一项工作:第二,就业指导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对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择业指导,更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转变观念,把职业指导和职业设计、职业道路、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紧密相连;第三,就业指导是一项科学的专业化工作,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原理的基础上,侧重在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1.3.2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就业指导研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起步的比较晚。我国当代职业指导理论与实验开始与八十年代中期。1987年,国家教委将“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与实验”列为重点课题。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指导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函待完善。与国外中、高等学校重视就业实践指导指导有所不同,目前,国内许多理论家和教育家都加大了对中、高等学校职业指导理论研究的力度。朱启臻(1996)的《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一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职业指导的涵义、产生与发展,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功能、原则、类型及基本方法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21。本书不仅阐述职业指导的理论,而且对职业指导实践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周晓波(2003)主编的《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一书,侧重从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提供就业指导和援助,开展创业教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全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体现出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在写作上,选取了大量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特点。王前新的(200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书主要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体系等的构建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对国外有代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推介,并以此来指导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9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康华在《我的职业指导“三元法’,》一文中认为,职业指导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在整个指导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三点,即指导求职者了解职业信息,正确认识自我和提高自身素质。这三点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的柳君芳(2000)在《学校职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一文中,对职业指导的主体形式职业指导课进行具体论述,把全部的职业指导课程分为六个教学模块①社会与职业,②职业资格与证书制度,③认识自我、认识专业、做好准备,④求职方法与策略,⑤工作过渡与职业适应,⑥创业教育与指导。并且每一个模块都明确提出本模块教学涵盖的知识面和能力,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陈德明(2005)在《试论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中,针对当前高校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学生职业指导方法的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进程,突出实践性、互动性和针对性特征。所谓专业化,就是把心理测试法看成是职业指导的主要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撑,是专业开展学生职业指导的基本前提个性化是指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电子职业档案,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与引导信息化是指利用网络、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媒介与学生保持沟通实践性是强调重视学生的职业体验,包括实习、社会调查、写求职简历和参加就业双选会等互动性是指在职业指导课上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增强课堂的双向互动针对性是指应用调研方法,结合学生特点开展职业指导,不能把社会职业指导方法照抄照搬。回顾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历程,主要是以为主导的行政性就业指导,目前还仅仅停留在择业指导上,就业指导还处于安置就业阶段,没有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缺乏职业决策和发展的具体指导。1.4研究思路与方法1.4.1研究思路本课题试图在总结、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历史经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经济学理论、人职匹配理论、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决策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提出改善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本课题分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阐释学院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10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点阐述人职匹配理论、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决策理论等具有代表性的就业指导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在阐述理论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指出目前院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建立起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典型模式,为华夏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作用。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当前华夏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就业指导理论,借鉴成功经验,提出改善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对策和建议。1.4.2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有关大、中专学生就业制度、就业、大学就业指导等内容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学习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2.问卷调查法。本课题以院校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科学指导毕业生就业提供实际依据。3.对比分析法。本课题在借鉴国内外大、中专学校就业指导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国外与国内大、中专学校就业指导理念和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国外重实践培训国内重理论研究的结论,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努力的方向。4.综合分析法。本课题运用综合分析法,全面分析、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指出需要集成各方力量,协同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健康和谐发展。1.5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阐释普通高等学校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2)分析学院华夏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3)引入国内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典型模式。(4)探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对策。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院校就业指导理论基础这里重点阐述人职匹配理论、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决策理论等具有代表性的就业指导理论。2.1人职匹配理论人职匹配理论即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的要求。进行职业决策(如选拔、安置、职业指导)时,就要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一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则个人的特征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为提高。反之则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很低。因此,对于组织和个体来说,进行恰当的人职匹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进行人一职匹配的前提之一是必须对人的个体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人才测评是了解个体特征的最有效方法。所以入一职匹配理论是现代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特性一因素论”和“人格类型论”。1、特性一因素论特性一因素论(Trait.FactorTheory)的渊源可追溯到18世纪的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建立在帕森斯(F.Parsons)关于职业指导三要素L3J思想之上,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威廉斯(E.G.Willianson)发展而形成。特性一因素论认为个别差异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个人心理与行为中,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能力模式及人格模式又与某些特定职业存在着相关。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人人都有选择职业的机会,人的特性又是可以客观测量的。帕森斯提出职业指导由三步(要素)组成。第一步是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性)。通过心理测量及其它测评手段,获得有关求职者的身体状况、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与性12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等方面的个人资料,并通过会谈、调查等方法获得有关求职者的家庭背景、学业成绩、工作经历等情况,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价。第二步是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并向求职者提供有关的职业信息.包括①职业的性质、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晋升的可能性:②求职的最低条件,诸如学历要求、所需的专业训练、身体要求、年龄、各种能力以及其它心理特点的要求;③为准备就业而设置的教育课程计划,以及提供这种训练的教育机构、学习年限、入学资格和费用等;④就业机会。第三步是人一职匹配。指导人员在了解求职者的特性和职业的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帮助求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选择一种适合其个人特点又有可能得到并能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职业。特性一因素强调个人的所具有的特性与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技能(因素)之间的协调和匹配。为了对个体的特性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与掌握,特性一因素论十分重视人才测评的作用,可以说,特性一因素论进行职业指导是以对人的特性的测评为基本前提。它首先提出了在职业决策中进行人一职匹配的思想。故这一理论奠定了人才测评理论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人才测评在职业选拔与指导中的运用和发展。2、人格类型理论美国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Holland)仓rJ立的人格类型理论对人才测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人格和职业的关系方面,霍兰德提出了一系列假设【41:①在现实的文化中,可以将人的人格分为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与传统型。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便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②环境也可区分为上述六种类型;③人们寻求能充分施展其能力与价值观的职业环境:④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体的人格和所处的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上述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霍兰德提出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模式。不同类型人格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例如“实际型”的人需要实际型的环境或职业,因为这种环境或职业才能给予其所需要的机会与奖励,这种情况即称为“和谐”(congruence)。类型与环境不和谐,则该环境或职业无法提供个人的能力与兴趣所需的机会与奖励。霍兰德在其所著的《职业决策》一书中描述了六种人格类型的相应职业。实际型(Realistic):基本的人格倾向是,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缺乏社交能力,不适应社会性质的职业。具有这种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类型人格的人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技能性职业(如一般劳工、技工、修理工、农民等)和技术性职业(如制图员、机械装配工等).研究型(Investigative):具有聪明、理性、好奇、精确、批评等人格特征,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的定向任务这类研究性质的职业,但缺乏领导才能。其典型的职业包括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等。艺术型(Artistic):其本的人格倾向是,具有想象、冲动、直觉、无秩序、情绪化、理想化、有创意、不重实际等人格特征。喜欢艺术性质的职业和环境,不善于事务工作。其典型的职业包括艺术方面的(如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等)、音乐方面的(如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等)与文学方面的(如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等).社会型(Social):具有合作、友善、助人、负责、圆滑、善社.交、善言谈、洞察力强等人格特征。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有教导别人的能力。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教育工作者(如教师、教育行政工作人员)与社会工作者(如咨询人员、公关人员等)。企业型(Enterprising):具有冒险、野心人格特征。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独断、自信、精力充沛、善社交等,其典型的职业包括、企业领导、销售人员等。传统型(Conventional):具有顺从、谨慎、保守、实际、稳重、有效率等人格特征。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任务,其典型的职业包括秘书、办公室人员、计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员、出纳员、打字员、税务员、统计员、交通管理员等。然而上述的人格类型与职业关系也并非绝对的一一对应。霍兰德在研究中发现,尽管大多数人的人格类型可以主要地划分为某一类型,但个人又有着广泛的适应能力,其人格类型在某种程度上相近于另外两种人格类型,则也能适应另两种职业类型的卫作。也就是说,某些类型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相关性,同时每一类型又有种极为相斥的职业环境类型。霍兰德有一个六边形简明地描述了六种类型之间的关系。根据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在职业决策中最理想的是个体能够找到与其人格类型重合的职业环境。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一致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得到乐趣和内在满足,最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在职业选拔与职业指导中,首先就要通过一定的测评手段与方法来确定个体的人格类型,然后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职业种类。为了确定个体的人格类型,14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就需要大量运用人才测评的手段与方法,霍兰德本人也编制了一套职业适应性测验(TheSelf-DirectedSearch,简称SDS)来配合其理论的应用。2.2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的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成熟过程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发展的过程。1、职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职业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的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成熟过程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发展的过程。职业选择不是个人生活中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过程。人们的职业态度和要求也并不是面临就业时才有的,而是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孕育职业选择的萌芽,随着年龄、经历和教育等因素的变化,人们职业心理也会发生变化。职业发展如同人的身心发展一样,可以分成几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特定的职业发展任务。如果前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尚未很好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意识与行为的成熟。最后导致职业选择障碍。职业咨询的任务是要注意考察人们职业发展阶段和他的职业意识与行为的成熟水平,指导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增进对职业、职业选择、实现职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的认识。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萨帕(D.E.super)和金兹伯格饵.Ginzberg)。萨帕提出的关于人的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成熟过程理论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m6】。(1)人的才能兴趣和人格各不相同,因而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2)人们的职业偏好心理与从业资格、生活和工作的境况及其自我认识,都随着时间、经历和经验的变化而改变。从而使职业选择行为和心理调适成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3)人的职业行为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4)个人的职业生活受其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个人智力、人格及其机遇的影响。(5)通过指导有利于人生发展的更好进行。(6)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是“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认识)的形成发展和完成的15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过程,也是主客观的一种折衷调和过程。(刀工作与生活的满意感,与个人的才能、兴趣、人格特质和职业价值观密切相联系。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为职业咨询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他指出的职业发展的五个阶段,对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人的职业咨询和职业决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五个阶段的特点分述如下:成长阶段(1—14岁)。这个时期的个体是通过在家与学校中的游戏;想象和模仿来发展自我概念,认识社会的。其中仁10岁为幻想期,常常扮演幻想中的角色。11—12岁为兴趣期,兴趣成为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13一14岁为能力期,这时更多的考虑任职条件和自身的基本能力训练。探索阶段(15—二24岁)。这一阶段的个体开始尝试职业角色,认识不同的职业,并不断改变对职业的期望。其中15—17岁为试验期,个人对自身的需要、能力、价值、就业机会都有所考虑,并据此进行试验性的尝试。18-之l岁为过渡期,是个体进入劳动力市场或专I'-]N练机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时期。22__24岁为尝试期,个体选择一种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并试图把它作为终身职业。确立阶段(25—44岁)。这一阶段个体已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领域,并努力在其中确立永久的地位。这一阶段的早期(25—30岁),有时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领域不满意,也可能变换一两次工作岗位。直到31—44岁才完成职业选择的探索进入稳定期。维持阶段(45—60岁)。这时人们在工作中已取得一定地位,一般不再寻求新的工作领域,而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衰退阶段(60岁以上)。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个体生理与心理能力逐渐衰退,职业活动范围开始缩小,活动兴趣开始发生变化,并由此引起职业转换,直到最后退出职业岗位。不同的人,由于个人条件和外界环境不同,其职业阶段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事不同职业的个体其职业阶段也往往不同。金兹伯格提出了关于人的职业选择心理与行为发展变化的理论【71。这一理论认为:(1)l轵,x_lk选择不是某一时刻完成的一次性的决定,而是从幼儿期就开始的包含一系列决定的长期过程。(2)职业选择的初期和中期在青年期,青年的每一个决定都与本人的经验有关,并且这些决定是连续的、演进的。16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为了进行职业选择,应充分理解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一系列个人因素,以及这些个人因素与社会需要、职业空缺之间的关系。(4)人的职业选择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为空想时期。此期发生在儿童期,职业愿望还停留在空想阶段,职业意向随生随灭,漂浮不定,极易受外界的影响。第二为暂定期。此时期一般为11一l岁,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都反映到职业意向上。第三为现实时期。这是面对现实进行选择职业的时期。这一时期一般从18岁以后就业或进入具有职业限定性的教育机构中学习直到最后确定职业。2、对职业发展理论的评价职业发展理论弥补了人职匹配理论许多不足。特别是这种理论提出了职业的阶段性,把人的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适应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的过程,职业咨询也应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并贯穿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些观点对职业咨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学校职业咨询具有特殊的意义。职业发展理论强调职业咨询工作的重点是培养人,许多研究者都根据大量的实验材料勾画了职业意识、自我认识以及职业决策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各个阶段的相互联系以及各阶段之间质的差别性,要求将职业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为学校职业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职业发展理论也有自身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人的职业行为发展时,对社会分工、职业分化,职业结构的变迁等职业自身发展规律研究不够;二是对如何提高个体的职业适应性研究不够。2.3职业决策理论从80年代开始提出的社会学派理论研究的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选择职业,所受到的各种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目前,该学派还没有比较权威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戈萨德的职业决策社会学模式【引。该模式把影响职业选择的八个因素分为两各层次:第一层次包括社会一经济阶层因素、性别因素、种族因素、身体素质因素和智力因素;第二层次是教育因素、职业知识和职业指导因素和就业可能性因素等。这个理论认为职业决策必须在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取得平衡。17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社会学派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职业设计理论,指出个人如何在个性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取得平衡,使职业设计既能符合人的个性,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该学派理论也表明,社会因素对职业设计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社会应该为个人职业设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尽量减少某些不合理因素。从60年代开始,人们对如何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和行为进行研究,希望在各种不同的因素作用下,能够进行理性的选择和决策。由此产生的理论主要由三种模型组成:描述型模型、诊断型模型、描述诊断混合型模型。①职业决策模型理论.模型内容1、描述型模型。由泰特曼(Tiedeman)和奥哈拉(O.Ham)分别提出【9】,基本内容是,职业生涯决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一系列不断递进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参与阶段,完成探索~定型一抉择一正式等工作,即了解和收集信息,确定几种可选择方案,并选择其中一种,再进一步给予检验;第二阶段是履行和调整阶段,完成定向一变动一调整等几项工作,即初步接受并履行所作的选择,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并希望得到发展,然后在这一过程,取得个人选择和环境要求之间的平衡。2、诊断型模型。奇兰特(Gelatt)等人认为,应该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职业生涯决策。在强调主体价值观、期望值和客观可能的重要性的同时,以理性的方式进行决策,经过循环往复,以一定的标准计算出收益和投入成本之比,最大值者即是最优方案。3、描述诊断混合型模型。综合以上两种模型的特征,提出谨慎的决策者具有的七个方面的特征:(1)对各种选择方案进行广泛而全面的考虑;(2)审查各种方案的价值和目标;(3)认真权衡各种选择方案的正反两方面结果;(4)获得相关信息;(5)吸收所有得到的新信息;(6)决策之前对选择方案进行反复审视;(7)为实施方案准备条件。决策理论运用了经济决策原理来分析和研究职业行为,为编制职业决策能力量表和计算机辅助指导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理性的诊断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障碍的思维方法,成为职业设计和职业管理良好的工作思维方式。o魏苏宁.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与对镱研究18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学院的就业现状与分析3.1学院的含义与特征3.1.1学院的含义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学院市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1.学院是二级学院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它拥有的法人资格、的校园校舍、的教学和财务管理、招生和颁发文凭资格。2.学院学历国家承认根据教育部规定,学院不能颁发校本部毕业证书,发放的本、专科毕业证书上均要有署学院的学校的全称,国家承认学历。学生毕业后在录用、考研、公务员报考及其他方面待遇等均与普通本可完全相同。3.学院招生“五个不得”2005年,教育部专门下达了学院招生“五个不得”的规定:规定学院不得擅自超计划招生;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组织生源或进行录取工作;不得向学生收取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外的任何费用;不得违规降低标准录取考生;不得以专科录取、按“专本连续”培养。3.1.2学院的特征从全国学院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有以下基本特征较为明显:一是实行新的办学机制。学院往往有申请方与合作方两家共同举办。申请方为母体公办学校,负责教学与管理;合作方为社会力量,负责资金投入与基本建设。民办机制是学院与其他公办高校最本质的区别。学院建19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和发展所需的经费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即“以学养学”的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制定。二是运用新的管理机制。一般来说,普遍采用母体统一领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校董事会由学院申请者与合作者互派代表组成。这一制度有别于普通高校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参照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进行办学,较好的适应了学院办学的灵活性、决策的高效性和办学的自主性。三是依托母体。“学院”之所以称为学院,其原因就是在于它对母体学校的依附性。由于母体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社会普遍认同母体学校在质量和管理上的保障,而学院也充分利用、挖掘和展现母体学校的品牌优势、传承母体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专业特色,四是实行运行的办校模式。这主要是相对于原有普通高校举办的二级学院而言的。在我国普通高校举办的二级学院中,绝大多数是母体高校的附属机构,没有的法人资格,不进行的财政核算,也不颁发自己的文凭。新的学院成为的办学实体,拥有的校区、实施相对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进行招生、颁发学历证书、进行财政核算。运行是学院与高校二级学科专业性学院最本质的区别。五是生源的特殊性。首先,学院的学生单独划线录取,在高校普通本科录取线与高校普通专科线之间。其次,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能承担起较高的学费,许多学生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特长突出,综合素质较高,但自律性较差。再次,学院的专业多数是当前市场需求较热门的专业,反映学生家长对就业的期望要求较高,希望以较高的教育投入获得良好的就业前途。3.1.3学院的现状学院这种新的办学模式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实践中得到认可,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截至2008年12月,教育部确认的全国各地举办学院的省份29个,举办学院的318所,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本科培养任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湖北省现有学院31所,学生共计23.5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0.2%【lⅢ。学员从总体上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学院也存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着良莠不齐的情况。一方面,有的学员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全国学院的范本,他们办学的经验成为全国学院学习的楷模。如浙江大学城市学员2003年首届本科毕业生一次结业率高达93.6%,其中英语、土木工程等专业达100%;毕业生就业地域广、层次好、质量高。招生情况也一年好过一年,许多上了二本线的考生填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良好的生源为保证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另一方面,有的学院违规行为频频发生,已经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并受到批评。如教育部在2005年初关于学院办学条件教学工作专项检查中发现,仍有一些学院的申办方和投资方未尽职责,一些学院的办学条件不达标,个别地方“校中校”和“双轨制”问题仍然存在。主要问题表现在:(1)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没有落实“六个”的办学精神,只是从“新制二级学院”摇身一变成为“学院”,新瓶装旧酒,没有实质性的改变。(2)招生秩序混乱。由于学院急于收回成本,盲目扩招,举办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加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不力,一些低于分数线的学生也可以交钱上学,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3)管理思路不明确。我国现有的学院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健全、民办机制不完善等问题。(4)缺乏自身的准确定位。一些学院照搬校本部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没有相对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毕业生就业困难,缺乏符合自身实际的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①3.2学院的就业现状与分析3.2.12001--2009年高等教育社会需求变动的趋势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我们处于一个需要人才的时代。在我国人力资源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大改善劳动力素质,其就业本不应成为太大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大学毕业生存量资源的增长,其稀缺程度下降。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与各用人单位的签约率却呈下降趋势。从1999年起,全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上普遍反映大学生就业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大学生就业是成为。季诚钧.印度附属学院与我国学院的比较21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继国企职工下岗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进城寻求就业两大问题以外的一个新的关注焦点。表3-1是从2001年起到2007年的全国大学生的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12】表3—12001--2007年的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年份毕业生(万)待业人数(万)就业率(%)200111534702002145377420032125275200428069752005340797620064139l77200749514570200855917368200961119668为了更加直观,根据数据形成的图表如图3.1。图3.1历年高校毕业生基本就业情况很明显,图中分别代表毕业人数持续升高,待业人数和签约率的两条折线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形成类似经济学中的“剪刀差”现象。这表明市场供求存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缺口,难以出清。茅盾在与岗位急缺,人才“泛滥”。若随之发展下去,就业形势将更加紧迫。而且就表禾1中待业人数的绝对的数字不容忽视,易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3.2.2学院的就业现状学院自1999年在浙江大学开办城市学院以来,发展迅速。全国现有学员318(截至2008年12月,教育部),在校生近186.6万人,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湖北省现有学员31所,学生共计23.5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0.2%。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人,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增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岗位需求,甚至放弃了每年例行的校园招聘。一增一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就更大了。2009年学院学生与众多高校学生一样面临就业率不高的现状。而对于任何学员来说,要想做大做强,提升影响力,学生就业问题无疑是学校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与英对自然也就成为所有学院的共同话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在大学生就业总体前景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作为学院的学生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以上是总体现状,其中也有一些学员发展态势良好,比如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夏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人福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具有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经过六年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校园占地面积507亩。设有七个系(机械与汽车工程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制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人文与艺术系、外语系),有41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院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华夏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制定了就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奖励办法。学院共建有就业实习基地53个。2007年的就业率为73.12%,2008年我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8.17%,2009年为83.66%,2010年达到了93.45%,明显高出全国高校平均就业率,对比如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率【13】如表3五。图表3一,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华夏学院的2007年到2009年的就业表3.2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员2007--2010年的就业率年份2007200820092010总就业率(%)73.12本科(%)专科(%)73.1288.1784.7085.7092.90.3280.83.6693.45931395.5从表3.2种看出,除了第一届毕业生就业率低于80%外,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和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都高于80%,更高于全国的平均就业率。图3.2是华夏学院和全国普通高校平均就业率的比较。华夏学院与全国高校平均就业率比较图100避爿50O2007200820092010蓓■华夏学院总就业率(%)一普通高校平均就业率(%)年份图3.2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与全国普通高校平均就业率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即使是华夏学院毕业2007年的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高于平均线3个百分点,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全国普通高下的就业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华夏学院在2008和2009年也保证了较高的就业率。以2008年为例,2008届毕业生1695人,理工类934人、文科类毕业生761人。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三个系为:经济与管理系631人、机械与汽车工程系429人、信息工程系247人。各个学院一次性就业的情况如表3—3。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3华夏学院2008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统计表就业自由协议职业专业人数升学签就及出业证业人国、明待就专业就业率数入伍系协议签约率率系就业及劳及创工合业同英语应用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制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制药工程药物制剂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7857O143494.87%82.3l%96.15%5250010l98.08%94.17%100%100%98.08%10388018670640l50989404OO90.68%95.34%52510O0l106920lO1387.47%847404l594.05%96.12%90.00%84.15%76.15%88.46%1038l0180480.97%93.93%604509O65838063ll7261160494.44%91.30%53.91%86.72%84.15%84.27%90.38%89.52%92.65%82.65%89.47%73.53%87.16%4632046482370320138973O2O1410493Ol010会计(专)电子商务(专)工商管理会计学(本)1241020901368600305985801941738250724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电子商务(本)经济信息管理总计lII73II29ll10lII26IfI5IIl13Ill82.19%86.49%3624071516951328017538153l75.35%l90.97%女生总计684人,其中624人就业,就业率91.23%%;男生总计1011人,其中918人就业,就业率90.8一次就业率按专业排名前五名为:车辆工程100%,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00%,应用英语98.08%,汽车技术服务及营销98.08%,计算机应用技术96.12%f141。华夏学院在就业大环境恶略的情况下,紧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根据社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学生做了大量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了与企业问的合作,使毕业生愿意到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就业,愿意到基层就业。具体如表3_4,表3—5。表3.4华夏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项目人数合计机关就事业企业业专升本或考研合计本科专科1695648104790937261414545219331103434O32l1536489未就留学业表3.5华夏学院2008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情况统计:西类别湖北资教0到村任职中小企业部艰苦自主创业1县及以下机关组织O基层就业总人数就业总人数部计划队行业人数比O313361O133815420O0.018%78.82%0.006%00.006%O78.94%90.97%例%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响应国家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号召,华夏学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08届毕业生中,有1336人在中小企业就业,占到了总人数的78.82%,其中基层就业总人数1338人,占到了总人数的78.9特别引起注意的事,华夏学院的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表3-2中可以看出,从2008年起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32%,2009年为80.93,2010年达到了95.54%。就业形势甚至好于本科毕业生。这与毕业生对就业的定位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使一所学院创造出高就业率呢?1、机构设置、人员引进、就业管理规范逐渐建立。学院早在04年成立之初确定成立招就处,在2006年3月成立就业指导与技能培训中心,挂靠学生工作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管就业工作,由学工处兼就业指导与技能培训中心主任。中心现有三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就业信息管理、就业市场建设、就业指导与教育三方面工作。中心自成立就十分注重完善制度建设,现已建立就业指导与技能培训中心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就业工作相关文件。2、2006年底讨论通过了《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例》。2007年初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07年度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院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学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暂行)》,进一步健全了我院就业工作机制,确保在2006年底实现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并认真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不低于全部学费的1%的规定及设立了专门用于校园招聘的场地。2007年3月就业指导与技能培训中心更名为就业指导中心(学院专门成立了华夏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为的处级单位,由学院主管招生和学生工作的两位副院长主管,实行就业工作例会制度。并按生均300元划拨专项就业经费,200元/人用作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及实施奖励,100元/人划拨到系里。目前,我院为就业工作设立专门的场地,包括:图书馆四楼会场,约300平方米;图书馆二楼报告厅,约300平方米;另外,计划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设立专门的招聘教室,并配备多媒体设备。我院的各个大小教室也可以随时成为招聘会场,从总体上来讲,我院的就业场地能满足企业的各种招聘要求。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加强领导,协同行动,确保就业工作目标的实现。为了落实好“一把手”工程,完善“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工作体系。学院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院系二级管理,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就业工作的院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成立以系主任总支为组长,学工办主任和辅导员参加的工作小组,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全院上下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就业工作目标落实到各系后,纳入各系年度二级目标管理考核。毕业班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抓就业工作,工作成绩纳入考核,并与年终奖挂钩。4、加强市场开发,坚持不间断小型校园招聘会和推荐毕业生推荐就业相结合,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基地。.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院,就业市场的开发和培育,校企的紧密结合,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有关精神,坚持“市场导向、、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以来,全院上下积极行动起来,调动各种资源不断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分管各级领导及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依托我院围棋俱乐部的建立及人福集团优势充分挖掘资源,得到了武汉周边企业广泛的支持,初步取得了成效,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就业基地。1)、为方便毕业生求职,小型校园招聘会不断。每年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近百场,累计联系、接待招聘企业近200家,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近4000个。2)、加强就业信息的广泛收集、整理,形成就业市场需要的人才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促进就业渠道的多元化,综合利用各种渠道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就业服务。充分利用学校校友会、校董会、校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家长、教职工的就业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我院的就业优势,对于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人员名单以及其贡献的文字材料上交就业指导中心,由中心审查后,报送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由学院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3)、依托理工大专业优势,借助人福科技企业优势及武汉位于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围绕东湖高新开发区向武汉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拓展企业资源,在尝试进行“人才定制”及“外包”形式的实习就业模式的基础上规范对引进中介机构的资格审查及完善后期跟踪服务,并发动全院力量逐步建立适应我院专业特点的实习就业基地,建立校友会,争取有一批稳定的企业资源,目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前我院已建立企业资源库有130多家企业,签定《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15份,另有20多家企业待签。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从理工大本部获取的企业资源2113家,我们将有针对性的联系一批企业使之成为我们学院自己的资源。5、把基地建设引向深度发展。我们要逐步把实习、就业市场转变为“两个基地”建设,即: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就业基地。学校与企业加强紧密的、深度的结合,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我们提供了大量就业基地,包括珠三角就业基地、长三角就业基地、中部地区就业基地。其中,珠三角就业基地以福建、广东为中心,依托当地人才代理机构积极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场所。合作机构包括:湖北省毕办驻深圳办事处、湖北省劳动厅驻广东办事处、福建省闽海人才。依托这些机构,我们将部分机械、汽车、经管、外语类毕业生推荐到了很多汽车制造公司、大型星级饭店以及一些外贸公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长三角基地依托浙江、江苏的人才机构大量联系企业。包括浙江衢州人才、杭州七方人才、昆山开发区人才等,其中,衢州人才今年三月还组团到我院举办了专场大型招聘了,参会企业近40家。中部地区就业基地一直是我们就业基地开拓工作的重点。我院04届毕业生大部分都来自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地区,毕业后他们更愿意留在家乡工作,针对他们这一心理,我们重点开拓武汉周边和长沙就业市场,在武汉地区,我们建立了以酒店服务、汽车营销、医药业、机械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的就业链条。与凯旋门华天大酒店、好苑新海天大酒店、湖北三环汽车、东风汽车、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武汉人福科技等多家大型企业签定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对学生实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毕业后定点分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长沙地区我们联系了中联重工、长沙重工等一批顶尖机械制造业企业,并达成了人才培养合作意向,这些资源将来也会为我院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6、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努力推进“四化”建设。1)、关注毕业生求职心态,作好有针对性的就业教育。中心于2006年6月份对07届878名专科毕业生发放了就业调查问卷,回收问卷829份,通过分析发现我院学生普遍存在就业主体意识淡薄、求职观念较落后、就业形势认识模糊、薪酬期望值与实际差距过大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聘请资深教授到校开设了就业指导的系列讲座(6讲,18学时),邀请省毕办深圳办事处人员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作了关于珠三角就业形势的报告会,帮助毕业生认清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就业形势,调整心态,提高求职技巧。同时在毕业生中开展了简历制作大赛,并在暑期组织400多名毕业生前往东莞进行社会实践及勤工俭学活动,帮助他们尽早接触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全院形成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学院定期选派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参加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逐步实现就业指导队伍凭证上岗,达到专业化的程度,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水平。自中心成立以来,已中心老师已参加院外就业指导培训8人次。辅导员工作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对他们就业指导教育的培训是确保就业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今年上半年已组织全体辅导员及学生工作处的老师参与为期六天的职业指导师培训,通过培训选拔一批有热情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后续培训和教研活动中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总结经验,引导和指导全院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循序渐进地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懈追求,并争取针对我院各系各专业学生就业的特点做到有专人搜集资料进行研究和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总体指导思想是通过培养辅导员成为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将就业教育要点贯穿于大学培养全过程。对全院一年级的学生着重进行“确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二、三年级学生着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多渠道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对毕业生着重进行“就业、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及就业信息指导”,将平日贯彻的就业要点逐渐固化为适应我学院发展的课程大纲,辅助课程建设还邀请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的就业帮助。并在合适的时候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促进深入研究探索学院就业工作的思路。目前我院已申请《学院大学生就业教育实务研究与实践》科研立项,由学院分管就业工作的领导做项目负责人牵头,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老师共同参与,力求通过立项进一步规范工作,加强研究,探索适应学院就业工作思路及职业发展教育模式。3)、注重课程建设,开展全程化的覆盖各个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我院自去年已面向04、05级学生开设“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课程,32学时,供学生选修,并准备逐渐在全院学生中开设“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课程(32课时,统一使用赵北平雷五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作为教材)面向新生开设“专业导论与就业前景介绍”,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供学生选修,并依托学院培训中心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设各种专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推行“双证书”制度。4)、利用网络资源、各类学生活动普及就业教育,开展职业咨询和测评。目前我院已购买职前教育网络学堂20门课程供学生在线学习和做测评并拟订就业教育要点供各系辅导员作为日常就业教育参考实施,组织学生参与湖北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并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老师、经培训合格的辅导员联合开展职业咨询(每周四下午及晚上)。5)、各系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就业教育全面开展。外语系提前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11月中旬开设进入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为学生就业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将专科生的培养定位在商务英语方向,增强专业的实用性和技能性,为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创造了条件。制药工程系及时向毕业生推荐和发布就业信息,整合教师、家长等资源拓宽就业渠道,春节前给每一位毕业生和家长邮寄新年贺卡,积极与毕业生家长加强沟通。土木与建筑工程系查找大量的专业资料,编辑出版就业指导专刊《启程》。经济与管理系针对部分毕业生就业意识不强、就业态度不端正,坚持辅导员深入寝室,逐个谈话,加强指导。人文与艺术系全面分析了本系毕业生状况,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要求辅导员给学生每人至少谈一次话,指导一次个人简历,为每个学生指一条路子等。信息工程系刘主任多次为毕业生作就业指导的讲座,并在新生教育中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械系在每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节上邀请武汉理工大学的雷五明副教授作了《学好专业知识,做好就业准备》的讲座。6)、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及社会力量,为学生就业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我院自去年10月开通我院就业信息网,现己与各地的人才网站链接,为了保证信息传达的通畅,我们还建立了移动短信平台通知、电子液晶大屏幕显示、辅导员通知、宿舍楼张贴招聘海报等多种渠道,并有专人负责就业信息发布管理工作,保证了招聘信息能及时通知到大多数学生。中心还提前储备毕业生的基本资料,鼓励毕业生将自己的信息做成个人网页供用人单位浏览,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为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发布及实施优秀毕业生推荐制度创造条件。7、强化社会需要导向,以就业工作促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与此同时,做好第一年毕业生派遣的日常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确保毕业生顺利离校。中心在与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做好第一年毕业生派遣的3I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常工作,确保毕业生顺利离校的同时,也在毕业生中开展了对学校专业设置、教学培养、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调查,听取毕业生对学院办学的意见,通过召开用人单位座谈会、校友会及在打电话回访等方式听取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使用意见,并将信息反馈给学院各职能部门,为提高办学质量服务。8、“双证”为毕业生增加竞争力华夏学院的毕业生大多都拥有‘双证’——毕业证加职业资格证。学院在办学时就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注意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增加学生就业的筹码,学校推行‘双证’培养模式,要求每个学生毕业时都拥有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学院在日常教学中就纳入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学院把正常教学和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引入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国际商务单证员、助理药剂师、职业指导师等项目的培训考试,学校要求理工科学生100%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在08级毕业生中,拿了‘双证’的就占80%以上。考证对学生就业有积极推进作用,使学生动手能力更强,还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时间。9、特色专业契合才市需求一所普通的三本院校,取得这么高的就业率主要依靠的是学校特色的专业设置。华夏学院母体一武汉理工大学拥有很强的工科优势,学院现开设的25个本科专业中,有13个是工科方向,在校学生中55%是学习理工科,45%是学习经管类专业,而根据未来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工科学生的需求明显高于文科。根据工科特点,学校在专业设置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点。像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专业,借助了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师资力量非常强。根据市场需求,学院还开设汽车服务工程、制药工程等特殊专业,培养具有汽车运输、检测、维修、经营、管理等能力,以及了解制药工艺,能从事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和研发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些专业学院中很少开设,但市场需求很大,就业形势非常好。另外,学校对不同专业实行细化培养。如文科类的市场营销专业就分为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和医药营销;英语专业分语言文学和商务英语方向。学院还根据企业需求开设定向培养班,如计算机软件特色班、动漫培训班,根据企业的需求来改革课程设置,使学生更容易就业。10、院长教授带着学生找工作华夏学院的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认为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必须全32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员参与。学校动员所有的力量开拓就业路,要求各系党总支作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学校已累计企业资料库2940家,与人福科技、武汉重型机床、江钻股份有限公司、三江航天集团、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厂、武汉港迪电气等100多家企业签订了协议,建立实习基地53个。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学院有步骤地对汽车电子工业园、光谷软件园、随州汽车行业协会、长三角工业园区企业进行走访,了解就业信息。甚至院领导和老师的私人关系全都用上了,大家都把全部的力量调动起来,去寻找关系企业,推荐学生实习就业。不过华夏学院也与大多数学院一样在毕业生的就业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有:1.全国高校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到2009年全国的毕业生在创新高,达611万,有196万毕业生未能如愿就业,在全社会供求结构矛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社会岗位有效需求增长速度跟不上毕业生增长速度的大背景下,学院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重大难题,主要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上,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不能达到就业岗位的要求,普通高校毕业生成为学院毕业生强烈的竞争对手。2.学院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还不高。作为近年来教育领域诞生的新事物,依托母体学校的智力、人力资源优势延伸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但是学院建校历史一般很短,普遍在文化底蕴、条件设施等很多方面和母校存在差距,其教育体系、教育质量、毕业生质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等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要被社会接纳还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由于用人单位对学院的学生还不了解、不认可,导致学院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3.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过于简单。作为新生事物,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和不足,无论是在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人员队伍建设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还是在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方式、途径等方面明显滞后,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目前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要求。目前,学院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主体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各院系的主管学生的领导和毕业生辅导员,但多数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学校平时对学生又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多数为讲座性的指导;同时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又缺乏适合学院特点的就业指导教材,再加上就业指导队伍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流动性大,导致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另外多数学院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接轨还不够,也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4.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目前大学生在择业时多选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热衷于机关、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对薪酬的要求过高。有的学生宁愿等待,也不愿意到与自己期望差距较大的地区、部门工作。尤其是院校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的高投入,就存在着高回报的心理,家长和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就业观念,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导致学校面临的困难也更多。同时毕业生对自身缺乏清醒地认识,缺乏成熟的就业观念,过分的看重用人单位的规模、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空间,而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成为阻碍学院的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屏障。5.学生的竞争力不足。学院的学生为第三批招生,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但多数学生不仅是分数上的差异,在整体素质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学习能力明显不足,在自控能力和理想抱负水平上的差距也客观存在,因而学院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出国和自主创业的比例非常小,多数同学还是要面临就业。另外进入大学后,学生对三本院校活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不是很强,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忽视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同时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备受宠爱,使得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等,在就业的过程中主动性不够,就业能力差,因而在同样严峻就业形势下,往往表现出是竞争力不足。6.用人单位的歧视现象较为严重。?由于供需矛盾的突出,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了主动地位,他们的选择范围广,选择余地大,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设立与毕业生个人能力没有必然联系的标准,很多用人单位更喜欢选择高学历、名牌大学、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这大大减少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很多招聘会上,学院的毕业生往往反映自己是三本的学生而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接受简历或者不愿意与其签约,这些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学院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心,加剧了学生挫败感,这种现象在女生的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的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为了节约用人成本,他们通常不招收刚刚走出校园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也加重了学函李松.。不招应届毕业生”到底点了谁的穴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院学生的就业困难。7.国家及省市地区的。许多用人单位尤其是大城市的用人单位以及许多非公有制经济的用人单位,由于当地的,无法接受非当地生源的毕业生落户,由于档案和户口的问题,导致许多学院的学生无法就业。3.3影响就业与就业质量的因素3.3.1影响就业的理论分析1.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观点谈就业市场上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微观经济分析中存在着两个基本原理,这就是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最优化原理说的是消费者被假定为在他们的预算约束集条件下最适当地决定他们的消费。均衡原理是指市场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用图象表示为: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产出的提高会带来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水平的上升导致产出需求的下降。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即均衡点,在这一点的位置上市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经济学理论中的供求平衡是一种偶然的均衡状态,在大部分情况下,市场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当供求存在缺口时就出现了失业。因此失业是社会常态,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毕业生作为就业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其总体存量大幅度增加,因而资源的稀缺性逐年递减,;而用人单位作为这种特殊商品的消费者,其需求几近饱和。根据用人单位的个人消费曲线,我们可以把它迭加形成市场需求曲线;同样,毕业生个体作为这种特殊商品的供给者,通过迭加每个供给者的供给曲线就形成了市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这个均衡价格就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约所约定支付的薪酬。无论供给者一方还是消费者一方均遵循最优化原则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如果存在某一价格P小于均衡价格,那么某些供给者将难以销售他们的商品,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价格。但是由于在这个例子中所有的毕业生都急于把自己推销出去,如果某些供给者以较低价格出售,那么其他的供给者就会竞相效仿。这样过多的供给就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向下的压力,导致薪酬下降。2.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失业类型。35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古典学派的重要代表人庇古【15】提出了自愿性失业,并把自愿性失业定义为: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边际生产率,或在先行的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庇古认为自愿失业不能算是真正的失业,因而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他为资本主义辩护的一种体现。随后凯恩斯就失业问题提出了非自愿性失业,把非自愿性失业定义为:具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按现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得不到工作造成失业。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是这样展开的,他假设生产技术和设备固定不变,只有增加劳动才能增加生产和国民收入,这样,一国国民收入的大小是由劳动就业量的多少所决定的。凯恩斯认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收入与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有效需求不足。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失业情况在较大程度上属于自愿性失业。造成这种自愿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的心理预期。国家宏观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在货币工资水平一定时,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得以就业。由于劳动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等原因,社会上存在一定比例的失业是正常的。因此,充分就业与一定的失业率存在并不矛盾。3.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分析失业的含义。失业作为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暂时分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问题之一。一般可以把失业分为两种:自然性失业与经济性失业【16】。自然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变动或因工资低或劳动力不断流动等原因的存在,社会中有一部分人因不适应变动或不愿意就业而不可避免地失业。经济性失业也就是非自愿性失业。马克思的失业理论认为,失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起着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与经济周期相应地,当社会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就业率上升,劳动力从蓄水池中流出;当社会处于大萧条时期,市场不景气,劳动力就自动储存起来。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出现人口相对过剩,劳动力的这种自主出入市场的状态是为经济周期服务的。它是一把双刃剑,存在利弊两方面影响。其有利的一面体现在失业的存在(即劳动力的储存)可以对在职人员起到激励作用,鞭策他们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其不利的一面则表现为失业人员生活的贫困,收入分配状况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恶化以及社会的不安定。综合以上各个理论,可以总结出,第一,从经济方面看,失业会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第二,从社会方面看,失业的影响虽然无法用货币单位表示,但深层次的影响却可能是非常巨大的,失业不但会使失业者及其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而且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创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大学生失业,会让人们对高等教育失去信心,继而阻断了人才的来源。同时,由于心理上的不平衡,这些无业的或是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人可能在道德上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社会不稳定。那么究竟多大的失业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呢?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宏观的任务是把失业率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即将失业率维持在社会能够承受和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界限内。因为失业率的高低将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3.3.2影响就业的现实因素影响就业的主要有社会和、学校、家长和学生几个主要因素。1、从整个社会环境来讲,自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受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影响也日益显现,中国经济面临着空前复杂多变的形式。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已经波及到实体经济,造成中国外需市场明显减弱,对出口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企业、民营企业首当其冲,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困难相当多。时下,就业危机正成为几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后全球新一轮的危机。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就业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即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减少。从劳动力市场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大社会、小的特征决定了企业和机构都要减员增效;从社会需求看,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运作灵活的创新企业不断产生出新的产品。由于大学生接受的是基本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具体岗位的专业教育,在用人单位人才制度趋于成熟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接受这种社会角色安排。此外,传统的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近年来,机构大幅度精简,1998年人员分流西侯贵平,赵引峰,刘小勇.大学生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37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了50%,地方的机构改革也开始实施,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大学毕业生。再有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不足。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学是一个生产人才的部门,目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成本仍然很小,结构不合理,不可能提高产出的质量。在市场规律已经成为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质量、培训结构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从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模式上看,一直以来都过于强调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估,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缺乏个性化培养,使学生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学科设置上来看,专业的划分、招生的比例和教学的组织缺乏应变能力,对专业及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有较大盲目性,一味追逐所谓热门专业,致使产出与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于需求。教育模式的严重滞后使得部分高校生毕业后,因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而不能马上就业。2、学校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如果说学历是学生职业获得的第一道槛的话,那么学校所享有的资源及其品牌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影响是巨大的,毕业生学校的异同影响着他们能否平等地进入相对应的工作单位与获得相应的职位。学生在四年里具体学习情况和在学校中的发展情况有时变得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上什么样的大学。对比来看,学院目前社会认可程度并不高,且从四年前一进大学校门时,大学校名及其社会的影响力已经给每一个大学生以不同的教育层次,同等条件下对比其他高校、名校,学生职业前途的差距是巨大的。3、专业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专业作为一种自治性因素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影响更为直接,不同专业其职业范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专业的这些差异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不可替代性。选择一个适合自己、适应社会、认可度高、需求量大的专业,无疑将给毕业生带来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因此在进入高校之前,专业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这对于那些消息灵通家庭的子女来说无疑具有优势,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广阔的人脉来获知一些内部消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未来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为子女专业选择做出参考和抉择。这一点是弱势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所无法做到的。4、家庭背景对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家庭背景更好促进毕业生就业层次水平“家庭背景”是一个含糊而且内涵宽泛的概念,包涵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等各种因素,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积极因素。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首先,学院相对于一般本科学生而言,根据国家的,收费较高,因而城镇学生的比例较高,一项统计显示,按照同等标准,学院学生贫困生比例仅为O.3%,76.9%的学生来自城镇,这些学生家庭相对富裕,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较优越。其次,学院学生家长担任领导职位和企业负责人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相对来说就业的社会基础好,就业渠道较畅通,就业压力小。而由于学院学生城镇学生比例和干部子女比例明显偏高,学生工作落实率和升学率明显高于调查平均值。最后,由于学院的学生家庭成员普遍文化素养高,他们从小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多有特长,因而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这些都为学院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学生自身职业价值观的影响(1)多数学生对职业的初步定位时间较晚(见图3.3),多数学生是在大三(21.5%)、大四(19.9%)阶段才开始对职业有初步的定位【17】。这两个年级阶段是在临近毕业时段,说明大学生在低年级时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少思考,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图3.3大学生对职业的初步定位(2)选择就业的意向比较大,但信心不足。通过调查,学院的学生大多数还是愿意主动就业,比例达到67%,也有部分学生(11%)通过研或出国避开激烈的就业竞争。13%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6%的学生选择待业。总体来看,多数学生选择就业、深造或创业。而对于能否顺利就业这一问题,大多数毕业生(51.5%)表示不自信也不悲39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观,顺其自然;29.4%的学生表现出比较大的自信;8.8%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自信心不足【1引。如图3.4所示。图3.4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统计图在日益激烈的就业趋势,多数学生保持较为沉稳的心态,只是好的现象,但是也有近10%的学生表现出较大的担忧。(3)追求高层次、高报酬的工作单位学生择业时心理预期往往偏高。其就业期望与现实需求存在反差。调查显示,对于薪金,60%以上的毕业生期望在2000元以上,20%的期望在3000元以上;对于工作地点,85%以上希望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对于工作岗位,65%以上的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据北京大学对高校毕业生起薪调查资料显示,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占40.9%,1001—2000元的占45。5%,2001.3000元的占9.5%,3000元以上的占4.1%,平均月收入为1550.7元。这与大学生们的预期相去甚远。这一数据表明:高校毕业生一般不愿意到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就业,多数偏好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大公司,而这些地区和行业都已人满为患。在这一现象中,除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因素使得许多大学生出现职业观念上的偏差外,更重要的因素是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心理预期毕业后能在大城市大企业工作,但在实际的应聘中却屡屡失败,于是导致一些毕业生暂时放弃就业而选择考研或者继续深造。表3—6是大学生就业单位类型的调查表119J。本次调查将就业单位划分为机关、科研等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外资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自己创业和其他等类型。调查结果见表3.640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6就业单位类型首选单位类型机关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外企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自己创业尚未考虑好其他合计回答人数307447百分比(%)13.519.762l752564127.433.12.51.81.6O.4100.036102270表中的数据直观的有如下的特点:(1)追求高薪与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以获得高层次的生活方式。(2)寻求稳定而又福利待遇好的工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院的毕业生基业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但是职业定位相对较晚;职业选择受他人影响较大;缺少一定的职业判断和决策力;未来职业定向仍以经济利益为主,而且对工作的条件要求也与现实有差距。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就需要学校和就业机构开展相应的辅导,尽早的确定职业目标。41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学院就业指导综合模式的构建我们从大量的文献中对学院的就业进行分析,对就业指导成功的学院进行研究,希望建立一种可行的,效果良好的就业指导模式。职业生涯发展理论【20】从人的生涯发展这一角度,强调要以学生的发展与需要为本,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思念学习生活中,并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不同个性与职业的需要、不同专业特点、不同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这在理念上为我国大学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对完善现行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主导思想及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运行机制,将现有的就业指导中的管理取向模式、指导取向模式和服务取向模式的基础上,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大学就业指导综合模型。如图4.1。这个综合模式实在w|曲图4.1就业指导综合模式框三为中心的整体就42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业指导模式【2l】基础上,根据就业指导服务的三个不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服务、校级就业指导服务校企联合指导服务构建出来的。该模式的核心部分代表学生,意味着所有的就业指导工作都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求职需要进行。而对学生的三个层次的指导工作是环环相扣,彼此联系的。其中每个层次分别有不同的指导人员对学生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这些指导人员由普通教师、心理咨询老师、专职指导人员、企业相关人员及专家等,他们彼此协作,共同为学生的充分就业提供服务。而总体上看,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组要包括生涯辅导、就业指导、咨询服务、能力实训四个核心部分,就业管理与服务和市场研究与拓展工作渗透于其中,共同构成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组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大学职业教育过程,并在每个层次都共同展开,从而有力的保证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的顺利进行。总体而言,这个较为全面、系统、完善的就业指导综合模式,以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职业需要为核心,不仅关注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还将学生的生涯特点与职业定向紧密联系,并试图让学生及早进入职场,体验工作环境,检验职业选择,初步了解职场氛围和找准职业定向,从而为未来之夜做好各种准备。下面就分别从就业指导的八个指标对综合模式进行具体的构建。4.1理念导向与策略规划1.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理念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强调要以人的生涯发展为本,根据学生不同生涯阶段的主要特征和核心任务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221,帮助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划顺利实施,以完成一生的生涯发展任务。这种观念比较重视整个生涯发展的过程,要求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要针对毕业生,而且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中,并从低年级入手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在不同年级阶段,应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个性特点和职业需要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指导。这就需要大学就业指导人员必须转变工作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需要和生涯发展特点,正和各方面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从选择职业定向到达职业目标的国度。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就业指导机构首先要认清白身工作的性质。现行的大学就业指导部门往往将自身的工作作为学校的某一项任务来完成,把学校当成服务对象,而没有真正的满足学生的职业需要和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工作中心,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自我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工作效能。因此,综合43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模式中,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从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出发,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职业辅导和心理咨询,以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其次,结业指导要实现个性化。以往的就业指导模式往往是对整个学生群体进行指导,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内在需求关注的很少,从而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千篇一律,掌握的信息、拥有的能力等各方面都差不多,很难看出各自的就业优势。同时由于是统一教授和培训,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职业和相应的用人单位了解甚少,这将不利于学生把握求职趋势和技能技巧。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强调不同个体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而且在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发展任务。为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突显个性化特征,在不同年级阶段,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选择和自我规划。·再次,就业指导要分阶段连贯的开展。肖恩认为个人生涯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并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幻想、试探,进入工作世界,基础锻炼,早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职业生涯规划,中起职业生涯危机,领导或非领导者的后期职业生涯规划,衰退和离职以及退休等九个阶段,强调即使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相同的需要,每个阶段必须面对一些共同的问题和具体的任务瞄】。这就说明对学生知道不仅要分阶段进行,同时还要保持各个阶段指导内容之间的连贯性,以帮助学生充分地掌握指导理论,锻炼求职技能。最后,职业生涯发展理念还要在指导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萨帕认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基本上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自我概念和现实之间的一种调和过程。为此,高校在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辅导与自我培养的积极性,更加注重学生自身力量的发挥。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学校的依赖性很大,不仅希望学校开展对自己重要的结业指导内容,还希望学校能为其寻找实习或工作机会,而自身对于学习、实践的要求和目的并不明确。这将不利于大学生主动地适应社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实现自我规划、自我发展【24J。再从就业指导方式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这就更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在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应该向更为人性化、互动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就业指导活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各方面的优势,认清自我,确立职业目标,制定合理规划,并为之努力锻炼综合实力。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三层四阶”指导策略在图4.1中,描绘了综合模式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层次,即院系就业指导与服务、校级就业指导与服务和校内外合作就业指导与服务。这三个层次分别有不同的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但是指导对象和指导内容基本是相同的,为此三个层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密切联系,彼此合作的关系。①但是各个指导工作又有所侧重:第一层次是院系就业指导服务,主要是由院系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班机辅导员及一些学生就业辅导社团来承担,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专业教育、生涯理念教育、求知技能技巧辅导、实习安排与教育等。其突出的优势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求职过程中的困惑,帮助他们很快解决心理的疑虑与苦恼。第二层次是校级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由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再次叫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虽然该中心的就业指导人员与学生的接触没有院系老师多,基本上属于间接指导,但是他们可以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服务,如就业指导理论与分析、就业心里测评与咨询、就业能力测试与职业定向辅导、职业决策指导与生涯规划设计、职业能力与求职素养的指导与培训、校园大型招聘会的组织安排、企业宣讲会的联系与召开、校企联合辅导与服务项目的开展等,这些丰富的指导与服务内容,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就业知识、掌握求职技能和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第三层次是校内外合作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主要由两类机构负责开展:一类是学校和其他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当地机关等单位之间建立的合作机构,主要是向学生提供咨询、素质拓展训练、信息库互通查询、职业能力评估与指导等服务,有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就业指导服务平台,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选择更多的指导服务,受到更为专业性的教育;另一类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就业指导中介机构等相关组织建立起来的合作性机构。他们只要是向学生提供职业能力训练、行业训练、见实习实训、职前培训、用人单位的工作制度讲解与分析等,这种机构与企业的联系紧密,比较了解企业的用人制度与管理,他们的指导能让学生及早了解将来的工作环境,充分考虑自己的职业定向并做出比较合理的职业选择,同时还能在不同的训练活动中增长职业知识,锻炼求职能力。所谓“四阶”就是大学生四个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不同,对各种事物的需要也有所不同。根据萨帕德执业发展理回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5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大学生处于职业发展探索阶段和确立阶段的前期,四个年级八个学期分别对应探索阶段的三个时期和确立阶段的实验期(详见表4.1),各个时期的生涯发展特点不同,核心任务也不同。为此,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又要同时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指导或辅导工作。这三个层次与四个阶段的指导与服务工作相互配合,彼此渗透,即是综合模式的总体指导策略。表4-1“三层四阶”指导策略4.2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1.“两级管理+四级运作”的机构设置我国现行的就业指导机构多数是隶属于学生处(部)或者学生工作指导委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员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就业指导部门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在工作决策和经费使用等方面都没有自主的权利。而国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绝大多数是的部门,拥有的财政权和自主权,这为他们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活动提供了基本保障。因此,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就业指导质量,我国高校也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将就业指导部门出来,以更加自主的姿态开拓就业市场,发挥自身特有的功能。同时,应加大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支持力度,从教育经费中划拨或从社会保障中提取专项费用,用于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从而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完善的就业指导领导是全面有效的落实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就业工作领导机制,保证了全校就业指导工作层层落实。在综合就业指导模式中,学院可以建立“两级管理+专家辅导”的就业指导:学校可以建立就业指导委员会,由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处、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组成,负责领导全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委员会从宏观方面研讨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制定就业指导工作方针;探讨指导工作的思路和运行机制,负责对指导工作的监督和考评等;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贯彻国家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关精神,对各院系就业指导小组进行指导和等工作。专家委员会主要是由校内外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和专业指导人员组成,负责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辅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如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等。这三个层次的组织机构紧密配合,互相合作,共同负责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工作,不仅将就业指导工作提到了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时也汇聚了个层次的指导工作,有利于整体把握学校的就业指导情况。而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落实,可以采用“校一院一系一专业”四级运作模式。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拟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实施办法,安排就业指导工作日程;编排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发展辅导;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和各种就业咨询;召开供需洽谈会和这种招聘会;进行市场调研和拓展活动;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指导院系开展工作;培训职业指导导师;建设和维护就业网络;提供各种就业指导服务。具体的各项工作分别由就业管理与服务部、就业指导与咨询部、就业能力实训部和市场研究与拓展。张光辉.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47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部分别负责开展和落实(如图4.2)。学校就业指导委员会校级就业指导中心就业管理与服务I就业指导与咨询部I就业能力实训部l市场研究与拓展部院系l信息收集与发布2毕业生档案材料管理3建立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信息库4日常接待l生涯发展辅导2全程就业指导3职业能力测评4心理测试与l综合素质培养l用人标准与用人制度研究2就业形势分析专家指导就业指导办公室2就业技巧技能培训3行业只是宣讲与技能培训4面试技巧实训3就业市场调研4开拓就业市场委员会咨询工作5相关就业咨询6其他就业指导与咨询活动5组织招聘6其他日常管理5组织模拟招聘或其他就业情景训练活动5组织校企交流活动6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等校内外合作指导与服务组织或机构图4.2综合模式中的就业指导机构设置结构图示院系就业指导办公室的指责为:宣传就业和法规;建立就业分支网络,联系见习用人单位;组织招聘活动;帮助学生准备毕业材料;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宣讲活动等。系级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袭级指导工作负责人和部分辅导员开展,具体工作有: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组织学生就业指导社团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就业方面的疑难问题,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协助学生准备自荐材料等。而专业层面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以班主任和学习导师、班干部组成的班机就业指导小组负责,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与训练活动等。导师除了辅导学生学习、48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论文写作外,还承担着推荐学生、帮助学生寻找求职机会等职责。这种四级运作模式层层落实,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系统、协调一致、层次分明的有效的组织体系,又与校内外合作指导与服务组织或机构相互配合,共同负责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也能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快速发展。2.就业指导人员的配备与培养现在我国在就业指导人员配备方面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指导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综合素质不高。这既不利于就业指导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无助于学生求职技能的培养。因此,学院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引进和培养就业指导人员,努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在就业指导综合模式中,就业指导人员主要由学校领导、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人员、院系就业指导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导师和优秀学生组成。这些指导人员的具体职责不同,但是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大致相同,这为相互协调工作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但是现在学院配备的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水平与素质层次不齐,很难胜任综合模式中设计的就业指导内容,特别是生涯指导与能力实训两个模块的指导工作更需要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老师负责开展。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以尽快提升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的马克.波普在介绍美国专业职业指导员的培训时,提出就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学识【25J:(1)职业发展理论知识。该理论基础和知识是专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和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2)个人和群体指导技能。个人和群体指导能力是有效进行职业指导的必要条件。(3)个人和群体评估。个人和群体评估能力是专业指导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的必要条件。(4)信息和资源。信息和资源基础与知识是专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的必要条件。(5)项目管理和实施。这是在不同环境下对综合性职业发展项目进行开发,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必备技能。(6)咨询。这是使个人和组织能够有效的影响职业指导和发展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9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特殊群体指导。这是指向特殊群体提供职业指导和发展过程指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监督。这种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能够准确的评估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能够维持提高专业技能,在必要时为他人寻求职业指导方面的帮助。(9)法律和道德。在进行职业指导中,处理道德和法律问题的信息基础和知识。(10)研究和评价。在职业指导和发展方面理解并进行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美国高校对就业指导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按照规定拥有相关资格证书,还要具备管理学、心理学、咨询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26】。美国职业指导人员不论在学历层次、专业水平还是业务能力方面比我国的指导人员高。我国大学要实现就业指导的高效性,必须在增加人员数量的同时,在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工作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管理和培养。首先,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按照严格的入职标准招聘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把好学历关,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考查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例如专业知识储备、人际沟通能力、就业指导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这样挑选出来的指导人员一般都能够承担一些具体的事务,并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其次、在人员培训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育与培养。对于学校来说,可通过专家开设讲座、专题辅导班和讨论会的形式,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理论指导和思想疏导,以充实他们的知识内存,提高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组织参观、考察或进修的方式,让指导人员学习成功的经验,提升专业水准和实践技能;通过与兄弟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建立交流平台,互相分享经验,查找不足,来增强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指导能力。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就业指导人员积极考取各种资格证书,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知识结构。在此,学校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学习与工作实效的考察与评估。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学校组织考核小组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以保证日常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机构职能和分配工作职责,增强就业指导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程度。因为明确岗位划分后,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思考工作上的不足并进行适当的创新。这更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也有益于整个指导队伍向专业化、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家化迈进。4.3原则制定与程序遵循1.综合模式的指导原则在综合指导模式中,坚持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主导思想,采取“三层四阶”的策略步骤,并以全程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心理测试与咨询、能力素质实训、市场研究与拓展、就业管理与服务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除了坚持方向性原则和目标外,还要坚持以下主要原则:一是发展原则。职业生涯包括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最后结束这一生的职业工作经历的历程,与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密切相关,它融个人的价值观、现实环境、心理因素和教育机会等为一体,以价值观为根本依托,决定着个人对人生的计划和选择、个人的人生发展方向和发展轨迹,也决定了人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拓展的可能性。而大学生阶段是进行职业选择的关键阶段,选择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到大学毕业生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此,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一定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涯发展特性、兴趣爱好、专业能力、求职意愿等各方面的条件,帮助学生综合考虑哪些职业适合自己,最终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定向和目标,并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充实自我到实现自我的转变。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早适应工作环境,时刻关注社会和人才市场的发展动向,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最终找到适合自我实现的工作领域。二是全程贯通原则。职业生涯规划与全程化就业指导是综合就业指导模式的主要内容。全程化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而生涯辅导则是根据学生在不同的生涯阶段的特征,对其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辅导与咨询工作,两者相互渗透、彼此融合。为此、贯通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从入学时就把握好自己的职业方向,还能引导学生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将自身的个性特长与职业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锻炼职业能力和素养,掌握必需的求职技巧,从而顺利实现职业理想。三是个性化原则。个性化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因为“职业生涯发展是涉及个人内心及行为得以中国城”,“该过程的关键在于自主权的获得,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自己的自主权就是掌握自己的主动权。”而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在这种主动权的支配下,“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发展利益,并根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发展方案。”【27】但是由于每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地位、家庭环境、教育水平、生活经历等的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就业价值和人生观、思维方式及行为取向也不尽相同。为此学校在整体教育的同时也要个别辅导。针对不同的生涯阶段的学生,要根据各自的发展目标与求职需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四是自主性原则。就业指导是一个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的活动中,除了强调教育着主导性的发挥,更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学会自我指导和自我培养。因为就业指导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自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确定自己的职业志向和人生发展方向,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质并促进自我提童闻0五是协调性原则。就业指导工作并不只靠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彼此写作才能顺利开展。因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部分之间不仅密不可分,而且需要各个部分共同协作完成任务。例如:生涯辅导在三个工作层面都要展开,虽然各个指导人员的具体工作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内容是彼此联系的,有时还存在相互贯通的关系,这就使得指导人员之间必须相互交流并进行适当的合作。为此,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个个组织部门和各个就业指导人员之间都应该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共同为实现就业指导的总体目标而努力。六是开放性原则。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发展动态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据。学校要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使毕业生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必须要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同时也要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管理等进行全面的考察,这样才能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内容,保证大学毕业生掌握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及时广泛地了解就业需求的信息,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建立信息数据库。这些都需要学校不断拓展就业市场的范围,将触角向市场的潜在发展地带纵横渗透,随时把握市场脉搏,使学校的职业教育真正适应社会实际。同时还要增强开拓市场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产学研项目开发、企业员工专业培训、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加强与用52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单位的合作,密切彼此间的联系,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观、见习的机会。2.综合模式的指导程序关于就业指导程序从表4.1种可以看出:从大一开始,按学生在不同生涯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对其进行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大一年级阶段是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关键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不仅要使学生内化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自身发展的职业领域;进入大二的第一学期,学生就应该在认识自我和职业定向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指导人员除了对其进行各种就业指导外,还应该在讲解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需要制定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大二下学期、大三阶段是学生具体落实个人生涯规划的阶段。这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加强个人求职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培训,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目标。而大四的目标实现的关键阶段,主要通过提供各种就业指导与服务,为学生实现职业目标提供各种机会和路径。4.4内容安排与方式的选择1.全程职业生涯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构建在这个内容体系中,主要包括生涯辅导、就业指导、职业咨询与能力实训四大块模块的内容。另外,市场拓展与研究、就业管理与服务作为服务性模块贯穿于这四个主要模块的内容体系中,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1)生涯辅导模块生涯指导,是指依据一整套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作,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与下列有关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这些知识经验包括:对自我的了解;对职业世界及其有关的影响因素的了解;对休闲活动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的重要性的了解;对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的了解;对在工作与休闲中达成成功或自我实现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的了解【28】。由此可见,生涯辅导包括的内容很多,贯穿于从帮助学生认清自我、选择正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实现目标的整个中。这种辅导建立在尊重53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个性特征和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把人的职业发展看成一个长期、连续的发展过程,其不仅应贯穿大学教育阶段,而且应该贯穿人的一生【29】。在大学生时期是个人出于职业发展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生涯辅导主要包括择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目标实现指导等内容。择业指导是生涯辅导的前提。金兹伯格认为,职业选择过程中包括一连串的决定,每一个决定都和个人的前期经验和身心发展有关。而职业选择的实现,是个人意识与外界条件的折衷与调试。个人最终所做的职业决策,是寻求个人所喜爱的职业与社会所提供、个人能获得的机会之间的最佳结合。但在这个过程中,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很多,包括现实因素、教育因素、个人的情感和人格因素、职业价值与个人价值因素等【30】。为此,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说,让学生自己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无疑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辅导,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素质条件、职业意愿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倾向,最终作出较为合理的职业选择。而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辅导的重中之重【3l】。在这个知道过程中,主要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征需要和职业定向,制定一份适合自身发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更加广阔视野来审视个人的职业选择和对人生发展资源进行评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进行设计,并制定实现每一个目标的相关措施,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最终通过自主有序地发展来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最积极有效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职业和自我的全面评估,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还能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明确具体的职业定位,并促进自己通过各种积极的行动和途径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以最终实现自我职业目标。为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剖析,综合评价自己的优缺点,结合实际寻求合适自己发展的职业定位;并在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勾画出实现目标的具体路线和生涯发展的策略。然后,在引导学生按照这些路线和策略一步步向职业目标迈进。总之,通过这方面的指导,能帮助学生明确在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的努力目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2)就业指导模块在综合模式中,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全过程,而不仅仅集中于毕业前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一个时段。实行全程就业指导,需要有整体观念和系统观念,即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有重点地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方式,并做好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与配合,使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一个全面而规范的组织体系。与生涯发展阶段对应,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也可以分为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指导目标和指导内容,并与生涯辅导内容相互渗透,彼此融合。①职业定向阶段大一年级的学生出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对校园环境和大学生活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期,在完全适应的基础上,学生才开始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问题。为此,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时期适应期和探索期。适应期是大一上学期,经过一个学期的了解和学习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周围的环境也比较熟悉。适应期的指导目标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并完成由高中到大学生之间的角色转变,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做好心理准备1321。而在下学期,学生则开始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并在综合分析自我条件的基础上,选择职业目标。这与生涯辅导的第一阶段相呼应,为此可以结合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生涯理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培养生涯发展和规划意识。同时可以通过性格特征与职业兴趣测评、职业定向指导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客观评价分析自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专业特点等因素,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倾向。②职业设计阶段学生进入大二年级第一学期,对自己和专业特点都比较了解,也初步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时候就应该认真思考怎样实现职业目标的问题了。首先,可以通过就业咨询、能力测试、个别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特长等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其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生涯规划辅导、法规教育、创业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并确定自己的职业范围。然后通过个别咨询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方式,指导学生综合考虑和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路线与相应的行动计划。为此,这一阶段的指导目标是帮助学生正式的确定职业目标,设计生涯发展路线,为其生涯发展指引前进的道路。55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③职业准备阶段这是就业指导的第三阶段,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年级阶段都应该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该阶段的指导目标是:通过各种能力培训和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培养职业技能技巧。同时参加各种考试,如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充实知识储备,培养治的综合竞争能力。④目标实现阶段大四年级是学生感受就业压力、寻求职业实现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各种就业指导外,还要为其提供各种就服务,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式分析、择业程序指导、就业心理疏导、角色转换指导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并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还可以通过收集就业需求信息、拓展就业市场、联合用人单位开展招聘会、组织宣讲会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职业理想。(3)咨询服务模块咨询服务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里,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两大部分,在前面的内容中都略有设计。心理咨询在于通过各种心理测试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与教育,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物;而职业咨询主要是向学生提供职业正确的职业目标。同时提供解答就业疑难问题的服务。这两项工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并与就业指导、生涯辅导工作紧密联系,相互配合,(4)能力实训模块这一模块主要包括素质拓展教育和职业能力训练两大部分。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内容都属于素质拓展教育的内容。此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形成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思想,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并提升职业综合素养。而职业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就业指导人员可以通过团体辅导、行业训练、情景模拟指导和职前培训等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上四部分内容相互联系、贯通,共同构成了全程职业生涯指导与服务的完整体系(如图4.3),为学生充实职业知识、学习生涯设计方法和培养求职综合技能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指示框架。全程生涯指导与服务的主要内容就业指导阶段生涯发展阶段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生涯理念教-1职业定向I育、性格特征与职业兴趣测评、职业定向指导、胡,II--I暂定期L-l同信息库查询系统建设,行业参观等1L就业咨询、法规教育、生涯规划辅导、心理咨一生涯设计I询、能力测试、就业咨询教育、职业能力评估与指●一导、用人标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等-1过渡期f-上实习教育、生涯辅导、求知技能技巧辅导与训练、_J职业准备lL职业能力评估、团体指导、见实习培训、素质拓展I。。棚}.一llI“””l训练、清净模拟训练、团体训练等上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服务、就业程序指导、政_1目标实现I策形式分析、组织招聘会、拓展就业市场、就业形l”以甘口I_一l”8”I势调查、职前培训、组织供给洽谈会图4.3全程生涯指导与服务内容体系2.指导方式的借鉴与创新虽然仅仅几年来我国部分大学对就业指导内容与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但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开展校园招聘与面试活动、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准备就业材料等方式仍然是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方式。而创新内容需要创新的形式来体现,综合模式中丰富的就业指导内容必须要通过多样化的指导方式才能跟有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全程生涯指导与服务工作时,必须创新指导方式,以更多的活动形式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将情景模拟面试f331和招聘、工作坊州、职业能力测试、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等方式引进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还可以学习我国某些大学的做法,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通过行业训练、素质拓展训练和能力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58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束语针对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从社会与、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多个方面出发加以解决。学院必须坚决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调整学校发展策略,加强学校品牌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构建新的就业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尽可能的把握就业工作的主动权,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1.支持为学院创造条件应加大支持力度,规范学院的办学,加大对学院的宣传和引导,增加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院的认知和认同,为学院毕业生创造更符合市场竞争要求、规范而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应该适当增加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为学院的毕业生开辟更广阔的就业市场。2.明确学院办学定位,创立学院品牌特色学院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学院办学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学院要招特色师资、建特色学科、育特色人才;因材施教,加强学科知识的融合,加强综合性知识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基础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开设的专业都是母体高校建设较为成熟、师资条件和专业实力较强的社会热门专业,在明确办学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一定注意创立学院的品牌特色,注重学院的宣传工作。学院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宣传报道学校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优势,努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进了解,促进交流,吸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在每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启动之前,就业指导部门应制定一个详细的学员间介、专业介绍和毕业生情况介绍,发给用人单位,让用人单位了解学院和毕业生情况。3.做好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由于社会对学院毕业生质量还不能完全认同以及毕业生就业目标定位不明等诸多原因,使得学院毕业生在就业是面临着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多的问题:因此,做好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十分重要。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为自己的目标制定一个实践计划表。职业生涯计划要求不断地分析自己的需求、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分析自己面临的机遇和59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挑战、设定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分析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利于学生准确定位,确定正确的就业和成才目标。4.引导学生增强信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毕业生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和就业教育,分析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教育学生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和实际的就业期望,要本着“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心态,充分审视自身条件,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择业中遇到挫折时,保持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对待用单位的挑剔,也要积极进取,总结经验教训,寻求合适的求职目标。5.鼓励用人单位转变录用观念用人单位要转变人才标准,注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务实的用人观念。不要办单方面追求高学历和名牌大学,要建立对学院毕业生的认同感,承认学院的学生能力,为其提供不断的学习进步的机会。6.国家支持毕业生就业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鼓励毕业生合理流动的,对用人单位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城市应取消落户,简化有关手续。各级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引导并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在选择院校求学时,就业率的高低成为学生考虑的重要方面,学院只有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体现优势,提高生源质量,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是关系到学院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做好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学院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首先,我要对我的导师田官贵教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在攻读硕士期间,陈老师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心。田老师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品,让我受益终身。谨在此向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在整个学习研究过程中,田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循循善诱的精神使我和我的同学们感动至深。其次,在本论文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许多老师和同学的热情指导和帮助,从而使我能够按时完成本论文的编写,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信任与注视的目光,默默的支持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源泉。感谢我所有的朋友和同窗,他们的关怀与鼓励,给我以前进的信心1袁晶晶2011年5月61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DonaldE.Super:Vocationaldevelopment--Aframeworkforresearch.NewYork:BureauofPublications.【2】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嗍.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JohnM.Brewer:Historyofvocationalguidance,originsandearlydevelopment.NewYork,London:Harper&Brotherspublishers,PP.57-61[4]FrankParsons:Choosingavocation.NewYork,N.Y.AGATHONPRESS,斟GP.5.【5]FrankParsons[EB/OL].http://www.answers.corn/topic/frank-parsons.[6Vaein.L.&Weiner,YMmrestcongruenceasamoderatoroftherelationshipbetweenjobtenureandjobsatisfactionandmentalhealth.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8)【7]JohnL.Makingvocationalchoices:ATheoryofVocationalPersonalitiesandWorkEnvironment.NewJersey:Prentice—hall,Inc.PP.2-33[8]VernonG.Zunker:CarreerCounseling:Appliedconceptsoflifeplanning.Brooks/cole.pp.34—36[9]Super,D.E.:Atheoryofvocationaldevelopment.AmedcanPsychologist,8,PP.185·190【10】浅论面向武汉城市圈的湖北学院就业指导模式构建[EB/OL].http://www.1wlm.com/qitajiaoyu/201006/396861.htm【11】许为民.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12】中国统计年鉴,2009【13]oe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14】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网页【15]H.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6】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l7】前程无忧.论象牙塔得倒掉[EB/OL]..http://www.sina.eom.cn/200401【18】蔡克勇.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理工高教研究,2002(6),35-37【19】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刘翠英.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21]watts,A.G,&VanEsbroeek,R:Newskillsnewfutures:HighereducationguidanceandcounselingservicesintheEuropeanUnion.Brussels:VUBPress,P.23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楼仁功,赵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2(6)[23]DonaldA.Schon[EB/OL].http//www.nvc.vt.edu/alhrd/Theorists/Sehonp4]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81【25】马克.波普.美国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历程与职业指导员的培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3)【26】胡宇辰.中美部分著名大学的就业指导及比较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28【27】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33【28】李海星.试论构建大学生涯辅导体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4)【29】龙立荣,李哗.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6)[30]Churach,D.andRichards.Whatmotivatesstudentstopursuehigherdegreesinmetallurgy?eroeeedmgwesternAustralianInstituteforEducationalResearchForum2003.http//www.waier.org.au/forums/2003/ehurch.Html【31]Tiedeman,D.&RobertO’Ham:CareerDevelopment:choiceanalAdjustment.NewYork: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Board【32】徐隽.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33]马伯凌招聘人才的情景模拟.企业管理,2000,(7)【34】卜再元.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发展的新模式.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2)【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4卷)口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选集(第1,2,3卷)D咽.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7】文集(第7卷)嗍.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8](第2,3卷)嗍.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列宁全集(第25卷)嗍.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0】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1】张耀灿,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王树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D川.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43】郑雪主编.社会心理学【l蜘.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