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上学期的研究
1、大家方向不够明确注重了借鉴一些别人的先进经验与成果没有真正的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
2、只注意了作业的设计没有注意作业的评价。 3、课题的开展没有落到实处。 本期的研究
1、这一学期的研究一定要辛苦一下大家,我们面临 的问题比较严峻,研究已到后期我们实实在在的东西很少,所以在研究中我们必须边研究边注重资料的加紧搜集。
2、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注重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同时进行。注重为提高作业实效从作业的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等入手。
3、为确保将研究落到实处,每周大家在例会时上交一份课外作业设计(包括作业设计、学生作业原始资料、教师设计意图反思等。)其中要体现评价方式。 4、课堂作业设计能有一课时教学设计体现作业设计在备课的时候稍加注意备好后复印一份上交。 5、一月一次研究小结。
6、每人上一节课。进行评选,评选出参加期末年度展评。
7、注意物化成果希望围绕研究课题交论文,本期要上交市上和区上论文。 8、研究中注重将研究前后学生进行对比,或将参加研究的学生和没有参加的学生进行对比资料的搜集以验证研究的效果。
一、 研究的基本主张:
1、作业设计的思路。
(1)、体现与社会生活的融合。通过好的作业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课外,投向社会生活,使语文学习更有效。
(2)、体现与课外阅读的整合 。 (3)、体现与边缘学科的整合
(4)、体现人文内容 母语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任务。注意到了这一点,设计作业题时应以新教材中人文精神含量丰富课文作底基,向高层次发展。
(5)、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价值观。 (6)、体现创新性 。
(7)、体现语文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重视语文实践,更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包括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等。应该以此为原则,设计出培养学生能力的作业题。例如:
(8)、体现审美教育与文化陶冶。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2、作业设计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四个结合,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作业要求:作业要针对学生能力、兴趣的差异,分层布置,力求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1)、作业量的分层要求。 (2)、作业难度分层设计。 (3)、提倡自主选择作业。 (4)、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值要高。 (5)、综合应用能力适时设计。
4、作业量的控制。让学生尽可能的在完成作业后,能够有时间消化,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1)、按要求限定时间。要求学生在尽可能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 效率。
(2)、增强作业的综合性。作业的综合性可以避免学生做重复性的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5、设计主体的多样化。
(1)、教师布置。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能够让学生巩固知识,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方法。
(2)、师生商定。对特殊群体要适当照顾,让每个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3)、、学生自行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作业也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能感受到乐趣。
(4)、家长参与设计,前提是与家长有较好的沟通。 6、作业的评价:
(1)、双评价或多样评价标准的建立。首先要有一个标准的建立,才能为评价起到是有效的作用。标准的建立遵循激励性原则,发展性评价。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 (3)、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可采用检查、汇报、交流……
(4)、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比如展示、批改、表扬等,按多重标准划分等级(尊重发展)……
7、作业设计与评价改革的保障:
(1)、增强作业设计系统性,避免混乱。每月有主题。 (2)、系统性作业与临时性作业相结合。 (3)、建立作业档案。纳入学业评定。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协助实施。 (5)、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督促教师实施。 (6)、改革作业批改制度。 (7)、建立较稳定的作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