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攀枝花

攀枝花

来源:华拓科技网


没有冬天的地方——攀枝花

她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她的建城史比共和国的历史还短一些。 她是共和国的一个梦想之地,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无数优秀又年轻的中国儿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四十年后,他们渐渐老去,但却留下了这个崭新的城市。 那段历史,那些漫山遍野的攀枝花应该看见过,正因为这些攀枝花,这个偏僻的渡口,有了这样一个花的名字。

那段历史,那奔流的金沙江和雅砻江应该经历过,江上架桥江心筑坝,于是野性的金沙江也驯服了,奔腾的雅砻江也安静了。

那段历史,攀枝花的阳光应该见证过,四十年过去了,攀枝花已经物逝人移,只有这阳光,温暖一如昨昔。

这温暖一如昨昔的阳光,见证了一座钢城的崛起,又把自己作为了一个城市二次崛起的引子。

它是格萨拉的引子,这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土地,长久的藏在深山,还不为人知;它是迤沙拉的引子,600年过去了,明朝的戍边,从万里之外的南京来到这里,演绎了汉彝交融的传奇;它是金沙摊的引子,在母亲河的召唤下,“万里长江第一漂”从这里开始。

攀枝花,一个无数人印象中的钢铁城市,因为印象,人们长久的忽略了它的美丽! 回龙洞的遗迹、诸葛营的神秘、丝绸之路的脚印、滇缅公路的往事…… 总有一天,它的美丽会被人们一一记起。

你有一个花的名字

四十年前,

因为漫山遍野的攀枝花, 一代伟人,

赋予了你这个花的名字。

花的含义里包含了大气、希望和坚毅。 四十年来,也正是这个精神, 让一个偏僻的渡口,

在今天,成为一个阳光依恋的城市。

来到攀枝花的游客,其实都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亲眼一见闻名已久的攀枝花。 攀枝花,其实不仅是花,还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春季盛开的时节,犹如燃烧的火。 正是因为这种美丽的花,攀枝花有了这样一个花的名字。 但是攀枝花的来历,却远没有花的这般诗意。

6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火热的年代,但也是一个面临战争威胁的年代。出于的考虑,领袖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构想。“攀枝花没建好,我睡不着觉!”“攀枝花建设没有钱,我把我工资拿出来!”一代伟人的急切,很快化做了一次改变中国工业布局的动力。成千上万的优秀而年轻的建设者们来到这里,虽然之前他们不知道攀枝花在哪里,因为攀枝花当时甚至还没有名字。

两千年前,有一支运送丝绸的商旅从这里走过;

一千七百年前,有一支南征的从这里走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然而他们都没有留下来,长久的岁月里,攀枝花像是一块被遗弃的土地,直到二十世纪的第一代攀枝花人到来的1965年!

没有街道,没有住房, “天当罗帐地当床,金沙江是大澡堂,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是生活环境的写照;“白天杠杠压(抬石头、工具设备),晚上压杠杠(睡木棒搭成的床)”是每天的工作内容;“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是那时的精神! 但那时的攀枝花的确也太艰苦了点,周围只有七户人家和漫山遍野的攀枝花都不必说了,甚至,在这峡谷山间,连一个稍微平一点的,可以建厂房的地方都没有!

面对抱怨,周恩来总理轻轻的说了这样一句:“地不平,弄一弄就平了嘛!”于是在今天,“弄弄坪”成为攀枝花最知名的地名之一。在攀枝花以“坪”做地名的还很多,比如清香坪、格里坪、瓜子坪等等,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都有弄弄坪这样的经历,但我知道,背后一定有许多现在已经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攀枝花,还有许多以数字命名的地名,如四十九,五十一,对于攀枝花人,那已经见惯不奇,对于外地的游客,这又是一个小小的迷。

刚山烈水的山城

因为有了钢铁的内在 这里的山也男子气 因为蕴藏着无穷的水能 这里的水也少了柔情几许 在裂谷山间奔涌不息 这山水是如此相得益彰 让它赢得无数观者的赞誉 也引得一代伟人欣然写下了 “这里得天独厚”的题词

攀枝花的感觉总是很精神,我以为或许与这里的山水有关。

“攀西裂谷富甲天下”,攀枝花的山有的是钢铁、钒钛、煤炭资源。攀钢集团一个企业本身就是一座城。行走在攀钢,看着高大的冷却塔、烟囱、高炉,不由得你不产生发自内心的敬意。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城,而一个城又支撑了一个国家的脊梁。看着那些穿着制服上班的工人,我忽然想到一个歌——咱们工人有力量。不知道攀钢的厂歌是什么,我暗地里想,这首歌如果被攀钢的工人唱出来,那一定是另外一种气势。

雅砻江,也算是中国西部一条著名的大河了,从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走来,桀骜不驯地穿越峡谷山间。可是这一道二滩大坝,让这条奔腾的河安静了下来,让它把自己的无穷水能,转化为电,输送到全国各地。

在二滩,我有幸看到了泻洪的场面,巨大的水的轰鸣掩盖了人的呐喊,升腾的水雾打湿了衣裳,在此时,我想每一个观者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震撼!

攀枝花有这样的山水作为支撑,总感觉比其他城市多了些刚健,多了份奋发的精气神,少了些柔软的色彩。然而与山水的性格相比鲜明的是,攀枝花的人却是那样的宽容。 这或许与攀枝花人的组成有关。 在攀枝花,没有外地人。

因为攀枝花人其实都是外地人。无论你在街上说什么话,普通话,四川话,东北话,河南话,山东话,都没有人以为你是外地人。

一张有些陈旧的调查表,也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攀枝花市共有82万人,而对当时东区、西区33万人的籍贯进行的调查发现,.来自外省的人有122600多人,来自四川省内约有21万人。这个省外的单子是辽宁近3万人,吉林省5900多人,黑龙江省2900多人,山东15600多人,云南12100多人,湖北10700多人,河北9500多人,河南7800多人,江苏7700多人,湖南00多人,上海2800多人,浙江2600多人以及天津700多人。而省内的又来自南充市、乐至县、遂宁市、资中县、重庆市、成都市、南部县、西充县、武胜县等市县。

攀枝花,可以说是一时英才的聚集之地,各地的英才聚在一起,不知道他们私底下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代表的是辽宁人来建设攀枝花,我代表的是上海人来建设攀枝花,所以骨子里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而这股不服输的性格,与这山水的性格融合在一起,那就是攀枝花人的性格!

没有冬天的童话

这里,一年只有三个季节, 春天也鲜花盛开, 夏天也色彩斑斓, 秋天也果实累累, 而冬天?

也许是上天特别的眷顾吧, 攀枝花没有冬天,

冬天的攀枝花也水清天蓝,阳光温暖。

攀枝花真是一个好地方,当需要一个钢铁基地时,她把自己的矿产拿了出来,当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旅游休闲成为重要需求的时候,她还有可爱的阳光和温泉。 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立体气候,造就了攀枝花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每年的日照时数可达2700小时,仅次于著名的高原圣城拉萨。攀枝花冬季晴空万里,温暖干爽,平均温度在12.3摄氏度左右,整个冬季94%以上的天数是碧空无云,日照时数比更南边的昆明、丽江和西双版纳还多15-30%。当北国滴水成冰,南国也在寒风中瑟缩时,攀枝花这座“天然温室”却依然是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

在攀枝花晒太阳,有一个绝好的去处,那就是号称小小联合国的欧方营地。当年建设二滩时,这里曾经居住了四十多个国家的数百名专家,二滩建成了,专家撤走了,这个美丽的营地又成为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而每一个营地都有自己的故事。冬日里,坐在山坡的躺椅上,沐浴阳光,什么事都不用再想,那是何等惬意的事啊。 都说温泉是大地的恩赐,那么在攀枝花盐边县境内的红格温泉呢?它应该是大地对攀枝花的又一个恩赐。这全国少有的氡气矿泉,水温57度,日流量达到240吨。水中包含60多种微量元素,对治风湿症、关节炎也有显著疗效呢!温泉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周围芭蕉树成林,俨然一派南亚热带的风光。

可以冬天的攀枝花人,过的依然是夏天的日子。当北国的江河已经千里冰封时,攀枝花人却在金沙江上举行“万里长江第一漂”的比赛!为了保护共同的母亲河,为了民族亲和,为了挑战自我,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比赛当中。于是,漂流,成为攀枝花冬日童话中的感叹号!

未被发现的秘境

这是一方未被发现的秘境, 像一个羞涩的闺中少女。 多少年来,

深山峡谷曾掩藏了它的美丽。 裂谷的壮观, 格萨拉的神秘, 苏铁的古老, 溶洞的神奇,

如果你走进攀枝花,

它们都将会为你一一展示。

攀枝花,对很多外地朋友来说,都知道她是一个钢铁城市。可能是这个名字太响亮了,她自身的美丽却长久地被忽略了。

攀西裂谷,不仅是一条可以与东非大裂谷相媲美的大裂谷,而且至今人迹少至。 巴蜀三宝之一的苏铁,年年开花,在这里有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誉为“中华奇洞“的米易溶洞,一个神秘的地府龙宫,一个造物的奇迹。 还有格萨拉,当听见这个名字时,我就有一种想去的冲动。

这是一个当地人说的“一个好玩好耍的地方”,而在彝语里它的意思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在海拔1600米到3400米的高度上,在59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里处处都是景区。

从攀枝花出发,坐车到了宋家码头,然后坐上游艇在二滩水面,其实也是雅砻江上飞驰。

巨大的浪花飞溅,打在游艇身上,一个小时后,望见水天相接地方,有一片白色的建筑,那就是渔门镇了。

而格萨拉还在渔门的前面。

在路上,我看见一棵高大挺拔的树,屹立路边。据说,彝族人格外敬重自己的母亲,而这棵树,就是他们的母亲树。车开出很远了,回头望去,还能看见母亲树,枝繁叶茂,天边,自有一份母亲的伟岸和慈祥。我不禁会想:母亲树,彝族同胞的母亲树,也是我的母亲树吗?

山脚下,打马上山。巨大的跑马坪,即使不会骑马的你,也都想一试身手呢。山顶的植物居然不高,那是数万亩的杜鹃花和奇特的盘松。我不知道那数万亩的杜鹃开放是怎样一个盛况,但俯下身去,地上小小的索玛花却很可爱。

我们的导游,美丽的沙玛阿牛轻声哼唱着一个叫《格萨拉》的民歌:

想你想得太深 想你想得太久 眼前的山水画 心中的格萨拉

你的俊美是大自然天成 你的神奇是岁月造就

天坑地漏,原始的遗踪,让你景色独秀

格萨拉,格萨拉,你是攀西的索玛花 格萨拉,格萨拉,你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面对眼前的风景,我总觉得这个歌词有点遗憾,格萨拉就是格萨拉,为什么叫香格里拉呢?格萨拉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就像攀枝花有足够的自信一样。自信的人是美丽的,而她的美丽终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展示于世人面前。

川滇风味的边城

一半是云南一半是四川 这其实没有什么分别 彝族、栗僳族、回族 世代在这里共居

共同耕耘这古老的土地 收获、繁衍、生息 所以这里才有了 令人向往的神奇

攀枝花市,在1965年之前是不存在的。可是在这片土地上,却生存着彝族、栗僳族、回族、普米、傣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有些是属于四川、有些是属于云南,虽然现在的攀枝花的行政区划属于四川了,可是千百年来,这些民族形成的风情,却不会因为行政区划而改变。

到了攀枝花,你就到了四川;到了攀枝花,你也就到了云南。 迤沙拉,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迤沙拉人流传着这样一个歌谣:“祖籍应天府,大坝柳树湾。为争米汤地,充军到云南。”在迤沙拉诗人普光泉的书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

朱元璋打江山,建立明朝。而久居云南的梁王并不服从他,招集了元朝的残部,实行闭关自守,诛杀明朝特使。此举激怒了朱元璋,于是便有了30万大军征讨云南,历史上称为洪武开镇(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这30万大军以南京人为主,还有江苏、江西等地的人。明朝国都南京,那时称应天府。迤沙拉人称来自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估计他们就是从这个地方征集来的明朝将士。

这些征召过来的将士,在这里“三分操练,七分种,犬牙相交,以守其地”,与当地土著彝族交融,从而形成了彝族当中独特的一支——俚濮彝族,而迤沙拉因为聚居的人口最多,历史悠久,又享有“中国俚濮彝族第一寨”的称号!

俚濮彝族房屋建筑极有特色,清一色的古式一楼一底的小青瓦楼房,加上厢房和院落,构成了“四方五天井”的独特布局。正屋下层的正门,一般挂有古朴的牌匾,那是家人为家里最年长的老人作寿留下来的。而正门之内,则是“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是一家最严肃的地方,连最调皮的小孩子,也知道这是不可以嬉闹的地方。

与丽江有纳西古乐相似,迤沙拉也有一种古老的音乐——谈经古乐。它的最早,是源自古老的宫廷音乐,当明朝那些戍边的军人到来时,也带来了他们的音乐,600年过去了,家乡已经遥远,只有这谈经古乐里的江南味道,流露出他们对故园的思念。

攀枝花,匆匆的行走,最大的感觉是这个城市的阳光。不像成都的冬日,阴沉着脸,就是偶尔出太阳,人也都慵懒欲睡。攀枝花不是这样,攀枝花的阳光让人觉得要不停的努力,向前。也许当年的建设者们,也是受到了这温暖阳光的激励,所以才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创造出这么一个奇迹。

是的,攀枝花是共和国的一个奇迹。 今天,这个城市,阳光温暖一如昨昔。

看原贴,回复请点击

没有冬天的地方——攀枝花

她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她的建城史比共和国的历史还短一些。 她是共和国的一个梦想之地,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无数优秀又年轻的中国儿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四十年后,他们渐渐老去,但却留下了这个崭新的城市。 那段历史,那些漫山遍野的攀枝花应该看见过,正因为这些攀枝花,这个偏僻的渡口,有了这样一个花的名字。

那段历史,那奔流的金沙江和雅砻江应该经历过,江上架桥江心筑坝,于是野性的金沙江也驯服了,奔腾的雅砻江也安静了。

那段历史,攀枝花的阳光应该见证过,四十年过去了,攀枝花已经物逝人移,只有这阳光,温暖一如昨昔。

这温暖一如昨昔的阳光,见证了一座钢城的崛起,又把自己作为了一个城市二次崛起的引子。

它是格萨拉的引子,这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土地,长久的藏在深山,还不为人

知;它是迤沙拉的引子,600年过去了,明朝的戍边,从万里之外的南京来到这里,演绎了汉彝交融的传奇;它是金沙摊的引子,在母亲河的召唤下,“万里长江第一漂”从这里开始。

攀枝花,一个无数人印象中的钢铁城市,因为印象,人们长久的忽略了它的美丽! 回龙洞的遗迹、诸葛营的神秘、丝绸之路的脚印、滇缅公路的往事…… 总有一天,它的美丽会被人们一一记起。

你有一个花的名字

四十年前,

因为漫山遍野的攀枝花, 一代伟人,

赋予了你这个花的名字。

花的含义里包含了大气、希望和坚毅。 四十年来,也正是这个精神, 让一个偏僻的渡口,

在今天,成为一个阳光依恋的城市。

来到攀枝花的游客,其实都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亲眼一见闻名已久的攀枝花。 攀枝花,其实不仅是花,还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春季盛开的时节,犹如燃烧的火。 正是因为这种美丽的花,攀枝花有了这样一个花的名字。 但是攀枝花的来历,却远没有花的这般诗意。

6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火热的年代,但也是一个面临战争威胁的年代。出于的考虑,领袖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构想。“攀枝花没建好,我睡不着觉!”“攀枝花建设没有钱,我把我工资拿出来!”一代伟人的急切,很快化做了一次改变中国工业布局的动力。成千上万的优秀而年轻的建设者们来到这里,虽然之前他们不知道攀枝花在哪里,因为攀枝花当时甚至还没有名字。

两千年前,有一支运送丝绸的商旅从这里走过;

一千七百年前,有一支南征的从这里走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然而他们都没有留下来,长久的岁月里,攀枝花像是一块被遗弃的土地,直到二十世纪的第一代攀枝花人到来的1965年!

没有街道,没有住房, “天当罗帐地当床,金沙江是大澡堂,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是生活环境的写照;“白天杠杠压(抬石头、工具设备),晚上压杠杠(睡木棒搭成的床)”是每天的工作内容;“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是那时的精神! 但那时的攀枝花的确也太艰苦了点,周围只有七户人家和漫山遍野的攀枝花都不必说了,甚至,在这峡谷山间,连一个稍微平一点的,可以建厂房的地方都没有!

面对抱怨,周恩来总理轻轻的说了这样一句:“地不平,弄一弄就平了嘛!”于是在今天,“弄弄坪”成为攀枝花最知名的地名之一。在攀枝花以“坪”做地名的还很多,比如清香坪、格里坪、瓜子坪等等,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都有弄弄坪这样的经历,但我知道,背后一定有许多现在已经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攀枝花,还有许多以数字命名的地名,如四十九,五十一,对于攀枝花人,那已经见惯不奇,对于外地的游客,这又是一个小小的迷。

刚山烈水的山城

因为有了钢铁的内在 这里的山也男子气 因为蕴藏着无穷的水能 这里的水也少了柔情几许 在裂谷山间奔涌不息 这山水是如此相得益彰 让它赢得无数观者的赞誉 也引得一代伟人欣然写下了 “这里得天独厚”的题词

攀枝花的感觉总是很精神,我以为或许与这里的山水有关。

“攀西裂谷富甲天下”,攀枝花的山有的是钢铁、钒钛、煤炭资源。攀钢集团一个企业本身就是一座城。行走在攀钢,看着高大的冷却塔、烟囱、高炉,不由得你不产生发自内心的敬意。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城,而一个城又支撑了一个国家的脊梁。看着那些穿着制服上班的工人,我忽然想到一个歌——咱们工人有力量。不知道攀钢的厂歌是什么,我暗地里想,这首歌如果被攀钢的工人唱出来,那一定是另外一种气势。

雅砻江,也算是中国西部一条著名的大河了,从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走来,桀骜不驯地穿越峡谷山间。可是这一道二滩大坝,让这条奔腾的河安静了下来,让它把自己的无穷水能,转化为电,输送到全国各地。

在二滩,我有幸看到了泻洪的场面,巨大的水的轰鸣掩盖了人的呐喊,升腾的水雾打湿了衣裳,在此时,我想每一个观者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震撼!

攀枝花有这样的山水作为支撑,总感觉比其他城市多了些刚健,多了份奋发的精气神,少了些柔软的色彩。然而与山水的性格相比鲜明的是,攀枝花的人却是那样的宽容。 这或许与攀枝花人的组成有关。 在攀枝花,没有外地人。

因为攀枝花人其实都是外地人。无论你在街上说什么话,普通话,四川话,东北话,河南话,山东话,都没有人以为你是外地人。

一张有些陈旧的调查表,也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攀枝花市共有82万人,而对当时东区、西区33万人的籍贯进行的调查发现,.来自外省的人有122600多人,来自四川省内约有21万人。这个省外的单子是辽宁近3万人,吉林省5900多人,黑龙江省2900多人,山东15600多人,云南12100多人,湖北10700多人,河北9500多人,河南7800多人,江苏7700多人,湖南00多人,上海2800多人,浙江2600多人以及天津700多人。而省内的又来自南充市、乐至县、遂宁市、资中县、重庆市、成都市、南部县、西充县、武胜县等市县。

攀枝花,可以说是一时英才的聚集之地,各地的英才聚在一起,不知道他们私底下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代表的是辽宁人来建设攀枝花,我代表的是上海人来建设攀枝花,所以骨子里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而这股不服输的性格,与这山水的性格融合在一起,那就是攀枝花人的性格!

没有冬天的童话

这里,一年只有三个季节, 春天也鲜花盛开, 夏天也色彩斑斓, 秋天也果实累累, 而冬天?

也许是上天特别的眷顾吧, 攀枝花没有冬天,

冬天的攀枝花也水清天蓝,阳光温暖。

攀枝花真是一个好地方,当需要一个钢铁基地时,她把自己的矿产拿了出来,当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旅游休闲成为重要需求的时候,她还有可爱的阳光和温泉。 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立体气候,造就了攀枝花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每年的日照时数可达2700小时,仅次于著名的高原圣城拉萨。攀枝花冬季晴空万里,温暖干爽,平均温度在12.3摄氏度左右,整个冬季94%以上的天数是碧空无云,日照时数比更南边的昆明、丽江和西双版纳还多15-30%。当北国滴水成冰,南国也在寒风中瑟缩时,攀枝花这座“天然温室”却依然是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

在攀枝花晒太阳,有一个绝好的去处,那就是号称小小联合国的欧方营地。当年建设二滩时,这里曾经居住了四十多个国家的数百名专家,二滩建成了,专家撤走了,这个美丽的营地又成为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而每一个营地都有自己的故事。冬日里,坐在山坡的躺椅上,沐浴阳光,什么事都不用再想,那是何等惬意的事啊。 都说温泉是大地的恩赐,那么在攀枝花盐边县境内的红格温泉呢?它应该是大地对攀枝花的又一个恩赐。这全国少有的氡气矿泉,水温57度,日流量达到240吨。水中包含60多种微量元素,对治风湿症、关节炎也有显著疗效呢!温泉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周围芭蕉树成林,俨然一派南亚热带的风光。

可以冬天的攀枝花人,过的依然是夏天的日子。当北国的江河已经千里冰封时,攀枝花人却在金沙江上举行“万里长江第一漂”的比赛!为了保护共同的母亲河,为了民族亲和,为了挑战自我,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比赛当中。于是,漂流,成为攀枝花冬日童话中的感叹号!

未被发现的秘境

这是一方未被发现的秘境, 像一个羞涩的闺中少女。 多少年来,

深山峡谷曾掩藏了它的美丽。 裂谷的壮观, 格萨拉的神秘, 苏铁的古老, 溶洞的神奇,

如果你走进攀枝花,

它们都将会为你一一展示。

攀枝花,对很多外地朋友来说,都知道她是一个钢铁城市。可能是这个名字太响亮

了,她自身的美丽却长久地被忽略了。

攀西裂谷,不仅是一条可以与东非大裂谷相媲美的大裂谷,而且至今人迹少至。 巴蜀三宝之一的苏铁,年年开花,在这里有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誉为“中华奇洞“的米易溶洞,一个神秘的地府龙宫,一个造物的奇迹。 还有格萨拉,当听见这个名字时,我就有一种想去的冲动。

这是一个当地人说的“一个好玩好耍的地方”,而在彝语里它的意思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在海拔1600米到3400米的高度上,在59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里处处都是景区。

从攀枝花出发,坐车到了宋家码头,然后坐上游艇在二滩水面,其实也是雅砻江上飞驰。

巨大的浪花飞溅,打在游艇身上,一个小时后,望见水天相接地方,有一片白色的建筑,那就是渔门镇了。

而格萨拉还在渔门的前面。

在路上,我看见一棵高大挺拔的树,屹立路边。据说,彝族人格外敬重自己的母亲,而这棵树,就是他们的母亲树。车开出很远了,回头望去,还能看见母亲树,枝繁叶茂,天边,自有一份母亲的伟岸和慈祥。我不禁会想:母亲树,彝族同胞的母亲树,也是我的母亲树吗?

山脚下,打马上山。巨大的跑马坪,即使不会骑马的你,也都想一试身手呢。山顶的植物居然不高,那是数万亩的杜鹃花和奇特的盘松。我不知道那数万亩的杜鹃开放是怎样一个盛况,但俯下身去,地上小小的索玛花却很可爱。

我们的导游,美丽的沙玛阿牛轻声哼唱着一个叫《格萨拉》的民歌:

想你想得太深 想你想得太久 眼前的山水画 心中的格萨拉

你的俊美是大自然天成 你的神奇是岁月造就

天坑地漏,原始的遗踪,让你景色独秀 格萨拉,格萨拉,你是攀西的索玛花 格萨拉,格萨拉,你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面对眼前的风景,我总觉得这个歌词有点遗憾,格萨拉就是格萨拉,为什么叫香格里拉呢?格萨拉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就像攀枝花有足够的自信一样。自信的人是美丽的,而她的美丽终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展示于世人面前。

川滇风味的边城

一半是云南一半是四川 这其实没有什么分别 彝族、栗僳族、回族 世代在这里共居

共同耕耘这古老的土地

收获、繁衍、生息 所以这里才有了 令人向往的神奇

攀枝花市,在1965年之前是不存在的。可是在这片土地上,却生存着彝族、栗僳族、回族、普米、傣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有些是属于四川、有些是属于云南,虽然现在的攀枝花的行政区划属于四川了,可是千百年来,这些民族形成的风情,却不会因为行政区划而改变。

到了攀枝花,你就到了四川;到了攀枝花,你也就到了云南。 迤沙拉,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迤沙拉人流传着这样一个歌谣:“祖籍应天府,大坝柳树湾。为争米汤地,充军到云南。”在迤沙拉诗人普光泉的书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

朱元璋打江山,建立明朝。而久居云南的梁王并不服从他,招集了元朝的残部,实行闭关自守,诛杀明朝特使。此举激怒了朱元璋,于是便有了30万大军征讨云南,历史上称为洪武开镇(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这30万大军以南京人为主,还有江苏、江西等地的人。明朝国都南京,那时称应天府。迤沙拉人称来自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估计他们就是从这个地方征集来的明朝将士。

这些征召过来的将士,在这里“三分操练,七分种,犬牙相交,以守其地”,与当地土著彝族交融,从而形成了彝族当中独特的一支——俚濮彝族,而迤沙拉因为聚居的人口最多,历史悠久,又享有“中国俚濮彝族第一寨”的称号!

俚濮彝族房屋建筑极有特色,清一色的古式一楼一底的小青瓦楼房,加上厢房和院落,构成了“四方五天井”的独特布局。正屋下层的正门,一般挂有古朴的牌匾,那是家人为家里最年长的老人作寿留下来的。而正门之内,则是“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是一家最严肃的地方,连最调皮的小孩子,也知道这是不可以嬉闹的地方。

与丽江有纳西古乐相似,迤沙拉也有一种古老的音乐——谈经古乐。它的最早,是源自古老的宫廷音乐,当明朝那些戍边的军人到来时,也带来了他们的音乐,600年过去了,家乡已经遥远,只有这谈经古乐里的江南味道,流露出他们对故园的思念。

攀枝花,匆匆的行走,最大的感觉是这个城市的阳光。不像成都的冬日,阴沉着脸,就是偶尔出太阳,人也都慵懒欲睡。攀枝花不是这样,攀枝花的阳光让人觉得要不停的努力,向前。也许当年的建设者们,也是受到了这温暖阳光的激励,所以才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创造出这么一个奇迹。

是的,攀枝花是共和国的一个奇迹。 今天,这个城市,阳光温暖一如昨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6.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